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曰。人於自衣。繫如意珠。不自覺知。窮露他方。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願從心。致大饒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也。乃知人人分上。各有一顆無價寶珠。玲瓏瑩澈。常放大光明。故古頌云。般若靈珠妙難測。法性海中親認得。此珠非大亦非小。晝夜光明皆悉照。此之謂也。至若龍女獻珠。受記莂也。罔象索珠。得無心也。魚目作珠。認賊為子也。買櫝還珠。迷妄失真也。又有摩尼珠。帝網珠。髻明珠。在掌珠。種種之珠。無非發明此心珠也。故永嘉解珠。丹霞翫珠。關南獲珠。韶山鍊珠。先德之汲汲於此珠者。良有以也。余方節錄諸家淨土要語。以清珠名集。盖取諸清珠。下於濁水。水不得不清淨。念投於散心。心不得不一之意也。淨願社友欲付剞劂。庸廣同志。仍為社中規約。證珠以弁卷。噫吾人既到寶所。必須探驪龍握靈蛇。豈可徒手空回乎。若能認得此衣底本有之珠。則定不暇為他人數寶。更何有於此集。然畢竟那珠在甚麼處。咄。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漉始應知。
同治九年庚午余月浴佛日雪嶽沙門幻空治兆書于普光寺之樂西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