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少爷,你知道我没有的,我和总管什么都没有呀。我去找老爷,我和老爷解释清楚,老爷会相信我的。”
三姨娘此时阵脚已然大乱,拉着苏汐齐泪流满面的说着。
苏汐齐钳住三姨娘的胳膊,狠狠的晃了晃。
“还敢去找父亲,不嫌丢人吗?现在崔掌事估计都恨死你了,你给灼凰下绊子的事情闹大了,大夫人也会觉得你打她脸,翊王爷还在府中,父亲知道了颜面尽失,姨娘啊,给你自己留条活路吧。做个娘亲该做的事儿,也为我们兄弟俩想想,安生吧。”
苏汐齐抬步来到门边,对着屋里屋外的一众下人发号施令。
“看好了三姨娘,没什么大事儿,别让三姨娘出这个院子,有事儿,我会亲自来接。”
苏汐齐淡漠说完,便径自离去。
三姨娘瘫软在一旁,满脸的不可置信,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软禁她的会是她的儿子。
一偏头看到一旁阴着脸的苏汐烈,三姨娘好像看到了救命稻草,连忙过去拉着苏汐烈的胳膊。
“三少爷,姨娘都是为了替你出气呀。老爷最疼你了,你替姨娘说说好话,嗯?三少爷帮帮姨娘吧。”
苏汐烈抬起头来,眼中是无法掩饰的怒火。
“替我出气,我让你去动灼凰了吗?你自己自作主张,落的这般境地,也怨不得别人。灼凰得罪了我,我自有办法惩治。我看大哥说的也对,你真该好好安静安静,想想自己错在哪里!”
苏汐烈愤然说完,饭也不吃了,甩手也是拂袖离去,整个屋子只剩下三姨娘嚎啕大哭。
金簪事件之后,云不凡也算是在下人堆里立了些威信,背地里乱嚼舌根的人少了不少。
三姨娘作茧自缚,被苏汐齐软禁在自己的院子里,苏汐烈更是忍受不了一出门身后有人指指点点,在府中更加的嚣张跋扈。
崔掌事也算是彻底恨上了三姨娘,明里暗里的也没少给三姨娘小鞋穿。但说到底也是大宅院中生存的老人儿,栽赃嫁祸是灼凰瞬息之间想出来的还击之法,漏洞其实很多,崔掌事事后不久也是琢磨出了不少疑点,但心中却是始终不相信灼凰小小年纪,这等阴狠的计策是出自她的脑袋。
不信归不信,崔掌事也多少对灼凰起了几分戒心,然而就算发现了什么端倪,讨厌一个人却也并不会因为一个真相而有所改变。
人心不比案件,没什么公理正道可言,就算知道三姨娘和总管或许真没什么,但心里有根刺却是除不去了。
灼凰对于这样的场面倒是乐见其成,她本就没有多想攀附崔掌事。只不过场面上的友好还是需要维持罢了,所以崔掌事对自己存有戒心,自己也并非对崔掌事毫不设防,这么看来倒是两清了。
不过,谣言的力量当真是巨大的,本来灼凰只是让画眉传播谣言起到让云不凡有个理由去总管住处闹事。不想出了事情之后,竟然又暴露出了许多风流版本,甚至连总管祖上和三姨娘娘家是一个地方的人都被拿来添油加醋的演说。
风言风语随风动,苏奏自然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知道,反正自那之后别说是去三姨娘处夜宿,就连带了苏汐齐和苏汐烈都好长时间不曾召见。
事情闹得不小,但府中却明显是有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门道,灼凰做了这样的大事没到两天,林嬷嬷便一本正经的来到映风阁又是寻个由头,好一通的赏赐。
灼凰不知道大夫人此举究竟算不算是庇护,又或者说,自己的无心之举正好也随了她的意,只是如此一来,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把灼凰这个名字彻底的拴在了大夫人一边。
灼凰得势连带着映风阁的日子也过得好了起来,云不凡为此非常的无语,打趣了灼凰许久,才算作罢。
翊王在未城待了不到半个月就带着护卫准备回京,临行前大夫人免不得又是一番招待,宴席之间翊王对苏汐钰和苏子衿纷纷赞不绝口,大夫人很是高兴。
临行之时翊王倒也不忘向云不凡辞行,但总是落在灼凰身上的探究目光,让云不凡和灼凰都觉得有几分不自在。
灼凰并不想引起他的兴趣,虽然他的确担得起京都第一美男的称号,而灼凰也喜欢美人。可是从一开始来到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灼凰便知道这样的天之骄子与自己就如同风与浮萍,就该擦肩而过。
所以与其拘泥于他的皮相,还不如多看看云不凡那张妖娆的脸,滋润视觉。
往往一件大事之后,都会迎来一阵祥和的时光,灼凰在苏府的生活也在这么久之后真的迎来了一份平静。
灼凰终于过上了理想中那种“避世隐居”的生活,身边有云不凡这么个大美人也不会觉得寂寞。
渐渐地竟然也彻底适应了古代人枯燥乏味的生活模式,整日附庸风雅的栽个花弄个草,吟个诗作个对。
苏汐钰自从见识过灼凰的算术天赋之后,隔三差五的也会找几个算术方面的小问题来和灼凰探讨,文学上遇到瓶颈也常常来和灼凰一起探讨,听一些新的想法,有求知欲的孩子是所有老师都喜欢的,灼凰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快要成苏汐钰的家教了,但不可否认有这么个好学的学生很欣慰。
苏子衿因为夜宴的事情一直都很感谢云不凡和灼凰,三人相处也很是愉快,灼凰当上二等丫鬟有了能够自由出入苏府的腰牌,苏子衿便时常拉着她上街一起逛逛绸缎庄,挑挑首饰帕子之类的东西。
反正女孩子都爱逛街,每次和苏子衿出去灼凰往往也会多了不少的东西,倒也是随她去了。
这样的生活除了偶尔苏汐烈脑袋抽风,会冲到映风阁找灼凰打几次嘴仗之外,还是很安静和谐的。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了两年,昔年的稚嫩孩童,纷纷都长成了翩翩少年,妙龄少女。
因着苏汐钰到了参加科举的要求年龄,苏奏和大夫人寄予厚望,苏汐钰本身也更加努力,平日里见得倒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