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7300000023

第23章

论。若异此者至许为有对。释大德意可爱乐所以也。亦是兼破第三师也。正理破云。然大德说。一切极微实不相触。但由无间假立触名。经主此中显彼胜德作如是言。此大德意应可爱乐。若异此者。是诸极微应有间隙。中间既空谁障其行许为有对。今说大德如是意趣非即可乐。亦非可恶。但应寻究如何无间仍不相触。理未显故。意趣难知。若说诸微全无间隙然不相杂。应成有分。不许处同复无间隙。既许无间何不相触。故彼涅间言定显邻近义。此中涅言或显定义。定有间隙故云定间。如定有热故言定热。是定有隙。理得成义。或显无义。谓此中无如极微量触色。所间故名无间。如是无间大种极微。邻近生时假说为触。若作此释。大德所言一切极微实不相触。但由无间假立触名。深有义趣。即由障碍有对势力能相障行许为有对。非许住处展转相容。而可说为障碍有对。岂怖处同遮无间住。许有间隙而无趣行。非有所怖法性应尔。诸有对者处必不同。勿彼处同或成有分故无间住理必不然。虽于中间有少空隙。而有对力拒遏其行。间隙者何。有余师说。是无触色。复有说言都无所有 无触色者。是空界色

论。又离极微至此亦应尔。破第二师。与正理同

论。又许极微至亦无斯过。破初师也。正理救云。经主复说又许极微若有方分。触与不触皆应有分。若无方分设许相触亦无过者。此说非理。有分.方分名异义同。立无分言已遮方分。如何于此复更生疑。谓许极微若有方分。既无方分如何可触。又遍体相触。或触一分。二皆有过。前已具论。如何复言若无方分设许相触亦无斯过。是故所言。无极微量触色所间。故名无间。如是无间大种极微。邻近生时假说为触。其义成就 若作俱舍师救应反诘言。汝立无方分。极微何不相触若言相触成过失者。言不相触亦不免过。对向六方面不同故。若言极微各有势用。更相拒遏不相触者。此之势用为离体不。若离体者便同胜论业句义也。若不离体。体外无用何不相触。故亦成过

论。又眼等根至不等量耶。自下第三半颂明六根有境等不等

论曰至鼻等识故文中有三。一明诸根取境等不。二明诸根极微安布不同。三明同分.彼同分等。此文即是明根取境等不此文先明三根取等量也 言等量者。如根微量境微亦然。相称合生鼻等识。此之等言。境与根量非减非增名之为等。非是要与爪甲量等名之为等。随取少多皆名等也。即此三识依缘等故

论。眼耳不定至小大等量此辨眼.耳取境大.小不定。此亦说所依之根与境大小不等。非是要如蒲桃果也。如半蒲桃果眼取蒲桃境亦名取大 言蚊云等声者。随质判也

论。意无质碍至形量差别明意境也。所取之境虽有大小。能取之意无大小也

论。云何眼等诸根极微。已下明诸根极微安布差别

论。云何眼等至今无分散。释眼微安布也。论有二释。此初说也

论。有说重累至不相障碍第二释也

论。耳根极微至如双爪甲。此释耳鼻二根安布别也

论。此初三根至如冠华鬘。此辨三根处等

论。舌根极微至极微所遍。此明舌根极微量也 述曰。准鼻.舌根两释中后释为善。若微傍布清彻暯覆令无分散。准此鼻.舌亦合如此。若如此师释。三根必不取外香.味等。隔清暯故。若外香等非根所取。非执受香等恒彼同分。即不可说二识识也。亦无五识烦恼缚义。违众多理.教。应依后释为善 传说舌中如毛端量非为舌根极微所遍者。此事难知。应竖如毛端量非是横也。论主不全信故言传说也

论。身根极微至形如指[韋*沓]。如文可解

论。眼根极微至不可见故。此辨同分.彼同分也 言。身根极微至不可见故。此辨身根。不得一切皆是同分。以离散故。如轮王眼得见于微不见极微。余即不尔。铜尘已上随其所应见大小也。眼根既尔。身根亦然。身根既遍其身。若遍同分。积聚触境亦须遍身。若尔身便分散。由业力故不遍同分 经部宗说即不如是。由此论主标之传说。正理云。又彼上座论宗所许全身没在冷暖水中身根极微遍能生识 乃至云 对法者说。身根极微理应定无一切同分 乃至云 谓由业力令彼身中身根极微不遍发识。勿遍发识身便散坏如等活等奈落迦中。随发识处身分便坏。而不全坏。若全坏者彼应数数命终受生 问何不由业力故虽遍发识而命不断。答如念观音由圣力故刀不隔身.首。不可由圣力故虽隔身.首而不命终。法无身.首相离不命终故。此亦如是。法无身散不命终故

论。如前所说至不尔云何。自下第四半行颂明六识所依俱.不俱也 长行文中有二。一辨依俱.不俱。二句数分别

论曰至通所依性。此明所依俱.不俱也。意识唯依无间灭意。五识通依同时依根及次第灭意。次第灭意是过去依。同时色根是现在依。又次第灭意是通所依。同时依根是别依也 经部师说五识亦缘过去境故。如正理第八破

论故如是说至心所法界此句数分别也。眼等五识所依性通二。同时依止根。是根性。非是等无间性。次第灭意。是等无间性。亦是根性。次第灭心所。是等无间性。非根性。根性宽通色。狭不至心所。等无间性宽通心所。狭不通色。左右宽狭不同故成四句。自下四句皆准此释。意识所依性唯是心王。等无间性通其心所。若先将意识所依性问等无间缘性。此即以狭问宽顺前句答。若先将等无间缘性问所依性。即是以宽问狭顺后句答。余文可解。自下偏句皆准此释 问罗汉后心岂非是意识所依而非等无间耶。何故乃言是意识所依性。定是意识等无间缘。答此中举作所依性以为问答。故非举得所依相。罗汉后心但得依相名为意界更无后识非作所依。是俱非句摄 又解此是举果以问依。故不说罗汉后心

论何因识起至在根非境。下半颂第五明在根非境也

论曰至眼等非余如文可解。正理论云。若尔意识亦随身转。谓风病等损恼身时意识即乱。身清泰时意识安静。何缘彼意识不以身为依。随自所依故无此失。谓风病等损恼身时。发生苦受相应身识。如是身识名乱意界。此与苦受俱落谢时。能为意根生乱意识。与此相违意识安静。是故意识随自所依。岂不有漏意界无间无漏识生如是等异。如何意识随自所依。非据有漏.无漏等类名随自所依。但据增损.明昧差别。如从无覆无记眼根。生善.不善.有覆眼识。而名眼识随自所依。此亦应尔。是故能依非随一切所依法性。若不尔者。应非能依随所依故

论。何缘色等至乃至法识。自下有半颂第六明眼等六识随根得名

论曰彼谓前说眼等名依。释颂彼字。此即彼言。彼前颂释眼等得名也

论。根是依故随根说识。谓根是依。色等非依。义如前说由眼等根是所依故。随眼等根名眼等识。不名色等识也

论。及不共者至及麦芽等。释不共义。如文可解。正理论云。岂不意识境是不共故应名法识。此难非理。通别法名共非遍故。境不具前二种因故。谓通名法非唯不共。别名法界非遍摄识。又别法界虽不共余。而非意识所依根性。是故若法是识所依及不共者。随彼说识 述曰若据通法为名。即色等五境亦是法也。意识便与眼等识共。及自他共。非唯不共。若据别法名为法识。摄意不尽。缘通法意识此不摄故。唯从根立意识名。即遍而不共。又不共法界唯有不共一义。无依义故不同根也 如名鼓声及麦芽等者。鼓声依鼓。钟声依钟。亦依手等有钟.鼓声。钟.鼓是不共依。手等是共依。故名钟.鼓声。又鼓等声虽因手发声。声依于鼓不依手也。麦芽依麦亦依水.土。麦别依故名麦芽。不名水.土芽也。正理论云。又此颂文复有余义。彼谓眼等识所随故。及不共者。及由眼等是不共故。谓有一生色发四生眼识。无一生眼根发二生识。况有能发四生识者。如是界.趣.族类身.眼各别发识。故名不共。广说乃至。身亦如是。岂不余生意根亦发余生意识(死生位也)非全不发。但不俱时。无一生意一时并发二生意识可如色等。故作是言。无二况四。如是眼等识所随故。生界趣等别生识故。由此二因随根非境。问众缘和合眼识方生。何缘契经唯举眼.色。答眼识所依.所缘性故。余法虽是眼识生缘。而非所依.及所缘性。又是眼识邻近缘故。问岂不空.明.能生作意。亦是眼识邻近缘耶。答眼识生时必藉所依.所缘力故。余法不定。谓夜行类识不藉明生。水行类识不待空发。人于琉璃.颇胝迦等障色亦尔。天眼发识不假空.明。作意通与六识作共生缘。眼.色非共。是故契经唯举眼.色。或随所化宜闻便说。象迹喻等诸契经中。作意等缘皆具说故(已上论文)

论。随身所住至如是分别。此下第七明所依身.及根.识.境依地同异。就中。先指法以明。第二别显定相 论。随身所住至地为同不。问 论。应言此四或异或同。总答 今详。三法若与身俱名同。不与身俱名异。故正理云。所言同者。谓生欲界以自地眼见自地色。四皆同地。生初静虑以自地眼见自地色。亦皆同地 所言异者(云云) 余句准此。二地四法。同地名之为同。自余诸句皆是异也。身生欲界有一句同。余句皆异。生初静虑有一句同。余句皆异。二.三.四定唯是异句。无其同句。以于上地无五识故。耳亦如是。鼻.舌二种唯有同句。无有异句。二境二识唯欲界故。上地有根无识依故。身在下地无上根故。身根若生欲界及初静虑。唯有同句。生上三地唯有别句。意根若四蕴身随生何地皆有同句.异句。若初约色身唯在五地。辨其同.异如理应思。言上至余界亦应如是分别。是指法以明也

论。今当略辨至用少功多。此释决定相。于中有二。先举颂略说。彼长行广释

论曰身眼色三至唯在欲界初定。此辨四所在通局也 言此中眼根至终不居下释颂眼不下于身。述曰。下容修上眼上眼依下身。上不修下眼故不下于身 言。色识望眼等下非上者。举颂第二句 言。下眼不能见上色故上识不依下地眼故。释颂意也 言。色望于识通等上下。释颂中色于识一一切 言。色识于身如色于识者。释颂二于身二然 言。广说耳界至广如眼释。释颂如眼耳亦然 言。鼻舌身三至谓之为下。释颂次三皆自地。身识自下地 言。应知意界至用少功多。释颂意不定应知也

论。傍论已周。下一颂有三门。一识.识多少门。二常.无常门。三根.非根门。加前二十二门

论曰十八界中至所缘境故。明识.识多少门

论。十八界中至法余余界。明常.无常门 法余者。法界中除三无为余法界也 余界者。除法界外余十七界

论。又经中说至有所缘故。是根.非根门。于中有二。一引经中二十二根。二辨根界摄。此即初也。经中说二十二根。意根于身根后说。依六处次第故。诸大论师命根后说意根。于无缘根后说有缘根故

论。如是所说至皆体非根。第二辨界摄也。十八界中六根.六识全是根。五根即是七色根。七心界即是意根 法界一分者。命根.信等五根.五受根也。三无漏根一分。三无漏根中有心王即意界摄。余心所法即法界摄 后三者。谓三无漏根。若以心所为体法界摄 心为体意.意识摄 女.男即是身根一分身根摄 色等五境。法界一分。非是根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传奇之大漠英雄

    传奇之大漠英雄

    蝎子尾是天山派少掌门,他虎背熊腰,浓眉大眼,发号施令犹如狮子吼。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命令四十名勇士挺进沙漠引路,将队伍的行进路线做好标记。他带领兄弟们快马加鞭昼夜兼程,才得以赶到云凤林总部,领受了老掌门戈壁探宝的新指令。他带领队伍进入沙漠时,天色变得阴暗起来。蝎掌门明白:人在沙漠中不能缺水,不能迷路,还要随机应对风暴,酷热或酷寒。他意志坚定而心情沉重。因为这次探宝,他是志在必得。他将带领队伍在沙漠中用血肉之躯与命运搏斗。这次行动,他已立下誓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 亲爱的前任

    亲爱的前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她与萧雨珅的开始。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她与林朗的开始。一首诗,两段故事,三个人。以为开始不会结束,谁料结束才是新的开始。
  • 谢谢你路上,可惜时光来不及

    谢谢你路上,可惜时光来不及

    何夏一直没有离开那个小镇,好多年了,相隔不远处的啤酒馆门面装修了又装修了,花开了又花谢,湖边的能种花的地方她都种了,再也没有地方能种花,后来的久别重逢她感动得自己泪流满面。可是啊她并没有感动他,在别人眼里那么好的她,谁又会想到在歌中.....
  • 陌上云缘

    陌上云缘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绝世天才。杀手、神医、神偷······无所不能。一朝穿越,却是府上人人喊打的七小姐。废物草包?混沌在手,天下我有!我就是任性嚣张!单挑?先打赢我的十八圣神使再说!【于是,人家拼死拼活的比赛,她直接扔给了契约的十八个种族之尊,吃喝玩乐加看戏!】没爹疼没娘爱?神族、神兽、神株、神器、异火、鬼族、精灵······分分钟拿天下所有种族秒杀你!本是逍遥天下的她,却无意中遇见了他。还记得吗?那个逆光而笑的美少年,那个美绝人寰的回眸。天命姻缘,冥冥中,无止境的轮回早已注定了一切。“神说,妄图逆天改命者,必遭天罚!”世界上最幸运的事情,是在对的时间,遇到那个对的人。
  • 愿娶丫环(情天无名系列)

    愿娶丫环(情天无名系列)

    [花雨授权]他洒脱无争,她安分随时;他胸无大志,她无心争强;他爱看青山绿水,她喜赏明月鲜花;他逗她说笑快意,她为他打点起居。他在“胜利大逃亡”后,竟然得遇这样的一个女子,可是她却茫然了。他是公子,而她,是丫环!
  • 朝三暮四女子

    朝三暮四女子

    和朝九晚五相对,北京有这么一群朝三暮四的女子,来历不明,衣着光鲜。生活轨迹是早上三点回家,下午四点起床。约会、跳舞,衣锦夜行,然后散场。她曾经是她们其中的一员。她一直想有一天她会写一本关于这些女子的书。这些别人眼睛里时髦漂亮的都市女子。她们心里的秘密花园。她们甜美笑容下的眼泪和害怕,她们洋洋自得的小聪明,她们不为人知的大委屈。
  • 巴斗大陆

    巴斗大陆

    这里是大千世界,也称巴斗大陆。万年后的巴斗大陆上,分裂成了东、西、南、北四块领域。东域有修仙者,西域有骑士、法师……南域有修炼灵力的灵士,北域有魔教……
  • 沁城香

    沁城香

    一个善良弱小的无名姑娘,一个风华绝代遗世独立的传世上仙,看似一段刻骨铭心的师徒绝恋,却是为得一颗救命心脏设下的甜蜜陷阱。甘愿为你忘记如何爱你,只求你能想起你自己同样爱我的真心。
  • 雨的眼泪

    雨的眼泪

    等你,是最绝望的时光。爱你,是最犯贱的时光。回忆你,却是最遗憾的时光。我之所以变得那样卑微,那样渺小,并不是因为我不够优秀,只因着世间最俗气却永恒的那一句---我爱你。我最伤心的,不是跟你分开。而是我再也没有勇气去接受一颗赤诚的心,再也无法用尽全力去拥抱一段炙热的感情。因为爱一个人太久了,久到忘记了如何被爱。现在的你,丢下过多少人?又收获了多少人?人生一如长长的旅途,你在一路纷繁迷眼的风景中恣意徜徉,以至于在离别时,连世人反复念过千百遍的几个字都来不及说。其实,蝴蝶飞不过沧海,是另一种信仰。只是。那时。我以为。一眼,就是一辈子。
  • 通天邪尊

    通天邪尊

    武圣韩易再世为人,穿越到一个废柴之身,从此扮猪吃虎、逆转天地,成为一代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