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7300000006

第6章

论。释此名者至故称对法。此第二释对法名。于中有三。一释法名。二释对义。三总结成 持自相故名为法者。释法名也 将释能对先释所对。法有二种。一持自相。谓一切法。皆持自体相故。二法式轨则法。谓七众律仪等法。此法非此所明 若依大乘。轨.持二义俱通一切。皆能持自相。轨生解故。此中唯取持自相义释一切法。虚空.非择灭。虽持自相。非胜义对法所缘境故。此中不说。由此但言若法相法通四圣谛。法相法中。是善是常名胜义法。亦名涅槃。是极圆寂胜义善故。又持自相常无改变 此能对向或能对观者。第二正释对法名也 此者。此阿毗达磨无漏般若 能对向者。谓无漏慧对向涅槃。及能对观者。谓观四谛。望法相法唯有对观。望胜义法具有对观.及对向义 真谛法师。以无漏慧望其涅槃。观.向不同。以为四句无间道趣解脱道名为趣向至得对。趣解脱道中得择灭故名为至得。慧心缘灭理名如实相知对。诸道不同以为四句 有是趣向至得对非如实相知对者。谓无漏惠观三谛无间道时 有如实相知对非趣向至得对。谓缘灭谛加行.胜进.解脱道时 有是如实相知对亦是趣向至得对。谓缘灭谛无间道时 俱非者谓缘三谛余三道时 婆沙有惠证身不证。有身证慧不证。有一刹那四句。有多刹那四句 一刹那四句者。谓以灭智得一来果时一刹那顷。有慧证身不证者。谓欲界后三品灭。灭智观故是慧证。非第二果故身不证 有身证非慧证者。谓色无色见道所断诸灭。非法智境故非慧证。第二果故是身证 俱者。谓欲界修断前六品灭。及欲见所断一切灭。法智境故是慧证。第二果故是身证俱非者。谓上二界修断惑灭 多刹那四句者。慧证身不证者。谓于见道缘灭谛无间道时 身证慧不证者。谓缘三谛解脱道时 俱者谓缘灭谛解脱道时 俱非者谓缘三谛无间道时 既慧对观四谛对向涅槃。名为对法。如何涅槃是对法耶 故称对法者。第三总结成也 言对法者。法之对故名为对法也。依士释也 古师立有五种对法。一自性。谓无漏慧。二共有。即随行。三方便。谓诸慧.四名字。谓传生教。五境界谓四谛 有人非古师说数多法少。更自立有四种对法。谓理.教.行.果.理谓四谛。教谓诸论。行谓能观。果谓涅槃。立数虽少摄法多也。古师兼取境界为一失。有人又加涅槃为二失也。传习时久人多费耳。若不广述固执难回。今出所对法为失。总有八过。若释三藏之中对法藏有其六失。若释经中对法有其二失 言六失者。一无文立义失。二违论出体失。三违论释名失。四违二藏例失。五妄释论文失。六释名违论失 一无文立义失者。夫立义法。须有圣教及不违文。古师所立五种对法。前四名体同此论。第五无文 有人。更立理.教.行.果四种对法。理.果名体俱违论说既违圣教复无文证。岂堪传习 二违论出体失者。一切诸论出对法体。皆云胜义唯无漏慧。若兼随行通五蕴性世俗对法谓诸慧.及论。今取境果岂不违文 三违论释名失者。大小乘论略有三十六种。释对法名。并不取境果。婆沙有十二论师二十四释。分别功德论有二释。杂心论有二释。世亲摄论有四义释。无性摄论有二义。此释论二释。总无取境.果以为对法。此论二释。即是婆沙世友六释之中。第三.第五释对法也。第三释云。复次能现观四圣谛法故名对法。第五释云。复次能证涅槃故名对法四违二藏例 失者。依增上心论道。说素呾缆。不取所观境。依增上戒论道说毗奈耶。不取所防。因何依增上慧论道说阿毗达磨。即取所对 五妄释论文失者。有人为成所对以为对法。释此论云。颂中虽取能对。长行兼取所对。惑之甚也。一长行释颂。岂出对法体数与颂相乖反耶。若必有异释。应分明标别。二若长行中取所对为体。应于出体中说。何故于释名中说。此是长行中。欲释能对名对法故。先举二种法以释法名。后将无漏慧对此法故。名为对法。此是先释所对法也 六释名违论失者。有人数十翻释名。并非诸论释名。多是自意穿凿妄通境.果以释论名。言义繁理不堪述也。若言是释经中对法有二失者。一违经失。二违论失 违经失者。婆沙引八经释对法。一引药叉经。二引筏縒经。若依此二经唯无漏慧。三引西弥迦经。以空.无我.及如实觉为性。准此经文通一切法。四引邬陀夷经。以灭定退为体。此即唯以非得为体。五引阿难陀经。以因缘性.及如实觉为性。此经若取亲因缘或十二因缘。即唯有为。若通取六因。即一切法。六又引经取因缘性及彼寂灭并如实觉为性。准此经云。因缘性即是十二因缘性及彼寂灭即是择灭。若言寂灭通非择灭。此之寂灭即通非谛。非择体非谛摄故。并如实觉。即是觉缘起智。非摄一切智也。此是经中种种异说。非是三藏之中阿毗达磨 七引阿难陀经。谓诸见取及如实觉为性。此即唯以苦集道一分。不通灭谛 八又引经。一切诸法.及以如实觉为体。此即通一切法。今立理对法谓四圣谛。果对法谓涅槃。行对法谓能观。此即不摄虚空非择灭也。此立对法。八经之中为依何经。皆有增减失。无有一经。唯除虚空及非择灭立对法故。此即第一违经失也 二违论失者。婆沙第一引八经释对法已。论自释云。虽此等经中各随意趣作种种异说。然阿毗达磨胜义自性。唯无漏慧根。乃至兼取世俗对法。论既不取异说对法。今既释论文。因何违论取异说耶

论。已释对法至名对法藏。此下第二。半颂释今论名。文中有三。初结引。次颂答。后释颂。此文初也

颂曰至俱舍名。次颂答中上句明二释名。下句结藏名。也俱舍梵音。此翻为藏

论曰至此得藏名。后释颂也。文中有三。一述属主释。二述多财释。三总结藏名。此文初也 正理云。此就依主及多财释。藏谓坚实犹如树藏。对法论中诸坚实义。皆入此摄。是彼藏故。名对法藏准此论文。西方释藏有二义。一坚实义。犹如树藏。即树心坚实名藏。喻对法论中胜义是坚实义。即此胜义名对法藏。如将树藏更造诸器。即此诸器名为树藏。树之藏故。喻将对法藏中胜义之藏用造此论。此论亦名对法藏也。即是对法藏之胜义也

论。或此依彼至故亦名藏。第二多财释也 正理云。藏或所依。犹如刀藏。谓彼对法是此所依。引彼义言造此论故。此论以彼对法为藏。名对法藏。即是对法为所依义 西方第二义引所依名藏。犹如刀所依故名为刀藏。亦如绢布所依名绢布藏 此论依对法故。其对法论。是此论之藏。名对法藏。对法即藏持业释也 此论依对法藏故名对法藏。即是有对法藏故。全取对法藏名名多财释 正理云。藏或所依。犹如刀藏等者。此喻所依名藏。未辨多财 正理云。此论以彼对法为藏名对法藏。此辨多财释也。有人多不得此意。谓言刀藏即是多财。或说刀是所依。藏能依也。皆是误耳。应细看文。今阿毗达磨.及藏。皆是本论之名。本论是阿毗达磨即藏。名阿毗达磨藏。持业释也。末论名阿毗达磨藏。是多财释。多财释者。即是全取本论之名。然此末论无持业释者。由后代造论。皆取本论坚实义故。及引彼义言造此论故。所有文义皆依古论。非自穿凿故 有人云亦应有持业释。论主不欲自取。推功归本者。不得意也

论。是故此论名对法藏。第三结藏名也

论。何因说彼至恭敬解释。此下一颂。第三明说对法意。及先说人。文中有三。此即初文。颂前问起

颂曰说对法。举颂答。颂有四句。前三句全。第四句因此两字。答说意也。传佛两字答先说人。说对法三字双答两问

论曰至能灭诸惑。一释颂文。此释灭惑必由对法

论。诸惑能令至生死大海。此释诸惑过必须断也

论。因此传佛说彼对法。结上诸惑过尽。明其能断。因此事故佛说对法。即是佛先说 因此。标文答

论。欲令世间得择故。释颂说意 令诸众生得择法者。谓得无漏慧简择四谛。断烦恼也

论。离说对法至如理简择。此下释伏难也。伏难有二。一难说意。二难说人。难说意者。欲令众生得择法故说对法者。说其二藏岂不能耶。答云离说对法说余二藏。弟子不能于诸法相如理简择

论。然佛世尊至传如此释第二先说人难。难云若是佛说。何故。云迦多衍尼子等造耶 婆沙第一有二释。一云佛说。由迦多衍尼子等受持演说等名称归彼也。二云迦多衍尼子造。由经中散说。迦多衍尼子等采集安布。名称归彼。此论即是第二释也 迦多衍尼子者。是佛灭度后三百年中。依说一切有部造发智论 等者。等取六足等论。如前已释 迦多此云剪剃。衍此云种。尼是女声。此人是剪剃种女生。从母姓为名。故名迦多衍尼子。即婆罗门十姓中一姓也。此剪剃种。西方贵族。所以名剪剃种者。依婆罗门法。七岁已上在家学问。十五已去受婆罗门法游方学问。至年四十恐家嗣断绝归娶妻室生子继嗣。年至五十入山修道。昔劫初时有婆罗门。生二子已入山修道。二子觐问见父鬓发蓬乱。遂为剃除形容端正。诸仙见已皆欲剃除。弟性慈愍。来即为剃。兄心傲慢。非我父者我不能剃。诸仙嗔怒。咒愿弟言。乃至劫末是汝种族常大富贵。咒愿兄言。乃至劫末是汝种族常大贫穷剪剃自活。故今印度见有二类。其弟种族名剪剃种。从本为名。极大富贵而不作剪剃事。其兄种族极大贫穷剪剃自活。仙人咒力使之然也

法救梵名达磨多罗。仙涅槃后三百年出世 等者等取空无我等 邬陀南者。此云自说。即十二部经中第五自说经也。无人问佛佛自说故。大德法救。佛说无常颂者。集为无常品。佛说空.无我颂者。集为空.无我品。乃至佛说梵志颂。立梵志品。印度现有梵本流行。若言唱陀南此云集散。集散说故 或云集施。集所说义施有情故 毗婆沙师传说如此者。毗名为广。或名为胜。或名为异 婆沙名说 谓彼论中分别义广故名广说。说义胜故名为胜说。五百阿罗汉各以异义解释发智名为异说。具斯三义故存梵音 言传说者。显己不信 正理云。舍利子等诸大声闻。亦无有能于诸法相如理简择。是故此论所依根本阿毗达磨。定是佛说。经主称传。显己不信阿毗达磨是佛所说 何缘不信。传闻尊者迦多衍尼子等造故。不说对法为所依故。如世尊告阿难陀言。汝等从今当依经量。诸部对法义宗异故 此皆不然。诸大声闻随佛圣教而结集故。乃至广说

论。何法名为至说对法耶。上来释论名体.及说人等。皆是发起释本颂也。自下大文第二明正宗分。有六百颂。于中。界品有四十四颂。初二十五颂总明漏.无漏法。后十九颂诸门分别 就二十五颂中。前三颂开一切法为漏.无漏。次二十二颂开为五蕴.十二处等 就前有三。一颂前结引。二举颂答。三长行释。此标问也。已后皆同。不繁更释

颂曰至别得非择灭。举颂答也

论曰至谓有漏无漏长行释也 文中有二。一开二章门。二依章别释。此即初也

论有漏法云何至余有为法。第二依章别释 文中有二。一释有漏二释无漏。此文初也 言有漏者。一切有为法中唯除道谛余有漏

论所以者何。征余有为法是有漏所以

论诸漏于中等随增故。答也。余有为法名。为有漏者。以身见等诸漏于彼苦.集法中平等随增故名有漏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凤临天下:腹黑弃妃要翻身

    凤临天下:腹黑弃妃要翻身

    “请叫我波霸!”“……你最多算丸啊。”“丸?也没有那么小吧!”这个坏蛋!.......她穿越了!倒霉的是,人家穿越都是公主王妃,再不济也是个大家闺秀,可她呢!居然穿成一个青楼小厮!还是个过气花魁的私生女假扮的小厮!一不小心救了个过气太子爷,卷入一场国变风暴。跌到谷底?不怕!她要崛起!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顺便吊打渣男小三儿,俘获专情美男。
  • 甜宠蜜诱:总裁的复仇妻

    甜宠蜜诱:总裁的复仇妻

    这是一个关于复仇和爱情的故事。她怀着复仇的目的地去接近他,却引起他的热烈的追求。得知她把他当做了别人,他仍然继续爱她;明明知道她怀着复仇的心,他却仍对她宠溺无度。他为何能够如此毫无原则地爱她、宠她?款款的深情、无限的宠爱背后,是狡猾的阴谋?还是大海一般的深深感情?他们的未来,是像莎翁笔下的罗密欧和朱丽叶一样凄美憾终,还是化解了两家的仇恨幸福地携手人生?
  • 虐屠

    虐屠

    天下人虐的是他的肉体!天下人屠的是他的兄弟!他奋起反抗。他说:不拿起屠刀,怎么杀尽天下的屠刀?他,一个重新回到这世界的人,自此走上了虐杀屠尽这些人的道途。他的道心是自私的,但这是他的选择!这是后人对一凡无上道的评价,也是无上道有迹可循的踪迹。一凡的名字被永远的记录在岁月的史书中。
  • 天国挑战者

    天国挑战者

    悠久的岁月诞生了无数种族,其中有着号称史上最强的天始族,传承十亿年,而人类仅仅只有数百万年历史,在远古时代,如同刚出生的人类本该在混乱的时代灭亡,可是一个名叫白伊人的侠客横空出世,一举终结了远古时代,还原一片和平的世界,可惜,人类的野心永无止境,一场巨大的阴谋即将展开,远古时代必将再次来临,而接下来的时代将由谁来开创?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修真进化

    修真进化

    明代中期,当神话已绝,修真已成传说,武林崛起,武修争霸武林。现代中医聂天灵魂穿越到聂十八身上,修炼武功,重现修真神话,结合现代科学知识,突破人体极限。聂天最终明悟修真练武是人类进化的必然选择。
  • 后宫佳丽三千:帝王的小宠妃

    后宫佳丽三千:帝王的小宠妃

    “我怎么穿越了”瑜玟说“你是谁?我是谁”瑜玟说“你是朕的瑜答应,朕是你的丈夫,也就是当今圣上”高笙柳说(ps:第一次写古文,大家支持一下,写的不好,不要拿麻袋套我)
  • 这辈子拿什么爱你

    这辈子拿什么爱你

    有人说大学是锅炉,能把人锻炼得成熟;有人说大学是天堂,成就了很多相互爱恋的人;有人说大学是地狱,每个人必须学会承受;而我认为大学是一面镜子,看到了自己最真实而又脆弱的一面。
  • 我的前妻,你在哪里

    我的前妻,你在哪里

    这本书是《我的夫人,我很爱你》,杜易南错过郑心的爱,五年后,再次遇见,他发现她变了,而且她五年前车祸失忆了。他很后悔,他发誓他一定让她恢复记忆,重新好好爱她。
  • 别说话,老婆快吻我

    别说话,老婆快吻我

    她被人强行冠上傅太太的名讳。云璟怒了:“傅少辰,你凭什么干涉我的人生?”傅少辰似笑非笑:“我的璟儿可真调皮啊!”后来。云璟躺在另一个男人的怀里挑衅的看着他:“你是准备摔门而去还是离婚?”傅少辰声线寒凉:“让他死!”云璟失踪了。五年后再出现,她已是兰城市市长夫人。一场酒宴,傅少辰将她抵在逼仄的洗手间。他掐着她的下巴:“璟儿,那晚是不是你设的局?”云璟漠然地挥开他的手:“傅先生,请自重!”“自重?你为所欲为的时候怎么不说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