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7300000103

第103章

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一

行相微细随缚随增是随眠义。此品广明名分别随眠品。虽亦明缠.垢。随眠本故品初先述。所以业后明随眠者。业因惑故能招诸有。业别。惑通。故先明业。后释随眠

论。前言世别至随眠有几。此品文中大分为二。一明惑体用。二明断不同。就前门中又分为四。一明随眠。二杂明诸惑。三义门分别四别明五盖 明随眠中。一明体数。二逐要例释。三缘缚等别 体数门中。一明六随眠。二明经说七。三分六为十。四分九十八 此一行颂有二义。一明业赖随眠方能感有。二明六随眠。先牒前为问起。次举颂答。后长行释。此即问也 问中有二。一问业赖随眠。二问随眠体数 颂中四句。上句答前问。下三句答后问

论。曰至无感有能。释初句也。所以业离随眠无感有能。以诸随眠是有本故

论。何故随眠能为有本。问所以也

论。诸烦恼现起能为十事故。总答也

论。一坚根本。自此已下释十事也。正理论云。令得坚牢。对治远故。述曰。由得不舍随眠数起。若无其得烦恼不生。故得为本。烦恼数起对治远故。令得牢固名坚根本

论。二立相续正理论云。能数令余连续起故

论。三治自田。正理论云。令所依止顺彼住故 述曰。令所依身顺能依故

论。四引等流。正理论云。能引如自随烦恼故 述曰。能引相似随烦恼故

论。五发业有。正理论云。发起能招后有业故

论。六摄自具。正理论云。能数数摄起非理作意故

论。七述所缘。正理论云。能害自身正觉慧故

论。八导识流。正理论云。于后有所缘能引发识故 述曰。能引后有结生识也。及引染识数缘境也

论。九越善品。正理论云。令诸善法皆退失故

论。十广缚义至自界地故。正理论云。令不能越自界.自地。以能长养染污界故 述曰。界是因义。烦恼现行能令染法。因增长故名长养染污界 或长养自界染污。故不能越自界也

论。由此随眠至有感有能。总结答也。正理论云。虽离染者亦造善业。而无势力能感后有 述曰。上言有者。并据引果。若据发业感有。即唯异生。若据资助旧业结当生有。即通有学。由此三乘无学不受后有

论。此略应知至无明见疑。此释颂下三句也。此根本烦恼略即分六。行.部.界分即九十八。今且举六。故言此略应知差别有六乃至见疑

论。颂说亦言至义如后辨。别释颂中置亦意也。如衣有润尘埃随着。贪润于境嗔亦随增。非唯于嗔慢等亦尔。故言亦慢

论。及声显六体各不同。别释颂中置及意也。及。是相违释。欲显六种随眠体性相违各别不同。故置及字

论。若诸随眠体唯有六。下一行颂。第二会经七也颂中有四句。初一句答增七所以。贪分二故。第二句指所增贪。第三句释有贪。第四句释立有因也。缘内起故说内为有。知上二界非是解脱

论曰至故经说七。释初句也。如文可解

论。何等为七。问名体也

论。一欲贪随眠至七疑随眠。列七名也

论。欲贪随眠至征问亦尔。两关征问 经部师宗现行名缠。种名随眠 大众部等随眠体是不相应行。即是欲贪之随眠 有部欲贪即随眠 前二属主。有部持业

论。若尔何失。反问二释也

论。二俱有过。难二宗也

论。若欲贪体至并随眠断。此与有部出违经。言。于欲贪经说能正遣除并随眠断。由体各别故有并言。若缠即随眠。何须并字

论。若是欲贪至三根相应。此与经部出过失。若谓欲贪之随眠者。即同大众部等是心不相应。若尔即违本论所说欲贪随眠与喜.乐.舍三根相应

论。毗婆沙师至即是随眠。述有部宗也

论。岂不违经。举经难也

论。无违经失至并随缚故。此通经也。正理论云。又即彼经言并随眠断者。显欲贪缠无余断义。谓断八品修所断时。一品随眠犹能随缚。为显体断说正遣除。并随眠断言。显随缚皆尽 述曰。虽断前品。后品随缚。断前品时是正遣除。并后总断是随缚断

论。或经于得至立苦等想。第二释经也。火体非苦。以能生苦假立苦名。随眠之得虽非随眠。得随眠故。经于彼得假立随眠。断贪之时名正遣除。并得断故云并随眠断

论。阿毗达磨至是相应法。会经从论。经就假说得为随眠。论据实论。即贪为体。由此故说随眠即是心相应法

论。何理为证知定相应。重征有部也

论。以诸随眠至非不相应。述法胜论师释也。具在杂心论中。正理论云。经主此中先叙尊者法胜所说 以诸随眠是相应也。文中有三。一顺释。二反成。三顺结。此文初也。以三因证定是相应。一染恼心故。二覆障心故。三能违善故。此举三因也 谓诸随眠能染恼心。释第一因 未生善不生。释第二因。由覆障心令善不起 已生善退失。释第三因。由能违善故令善退失 故随眠体非不相应。结成也

论。若不相应至恒现前故。次反释也。若相应法是随眠者。起时能覆障善令不得生。若不起时善心容起。若随眠体是不相应。即恒相续在身不断。若能障善。善无起时。以不相应恒现前故

论。既诸善法至是相应法。结成也

论。此皆非证。总非三因也

论。所以者何。有部问也

论。若许随眠至是随眠所为。大众部等释所以也。我宗若许随眠是不相应者。即上三事是缠所为。不许上三事是随眠所为

论。然经部师所说最善。论主评取经部义也

论。经部于此所说如何。大众部等问也

论。彼说欲贪至即名缠故。答。经部宗也 然随眠体非心相应。异其有部 非不相应。异大众部

论。何名为睡。问也

论。谓不现行种子随逐。答也

论。何名为觉。问也

论。谓诸烦恼现起缠心。答也

论。何等名为烦恼种子。问也

论。谓自体上至能生烦恼。答也。谓熏在自体。能生当果差别功能名为种子。功能不同名为差别

论。如念种子至功能差别。论主引二喻破大众部。此第一也。准正理论。兼破有部。大众部许由烦恼力。别有随眠心不相应名烦恼种 念种即是所证智生功能差别无别体性 今引共许念种例破随眠

论。又如芽等至功能差别。引第二喻破。此二喻破随眠是不相应也

论。若执烦恼至不可得故。此合两喻同随眠也。俱因薰习并是种子。一有体性是不相应。一无体性但是功能差别。差别因缘不可得也。正理论云。又所立喻如念种子。是证智生。能生当念功能差别。亦不相似。以我宗言念种子者。即于证智后初重缘。实念从先证智俱起念生。能生后时忆智俱念。此。显即念前.后相引。为能赴感差别功能。彼。自体俱生。无别实烦恼从前缠起。能生后缠可名随眠烦恼种子。故喻于法相去极遥(已上论文) 二说法别。详顺正理论。此文二喻亦对有部。详论主释。前证智位总聚熏成名别种子功能差别。种子功能差别。能生智.念后聚法也。由前位智能决断故。同时念记令后位念记忆分明。前位总立智名。后位总立念称。亲证境心名之为智。后记不忘名之为念

论。若尔六六至有贪随眠故。有部违经难也。经言于乐受有贪随眠。故知即是贪相应也

论。经但说有至何所违害。经部释也

论。于何时有。有部问也

论。于彼睡时至立随眠想。经部答也。有二释。一是睡时。二因立果名。想即名之别称。谓于现在位。缠立随眠称

论。傍论且止应辨正论者。正释颂文也

论。言贪分二谓欲有贪。正释颂也

论。此中有贪至二界中贪。出有贪体也

论。此名何因唯于彼立。问也。三界俱名为有。何故上二界贪独名有贪

论。彼贪多托至立有贪名者。释也。于中有二。一以多于内门转故名为有贪。二为遮彼解脱想故上二界名有。此即初也

论。又由有人至非真解脱。第二释也。前以上界缘内有故名为有贪。后以止邪执故。于上二界立有贪名

论。此中自体至立有贪名。释自体名有。等至.及所依身俱是自体。非是外境。有有多种。如说三有即是三界。此中言有。谓是自体。上二界贪多味自体。非味着境离欲贪故。唯于上二立有贪名

论。既说有贪至不别显示。释颂唯说有贪。不释欲贪所以既多缘自体名为有贪。准知多缘外境名欲贪也

论。即上所说。下一颂。第三依本论分六为十。问起。颂答。如文可解

论曰至五疑。此中见分为五故成十也。列名可知

论。又即所说至余等如欲说。此下第四依本论分六为九十八也。文中有三。一开九十八。二明忍智断。三五见别相。此为初也。问起颂答。如文可解

论曰至成九十八。总释颂也

论。谓于六中至如前已辨。六中一见。行解不同分为五见。如前已辨

论。即此所辨至无色三界。此总释部.界也

论。且于欲界至十七七八四。此就欲界五部惑数也。苦十。集.灭各七。道八。修四。成三十六。故云如次十七七八四

论。即上五部至三十六种。此就部辨 部。谓部类各分 余文可解

论。前三十二至彼方断故。分见.修也 才见谛时即断名见所断。由见断不待修故名见所断 数数习道彼方断故名修所断。要待修习方始断故名修所断

论。如是已显至及修所断。此辨五部通局。如文可解

论。此中何相至名修所断。辨贪等四惑五断相也。正理论云。经主于此自问答言。此中何相见苦所断。乃至何相是修所断。若缘见此所断为境名见此所断。余名修所断。此不应理。所以者何。遍行随眠缘五部故。则见苦.集所断随眠。亦应通是见集苦等所断。又见灭道所断随眠。缘非所断法。当言何所断。故彼非善立所断相。应言若见缘苦为境名为见苦。即是苦法.苦类智.忍。此二所断总说名为见苦所断。乃至见道所断亦然。数习名修。谓见迹者为得上义。于苦等智数数重习说名为修。此道所除名修所断。是名为善立所断相 有人叙俱舍师救云。正理论师谬解我文。谓唯缘此谛所断为境。名见此谛所断。故以他部缘及无漏缘为难。应作此言。若缘见此谛为境。若缘见此谛所断为境。名见此谛所断。他部缘惑。及无漏缘。应知即是若缘见此为境所摄。以缘谛故。作此解释非异我说 今详。此释未为遣难。释云谬解我文。详其所解。正理依文。此释加字岂加字为是。依文为谬 又云。他部缘惑。及无漏缘。应知即是若缘见此为境所摄。以缘谛故者。无漏缘惑。及苦.集下邪见.疑.无明自界缘可尔。以亲缘谛故。见此谛时断。故苦.集下他界缘惑为是何摄。此惑非缘见此所断及见此谛。断时不见彼所缘故。若谓虽不见彼所缘。见此谛断故名见此断者。此即应总名见此断。见此谛时。亲迷。重缘皆顿断故。何因加文 今详。正理妄弹斥者。俱舍此中辨五断相者。欲界贪.嗔.慢。及此相应无明五断相也。此四烦恼。若修道断通缘别事。若见道断四谛皆虽重缘惑起。即从所缘分其四断。由此论云若缘见此.所断为境。名见此所断。余名修所断。正理论师误解俱舍遂妄弹斥 问何以得知苦.集谛下贪.嗔.慢等。唯重缘起不亲缘谛 答准识身足论第十一云。颇有色界见所断心。决定唯缘有覆无记法耶。曰有。谓色界系见苦.集所断不遍随眠相应心。及色界系见灭.道所断有漏缘随眠 今详。随眠见谛断者应有四句。有唯缘谛。谓邪见.疑.独头无明。有唯重缘。谓贪.嗔.慢.及彼相应无明。有兼二种谓见.戒取等。第四句可知

论。如是六中至说九十八。结总数。如文可解 问九地。五部。各各有异。何缘于此就界不同建立随眠非就地异 答由离界贪建立遍知.沙门果故。谓立此二由断随眠。此断随眠界非地故。不就地建立随眠 又释。虽一界中诸地不同。同界随眠性少相似。故就界分。不就地说。上界无嗔如前已释

论。于此所辨至智所害故。明九十八见。修断也

论。如前所说。此下一行颂。第二明忍所断有定.不定。智断唯定不同。婆沙五十一云。前行义。一不共。二毕竟。三最初 不共前行者。谓若诸烦恼通三界系。唯见所断有二句。非想一地唯见所断唯圣人断。下八地通二人。圣者断唯见断。异生断唯修断。此以非想地见断为前行(以见道不共先答) 毕竟前行者。若诸烦恼唯欲界系。通于五部。彼修为前行有二句。或修所断。或见.修所断。修所断者是决定。若圣若凡皆修所断故。见断不定。圣断是见断。凡断是修断。修断决定故先答。以五门中是最后故名毕竟前行 最初前行者。若诸烦恼通三界系通五部。彼见为前行有三句。非想见所断唯圣人断。唯无漏道断。唯见断为第一句。已下八地非唯见断故不合立。不例修道修道下地唯修断故。所以合立修所断。通下八地皆修所断通凡圣断。非想一地唯圣人断。唯无漏道断。以同唯修断。合立为一为第二句。不例见道以有一定故非第三句。以与下合立凡.圣漏.无漏不定故非第一句。下八地见所断唯不定故为第三句。问前行是何义 答先立义先答义。是前行义。如最初前行先立见所断。次立修所断。后立不定。此依婆沙所立次第也

论曰至方能断故。释上两句。忍所断者是见所断。有顶地中唯见非修。以世俗智不能断故

论。余八地摄至智所断故。释第三句。下八地通.二断。若圣人才见谛理即便断故。不容至修。凡夫不见谛理必赖数修方能断故

论。智所害至智所断故。此释第四句。明智所断即修所断。此唯修断不通见断

论。有余师说至见所断惑。已下叙异师执婆沙九十云。或复有执。异生不能断见所断随眠。有余复执。异生不能断诸随眠。唯能制伏。婆沙五十一云。谓譬喻者作如是说。异生不能断诸烦恼

论。如大分别至诸见现行。引两经证。可知

论。谓于前际至诸见未断者。引梵网经六十二见中全常。一分常等。证凡夫不断见惑所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优秀教师心理素养修炼

    优秀教师心理素养修炼

    本书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线,以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需求为突破口,对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构建了教师心理素质的内容,并且对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要求。
  • 源动能

    源动能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快捷,我们理所应当的认为人类是利用科技的佼佼者。当你走在大街上,你可能根本无法察觉到一只蚂蚁的存在,如果人类能够借鉴他们的优势,一定会让你惊愕万分。当有人将这一计划付诸实施之后,雌雄体应运而生。他们就是都市之神。
  • 不死狂君

    不死狂君

    人若无志,便是白活!年少无梦,等同行尸!多年前,因为父辈之过,夜天凌被家族无情的贬为小厮!十数年间,夜天凌受尽凌辱,但他从未放弃过逆袭的念头,不求指天踏地,只求无人可欺!一次偶然,夜天凌得到上古传承,一条争霸天地的至尊路自此展开!
  • 亿万继承者独宠落魄千金

    亿万继承者独宠落魄千金

    “我就想过个安稳的校园生活,总裁大人你就别来打扰我了行吗?’某女哀求。“这怎么行?你这坏脾气流放出去只会活该人间!我一向很善良,我就勉勉强强把你给收了吧。”某男臭屁道。“你那个嘴巴耶!欠抽!”“错了!是欠吻!”某男俯身把某女给亲了==b
  • 神域脉宗

    神域脉宗

    修真之世,气宗为本,脉宗为末。布衣少年,弃本逐末,逆天而行。踏万千神魔枯骨;立芸芸众生之巅。苍茫天地,何为正邪?看一介酒楼伙计杨陌,如何扭转乾坤!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眺望柔软的玫瑰园

    眺望柔软的玫瑰园

    其实,你是价值连城的钻石,切莫把自己当成鹅卵石一样随意丢弃。慢慢地寻找吧,去发现和你相匹配的宝贝。
  • 如果还能忘记

    如果还能忘记

    七岁,她只会跟在他的身后,执拗的抓着他的一片衣角不放手。十岁,她还来不及细思这般情愫,却已经被分离扰乱了步伐。十二岁,她来到有他的地方,做他做过的事,笑着对每一个讨厌的人。十五岁,她出落的美丽,和他站在同一片土地上,呼吸着同一处空气,挽着他的手,笑得格外灿烂。十八岁,她仍在追逐着他,而即将,是她为他们之间画上句点。二十二岁,她站在他的面前,第一次泪如雨下。如果还能忘记,我不要再记得你的眼睛,不要再记得你的好,然后转身潇洒离去。——边离我曾爱过一个人,那是每一个你,我仍深爱着你,只因是你。——君宴以上纯属胡扯,本文只是一篇可爱的互宠文。小白兔进化史,论小白兔是如何成为小狐狸。狐狸小姐vs狼先生
  • 欲路之灯

    欲路之灯

    本书名叫欲路之灯其中寓意耐人寻味希望能给深处欲望黑暗当中的人们提供一盏微弱的灯,给予其启迪。不仅启迪方向,也要提供一些自己总结的改过方法,与大家共勉。
  • 忧郁青春

    忧郁青春

    晨雾弥漫时曾携手走过桂雨飘落的山间竹叶上清露滴落似悄然顾盼时目光流转温柔刹那间在胸中溢满任山风吹溪涧流带走了时间经年后夜夜翻开青春的画卷那多情的女孩和花一般浓郁的梦恍如隔世恍若重山思索着苦苦挽留的是爱情还是青春/
  • 天域战皇

    天域战皇

    天域战神苏沐,因参悟轮回失败,导致堕落无尽深渊,尘封万年。一朝觉醒,便浴火重生!转世幻灵国苏王府苏家大少,结果却是个命轮残缺的废物!强者?弱者?只是一念之间!挡我者,弑!神佛因我颤栗、大地为我颤抖、万兽惧我狰狞、群雄恐我陨落!傲娇女王、乖巧萝莉、病娇女神。统统尽收!这次,他要再次杀向天域,成诸圣主宰,睥睨天下英雄!无上之王,天域战皇!废人…永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