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7300000153

第153章

分别定品第八之二

论。如是已说所依止定。大文第二明依定功德 就中。一明四无量。二明八解脱。三明八胜处。四明十遍处。五明得依身。六明起定缘。此下三行颂。第一明四无量

论曰至感无量果故。第一释无量名 无量有情为所缘者。从境名也 引无量福。因无量也 感无量果者。果无量也。以缘无量有情故。得无量福故。得无量果。以此四行有三无量故名无量。婆沙八十一更有三释。一云对治无量戏论烦恼故。二云对治无量放逸烦恼。故。三云如是四种是诸贤圣广游戏处故名无量(已上论文)

论。此何缘故唯有四种。第二述无增减。先问。后答。此即问也

论。对治四种多行障故。答也

论。何谓四障。问也

论。谓诸嗔害至建立慈等。答也。以多行障有四故。所以唯四不增不减。即是慈对嗔。悲对害。喜对不欣生。舍对欲贪.嗔。正理论云。嗔谓心所。欲杀有情。欲恼有情。心所名害。耽着境界于诸善品不乐住因名不欣慰。于妙欲境起染欣慰。情无厌足名为欲贪(已上论文)

论。不净与舍至斯有何别。问二别相

论。毗婆沙师至如次能治。引婆沙答

论。理实不净至舍能对治。论主正解

论。四中初二体是无嗔。述古一师释也

论。理实应言悲是不害。论主正释。正理论云。有作是言。悲是不害。近治害故。理实如是。但害似嗔以嗔名说。悲之行相亦似无嗔。立无嗔名。实是不害(已上论文)

论。喜即喜受至贪所引故。述古释。正理论云。诸古师说。喜即喜受。舍即无贪

论。理实应用二法为体。论主正释。谓舍应以无贪.无嗔为体。正理云。是故此喜定非喜受。以忻为体。或即无贪。谓别有贪是恶心所。于有情类作是思惟。云何当令诸所有乐彼不能得。皆属于我。喜能治彼故是无贪。此与喜根必俱行故。三地可得。如悔忧俱。喜亦无贪。分明相者。于他盛事心不贪着。知他获得。深生欣慰。心热对治说名为喜。故知此喜亦无贪性(述曰。以治贪故名无贪性。如不净观观虽是慧。以治贪故。无贪为性)。又云。且舍与慈有差别者。慈能对治嗔所引嗔。无嗔为体。舍能对治贪所引嗔。无贪为体。岂不如舍无贪为性。亦能对治贪所引嗔。如是许慈无嗔为性。亦应能治嗔所引贪。此难不然。行相违故。谓舍行相双违贪.嗔。舍亲.非亲差别相故。从此爱.恚俱不生故。即由此故。舍唯无贪。正能治贪兼治嗔故。慈之行相违嗔非贪。于诸有情与乐转故(嗔与慈与乐相违故) 由此慈.舍虽俱违嗔。而慈顺贪。舍能违害。是故此二极有差别(已上论文)

论。此四无量至入舍等至。述四行相别。正理论云。此阿世耶有差别者。观有情类如己谓慈。乐有情类离苦谓悲。于他兴盛欣慰谓喜。于亲.怨相不思谓舍 婆沙八十一云。尊者世友作如是说。授与饶益是慈相。除去衰损是悲相。庆慰得舍是喜相。忘怀平等是舍相(已上论文)

论。此四无量至宁非颠倒。问也

论。愿欲令彼至相应起故。答也 此中有三。一善愿故非倒。二意乐故非倒。三胜解故非倒

论。设是颠倒复有何失。纵释也。前三解非颠倒。今解纵是颠倒复有何失

论。若应非善至相应起故。若以是倒应非是善者。理则不然。此与三善根相应起故

论。若应引恶至治嗔等故。若以是倒应引恶者。理亦不然。能治嗔.害及贪等故

论。此缘欲界至嗔等障故。述所缘唯欲界一切有情。以能治缘有情嗔等障故

论。然契经说至以显器中。通经也。经说。修慈思惟一方.一切世界者。举欲器世界取中有情

论。第三但依至未至中间。述依地也

论。或有欲令至方能起故。述异说。此师意说。未至无也。以四无量容预德故。已离欲者方能起故。未至器速多非离欲。故言无也

论。或有欲令至皆无量摄。又述异说。此师意说。定.不定地.根本.加行。以皆缘无量有情。授与饶益。除去衰损。庆慰得舍。忘怀平等故

论。前虽说此至有情境故。述不断障有三因。一有漏根本静虑摄故。此不断惑。如前已说 二胜解作意相应起故。夫断惑者共相作意。此是胜解故不断惑 三遍缘一切有情境故。夫断惑者。缘于法境不缘有情。此缘有情故不断惑

论。此加行位至能治四障。述说伏治四障因也。四无量根本者。谓根本定。在此位无嗔等障 言治四障。在加行位。或在根本亦名治障。令已断障得更远故

论。谓欲未至至能断诸惑。释上加行位制伏嗔等。谓在欲界闻.思心中。及未至定。先修无量。为断道加行伏嗔等。引断道生断嗔等惑。方生根本四无量也 说能治四障者。据加行说

论。诸惑断已至之所蔽伏。释惑。此能令已断更远 言治四障者。据令更远说

论。初习业位云何修慈。问。欲修慈加行云何

论。谓先思惟至如是快乐。述薄烦恼者初习业也

论。若彼本来至总成七品。述烦恼者加行位中。先分有情为七品也

论。分品别已至与上亲等。述胜解与乐心上怨等与上亲等也。虽能缘而未遍。非至根本

论。修此胜解至慈无量成。述渐能广至成位也

论。若于有情至现可见故。述能修人异也 一切众生有其二类。一乐求人德。二乐求人失 一切众生复有二相。一者德相。二者失相。断善者亦有德相。独觉者亦有失相。乐求德者。见阐提德见阐提果相。知有善因故。乐求失者。见独觉失见其果相。知恶因故。乐求德者。修慈易成。非乐求失

论。修悲喜法准此应知者。准慈释。有七等先上亲也。不说舍修加行先处中故

论。谓观有情至实为乐哉。广述悲.喜二行相也。加行虽同行相异故

论。修舍最初至与处中等。述修舍加行。其舍先舍处中。次舍下怨乃至上亲。以贪难舍。嗔易舍故。婆沙八十二评曰应作是说。非四无量如说而生。所以者何。修观行者。随乐生故。前后不定。如通解脱胜处遍处 问若未起初定无量。能起第二定无量不。一说不能。一说能。如未起下地无漏能起上地无漏。亦尔 问为下地无量后起上地无量速疾。为上地无量后起下地无量速疾耶。答上地无量后起下地无量速疾。非下地无量后起上地无量速疾。犹如学书 问初定无量无间。即能起第二定无量不。有说不能。必修自地加行。引发方现前故。有说亦能。已熟修者起一加行。或无加行能历诸地。或上或下起无量故 婆沙八十三云。如契经说。住慈定者刀.毒.水.火皆不能害。必无灾横而致命终 问何故尔耶。尊者世友作如是说。以慈是不害法故。有说慈势力大故。有说慈为饶益他。诸天善神皆拥卫故。大德说曰。若住慈定。色界大种遍身分生。令所依身坚密如石故不可害 慈定在初。故说慈定有多说。悲等不及慈。大德说曰。由二因缘舍最为胜。一由所作。谓若作舍能断贪嗔。二由寂静。谓于有情无分别转故舍最胜(已上论文)

论。此四无量至唯不成喜故。述人通三洲非天等也。若于初定得一必四。若三定已上得一必三

论。已辨无量次辨解脱。已下三行颂。第二明解脱

论曰至观外色解脱。释初解脱 言内有色相观外色者。谓胜解作意。观自己身被虫啖等。见内身相。及见外虫故。言内有色相观外色解脱故。正理云。经言有色观诸色者。为显何义。非未除色。能如实通此经深义。然诸先圣传授释言。未能伏除缘内色想。是有色义。云何知然。第二解脱差别说故。谓于第二既作是言。内无色想观外诸色。故知。初解脱未除内色想。由此论者。建立最初。名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谓观行者。如害怨尸。虽已离欲贪而为令坚固。以不净行相复观外诸色。由于外色数观察故。于内色中亦生厌想。如乐净者。颈系狗尸极怀羞惭深生厌恶。如是观外不净相已。方内色身亦是不净。观心净故。见内身中三十六物不净充满。如观箧中众色类物。名初解脱极成满位 此成满位解脱何法。谓心于色不乐.憎背.诃毁厌恶。遮止欲贪。即解脱欲贪。是无贪性故。(已上论文)

论。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释第二解脱 言内无色想观外色者。谓胜解作意。见内自身被虫食等。不见身相。唯见虫等。故言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故正理云。修观行者。从此后时渐复遣除缘内色想。谓以胜解想自命终。舆载遗身置弃尸处。种种禽兽争共食啖。须臾身尽唯见禽兽。或于是处以火焚烧。乃至遗灰风所飘鼓。须臾身尽唯见空界。或想自身如苏.盐等为火.水等之所融消。乃至身无唯见火等。名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此胜解力除色想故。虽缘身起而不见身。既已遣除缘内色想。心相续转无别事业。胜轻安乐任运现前。于此位中数数修习缘色处境厌背行相。是名第二解脱成满。亦如第一解脱欲贪。虽于先时修不净想已得解脱。缘色欲贪而无始来我爱难遣。若观身有仍恐退生。故后复修内无色想厌恶色观。清净过前。行者尔时。依初静虑得此二观。深生味着。为欲令此转增进。故入第二静虑复修二解脱。复修二法次第如前(已上论文)

论。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释第三解脱。故正理云。彼瑜伽师久观不净。厌恶转故令心沈戚。为欲策发令暂生欢。或为暂解久修劳倦。或为自审验不净观堪能故。彼复依第四静虑。于欲界色起净胜解。先取宝衣.花等净相。由胜解力渐广思惟。遍于所缘作净行相。如契经说。彼于后时。应取少净相总思惟诸色。此虽策心而不掉举。虽观净相而不起贪。既知善根势力增上。次复于境略聚其心。于一所缘观净而住。此位名曰净解脱满。能究竟舍不净想故。此净解脱亦如第二内无色想观外诸色(已上论文)

论。四无色定至第八解脱。列余解脱名义如后释

论。八中前三至想观增故。述前三体 前三以无贪为体者。以近治贪故。然契经中说。内有色想观外色者。非是以想慧为体。以于此时想观增故。如四念住。及宿住念等。实慧为体而说念也。若慧为体。应近治废

论。三中初二至行相转故。述前三解脱行相别也

论。三并助伴皆五蕴性。述三解脱眷属体也

论。初二解脱至心澄净故。述三解脱依地别也。欲界初定有显色贪者。由眼识身所引起故

论。余地亦有至非增上故。述欲界闻慧亦有此三。于三定中亦有三种。非增上故不立解脱。初.二定中亦有第三。于四定中亦有初.二。以非增上故不建立。正理论云。虽欲界中亦容得有。而为欲界贪所淩杂。故不建立二解脱名。三.四定中虽亦得有。去所治远势力微劣。又乐净伏故不得名(三定乐伏四定净伏)第三解脱依后静虑离八灾患。心澄净故。第四并近分。立后静虑名。相似善根下地虽有。非增上故不名解脱。欲界欲贪所淩杂故。初二定中不净伏故。第三定中乐所迷故 故皆不立净解脱也(已上论文)

论。次四解脱至性微劣故。出次四无色解脱体。于四无色唯取定善。非散善及染

论。非散善者至亦有散善。此述散善两说不同。彼地散善唯生得善。无闻.思故

论。近分解脱道至方名解脱故。述空处近分中解脱道。缘空处故得名解脱。无间道缘下地故。不名解脱不背下故。正理论中更有一释云诸近分地九无间道八解脱道。亦非解脱。不背下地故。缘下道杂故。又未全脱下地染故(已上论文)

论。然于余处至非全分故。通余处说

论。第八解脱至得解脱名。述第八解脱体性。如根品有二释。一背厌受.想而起此故。名为解脱。即是余处名想受灭。或总厌背有所缘故。即是厌一切心.心所也。由此名为灭尽定也

论。有说由此至无漏心出。述此定入.出心异也

论。八中前三至为所缘境。述解脱境异也。不净是可憎。净境名可爱 彼非择灭者。即是自.上有漏法。及类智品道非择灭也

论。第三静虑至所动乱故。述第三定无解脱所以也

论。行者何缘至彼方成故。述修净解脱意也

论。由二缘故至得胜自在。述修解脱意也 等者。等胜处等

论。故能引起至种种作用。述得定自在即能起无诤等作用也

论。何故经中至各在边故。述经中二解脱得身证名所以也

论。已辨解脱次辨胜处。已下一行颂。第三明八胜处

论曰至足前成八。列八名也

论。八中初二至第三解脱。指同前也

论。若尔八胜处至或终不起。述与解脱体等虽同。而力用异。即是胜所缘故名为胜处。解脱为因。胜处为果。因修解脱入胜处故。前三解脱于诸色中。但能总取不净.净相。今八胜处于诸色中。分别少.多.青等异相故。前解脱但于色中。弃背欲贪。及不净想。今八胜处能于所缘。分析制伏令随心转。由此证知。第三解脱总取净相。故立一名。八胜处中后四胜处差别取故分为四种 言胜处者。婆沙一百四十一云。问何故名胜处。答降伏所缘。摧灭贪爱故名胜处 正理云。或于是处转变自在。不随起惑故名胜处。胜于处故立胜处名。或此善根即名为处。处能胜故立胜处名(已上论文)

论。已辨胜处次辨遍处。下一行颂。第四明十遍处

论曰至故名遍处。述名也。即是周遍缘此四大.四色。及空识等名为遍处。正理云。经于此处皆言一想。上.下.及傍。无二.无量。于一切处。无间无隙。周遍思惟故名遍处。遍于处故立遍处名。或此善根即名为处。行相遍故立遍处名。此中地等显示所缘。所说遍言显示行相。行相虽等而所缘别。是故遍处分为十种。经言一者。显此等至思惟一类境相现前。想言显是胜解作意。何故唯十得遍处名。此上更无遍行相故。唯第四定空.识无边。可得说有无边行相(已上论文)

论。十中前八至五蕴为性。述体性也

论。依第四静虑缘欲可见色。述所缘也。谓色处为所缘。缘假四大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我是路人

    重生之我是路人

    前世的死亡,本以为重生后可以随心所欲,不为谁停留,那一眼万年,却将她钉在原地,隔着一步之遥,却不敢上前说爱你。如此平凡无奇,却卑微不顾一切痴迷,宁可心痛也不肯放过自己........你可知?(并不是全是悲文,有欢乐忧愁,有轻松也有沉重,希望亲们喜欢,支持……)
  • 逆袭修仙路

    逆袭修仙路

    21世纪上班族凌潇穿越修真异世,装逼利器,神兽萌宠,要啥没啥。看逗逼凌潇如何在修仙的路上一路闯关,寻觅真爱,铸就自己的修仙大道
  • 回归的混沌兽

    回归的混沌兽

    宇宙之大,不知几何。遥远的宇宙之中掩藏着多少的奥秘?主人公李凯本是芸芸众生之一,意外重生,获得神奇的混沌血脉。从此踏上了揭秘宇宙的道路。这一切是意外的结局,还是命运的安排?敬请观看。
  • 我们之间有个缘

    我们之间有个缘

    年少懵懂的一次虚拟邂逅,竟是两人爱情的开始,他们经历了种种的磨难,最后会走到一起吗?一段平凡而美好的爱情正悄悄的开始了......
  • EXOcp原创文集

    EXOcp原创文集

    勋鹿、灿白、开度、牛绵、鹿白、灿勋、牛鹿、繁星、牛灿、开白、城堡、星辰……66对EXO所有CP的温情浪漫汇集。错过=过错,别让真爱因距离受挫,别让炙热的心因分离而堕落,别让罗曼蒂克的花朵因世态炎凉而枯萎……青春是华丽的圆舞曲,青春我讴歌你的欢欣,青春你一去不复返……愿初心不变,愿花好月圆人长久……致我挚爱的十二位少年,EXO,永远唯12!1,2,3,EXO,WeAreOne!
  • 覆手破天

    覆手破天

    破天何为愿望,愿望就是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事,人物质等等的满足。何为传说,传说就是已经不存在,后者根本就不存在亦或者不在认知范围内的一切事物。传说的愿望能否实现,萧天为了心中的渴望,为了那愿望,为了那虚无缥缈的传说,踏入逆天之路。人若阻我,必杀之,妖要阻我,必灭之,天若阻我,我萧天必将天破。
  • 感动每一位读者:哭过的泪不会有痕迹(全)

    感动每一位读者:哭过的泪不会有痕迹(全)

    人一生需要很多,错过很多。但是这又如何,感情上我能选择放弃,事业上我能选择放弃,而唯一不能放弃的是我的尊严。贾轩,一名从小被抛弃的孤儿,经历许多许多磨难,上帝对他眷恋,他是一个被抛弃的宠儿,在他的人生路上,他失去了很多,得到了也很多……
  • 莲花杀

    莲花杀

    百步莲花杀,我说我在世如莲,净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浮华。千年莲花错,我说我生死若莲,一枝独秀,耿直不屈,无怨无尤。万世莲花开,我说我漂浮似莲,孤身一人,在泥无根,在水无痕。
  • tfboys之复仇恋曲

    tfboys之复仇恋曲

    。。。你们还是自己看吧如果有意见跟我私聊。
  •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造出的伟大作品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童话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执着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