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若儿家里就在制作辣酱中度过。若儿和她娘就继续挑要做酱的辣椒,因为需要大蒜、姜、花椒和盐等调料。前面的三样东西都应该还好,家里都有。
而盐是个比较麻烦的东西,因为在古代盐的产量本来就不高,纯度也没有现代的盐的纯度高,而且都控制朝廷手中,所以盐的价格就有些高,而像若儿她们这样的家庭情况,盐可以说也是一大奢侈品。所以基本都是买了粗盐回来自己熬制细盐的,而若儿奶奶和她娘就是这熬盐的高手。
因为需要大量的盐,家有又没有多少盐了,所以若儿爹就去向李三叔借牛车去镇上买粗盐回来让若儿奶奶和娘熬盐。“李三婶,在喂鸡啊?”若儿爹到了李三叔家,看见一个头发花白老人端着一个破碗正在喂鸡。
“哎,是铜子啊,快屋里来,今儿怎么有空到家里来啊?”李三婶问道。李三婶原姓方,跟若儿奶奶是同一个村子的人,俩人在年轻时还是好姐妹。
“三婶,是这样的,我打算去镇上买点东西,想来借婶家的牛车用一下,不知方不方便?”若儿爹朝李三婶道。
“哎哟,都是同一个村子的人,不就借牛车用一天吗,那有什么方不方便的说法,行,你去找你三叔吧,在后屋呢。”李三婶倒是一个爽快人,听若儿爹说是来借牛车的,就让若儿爹直接去找李三叔。
若儿爹跟李三叔说了要借牛车后,李三叔直接去将牛车套好叫给若儿爹,“铜子,你就放心用吧,只要晚上将牛车给我送回来就好了,也不用你喂,老头子早就将它喂得饱饱的了。”
“哎,那铜子在这谢过三叔了,保证在晚上之前给你送回来。”若儿爹谢过李三叔过后就驾着牛车去镇上了。
若儿跟她娘这边还在继续着昨天没做完的工作,有了鱼儿跟奶奶的加入,分拣辣椒的的速度明显比昨天下午的时候快多了。而若儿爷爷则在冲洗石磨。没办法啊,辣椒酱这个东西,在现代的时候只要用机器将辣椒绞成细末,再加上一些调料就可以了,但在这里,只能采取最原始的的方法了,那就是用石磨慢慢的磨了。
若儿就将这个活儿交给了她爷爷来做,没办法啊,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部分,若儿只能以小充老来安排她爷爷做活儿,不过若儿爷爷倒是一点没怪罪若儿的意思,倒是很高兴痛快的答应了若儿,就自顾自的打水冲洗石磨去了。因为若儿家里没有挖井,若儿爷爷就去村子前的河里担水。还好的是,若儿爷爷虽然老了,但还算健壮,这也到是难不倒他。
“娘,奶奶,先就这些吧,等把弄好的磨完了再继续弄。”若儿指着桶里装着满满的一桶辣椒说着,“这弄多了淘洗之后今天磨不完会坏掉的,再加上昨天挑的那些已经够多了。”
若儿娘听了若儿的话想了想,觉得若儿说的也不错,要是真都弄了淘洗之后又磨不完坏了就可惜了,于是朝着若儿奶奶道,“娘,我们听若儿的吧,媳妇觉得若儿说的也是个理儿。”
“好,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吧,老婆子我听你们的。”若儿奶奶也同意若儿的话,所以回答若儿娘。
若儿看她娘和奶奶都同意她的说法,也就不再说这个问题了。“娘,家里的姜放在哪里啊?”若儿问她娘。
“要姜做什么,是做酱用吗?”因为若儿没有告诉她们要怎么做酱,所以也不知道要用些什么东西,于是才问道。也是,这个时候若儿问要姜,肯定是做酱要用啊。问完也不等若儿解惑,就直接去地窖拿了大约有一脸盆的姜出来。
若儿看到她娘端出来姜,就跑上去想要接过来,无赖人小,端着那一满满的一盆实在是有些吃力,就放到地上去拿了自己的背篓过来,全都倒在了里面。
“娘,我去河边洗姜去。”若儿对她娘道。
“你行吗,还是你啊娘去吧,反正这会也没其他的事。”若儿娘不放心若儿去。
“娘,我去,我行的,你相信你女儿我吧,再说了,等会爹买了盐回来后,娘你还要和奶奶一起熬盐呢。”若儿说着就准备蹲下去背背篓。
若儿娘听了若儿的话,也没在说什么她去的话了,走过来将若儿的背篓端起来,放在若儿身后,又嘱咐道,“那你一个人去要小心点啊,别掉到河里去了,洗完了赶快回来,这天冷的很呢,虽说还没下雪。”
若儿哎了一声,就背着东西走了。
刚跨出屋门,鱼儿就跑过来道,“姐,鱼儿也要跟你一起去河边。”
若儿听鱼儿说她也要去,倒是没拒绝她,只说去了河边要鱼儿听她的话才可以,不然下次就不带她去了。鱼儿自然是满口答应了。
若儿就冲屋里喊了一句:“娘,鱼儿也跟我去河边了啊。”若儿她娘应了去吧,俩姐妹就出门去了。
若儿跟鱼儿出门没多久,若儿爹就回来了,将买回来的几袋粗盐搬下牛车,又将若儿特地说要买的坛子也小心翼翼的搬下来之后跟若儿娘说了一声就去李三叔家还牛车去了。
而若儿娘跟若儿奶奶就烧上火,在锅里加上水,就准备开始熬盐了。这熬盐啊,要说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火候,要是掌握不好火候啊,这熬出来的盐的质量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