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1500000008

第8章

又言说法身义者下。佛别答有义中。第二牒解法身要义分三。初牒经。次释义。后结成。法尚应舍者。初生实相缘教而生。依之渐修。便得证智。得证智已。舍先假解所缘之教。此所缘教。名之为法。如欲渡海。假筏而渡。度已舍。未生证智。假教而生解。得证智已。便舍教门。假解亦除。况乎教迹。得鱼忘筌之喻。获菟舍蹄之方。皆同此矣。法为顺理之迹。证理尚须舍之。非法背真之行。未证理。先须弃。故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由此不应如言取法。又亦不应离教取非法。法尚应舍。实想生故。由依教法实相得生。实想证真已。更不须教故。此教法证真尚舍。何况非法。非法之事。理不应留教外别求。背真理故。理应除弃。天亲解同能断经文。法尚应断。断者除舍之义。名别义同。准前应舍教与假解。今正舍教。故下解欲得法身。亦名证法身。法身有因有果。因果位别。佛果真证。果圆满身。十地位中。亦分证彼地前菩萨。熏习种子仍未现行。未证真理。能起能显十地佛位真法身故。亦名法身。前之言说。近为因中法身之因。远为佛果法身之因。亦名法身。地前异生及十地位。因闻四句为他说。胜福田便生。名福相法身。可乐故名福。慧劣故不名智。若至佛位。名智相法身。理强从说。非无福也。故论前说。证得法身。分为智福。初地前胜福。证得因生故。十地已上。正证得故。由此下文分之为二。初明智相显在佛位。后明福相显在因位。天亲论云。自此已下为遮异疑。前说如来非有为相。若尔云何释迦称佛而得菩提。为生说法。说法是有相之征。证觉非无相之术。即是此中欲得智相。如来既非有为之相。无得无说。今励已修。希有证说。证说智相。云何可得。生彼欣心。故名欲得智相身。智相身者有二。一自利智即菩提。二利他智即说法。菩提有二。一能证道。此名为得。是能证得道谛体故。二所证灭。此名菩提。是所证得。灭谛体故。无有菩提。二证无相之体不成。既有说法。两利有相初已显。行者欣求智相。所以励已劝修。闻证无相之身。疑生乖其欲得破疑。顺其所欲。故有下经文起。

分二。初问。后答。解问之中有二。一依义。二说相。菩提内证。而无外取。今既翻于能证正觉所证菩提执外实有。能取所取。故所对治是为依义。由此内证。故无少法如来可说。可说可证是所执故。能执所执皆所对治。阿耨菩提是为说相。能得所得至极真觉。皆此摄故。至后卷解。为正觉中当具显示。

无有定法者下解答文分三。初解总答文是摄持。次解初何以故是安立。后解第二何以故下是显现。初文有三。初解文来意。初上坐善现说佛心故。次显欲愿菩提是所证。灭得证道。大智度论云。说智及智处。皆名为般若。解深密经云。菩提菩提断。俱名为菩提故。由世俗谛方便引接。说有位谛。故说菩提。故瑜伽说。若胜义谛已立为谛。何须复说安立谛耶。为后证得之方便故。正与此同。若如佛言。胜义谛中。二俱非有。彼论复问。若安立谛已立为谛。何须复说非安立谛耶。若不尔者。已得世间第四静虑。应断二执。不应后时二执还起。广如彼说。正与此同。

后指经成经云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等者下解初何以故。是安立分三。初总属经。次释妨难。后逐难释初文可知。天亲论云。应化非真佛等。佛有三种。谓法报化。释迦如来是化身。佛不证菩提。亦不说法。故无实法可取可说。胜义谛中无取说故。如无垢称难弥勒说。由说法由故下释妨难。谓有难言。何故经言。佛所说法不可取说。不言佛所证知见觉等法皆不可取说耶。今释之云。由外说法深妙难量。知内得觉。唯于说法。安立第一义。依能断经。乃云如来所证所说所思惟法。便无此妨。诸本唯言。佛所说法。更无余故。若依能断。诸义.具足。所证身也。所说语也。所思意也。三业所履之法。皆不可取说。此中论文。应言由说法等外三业胜知内得菩提。以于三业说法利生最为胜故。论中偏说。天亲论云。何故唯言说不言证。有言说者。即成证义故。若不证者。即不能说故。以外说法。悉知内证。如入无量义处三昧方说法法华。即内有证故。能外说法。互相表故。正与此同。于中不可取者。谓正闻时。此在听者。不可说者。谓演说时。此在说者。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夫听法者。无闻无得故。法皆不可若取若说。非法者分别性。分别性谓遍计所执。体性都无。虚妄所执。法谓真理。彼非真理。故名非法。故说非法。名分别性。非非法者。法无我故。法无我性。道理是有。即非虚妄有。即名非非法。虚妄所执名非法故。天亲论云。说法不二。取无说离言相者。听者不取法不取非法。说者亦不说法非法故。何以故。彼法非法非非法。依真如义说故。此名安立。非法者。一切法无体故。遍计所执都无体故。非非法者。彼真如无我相实有故。

经言。何以故以无为等者下。解第二何以故。以是显现分二。初解经。后生下文诸下经文皆解无为得名圣人所以。初文中初解无为义。后解一切圣人。无为者无分别义也。谓不生不灭择灭真如。名无分别义。义谓义理。此解无为义。是故菩萨有学得名。分证真如。犹有修故。无起无作中。如来转依。名为清净。是故如来无学得名。此真如理体无生故无起。无造者故无作。于此理中。如来已舍有垢障法。名为转依。离垢清净。是故如来无学得名者。无所修故。此解一切圣人。能断经云。以诸贤圣皆是无为之所显故。由证无为有分满故。天亲论云。此句明何义。彼法是说因故。由诸圣人皆内证真如。真如妙理不可取说。顺真如故。说者如来无说无示。听者菩萨无闻无取。为所因。方显圣人如彼所证尚不可说况其听者而可取也。由彼真如离言语相非可说事故。何故不云佛乃说一切圣人。以诸圣人皆依真如清净得名故。如来具足清净。菩萨如分清净。正与此同前说。菩萨有学得名。于真如中。分清净故。依此论说。于中初无为义。三摩钵帝相应等显了。此配五义。由在因位尚有定散过失时生。由修上定以证无为折伏散位。故初无为。名为等至摄伏散时。第二如来无学得名。于真如中。具足清净。唯在胜义佛果之中无上觉故。非修等至及摄伏心。等至摄心皆在因位。非极果位故。

自此已后一切住处中等者。生下经文。诸下经文皆解无为。得名圣人所以。上诸住处虽说无为。未说圣人。以无为得名。此方说故。在佛果位。无为得名。此中说意。因犹未了。下当显示。下解欲得福相法身。前说诸法不可取说一切圣人无为得名。持经及说。应无有福。欣彼福.故。名为欲得。天亲释伏疑云。虽不可取说而不空故。虽在因位持说。能生福相之身。上在地前初生位也。

文分为二。初总问答解文来意。后别解释。初中初问后答。由在因位受持法及说一四句偈。生福甚多。况在果位。所有至得。福相法身多。因中有智。智劣福强。佛果有福。以智为名。佛但名智相。因但名福相。非在果因无福智也。别释经中文分三。初问。次答。后结。论中亦三。初解结中出生等言。次配五义。后解难义。初中.有二。初问。次答。言说之法。声名为体。实非法身。何故于此非身之中。说能生福。此为问意。一四句偈诸解不同。上说各取当经所明之正宗。显义周圆。名之为句。显义四句不定字数。名为一偈。短一句者三四字。长一句者七九字不长不短者。五字梵本。不长短者。阿耨瑟陀制多即八字。极多三十二字。极少八字已下名一句。汉法不定。答中阿耨菩提从此出者。但说真如名无上觉。此经中普集十法行。行阿含故。谓十行者。辨中边论说。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四听闻。五披读。六受持。七开演。八讽诵。九思惟。十修习。初八闻慧。次一思慧。后一修慧。于此经中。普皆集故。又自利十行。经说受持。皆已集故。利他十行。经陈演说。亦已集故。已相资助无不尽故。但标持说。阿含者阿笈摩也。此经教是三世十方供传说故。即显此经十方三世诸佛传说十行定故。能显出诸佛法身。此依第一义谛。显出法身。诸佛世尊从此生者。于报化菩提正觉。此依世谛出生报化。能显妙理。能生真智。报法既成。外化斯备。但问三种为三身之因。具三答说三问之果。随其次第。以说三身。故说此经。为诸佛母。由此二并。故名佛法佛法。无为菩提。有为报佛。二法别故。重言佛法。天亲论云。于实为了因。亦为余生因。唯独诸佛故。言佛法。即此佛法余人不得。是不共义故。言即非佛法。故此持说。福成第一。施福不然。故非第一。

复次已下配经五义。无量阿僧祇者。华严经第四十五心王菩萨问阿僧祇品。有一百二十二数。无一十百千万五数。以百千为首。百千百千名一。拘梨。如是倍倍积至第一百三。名阿僧祇。第一百十六名无量。无量阿僧祇者。即以无量数阿僧祇也。结中重言福聚者。以持说于经。是一福聚。布施大千世界七宝。是一福聚双二福故。说重言福德聚。即非福聚者。天亲云。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故。布施之福不趣菩提。感世果故。持说幅聚。能趣菩提。是持说之福。胜彼布施非趣菩提之福。故牒之言。布施福德。即非趣菩提之福德。后便双结福德聚福德聚。能断经中初双牒二福。次单非一布施福。后双结二福。佛法亦尔。然世俗言福德福德。佛亦如是。于诸经中。数数宣说福德福德。今牒数说言福聚福聚。结亦如是。但可单非安立胜义。布施之福。不趣菩提。名第一义。此非回向施故。不作菩提因。天亲又云。聚有二种。一积聚。如重担。二进趣。如收质。布施如重担。故名为聚。无收质义。持演如收质故。与福聚名。如世收质数进利得。故俱舍云。汝三蕴还我当与汝。是收质义。显现易了。故不重释。舍分别心。名相应定。及摄散故。下解难义甚多。婆伽婆即足何须。又说甚多修伽他耶。初言甚多世尊。显示摄心故。以摄自心命不散故。即显自利。故说受持一四句偈。后言甚多善逝者。显示持心。命他持心不外散乱。故言为他演说。解释句味即是文显名句故。如枢要说。欲显持说二胜福聚。令自今他。于此经中。摄心持心。专意求学。不散乱故。由此二论真谛流支罗什三经皆但受持演说。故此属当摄心持心。能断经中。说有五种法。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法门乃至四句伽他。一受持。二读。三诵。四为他演说。五如理作意。与诸本不同。初三自利。后二利他。令他于此经如理作意。计有十行。略言二五。诸经诵本。各各不同。不须和会。亦犹诸本说四我执能断说九。论但解一本略者。不解广故。无量阿僧祇言。如前已说。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风云降

    风云降

    弧亚岛的病菌有两种,一种是修复病菌,而另外一种是毁灭病菌。组织的高层领导人派人偷取了博士的研究成果,一场巨大的阴谋随之而来。
  • 诸子百家之仙途

    诸子百家之仙途

    远古时代,妖族横行,人类蒙昧,人妖争利。尧舜之后,夏禹建国,收民间炼气之法,惹民争议,遂揭竿起义。王国实力就此削弱,炼气士纷纷出现,宣扬自家道义,一时间宗派林立。儒家一代天之骄子,莫名失踪,十五年后,其子独上泰山,进入儒家,解开父亲失踪之谜,随着谜团的一个个解开,事情最终真相渐渐浮出水面,究竟何谓天道,究竟何谓成仙。
  • 蛮将

    蛮将

    看王朝兴衰更替,看纷争跌宕起伏,看蛮将纵横缥缈。
  • 决别你,再遇你

    决别你,再遇你

    她是一名女警,他是一位平民,是,这很正常,但又有谁知道他们之间的间隔有银河那样长。。。
  • 未来世界封神录

    未来世界封神录

    纪元的大门已经开启,世界需要新的秩序。能够往返于新旧世界的毛头小子,是否能一步登天。他的一生,又会面临怎样的奇遇。美女环绕,强敌涌现。看他是否能成为新世界的霸主。
  • 永不相见,独自彼岸路

    永不相见,独自彼岸路

    她,沈月瑶,是一个孤儿,没人关心她,她的家人抛弃她,相同的遭遇和命运让她们在一起,她们一起复仇。他,江浩轩,犹如一座冰山,千年不化,全身散发着、让人无法靠近的王者的气息。那么,她会融化他这座冰山吗。十年之后,她们以新的身份回到这座城市,她就像红色彼岸花,把人引向死亡的边缘,她对任何人都是毫不客气的,包括他。会发生什么呢。。。。。
  • 家有仙土

    家有仙土

    花溪市有一村名曰骆驼村。村内有一座山峰酷似骆驼,因此才以骆驼村命名。骆驼峰腹部有山洞,洞内孕育一块神奇的土地。这块土地可催生植物的生长,大大缩短了植物的生长周期。且看主角如何利用这块神奇的土地,在当今世上叱咤风云,成就一个永久不衰的传奇。
  • 荒洲剑侠传

    荒洲剑侠传

    剑乃百兵之君武林中人多有习练,成就一代剑侠传奇。三千年前,剑术走至巅峰,再开天道,三教神仙中添剑仙之位。只是剑侠虽众,剑仙难寻,百年江湖也不过一两人传奇而已。小荒崖上有千年大宗,专研剑术,偏是此辈能人尽出。又值荒洲风云四起,天下动荡……
  • 女帝的后宫日常

    女帝的后宫日常

    当不学无术的吃货被告知是女皇陛下。“爱卿啊爱卿,谁是本国最有权势的人?”“是陛下您。”“爱卿啊爱卿,谁是本国最劳累的人?”“是臣。陛下,臣想请个假!”“不准!”“臣想告老还乡!”“太傅!朕错了!朕这就起床早朝……”流落民间三年的女帝重返朝堂,她却失忆得彻底。
  • 冬季冬,凛灵风

    冬季冬,凛灵风

    在一个冬季里,当时,下着鹅毛大雪,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在雪地中。就在那时,一个阳光灿烂的男孩,发现了这个小女孩。男孩努力帮助小女孩回家,就这样,男孩背着小女孩走在风雪中,他们的身影也在大雪中逐渐消失。。。后来,由于女孩的学习不是很好,男孩为了和那个小女孩在同一所学校,他决定放弃去这里最好的高中。于是,男孩就同小女孩一起来到了一个一般般的高中。男孩和女孩就这样一起度过高中的学习生活。在学校里男孩也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他们帮着男孩,男孩很感动!最后,小女孩和自己的家人去了外地,男孩就这样一直等着,男孩也试图去找过女孩,但是却一无所获,于是,每天想着想着女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