登陆注册
14338100000010

第10章

叙数论等我中云汝所执我等。叙宗立量及出彼过如疏.枢要。然枢要中与第一量作有法差别相违因过。失解亦有有法自相相违因过。执我有法正所诤故。虚空非我故 量云。汝所执我。应非是我。许无初后故。如空 又解。虽对敌立诤我有无。犹无同喻。故方便显我常.遍等。若许常.遍即离识有。准此即有有法自相相违之过。余皆准思 第三量中枢要云。随身之因随一不成。于同喻空上不有即不共不定。常.遍之宗空为同喻。瓶为异喻。随身造业等因。于同异喻二俱非有 要集云。此不共不定其相难解。共许虚空体遍.常故。不可难令以为异喻 彼由不识草瓶字。谓是草难字。即谓枢要难彼虚空还为异喻。即难枢要云不可将空为同喻。复难为异喻 又二喻不并。如何说言二俱无。故应云此是喻中能立不成。以此为定 此不曾思。不知字错故枉劬劳 又云。或可。虚空同喻。余色等法以为异喻。随身作受因。异品有非有。故成相违 今谓不尔。若望数论。应云随处受苦乐。不得言作业。他宗不许故。除我已外余非受苦乐。若胜论师唯我造业及受苦乐。色等亦非。如何说是异有非有 又云。前枢要说有法差别。虽是一师。若依别师所说稍异。谓若法.有法言显宗者。俱名自相。意许宗中相通余法名法差别。唯在一法不通余法者。名有法差别。且如护法对难陀等。意许欲成第八用第七识为俱有依。而不言显第七为依。方便立云。阿赖耶识必有俱生别依。是识性故。犹如六识。此因是有法差别。差别量云。阿赖耶识应不受熏持种。以识性故。犹如第六。受熏持种唯在第八。故是有法差别 今谓不尔。且作有缘性量。是有法差别。为唯取作有有缘性为差别。为亦取非有有缘性为差别。若亦取非有有缘性为差别。非有有缘性不唯有法上。若唯取作有有缘性为差别。差别于谁。谁为相违 又作非有有缘性。亦非言显。何非差别。若云取所差别唯在一法。如真他用。亦唯一法。应非法差别 又如数论立思是我。我是言显。名为自相。受果我.不受果我。意中所许。此名有法差别。为法差别耶。若云法差别。相不通余。若云有法差别。即现在法上。复不得云数论唯得立我为思。不得立思为我。无别所以。又理门云。观彼所立立法.有法非德.有德 此意即许诸法自性及与差别。随所立者名法.有法。非定自性恒名有法。诸法差别恒名为法。又六识喻亦违自相。非赖耶故。应是违二。不唯差别 又云。如大乘师对小乘师。意许欲立第七识故。而不言显有第七识。方便立云。极成意识。必有俱生增上别依。极成六识随一摄故。犹如五识。此因是法差别相违。相违量云。极成意识。不用第七为俱有别依。极成六识随一摄故。如五识。不以第七为别依。通第八故。是法差别 若准因明为他用难。此亦不成。应云以非第七识为俱有别依。眼等五根非第七识故。若云不用第七识为俱有别依。但遮非表。无有别法与七相违。与谁为因。熟思方解。

破我中。云执我常.遍。量同虚空。应不随身受苦乐等。此若共量。宗.因俱有随一不成佛法不许有我常.遍。若佛法自比量。宗有自违。因有自随一不成。亦有自所依不成。虚空无体。无俱不成。取虚空无为依如可尔。今是他量。就破他故。简过如疏。

西明云。破胜论我中。云应无动转自问云。彼宗许我亦无动转。今成无转岂不相符。解云。有二说。一云体用俱无动转。二云用有动转。是故前量有二义。一若依初说。论主将破先定他比量。谓汝宗我体及用应无动转。体常.遍故。如虚空 今谓不然。彼计体用俱无动转。何须量立。此乃徒施。以彼自许。只可但定于宗。无劳立量 二若依用动转者。是释论主述彼宗量显彼自违。量云。汝执我用应无动转。体常.遍故。如空 此亦不尔。以常.遍为因。应有两俱不成。彼既许用动体不动。即许体常.遍用非常遍。准下论云用不离体用应常有。故知彼许用有动转非常非遍。故常遍因于用非有。如何以体常.遍为因违彼计耶。若应如论立。应云汝之我用亦应常遍。不离体故。犹如于体。何得用彼常.遍为因。故应依本疏主所明。正此论云汝所执我应不随身能造诸业。汝许无动转故。如太虚空 以此文中有三比量。因有三故。一常.二遍.三无动转。文言如何意是不义。上说应字。合在如何二字之上。文言便故在因上安。所以不次。不得本意余浪释之 亦如因明论文。云此中宗者。谓极成有法极成能别差别性故。随自乐为所成立性。是名为宗。后文轨法师辄改论文云差别为性。为之言作。言以差别为宗体性。若尔前标此中宗者。释云差别为性即显宗讫。何须更说是名为宗。文言烦重。元本论云差别性故有其二义。何以故。以差别故宗体。随自下简过。今言故者。意简古师以有法及法俱名为宗。今简古师义。以差别性故。互相乖反是其宗体。若言为性无简古失 二云古师宗过有五。今陈那菩萨更加后四。以极成有法.及法俱极成。可为宗依。以差别性是宗体故。依彼有法及法上立是名为宗。方始结之。

又所执我为一为异。若言异者其体应相杂。要集叙量云。天授真我。与祠授我体应相杂。更相遍故。如祠授我 今谓。此说理亦稍难。彼许祠授我体相杂。天授应然。有相符过。不许相杂。喻阙所立。何成比量 西明云。因云更相遍故。无有过失。天授.祠授二人我。皆有与他更遍义故。如所作性因 集云。有说常遍为因。必望二法方名更遍者 此亦非理。违论文故 有解一我相似义说更遍 此亦非理。一体不可说更遍故。违道理故 集云。有释为正。以天授等我即有与他我更相遍义。如所作因必望能作。虽不显唯舌等缘。而所作因成 今谓不尔。何者若云天授等我。即有与他更相遍义。即有与他相杂。以不。若云相杂相符之过。若不相杂喻阙所立。喻即不成。本疏意云。祠授我常.遍。而体是一。故立量云。天授我与祠授我。是有法。应体成一。是法。以常.遍故。因如祠授我。祠授我一。复是常遍。喻具二立得成比量。此得论意。智者当信。余皆不审 又如前量云。且如余祠授等。于天授作诸业时亦应作业。我是一故。如天授等。余人不解此之比量。谓将余祠授等于天授作业时总为有法。便即难云。如何复取有法为喻。由不解意。意云。如余祠授。是有法。于他天授作业之时亦作业。是法。标举天授作业之时。祠授亦应作业。以我体一。若不言于天授作业时亦应作业。天授未作破僧等业。可令祠授等亦作破僧业。即同喻无所立。为简此过。云于天授作业之时亦应作业。喻具二立。

问外人依同处不相离色作不定失。立量云。我所执我体定非是一。许更相遍故。如汝大乘同处不相离色。此有何过。答此量有二过。一有有法自相相违因过。我亦所诤。同处不相离色体非我故。此更相遍因。以同处色为同法故。即是唯于我异喻转。更无遍是我同喻故。二有有法差别相违因过。有法之我。正是言显。假我实我。即是意许。有法差别。以大乘宗同处不相离色。即是假我。复更相遍。喻具二立。更无实我。更遍同喻。故立量云。汝所执我。应是假我非实我。许更遍故。如同处不相离色 要集云。三藏有三说。一云同处不相离。瑜伽论随经部转门。非大乘正义。二云亦大乘正义。然识所变是假非实。皆不离心故得涉入。不同彼宗眼等实有不相涉入。三云七物别类同处不杂。我类无别同处应杂。三藏意存第二。集云。今寻初释有他不定。依第二释。虽识变假。七非成一故亦不定。依第三释。外器类同一处不杂成一故亦不定。故今因云同类无增减更相遍故。无不定失。同类简七物。无增减简外器。外器有增减。我即不尔 或可。因云天授.祠授二我随一摄更相遍故。亦无不定 今谓此释不称正理。添足论文。本疏云应言常遍。即难云有违论失。今加五字岂不为过 又云。或可。云二我随一摄更相遍故 亦加论文。又二解中同喻皆阙所立法故。过如前显。又有比量相违决定因过。应依本疏 问叙后三类所计我中。瑜伽六十四等总有四类。然但前二不摄第三 若尔何故彼论说云依我分别计为有者。皆摄在此四种计中。除此更无。如何不收 答彼据我执自性不越彼四。今据情解妄谓为我故叙破之。实是法执 问若尔如何下生空断 答彼文总说非别别属。文总意别。斯文大例。又枢要中更有一解。如彼不录。

西明云。第一即蕴者。是殊征伽外道。彼计诸蕴皆有蕴性。如内宗说一切诸法以如为性。彼计蕴性以为实我。即当大婆沙所说二十句萨迦耶见 今谓此解理稍难详。二十句身见等执。即色等五蕴为我。彼执色性。云何言即二十句耶。今且解者。虽俱即蕴而执有别。一执色等即为其我。一执色性以为其我。性虽非即色然是蕴收。以蕴性故。或执蕴性非即蕴摄。如大乘如虽诸蕴性非是蕴摄。应是第二异蕴而住蕴中句收 或执蕴性。性者体。执此蕴体即是其我。以他不立有五蕴故。言五蕴者佛法谈故。更捡婆沙。

西明又云。后三之中何故唯三而无亦即亦离。解云非即非离即是亦即非离。故不别说。其义如何。若表即离成第三句。若遮即离成第四句。谓即故非离。离故非即。故显扬.婆沙等皆作是说。第三.四句由义有异而体无别。然此第三与第四句。或有同体。或有异体。随所应知 今谓未必皆为四句。如说边见但有断常不立四句。思非思量等句皆然。何故此我独啧四句。又复计我据有体说。第三.四句既无别体。故无此计。

西明又云。三与四句展转相摄。此论第三即彼前二。所以者何。以非即故当彼离蕴。以非离故当彼即蕴。故此论云许依蕴立。若不尔者。便违瑜伽一切计我不过四种 今谓不尔。若准此释。但只第三一类计我。即摄瑜伽四种之计。何得说言或三.或四。又即前二。论何别说以为第三。设此烦辨有何所益。故应依取本疏.枢要说之为正。

要集云。有解瑜伽四计唯分别。此中第三俱生收。任运我执不计即.离。故下具说二见依蕴。不缘我生。若叙计破不通二执。不应通示二执缘蕴。集云。今谓瑜伽唯说分别。此论通二。此义可尔。此论第三如何得知唯是俱生而无分别。唯内非外。三藏传说。犊子计我似犊子外道计。既尔如何不破外道分别唯彼小乘俱生。又彼犊子却谈未得圣时计者。如何不计异生身中起分别见。由此第三通叙通破分别.俱生。于理为胜 今谓不尔。若唯分别可顺论文。彼立五藏我在第五不可说藏。岂俱生见作是计耶。又不得言犊子部计却谈昔计非据现计理亦不尔。宗轮论中现叙彼等同计我故。正量部等本非外道亦计我故。又俱舍二十九引经为难犊子部云。经说起我见堕恶见趣同诸外道。乃至广说。彼部通云。此经非量。于我部中曾不诵故 若尔无学如何更起我执见耶 答如前解。或可。得言唯有学.凡作如是计。文无简故。

破俱非我量中。疏云若破俱句他宗亦说我非俱句。犯相符过。又无同喻。此意他立非即离我。亦不得说为我非我俱句。以不可说故。如大乘说真如之体非亦有亦无俱句所摄等。今若破他云应不可说为我非我。故犯相符。又无同喻。如龟毛等虽不得说为我。得说为非我故非同喻。有为无为为喻亦尔。又若双取我非我为法。有无为中随举一法亦得为喻。何须双举为无为耶 今助解云。彼意虽不得说为我非我。然许我在不可说藏。不可说藏中我不得说为我非我 今难。欲令既不可说为我非我。亦应不得说有不可为我非我聚我在聚义中。何以故。如有为无为。汝我不得说作有为无为。即不说有不可说有为无为。为不可说藏。汝我既不得说作我非我。如何即立有不可说我非我聚为不可说藏。故举有无为以为同喻。又亦应虽不可说为我非我然许执为我。亦应不可说作为无为执作为无为。然疏意云。彼宗计我虽不说作我非我.常无常.为无为。然执为我。故云且以我非我为例。不说所余。量云汝所执我应不可说是我者据本执说。虽不得说为我非我。然执作我。故今偏破。又量云汝所执我于我非我聚义亦应不可说等者。应立量云。汝我于我非我聚应不得说在彼中。以不可说故。因。如有为无为。此意云。不可说者。不是离言故不可说。但取于我上不可说作为无为.我非我之不可说以为因。如有为无为是喻。此意取我上不可说作为无为之义为喻。不取别为无为体以为同喻。此意总说。不得说在我非我聚义中。如不得说在为无为中。以不可说故。不取其体。不尔我是有法。更有何法名为我非我聚。故此量正。

同类推荐
  • 鸥鹭忘机

    鸥鹭忘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ssays in Little

    Essays in Litt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脉诀考证

    脉诀考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ART OF LAWN TENNIS

    THE ART OF LAWN TENN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折疑论

    折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永无宁日

    永无宁日

    一个在愚昧闭塞的环境中成长的少年,因偶然看到的一幕特殊场面而震颤而迷乱。战乱的时代又把一杆枪放在他无知的手中,从此他便知道了用枪去解决自己古怪的愿望。他一次次地杀了自己的亲人,也杀了自己所谓的敌人,欲望吞噬着他的灵魂,令人永无安生之日。
  • 圣王主宰

    圣王主宰

    少年柯泽崛起于神弃之地,成长与神陨之域;生别离,死相忘,是命运的摆布还是神意的掌控?生死一线,王者归来,柯泽持斧望天,誓以此斧“破天”逐神,欲作那神土的圣王,沧粟的主宰·····
  • 反叛的神之子

    反叛的神之子

    注【本书所有形象都源自希腊神话,但人物之间的关系什么的都会有些改编~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埃及神话或罗马神话的形象】大陆上最强的国度萨门,上百年的荒诞暴政,在迎来新王上位后,定下了国内众民必须以彼此相同为尊,一切的不同皆为反叛。萨门建国千年以来,在一位神的诅咒之下,所有出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都有着相同的能力,情感和性格,3位孤儿的降临,打破了神的诅咒,被萨门视作邪恶的反叛者,将被当众扔进神罚坑的他们,无意中发现了另一个新世界,一些惊天的秘密和危险正等着他们...
  • 没了现在何况未来

    没了现在何况未来

    “花无叶则无臂,花无果则无心。”这是孤儿院院长为她们起名时所想之事,希望她们永远如花般美丽、绚烂、无忧。当苦难重重压来之时,他们是否能忍受何为割爱,何为背叛?是否会看破一切,获得最后的新生?当昔日的好姐妹形同陌路,为他人争得你死我活之时,可否想到过那个年迈的赠与他们名字的人?当一朵花没有了叶与果实,就形同死去之时,可还记得当初的誓言,记得最初的美好?等待他们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可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运转之时,结局就已经注定。她们之间无一人会平安喜乐、一世无忧。等待她们的终究只有无止尽的暗黑深渊与撕心裂肺的痛苦。待一切归于原点,她们又将何去何从?
  • 生气等于惩罚自己

    生气等于惩罚自己

    当处于人生低谷时,有的人能够坦然地面对一切困境与不幸,并快乐地生活着,有人则自报自弃,生气堕落,一蹶不振。与其意志消沉,不如忘却烦恼,摆正心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学习和事业上,让自己的知识领域拓宽,让自己睿智起来,这样才会让自己的实力增强。生气只会让别人感到你的自制力差,一味的沉浸在低落的世界里,毫无进取之心。越是在逆境之中,越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 再给我个机会来爱你

    再给我个机会来爱你

    七岁那年,孟开洛无意之中发现了甄婷桦的相片,从此开始了长达九年的“暗恋”生涯;九年之后,他们相遇,由于父母的离异,甄婷桦早已不相信了爱情,面对孟开洛,她,该何去何从?当以为幸福可以很简单的时候,母亲的反对,雷雨夜的伤害,甄婷桦选择了“失忆”人生;遇到了曾兮,失忆的三年是她最快乐的三年;三年之后,当孟开洛、甄婷桦和曾兮三人再次相遇,婷桦又当如何选择?
  • 皇道摔碑手

    皇道摔碑手

    何为墓碑,亡者纪念,生者追悼。何为丰碑,败者耻辱,胜者功勋。胜者为王,每个王者的道路必定是一条血路,浮尸千里。当他站在顶峰之时,俯视天下的时候,回首会发现一座座丰碑,记录下了他的一点一滴。众生在仰视他的时候,会看到一座座惊悚的墓碑,铭记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 血樱遍野:女主,可让路

    血樱遍野:女主,可让路

    啊?我只不过是看跟我同名的结局太凄惨,忍不住多吐槽了几句而已,怎么就穿越了呀?穿越就算了,为什么我要穿成那个悲催女配啊?我的理想真的只是当一个米虫啊!算了,既来之则安之,看我怎么搅乱这个天下!收拾自大女主,打怪升级,顺便领养呆萌美男,洛雪樱表示自己很忙。
  • 神魔墓

    神魔墓

    上古时期,神魔纵横,连年征战,终遭天罚,天降神山,埋葬诸神,上古落幕。万世轮转,轮回现,诸神出,气运聚,乱世谁为天......
  • 浮屠轮回记

    浮屠轮回记

    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有着一团未知的红色漩涡,在那里徐徐旋转。陡然间,漩涡中心白毫光乍起,将这团漩涡收于其中,于无尽虚空形成一朵奇异的花朵,而一切的开始,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