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7300000047

第47章

论。又于此中至为同类因。此明利.钝为因别也。正理论云。又诸已生见道.修道.及无学道。随其次第与三.二.一为同类因。展转为因亦不违理。如何后生胜无漏道。能与前生劣无漏道为同类因。而不违理。谁言后生胜为前生劣因。前生钝根种姓修道。与自相续未来决定不生利根种姓见道。为同类因。何理为碍。一切有情各别相续。法尔安立六种种姓。无学望前应知亦尔。然有差别。谓有前生无学圣道。于自相续后生修道为同类因。无学退已。于修道中可有转生利根义故。若尔应与本论相违。如说已知根与未知当知根。为所缘.增上。非因。非等无间。如是具知根于二根亦尔。此无相违有余意故。如次前说。有余意文处处皆有。即是此等。故应显示有余意文。今此文中有何余意。谓依后生如是根姓所摄已知根。即望前生如是根性所摄未知根密作如是言。为所缘.增上。非因等无间。劣故。后生故。此文但说已起作用。依相续转诸无漏根。如说有用世第一法。若尔有情各别相续。法尔安立三乘菩提。如是亦应声闻乘道得作独觉.佛乘道因。独觉乘道作佛道因。无斯过失。性极远故。若已升陟声闻道者。无容更生余乘道故。若尔已升陟随信行道.随法行道。无容更生。是则前生随信行道。与未来世毕竟不生随法行道。应不为因 问也 亦无此失。诸钝根道。可有转成利根道故。谓即由彼随信行根诸蕴相续。可有转得属随法行蕴相续根。非由已升声闻乘道诸蕴相续。可有转得独觉.佛乘蕴相续道。依如是义故有说言。虽无是处而假分别。若见道中有出观者。随信行道亦有转得随法行根。然无出义。故根差别与乘不同 今详。圣道略有三节。一种姓。二前后位。三所依地。就三之中种姓最亲。次前后位。后依诸地。所以得知如是次第者。同依诸地修九地道。下与上因。非上下因。就此依中上地见道。与下地修道.及无学道为同类因。故知地疏于位。又依钝无学道。得与利根有学为因。故知位疏种姓。正理论任细而论。俱舍论等顺其本论

论。上诸地至或等或胜。问也

论。由因增长至为未来因。答也

论。为唯圣道至为因非劣。问答也

论。加行生法其体云何。问加行生体也

论。谓闻所成至为因非劣。总略答也

论。如欲界系至以无故劣故。此指事答也

论。如是诸法至除前劣故。就同地中。闻.思.修惠复分九品。与等.胜为因也

论。生得善法至染污亦尔。明生得善等也 正理论云。生得善法与加行善为因。非加行善与生得善为因。以彼劣故。又生得善亦有九品。一切相望展转为因。容一一后皆现前故。有余师说。定一心中得一切故。然由现行异熟九品。可施设有九品差别。染污九品准此应知。复由对治有九品故。可施设有九品差别

论。无覆无记至二一为因。次明无覆无记为因差别。准义同类异熟九品展转为因。余二与等.胜为因。非加行生。加行生故

论。又欲界化心至而无所获。此明化心为因差别也

论。因如是义故有问言。自此已下问答分别也

论。颇有已生至于一切劣。此明已生法胜。不与未生劣为因也

论。颇有一身至未来无故。明后虽劣非前胜因

论。颇有前生至已彼劣故。明前已生胜无漏法非后已生劣无漏因

论。如是已说同类因相。下第四明相应因也

论曰至是相应因。此出体也。即心.心所更相随顺。共相应义名相应因。即是用相应法为因。持业释也 及是与相应法为因。属主释也

论。若尔所缘至为相应因。此释颂中相应。有同一所缘.同一行相.同时.同依。然颂唯说同依。意者。由一所依义最要故。所以偏说

论。此中同言至应知亦尔。此释同依。准此释意。同所依者。是心.心所共一所依义。所缘亦尔 有人解前同一所依.同一所缘。云依虽有二只依一说。缘虽有多且依一说者。即违此文。然此颂中但言同依义通。准长行释同一刹那 就刹那同中复有二种。一所依定同。二现起同。所依定同者。如一刹那眼通有三性识依。就染识中通与贪.嗔等依。然此等法虽同一依。非相应也。故知虽同依一刹那眼根。亦非相应义。必须现起同一刹那方是相应。由此长行释中。云谓若眼识。用此刹那眼根为依。相应受等。亦即用此眼根为依。此据刹那现起为依。由如是义应作四句。有是同一依非同时等。谓三性识。同于一根以为依定。起时不同及境不定。二起时境等虽同。而所依异。如众人观月等俱句可知

论。相应因体至义何差别。问也。心.心所法是相应因体。亦俱有因体。既是一因应无二。必应于中有其别相。如是二因有何差别

论。由互为果义至互为因义。答别相也。如商侣相依共游险道。由互相依得度险道。即是互为果义。亦是互为因义。即如商侣同受同作食等事业。其中阙一皆不相应。是故极成互为因义 问如商侣同行。阙一如何皆不相应。此如商侣同时行者食等事业。住必同住。行必同行。食必同食。若于一人不同所作。则不住。不行。不食等也 正理云。若相应因则俱有因。此中二因义有何别。答云。非相应因即俱有因。由此二因义各别故。然即一法是相应因亦俱有因义。差别者。不相离义是相应因。同一果义是俱有因。又展转力同生.住等是俱有因。若展转力同缘一境是相应因 准此二论。辨因差别。故知六因辨异就用非体。其相摄亦用非体

论。如是已说相应因相。下第五释遍行因也

论曰至当广分别。此出遍行因体 谓前已生遍行诸法。出因体也 与后同地染污诸法为遍行因。示果体也。随眠品中遍行有三。一遍随眠五部法故。谓十一随眠。二遍缘五部法。谓十一相应法。三遍与五部染法为因兼四相。由遍与五部染法为因故。名遍行因 随眠有三遍。相应法有二遍。四相有一遍

论。此与染法至亦生长故。释同类因外别立所以也 此与染法为通因者。即是遍义。其同类因唯与自部.自地为因。遍行因与自地一切染法为因。力势不同故别立也。亦为余部染法因故 由此势力余部烦恼.及彼眷属亦生长故。释通因也。正理论云。于自部摄诸烦恼中。同类.遍行二因何别。由有身见诸爱得生。诸爱亦能生有身见。二差别相如何可知。自部二因亦有差别。谓执我故。能令诸爱生起坚固增广炽盛。我见遍缘诸爱境故。爱令我见生起坚固。而不能令增广炽盛。不能遍缘我见境故。由诸遍惑展转相望。皆能遍缘所缘境故。一一遍惑皆互能令生起坚固增广炽盛。故此二因非无差别。一时一品能为同类.遍行二因有何差别。虽同时取二等流果。而自部果增盛非余。故彼二因亦有差别 何故云何自部增盛。由二因门所长养故。由此为彼近生因故。令彼增广.及炽盛故

论。圣者身中至为遍行因。问也。有学圣人遍惑已断。岂亦用此已断之法为修惑因。若亦为因断与不断有何差别

论。迦湿弥罗国至见所断为因。答也。一述毗婆沙家。二引品类足证。此文初也 见所断与一切染法为因。故知不简圣身染污

论。品类足至所感异熟。此文第二品类足论证 品类足论有三文证。此文第一。见所断法为因证也 谓诸染法既并皆以见断为因。圣人身中染法亦是诸染法故。故知亦用见断为因

论。云何无记至及不善法。此是第二无记为因证也。遍行之中身.边二见。是染无记.及四无记。俱是无记。既言谓诸无记有为法。即是摄一切染.不染无记尽。又云及不善法。即是摄一切不善法尽。既染无记.及不善法皆用无记为因。故知圣人身中诸染污法。亦用身.边二见为遍行因

论。或有苦谛至诸余染污苦谛。第三染污苦谛证也。此中取从身见生不与身见为因而证也。谓一切染法皆从身见生。一分却与身见为因。一分不与身见为因。圣人身中染法既是诸余染法之数。故知从身见生

论。若尔至染污思。外人难也 既离欲圣人退最初起染污思。是唯不善为因。故知圣人身中染法。不用见道所断身.边二见为因

论。依未断因至故废不说。通也

论。如是已说遍行因相。第六明异熟因也

论曰至异熟法故。出异熟因体也 异熟法者。如下广释 三性之中善.不善。唯是异熟因也。无记唯非异熟因也 善有二种。有漏是异熟因。无漏非异熟因

论。何缘无记至水所沃润。释所以也。无记力劣如文可知 无漏不招异熟。有二义故。一无漏以无爱水润故。二不可能招系地果故。不善.善有漏具其三义。一力用强。二爱水润。三招系地果故。是异熟因

论。异熟因义至名异熟因。两关问也

论。义兼两释斯有何过。答也

论异熟即因至业之异熟。双难两释 言异熟生眼者。即是异熟即因。何得说言异熟之因。言业之异熟者。即不得言异熟即因

论。两释俱通已如前辨。答也。圣教中言业之异熟。即是异熟之因。圣教中言异熟生眼。即是异熟即因。由有二文义兼两释

论。所言异熟其义云何。问也。前之所言不善.善有漏是异熟法者。所言异熟其义云何

论。毗婆沙师至名异熟因。引婆沙释对余五因废立名也。准此废立熟名。通六因所得果时皆名熟也。此异熟因。唯异类熟得异熟名。自余之因。非唯异类不名异熟

论熟果不应至时有分限。已下论主破婆沙也。要具二义方得熟名 一由相续转变差别。谓异熟因经取果已。必定经停时别力用转变方能与果。即此转变是其熟义 二由随因势力时有分限。亦是熟义。随因势力或百年五十年等。如世间果转变而熟。熟已随其势力分限。具斯二义得其熟名

论。非彼俱有至即与果故。释二因无相续.变转.差别义也。以取果时即与果故

论。又非能作至时无限故。释三因无随因势力分限。由一取果已穷生死际数与果故

论。由此但应至简别余因。论主述自释也。变异而熟是异熟义。不应如婆沙师说。熟通五果。但异以简余因。正理救云。然经主言。毗婆沙师作如是释。异类而熟是异熟义。谓异熟因唯异类熟。俱有等因唯同类熟。能作一因兼同.异熟。故唯此一名异熟因。乃至广说。皆不应理。毗婆沙师非决定说六因所得皆名熟故。设许尔者是果异名。亦无有失 正理自释云。然异熟因或持业释如经说异熟生眼。或依主释故契经言业之异熟。言异熟者。或离因熟。或异因熟。此二属果。或所造业。至得果时变而能熟。此一属因 又云。此异熟因总说有二。一能牵引。二能圆满。且众同分.及与命根。非不相应行独所能牵引 又云。要业牵引命.众同分 又云。身.语二业定不能引命.众同分。不尔便违契经.正理。经言劣界思所引故。此说欲.有命.众同分。唯意业感非身.语业。身.语表业众多极微一心所起。于中唯一引众同分.及与命根。余无此能。不应理故。若许同时共感一果。则应更互为俱有因。有对造色为俱有因非宗所许。又非次第一一极微。牵引命根.及众同分。一心起故非一心起无异功能。别引生后而无过失。非为满业亦有斯过。于一生中。各别能取色.香.味等圆满果故。依此无表亦同此释。多远离体一心起故。不许互为俱有因故 准此论文于婆沙等论文外更立此义。引果.满果。及生前后力用别故。一心所引不令有异。同是满果一异熟。色等虽异力用同故。所以同一心引。感果有异

论。于欲界中至及彼生等。自此已下就界明为因感果蕴多少。于欲界中。唯是得一蕴感一果也。得与生等同行蕴故

论。有时二蕴至及彼生得。二蕴为因共感一果也。色之四相与所相法。色.行别也

论。有时四蕴至及彼生等。明四蕴为因共感一果。心.心所无有色蕴。共一果故

论。于色界中至及彼生等。明色界也。色界有二类。一蕴为因共感一果。一得。二无想定

论。有时二蕴至及彼生等。明二蕴为因也。正理论云。非于第二静虑已上有诸表业。无能起故

论。有时四蕴至及彼生等。明四蕴为因也

论。有时五蕴至及彼生等。明定心也。于色界中有四类不同

论。无色界中至及彼生等。明无色界。一蕴为因唯有得.及灭定

论。有时四蕴至及彼生等。明四蕴为因也。于无色界唯有二类。于三界中无有三蕴为因共感一果。有缘极少必有四蕴。无缘极多唯二故

论。有业唯感至即命根等。自下明业感处多少。准婆沙十九云。得命根.众同分业。彼业唯受法处异熟 准此论文。命根等者。等取众同分。此二皆容别业感故。又准婆沙。命根众同分下无等。故知得与本法同一业感。感命根.众同分业。定不兼暖.识。引.满果业定不同故。所以因就蕴明。果就处说者。若说共果即有一蕴.二蕴.四蕴.五蕴别。说处共果唯有一处.二处无多处故。说处共因即有二一乃至十一处故。依差别多明法相故。所以共果就蕴。共因就处处.蕴互明其义已显。不就界说

论。若感意处至应知亦尔。感二处也。意与法处。即是四相.及得.心所法也 触法处者。得.四相也

论。若感身处至应知亦尔。明感三处 身三处者。谓身.触.法 触是四大。法是四相等。色.香.味三应知亦尔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们的青春不太白

    我们的青春不太白

    在这一年里,我们幻想了千万种的大学。而前者们却用了整个大学来回忆这一年。讲述的是多个角色多个故事的青春校园文......(作者懒,就这样吧。)我们的青春不太白,每个人都有着每个人的创伤。我写你们的故事,有触动也好认为是童话也罢,你们的故事还是由你们来演绎......
  • 神王养成系统

    神王养成系统

    叶泽穿越到神荒,获得了两个身体,还能在地球与神荒之间任意穿梭“叮,恭喜宿主获得九尾灵狐妲己一只。”叶泽神秘的一笑。“叮,宿主遇到任务目标上古大妖狴犴,请小心。”……“叮,获得浅信徒1535876人,虔诚信徒355252人,狂信徒23516人,信仰之力2696656546点”宿主成就真神伟业,请干掉鸿钧,奖励为天庭一座。
  •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当代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社会大众喜爱,也是目前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介与社会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一种传播范式。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使民生新闻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三贴近”的社会政治话语与新闻媒介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
  • 考古者联盟

    考古者联盟

    风水师、道士、盗墓贼、妖人、神经病……这是一支“怪人”集合而成的问题联盟考古队,很不幸,我也是其中一员。从医院里的尸体无故跑掉,到解开八十年前轰动全国的护国联盟全军覆没事件,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黄泉地狱、十四陵、五行神殿、葬神墓……我们是专业探索各种奇异事件的特殊考古队伍,致力于探索人类文化起源,寻找失落的古文明,并揭开千年来的一切谎言与秘密!【世界观不坚定者勿看,我是认真的!】
  • 猴王笑

    猴王笑

    天空一声巨响,猴哥闪亮登场这是一本描写不一样的猴哥的小说,有热血有柔情,体会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敢于追逐自己心中所想,手拿如意金箍棒争夺天下,化身美男子游走凡间
  • 绯雪遗青

    绯雪遗青

    山中十年,她却只与那天下武功最高的人学了诗书琴笛,入世修行,却坠入情海难拔。有人说她是祸水,有人却至死护她,有人说她一人牵动天下。可是她仍然是那个眼中带雾的女孩,只想与君结发。
  • 狐妃萌萌哒:魔王殿下宠上瘾

    狐妃萌萌哒:魔王殿下宠上瘾

    都说,九尾妖狐一族是最滥情的种族。然,她却此生最爱他一人。都说,她是天生的王者。然,她却为了他而放弃一切,甚至被打回原形,元神俱灭。再次强势回归,看着曾经一个个欺她辱她的人,冰冷回击,毫不留情。她终于成为了合格的王,却始终失去了他……只是,紧紧跟在她后面的那是什么鬼!“小狐狸,我错了,原谅我好不好?”“小狐狸,回来好吗?”“小狐狸……”
  • 天逆战圣

    天逆战圣

    他11岁时,遭灭门,只留下了他一个人,他恨,恨这贼老天,为什么只留下他一个人?白色的身影,能让他凌驾于众人之上,他开始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要碎了你这贼老天!!!
  • 不良先生

    不良先生

    二十年前,地府大乱,五大鬼帝趁乱逃往人间,至今未归。二十年后的我,大闹地府,杀鬼兵,斗鬼将,战无常,只为守护我该守护的人,故此: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秦始皇是谁,只是我的小跟班;项羽是谁,只是我的结拜老弟;曹操是谁,只是我的手下败将!我叫韩林,带你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
  • 冥界战神

    冥界战神

    这是一段延续千年的爱恋。这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