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6600000019

第19章

经。大王(至)论议如

释曰。第二如来正答。文别有二。初明说空。即是利他。后明修空。是自利空。前中有三。初别明十二部空。次是名味下。总辨教空。后若取者。显不行空。言法轮者。法轮有二。一教。二行。此中说教。以为法轮。言法本如等者。列十二部经。然十二名。诸教不同。自有经文。唯梵非翻。如深密解脱经第三卷。所谓修多罗.祇夜.和伽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那.阿婆陀那.伊帝忧多伽.阇多伽.毗佛略.阿浮陀檀摩.忧波提舍。自有经文。唯翻非梵。如解深密经第三卷。所谓契经.应诵.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自有经文。梵翻杂用。如法华第一卷。所谓修多罗.伽陀.本事.本生.未曾有.因缘.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等。所以如是诸本异者。诸代翻译。意乐别故。深密解脱。与解深密。同本译别。如是等义。具如别章。今云法本如等者。一梵音修多罗。此云法本。释有二义。一教为理本。二总为别本。二祇夜。此云重诵。诵前长行。三和伽罗那。此云受记。受佛记别。四伽陀。此云不诵偈。亦名讽诵。不诵长行。五忧陀那。此云无问自说。六尼陀那。此云因缘。亦名调伏。由彼广明制戒缘起。故名戒经。七阿婆陀那。此云譬喻。八伊帝忧多伽。此云法界。亦名本生。界是生义。九阇多伽。此云本事。十毗佛略。此云方广(勘)。十一阿浮陀檀摩。此云未曾有。十二忧波提舍。此云论议。如是十二。皆云如者。如是空义

经。是名味句(至)一切如

释曰。第二总辨教空。若依本记。有其四义。故本记云。二结成有四。一名味句。是应说。二音声。是正说。三果报。是能说。四一切如。即是依说。依此真如理。而说法。实无法可说也。今解不尔。此即第二总辨教体空。然出教体。诸说不同。有处说名等为体。有处说声。有处合说。具如别章。今依此经。名句文身及声为体。故前观空品云。佛说句文声。而今所说名味句音声果者。名等是假。声体是实。依实声上。假立名等。故言声果。如是文字记句。皆是如也

经。若取文字者。不行空也

释曰。第三不行空。谓若依文字。不悟如者。如诸部等。不行空也

经。大王如如文字。修诸佛智母

释曰。第二修空。若依本记。第二修学空有五。第一能修。第二所修。第三本性。第四如理修。第五结成。一能修之智。修如如佛母。能生佛故名智母。二所修正是佛母。即萨婆若。即一切智。有三义。一众生性。譬如意珠。所须皆能成就。二众生根。譬如清水。影和润清。如慈悲心。三众生智。譬如虚空。于如如不转不异。性是不改义。所求竟得。是不改。也根是能生义。能生慈悲。利益一切众生。第三明本性以为母。未得佛时。以当佛为智母。若得佛时。即萨婆若。是一切智。诸佛未成佛时。名自性。即是隐为如来藏。后修得佛。解脱道时。性显为法身。即萨婆若。觉显本性。名修者为化。为化能显本佛。故名智母。未得为性者。未得时但有本性。故名性佛性。若道中引出佛性。果即涅槃。即至果佛性也。未来得通二性。已得唯是涅槃性。三乘有三种三乘。一乘三乘者。树王佛是小中大乘。缘觉中。声闻小中小。同观四谛故。次大乘三乘。一回向声闻缘觉。观如得人无我空为二。地前菩萨同观如。得入见无我空故大若相望者。回向声闻缘觉为内。大乘内。外小中寂静声闻缘觉为外。大乘外也。第三就初地后为三者。初地名见。二地至七地为修。八地至佛地为究竟地。若取大望小乘。同观四谛。皆名为小。若小望大。同缘如如。皆名为大。据修习虽有三乘。论其本性。皆不生灭。一切众生。以此为觉性者。通结本性义。分为三也。第四如理修者。文言若菩萨无受下。有五波罗蜜。一无受无分别故波罗蜜。无受有二。一凡夫不能通达。亦名无受。不受着故。今菩萨通达。而不受着也。能不受故。二无文字。无语言波罗蜜。文字假说。理论无也三离文字无二波罗蜜。四非非文字。无果波罗蜜。菩萨修解。能离文字。得解脱。此解是果。是非文字解。此解亦空。故言非非文字。五为修文字者。明一味波罗蜜故。证真性为最胜。翻波罗蜜。为究竟最胜也。第五结护佛果。护十地。护因。护化众生利他。今解不尔。问答分别说法不二。文别有初问答分别说法不二。后大王下。依上说法。修诸智母。上来已释空讫。自下第二。修诸智母。文别有三。初广辨修习。次三乘下。逐难重释。后大王下。结修所成。就广辨修。文别有二。初明因位智母。后即为萨波若体者。果之智母。就因位中。文别有二。初明修性智母。后一切下。明理性智母。如是二性。能生佛智。故言智母。此即第一明修性智母。谓从地前。至金刚位。依教空修习。生受用身一切智果。即是生因。若望法身。即谓了因。或可如者指示。亦显十二文字非一。是故重言如如文字。修诸佛智母者。谓诸位中。所修诸行。能生诸佛智。故言诸佛智母

经。一切众生性根本智母

释曰。自下第二明理性智母。谓诸因位。真如佛性。能显法身本觉智果。故言性根本智母。即是正因。若望受用。即是依因

经。即为萨波若体

显果智母。谓萨波若。诸佛智根本。亦名智母

经。诸佛未成佛(至)已得为萨波若

释曰。此即第二依时属当。谓诸佛未成佛。以当佛为智母。用法身报身为智母。未得为性者。在因位中。行性理性。以为佛性。已得为萨波若者。至果位中。法身本觉。报身妙觉。为一切智也

经。三乘(至)以此为觉性故

释曰。自下第二逐难重释。谓前文云。修诸佛智母。或云性根本智母。其相难解。故今重释。文别有二。初释理性。后菩萨下。重释。文别有二。初释理性。后菩萨下。重释行性。此即初也。谓前所说性根本智母者。即三乘身中。理性般若。不生不灭。自性常住。是故一切众生。以此为佛性。即以此文。一切众生。皆有真如佛性。或可三乘菩萨。皆名为觉。用此实相般若。为三乘觉性

经。若菩萨(至)波罗蜜

释曰。第二重释行性。谓前所说。如如文字。修诸智母。而未能显修相差别。故今重释。文有两节。即初释如如文字。后修无修下。释修诸智母。谓若菩萨无受乃至非非文者。名为如如文字。然此四句。诸说不同。一云。无受者总句。菩萨不执文字。故言不受。无文字者。下有三句。别释不受。一不受无文字。以不执着无文字故。离文字者。非文字义。若文字应非文字。故作此言。不受离文字。若非非文字。应非非文字。故作此言。不受非非文字。一云。不受无文字。不受所执文字。不受离文字者。不受依他。不受非非文字者。不受圆成实性文字。修无修文字等者。释上修诸佛智母。谓菩萨修行。不作是念。我是能修文字。为所修者。乃得真性般若波罗蜜

经。大王(至)为若此

释曰。第三结修所成。谓若菩萨。如上修习。能成三答。所谓护佛。护化。护十地行

经。白佛言(至)为无量耶

释曰。第三问答分别。法门不二。若依本记。文别有三。一正明法门不二。二赞经德。三立经名。就初门中。先问。后答。此即王问。有其三问。一问根。根有二。一佛性为根。二道中为根。二问行。即八万四千阴入等门。三问法门。有二。一方便法门。无量随众生品修学。二正法门。常修不一不二。第一问理。第二问行。第三问教也。今解不尔。即此品内五段中第三问答分别。法门数量。文别有二。先问后答。此即问也。谓王问定有邪正定等无量品。众生有利钝等。根有无量。或贪慢等。或迷阴等。无量心行。为彼所说。诸法观门。为一为二。为无量耶

经。大王(至)乃有无量

释曰。第二如来正答。文别有三。初随问略答。次若菩萨下。广释。后众生品品下结。文中有二。初明观门。后明所观法。此即初也。谓所说观门。非但一二。乃至无量

经。一切法。亦非有相。非非无相

释曰。第二明所观法。非唯一二。故说亦言。然释此文。诸说不同。有说。亦非有相者。单破有相。非非无相者。复破有相。依本记云。相不可得。故言非有相。非非是非无相。彼相者。相与法一。与相异。般若相与法一。法未成就。谁与相一。若已成就。即不所相。有云。应作四句。谓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为存略故。且说初后。今解。准上有三句。一非有相。若尔应是无相。故言非无相。若尔非应是非无相。故言非非无相。今举初后。准显中句。故但二句

经。若菩萨(至)第一义谛也

释曰。自下第二广释。文别有三。初依二谛。显诸法相。次依三谛。显诸法相。后就三假。辨诸法空。此即初也。谓若菩萨。观众生一二是俗谛。不见一二是真谛。今明俗即真故。言一二者。是第一义谛也

经。大王若有若无者。即世谛也

据实有无。即是俗谛。非有非无。即是真谛。今正显俗。故言有无者即世谛也。或可有者色谛心谛。无者空谛

经。以三谛摄一切法

释曰。自下第二就三谛以明诸法。文别有三。初明三谛摄一切法次列三谛名。后引说证成。此即初也

经。空谛色谛心谛

释曰。第二列三谛名。言三谛者。一空谛。谓第一义谛。二色谛。谓五根等。三心谛。谓眼等六识。二谛门中。初一是真。后二是俗。若广分别如本记

经。故我说一切法不出三谛

释曰。第三引说证成

经。我人(至)一切法空

释曰。第三依三假以明空相。我人知见。名假故空。五受阴。受假故空。一切法法。假故空也

经。众生品品(至)非二法门

释曰。第三结答。本记云。理论非一非二。俗乃无量者不然。本问有三。为一。为二。为无量。皆依俗义

经。大王(至)无二二无别

释曰。自下第四赞经德。文别有三。初明七佛同说。劝众受持。次是经下。明多佛同说。赞经劝持。后况复下。依今佛说。劝众受持。此即初也。文有二节。初明同说。后汝等下。劝众受持

经。是经功德(至)不可穷尽

释曰。第二多佛同说。劝众受持。文显可知。故不繁述

经。况复(至)得佛不久

释曰。第三依今佛说。劝众受持。文别有二。初劝众受持。后时众得益。此即初也

经。时大众(至)十地性

释曰。第二时众得益。若依本记。三空者。三假空也。地前观。大空者。登地也。或可三空者。空无相无愿

经。大王(至)般若波罗蜜

释曰。第五赞名劝持。文别有三。初标名劝持。次重赞异名。后举喻劝持。此即初也

经。是经复有(至)一切众生身

释曰。第二重赞异名。名有四种。一护国。二法药。三护舍。四护身

经。即此般若(至)亦复如是

释曰。第三举喻劝持。文别有三。初法说。次举喻。后汝等下。举法同喻

元久二年朱明四月十日书写了

同月十一日交点已了

传领[((嘹-口)-小)-日+酉]海

传领觉听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变脸人生

    变脸人生

    你以为整容换来的是张脸,很可能是整个人生。当你一觉醒来,发现你的脸变换了,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怎么样的际遇,你希望做回自己,还是顶着一张别人的脸,做别人......这本书给你答案。对了,还有宁夏特色的美食,辣糊糊、凉皮等,你想看,我将一一为您呈现。
  • 无上灵源

    无上灵源

    身怀太古至尊之脉,执掌太古法典,寂灭森林奇遇九尾之狐,星辰之域缘遇心爱之人,混乱之地血洗幽冥分殿。踏入灵源世界,踏古族,入圣地,一人之力变族规!灭幽冥,入圣魔,三进三出为寻母!
  • 异界之现世轮回

    异界之现世轮回

    一个普通的16岁少年,由于一次意外的偶遇,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界。想要回到现实世界,就必须找到时光之石,为了回到现实世界,他努力的奋斗着......
  • 斗世狂傲

    斗世狂傲

    父母被害,母亲拼了命让父子逃了出来,父亲机缘巧合来到另一个世界,十八年后儿子又阴差阳错重回异界,慢慢揭开十八年前的谁是谁非……
  • 万劫来朝

    万劫来朝

    本来想陪你去看流星雨,却没想到遇见来自星星的你。不着调的老头拿着生辰八字来给外星人算命,害的本主角被狐妖追着逃。连躲个仓库都设有封印。还能不能愉快的游戏了,我只想打造一套极品装备下副本赚点生活费……点击链接加入群【原创未来交流会】:544525189
  • 携美情圣小道士

    携美情圣小道士

    霍丁是霍家唯一的儿子,他前世被人所害,借锁魂玉重生,却得纯阳命格,发誓必将报仇,同时展开一场绝世的惊艳之旅
  • 横贯天下

    横贯天下

    高二学生江小泉偶尔在梦中遇上父亲童话故事里的白胡子老头,一下子生活全部变了。从此,他可以在梦中获得一些超凡的能力,当然,同样要付出痛苦和折磨,梦里也不会掉馅饼。原本天资聪慧的他,体力智力上更神速增长。也让他从心智情感上让他更加成熟。加上他的能力,他在校园内风光无限。但他也发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会加快他的生命的损耗。于是,他想着,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改变他的亲人,朋友们的生活,让他们活得更好。然而,他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改变一个城市的命运,进而影响并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爽文,求推荐,求支持。如果您觉得好,不要吝啬手中的投票啊。
  • 枫叶之泪

    枫叶之泪

    夜空中那么多闪耀明星,也许你曾是最不起眼的那颗,亦或者你生来就是万众瞩目的那颗。可是,这并不代表你的人生已经被固定,或是说已无法改变。在不久的将来,在你努力以后,说不定你的人生就会变得不一样,你的生活可能平淡,也可能不凡,但不管怎样,你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微笑。
  • 凤凰令:妖临城下

    凤凰令:妖临城下

    有人说久走夜路会遇鬼。在慕家被当作女仆使唤的她不过是第一次夜宿山洞,便遇见女鬼,被封印在碧凤镯中的公主一枚。从此开启修炼法术,降魔伏妖,扑倒狐妖之路。于是……考入云水派,有公主帮忙。躲过刁蛮富家小姐的暗算,有公主帮忙。扑倒高冷狐妖,厄……不用公主,她会自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