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7400000014

第14章

经。大王此般若波罗蜜多文字章句百佛千佛百千万亿一切诸佛而共同说

解曰。所证实相能证观照彼二般若必有能诠。然就能诠诸佛国异。如维摩经。或以香饭或以光明或以园林或无言说。此堪忍界即以音声文字般若而为佛事。有此文故。言文字者。梵云便膳那此翻为文。文即是字。如言恶阿。依声所显。是不相应行蕴中字非墨书字。言章句者。梵云钵陀正翻云迹义翻为句。句者章也。诠义究竟。即如经云。诸行无常等章句也。正云迹者谓如象迹。象有四迹寻迹得象。偈有四句寻句得义。文字般若体即四法。谓名句文及与音声。名诠自性如呼色等。色等诸法自性别故。句诠差别。说无常等苦空无我差别法故。文则是字显名句故。声则音声耳所闻故。依声屈曲说名句文。彼三离声虽无别体而假实异。亦不即声合为般若。解脱因故。此经文字勿谓唯是世尊独说。百千万亿一切诸佛共同说故。从此第二信无上。于中分二。且初第一明财施劣

经。若有人于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以用布施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阿罗汉果

解曰。举喻校量。言恒河者新云殑伽河也。河中多沙。取一一沙数大千界。此多沙界满中七宝如常分别。以用布施大千世界一切有情者。彰施广也。以多沙界所贵七宝持以布施大千世界六趣四生一一有情。皆悉等施。故经总说一切有情。皆得阿罗汉果者得胜果也。彼受施者一切有情发声闻心修自利行。依旧经云得七贤四果。此直举胜言罗汉果。显所施中至最胜果。从此第二彰信受胜

经。不如有人于此经中乃至起于一念净信何况有能受持读诵解一句者

解曰。信心澄净众善之本。若常信者无已比方。但取于经一念净信。胜前福故。何况等者。少信尚胜何况有能受持读诵心生正解。胜无等故。受持等者。受谓领受持谓不忘。对文背本读诵异也。如办中边论十法行颂云。书写以供养。施人听故读。受持正开演。讽诵及思修。前八为闻后二思修。谓即三慧。此有彼四。三闻一思举。其少解即胜前故。问沙界七宝广施有情。彼复修行至无学果。具兹三胜何乃劣于一念信耶。答七宝是财。由住相施彼二虽广有分别故。阿罗汉果自求解脱。是小乘故。所以劣矣。此般若教是诸佛母出生诸佛。广大甚深胜无等者。一念信等即超彼故。若于前文不住相施及以法施无畏施等无相相应。与此净信受持何别。而言彼劣。从此第三所说无上。于中分二。且初第一征问所以

经。所以者何

解曰。所以净信持读胜者何也。从此第二释胜所由

经。文字性离无文字相非法非非法

解曰。文字性离无文字相者明能诠教。言文字者表诠。诸法无自性故。故云性离。以性离故即无相也。故净名云。文字性离即是解脱。言非法者文字空故。非非法者离相所诠体非无故。又非法者所诠理智非有相故。非非法者是所修证不同兔角非无法故。由教及理俱离二边故无上矣。从此第四智慧无上。于中分三。且初第一明般若空

经。般若空故菩萨亦空

解曰。即此文字所诠显也。般若空故者境智空也。菩萨亦空者能行照者菩萨亦空。从此第二征其所以

经。何以故

解曰。何所以故菩萨亦空。从此第三释空所由。于中分二。且初第一菩萨因空

经。于十地中地地皆有始生住生及以终生此三十生悉皆是空

解曰。举所依空显能依空。于十地者。谓欢喜等依持生长故名为地。始生已下明十地空。于一一地皆具有三。且如初地。最初见道名为始生。于初地中具修胜行时既经久名为住生。初地将满进求后地于最后心名为终生。即入住终以为三也。余九例此即成三十。虽后三地无别勉励。任运加行亦有三故。悉皆是空者总即十地别三十生。此之因位能依所依悉皆空故。从此第二明佛果空

经。一切智智亦复皆空

解曰。一切智智者谓佛所有本后二智。不唯文字及以所诠并菩萨空。乃至佛果诸相永寂亦复皆空。上来别解三般若中皆通因果。如文释竟。大文第二总明般若。于中分三。一总标境智。二别释境智。三总结皆如。且初第一总标境智

经。大王若菩萨见境见智见说见受即非圣见是愚夫见

解曰。此文通明圣凡二也。为前别明三种般若令诸菩萨如是证修。境智虽同犹迷悟别故。此下凡圣对明。然诸菩萨所见境者即是实相。言见智者即是观照。见说受者即是文字。谓于前二以无相心常证修说。不坏于相得无住者真是菩萨。若心取相所见境者即是六尘。言见智者妄分别智。见说受者着相说受。迷性取相愚夫见也。问凡境智说与诸菩萨境智说三体为同异。答住相故非同。照解故非异。故无定矣。从此第二别明境智。于中为三。一明凡境智。二明圣境智。三别明说听。初凡境智于中分三。一总标果报。二释三界业。三结业果空。且初第一总标果报

经。有情果报三界虚妄

解曰。下明三界分段生死。言有情者有情世间。言果报者六趣业果。言三界者外器世间。言虚妄者此二因果皆不实也。如不增不减经云。清净法身为诸烦恼之所漂动往来生死名为众生。明诸有情本性清净。谓因无明业所漂动。长眠三界流转六趣往来生死

犹如伎儿种种变现。皆虚妄故。从此第二释三界业。于中分三。且初第一明欲界业

经。欲界分别所造诸业

解曰。言欲界者食欲二贪所属之界。谓四趣全天趣一分及所依处皆名欲界。言分别者。欲界有情诸识散动。身异想异种种苦乐起妄分别。言所造者谓身口意妄想造作。言诸业者业体是思福非福行如前解矣。从此第二明色界业

经。色四静虑定所作业

解曰。色谓色界。四静虑地如前已解。所言定者心一境性。所作业者略有三类。一者寻伺。谓初静虑有寻有伺。若中间禅无寻唯伺。上三静虑无寻无伺。与此三种相应净定即不动行能生彼故。从此第三明无色界业

经。无色四空定所起业

解曰。无色二字如前已解。言四空者。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定义如前。唯无寻伺有胜净定之所起业。如俱舍云。修如行时思无边空离第四禅生立空无边处。依此分近诸无间道厌下有漏。粗苦障三随一行相。诸解脱道欣空根本。静妙离三随一行相。得生彼四蕴成身。依命根众同分寿二万劫。识等三处准此应知。寿四万劫六八万劫定渐胜故。从此第三结业果空于中分二。且初第一明业果空

经。三有业果一切皆空

解曰。言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也。言业果者。业谓有漏善不善业及烦恼障缘助力故。果谓所感诸趣异熟身命短长随因缘力有定齐限分段果故。一切皆空者。彼无自性皆空无也。从此第二结无明空

经。三界根本无明亦空

解曰。根本无明者如唯识云。第七识俱恒行无明虽恒相续非能发业。第六识俱迷理起者唯取能发福等诸行。缘生之首为根本矣。如起信说。无明有二。一者根本二者枝末。枝末细相谓业转现。依此现识起事识等。即楞伽云。境界风所动七识波浪转。平相引发受分段生即枝末也。言根本者。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若离于方则无有迷。众生亦尔。依觉故迷。若离觉性则无不觉。此根本也。言亦空者。岂唯业果无自性空。即彼所依根本无明无自性故而亦空矣。从此第二明圣境智。于中分三。且初第一明变易空

经。圣位诸地无漏生灭于三界中余无明习变易果报亦复皆空

解曰。言圣位者此明得人非凡得也。言诸地者依旧经云。三地九生灭。言三地者八九十地。地地皆有始住终生九生灭也。又四卷楞伽云。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住第八地。转舍心等得意生身。又第四云。大慧声闻辟支佛未证法无我。未得离不思议变易生故。又夫人经云。一者阿罗汉二者独觉三者已得自在菩萨受变易身。言自在者即是八地于相及土得自在也。又楞伽第三云。有三种意生身。所谓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属十地者。初至七地得初身矣。其第八地得第二身。九至十地得第三也。由此言者。直往菩萨三文皆同。声闻独觉两经皆说。二乘无学回心向地前亦得受变易身况诸菩萨发地者矣。言无漏者此明因也。漏谓烦恼起过无穷。此智无彼故云无漏。言生灭者。虽根本智自体生灭。证不生故非变易因。此唯后得缘生灭法有分别故。为变易因故。唯识云。谓诸无漏有分别业为此因故。于三界中余无明习者此为缘也。障有二种。得变易者无烦恼故唯所知障。是三界中烦恼之余故。所知障即无明。夫人经云无明住地。慈恩译云。无明习地从无始来由无明故数熏习也。唯识第八云。由所知障缘助势力故为缘也。无漏为因所知障为缘故感殊胜细异熟果。言变易者此列名也。变是改义易是转义。改转身命名变易也。此有三名。唯识论云。由悲愿力改转身命无定齐限故名变易。或名意成身。由悲愿力意愿成故。亦名变化身。由无漏力转令异本如变化故。言果报者。谓诸菩萨依欲色身随诸界地令彼改转。细妙光洁异熟无记五蕴性故。唯自类身及复胜位菩萨等境非劣境故。故何用资感有漏果。为自证菩提利乐他故。谓菩萨等已永断伏烦恼障故无容复受。当分段身恐废长时修菩萨行。遂以无漏胜定愿力如延寿法资现身因令彼长时与果不绝。数数如是定愿力助乃至证得无上菩提。彼复何须所知障助。既未圆证无相大悲。不执菩提有情实有。无由发起猛利悲愿。又所知障障大菩提。为永断除留身住故。又楞伽云。随所忆念本愿境界。为成熟众生得自觉圣智。由如是等故资感也。以此而论。变易生死性是有漏异熟果摄。于无漏业是增上果。若有圣教说为无漏出三界者。随助因说。如佛地说。有妙净土出过三界。十地菩萨当生其中。准此悉矣。亦复皆空者。岂准分段无自性空。此无自性亦复空故。从此第二明等觉空

经。等觉菩萨得金刚定二死因果空一切智亦空

解曰。等觉菩萨者于十地后等觉位也。得金刚定者最后胜定也。二死因果空者。谓此菩萨由有所治分段变易二种生死微细障也。如何此位有分段耶。由烦恼种。是彼因故。又由无漏延分段蕴为变易故。又本无明从本向末。是彼因故。一切智者能断智也。彼能所断皆无自性故云亦空。从此第三明果德空

经。佛无上觉种智圆满择非择灭真净法界性相平等应用亦空

解曰。佛上觉者梵云佛陀。义如上也。胜无与等云无上觉。此总标也。种智圆满者。种即事智智谓理智。智德圆矣。择非择灭者谓即择灭非择灭也。择即净慧断惑显如名为择灭。缘阙显如不由择力名非择灭。解脱圆故。真净法界者。真谓真如清净法界。法身圆故。性相平等者。性谓真如相谓智等。悉皆圆极即平等也。言应用者。大悲感赴应化之身用而常寂。应化圆故。如来所有恒沙功德三身三德亦皆空故。从此第三明说听空。于中分二。且初第一明说听空

经。善男子若有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说者听者譬如幻士无说无听法同法性犹如虚空

解曰。若有修习般若等者。谓若说听亡说听相。譬如等者举喻明也。两句喻人两句喻法。譬如幻士者。幻化之士或如木人。彼虽转动无主宰故。观身如幻。虽有说听亡说听相。不分别故。法同法性犹如虚空者。上言法者所有悟解理事之法。同法性者即真如也。于所悟解炽然修行。了相即性如虚空故。从此第二结人法空

经。一切法皆如也

解曰。若有分别见人法异住。无分别一切皆如。大文第三总结护果

经。大王菩萨摩诃萨护佛果为若此

解曰。如上所明总别问答广辨修行无分别相。护佛果者为若此也。总是第二别问答竟也。大文第三直问直答。于中分三。初如来发问。次波斯匿王答。后如来印结。且初第一如来发问

经。尔时世尊告波斯匿言汝以何相而观如来

解曰。前明般若果德已彰。此问如来即相观性。又彼时众虽闻胜空未解亡相。故佛兴问令正观矣。尔时等者文如前解。汝以何相者。以有为相以无为相而观如来。从此第二波斯匿王答。于中分三。一直明实相。二约法别明。三结观如来。且初第一直明实相

经。波斯匿王言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解曰。世尊先告问观如来。波斯匿答观身实相问答不同者有四义故。一令观者悟因知果。观自实相与如来同。法身一故。二令观者悟果知因。如来法身与己同体。但证理圆即成佛故。三令观者悟因果同。于自身处具有如来恒沙功德。应至求故。四令观者悟因果同。所修二利皆不住相。即证平等实相法故。具斯众义故举自身。言实相者真实无相名为实相。言观佛者佛有三身。一观化身权应示现。二观报身真常五蕴。三观法身二空所显。真常法身今此所观。化即法故。然此下文与涅槃经金刚身品及梵行品念佛之文。无量义

经。叹佛法身

维摩经中阿閦佛品。无垢称经观如来品。与此经文同小异耳。言亦然者观自实相同佛法身云亦然矣

从此第二约法别明。于中总有六十五句类分为五。初约色心文有八对。二约事相文有八对。三约垢净文有六对。四约知见文有十对。五约废诠文有两对。总别不同。三十三对。最初第一约色相明。于中八对。且初第一三际俱无

经。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

解曰。所言际者是际畔义。谓有为法堕三世故。三世有二。流转三世已往称前如前日等。未至称后如后日等。法行三世未至称前如言前路。已往称后如言过后。色心之法相自迁流遂成三世。无为实相无前后中故云无际。从此第二三际即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群山深处的歌声

    群山深处的歌声

    故事集。该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已发表的数百篇故事,每一篇故事通过细腻的文笔,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当代中小学生成长中的快乐与困惑。在作者精心的构思和刻画下,小主人公的个性鲜明,或机智勇敢,或勤奋好学,或自信坚强,这些饱满的形象为当代中学生树立了好榜样。
  • 月都纪元

    月都纪元

    往日繁华的城市已成废墟废墟上,一团半径数十米的白色巨涌漂浮在空中细细望去,无数条无形的线从废墟中的生命中传到白色巨涌身上“不能让它继续下去了!”冬时秋眼睑一沉,大声道:“依依你截断灵能线,小浅保护好民众!”“知道了。”暮的,一根根巨大坚冰从城市中央蔓延,片刻便将整个城市冻结,无形的线齐齐截断冬时秋抬头望了望巨涌,手臂中发出晶莹的绿光......
  • 世上哪有第二个你

    世上哪有第二个你

    这个世界上我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你,你一定要一直跟我在一起。她曾毅然出走,徒留未明真相的他独自忍受与她阴阳两隔的可能。她从他爱的缰绳中逃离,最终又选择回来,不仅仅是因为伤害的烙印。相同的容貌,伪装的性格,只有依旧怦然的心动无法自控。其实他给的爱,从来都是唯一。他一直留在原地,等待她的归来。
  • 城堡的故事

    城堡的故事

    一个带面具的黑衣人一个不见苍老穿着明黄色衣服的女子还有这个不大的城堡还有城外的那些鱼头怪,及那个美得似仙女般的男子他们之间有何种牵绊,又有怎样的虐心故事。
  • 诱拐甜妃:邪皇的萌萌傻白甜

    诱拐甜妃:邪皇的萌萌傻白甜

    “卧槽,摔死爷了。”白依萱揉着屁股,踉踉跄跄的站起身。突然发现面前有一男子:“哇咔咔,男神啊!”之后就不知情况的主动的!把男神的初吻夺了一来古代,遇见众多美男。还莫名其妙的做了当今圣上的皇叔!还是个什么破公主?“美男们好啊~我们先来个么么哒!”“你不是说了只喜欢朕一人么?难道想犯欺君之罪?”
  • 八荒界主

    八荒界主

    喝下龙子酒,视为龙家人,从此不低头。身怀龙之血,齐心不背离,傲视于八荒,伤我族人者,虽远必诛之,此誓,天道为证,违者,天地共罚。
  • 我和我的千年女鬼老婆

    我和我的千年女鬼老婆

    我就一送快递的,被一个女鬼缠上,学道术,除恶鬼,斩群妖,封地魔,这是他的传奇
  • 逆世盗妃:邪帝出门请右拐

    逆世盗妃:邪帝出门请右拐

    前世作恶无数,却幸得上天垂怜,赶上穿越大潮流,萧笙乐淡定烧香以示感谢。内心其实早已有万匹草泥马飞奔而过。理想生活:发挥身为神偷的特长,各种天材地宝各种偷,银子多到花不完!闲暇时光调戏调戏各国美人~啧,人生不要太爽歪歪哦~实际生活:帅气渣男满街走,貌美白莲多如狗,结果如何?虐到手软!根本停不下来!一个不注意衣角被倾城妖孽某男死死扯住,无奈扶额:“你想怎样?”“娘子,为夫摔倒了,要娘子亲亲才能起来~”某男一本正经道。“谁是你娘子?!麻溜地给我滚远了!”“娘子,我的清白已经给了你,你要是始乱终弃我…我…”某男可怜巴巴望着萧笙乐,一副泫然欲泣。底下群臣皆痛心顿胸:陛下快把节操捡起来啊!
  • Letters of Two Brides

    Letters of Two Brid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山贼

    大山贼

    天朝群山绵绵,物产丰富,但远时战乱不断,不少人占山为王,也开启了大山贼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