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36300000040

第40章 离娄章句上(凡)(2)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至,极也。人事之善者,莫大取法於圣人,犹方员须规矩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尧舜之为君臣道备。)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言舜之事尧,敬之至也。尧之治民,爱之尽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仁则国安,不仁则国危亡。甚谓桀、纣,不甚谓幽、厉。厉王流于彘,幽王灭於戏,可谓身危国削矣。名之谓谥之也,谥以幽、厉,以章其恶,百世传之,孝子慈孙,何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诗·大雅·荡》之篇也。殷之所鉴视,近在夏后之世矣。以前代善恶为明镜也,欲使周亦鉴于殷之所以亡也。)

[疏]“孟子曰规矩”至“此之谓也”。正义曰:此章指言法则尧舜,以为规矩,鉴戒桀纣,避远危殆,名谥一定,千载而不可改也。“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者,孟子言规矩之度,其为方员之至者也。谓之至者,以其至矣尽矣,不可以有加矣。圣人是为人伦之至者亦然。人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者,孟子言凡欲为人君者,当尽其为君之道也;凡欲为人臣者,当尽其为臣之道也:此二者在皆则法尧、舜而已矣。以尧舜所为君臣之道备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者,言为人臣者,如不以舜之所以事尧者事君,是不尊敬其君者也;为人臣者,如不以尧之所以治民者治民,是残贼其民者也。舜所以事尧者,尽其义之道也。尧之所以治民者,尽其仁之道也。义所以敬其君者也,仁所以爱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者,孟子言孔子有曰道有二,是仁与不仁为二而已。暴虐其民,以至於甚极,则身必为下之所杀,而国必丧亡矣;不至於极甚,则身必危难,而国必灭削,谥之曰幽、厉之君,既谥为幽、厉,以章恶於後世,虽有孝子慈孙所出,亦不能改此谥也。厉王但止於流彘,幽王灭於戏,是谓身危国削矣。如身弑国亡,而孟子不止归於人名者,以其被所杀戮,国已丧亡,足以章其恶,固不待为谥而彰之矣,如桀纣者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者,盖《诗·大雅·荡》之篇文也。其诗已谓殷之世所以鉴视在近而不远者,以其即在夏后之世是也。以其前代善恶,足以为明镜而可鉴也。孟子所以云“此之谓也”者,盖欲使周之时亦鉴於殷之所以亡也。注“尧舜之为君臣道备”。正义曰:《书》云:“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盖为君之道尽於此矣,是君道之备也。舜自“元德升闻”,以之事尧,而“慎徽五典,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其後坐常见尧於墙,食常见尧於羹。盖为臣道尽於此矣,是臣之道备也。注“桀纣幽厉”。正义曰:案《史记本纪》云:桀为虐政淫荒,汤伐之,於是桀败於有之墟,汤王乃改正朔,易服色,是为汤王,为殷之始王。又云:纣资辨捷,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好酒淫乐,醢九侯,脯鄂侯,武王东伐,至于盟津伐纣,纣兵败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赴火而死,武王遂斩纣头,悬之白旗,殷民大悦,武王於是为天子,以为周之王。又云:“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之。於是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於彘。”韦昭曰“彘,晋地也。汉为县,属河东,今曰永安”是也。厉王终死于彘,於是太子静即位,是为宣王。宣王崩,子幽王宫涅立。幽王以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乃为燧火、大鼓,有寇至则举燧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烽燧。其後不信,诸侯益不至。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不至,遂杀幽王骊山下。《汲冢纪》年曰:汤灭夏,以至于纣,二十九王,凡四百九十六年。自武灭纣,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注“《诗·大雅·荡》之篇”。正义曰:笺云:“此言殷之明镜不远,近在夏后之世,谓汤诛桀也。後武王诛纣,今之王何以不用为之戒。”孟子於此所以引之,以戒其时之君臣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三代,夏、商、周。国,谓公、侯之国,存亡在仁与不仁而已。)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由恶醉而强酒。”(保,安也。四体,身之四肢。强酒则必醉也,喻恶亡而乐不仁也。)

[疏]“孟子曰三代”至“强酒”。正义曰:此章指言人所以安,莫若为仁,恶而弗去,患必在身,自上达下,其道一焉。“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者,孟子言夏、商、周三代之王,其所以得天下也,以其皆以仁存心为政於天下而得之也。三代之中,其有以失天下者,以其不仁,故失之也。以至公、侯之国,所以有废而不兴,有兴而不废者,亦如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失天下也以不仁也。以其皆在於仁道而已。“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者,孟子言为天子者不为仁,则不能安其四海;诸侯不仁,则不能安其社稷;卿大夫不为仁,则不能安其宗庙;士庶人不为仁,则不能安其四体。四体,身之四肢也。天子守四海,诸侯守社稷,卿大夫守宗庙,士庶人守其身,故各因其所守而言也。今天下之人皆知疾恶其死亡,而以乐为不仁,是若恶其醉酒而以强饮其酒耳,亦《论语》孔子谓恶湿而居下之意也。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反其仁,己仁独未至邪?反其智,己智犹未足邪?反其敬,己敬独未恭邪?反求诸身,身已正则天下归就之,服其德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此诗已见上篇,其义同。)

[疏]“孟子曰”至“自求多福”。正义曰:此章指言行有不得於人,一求诸身,责已之道也,改行饬躬,福则至矣。“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至“而天下归之”者,孟子言爱人而人不亲之,必吾仁有所未至“也,故当反己责之。治其人而人不治者,必吾之智有所未尽也,故当反已而责之也。礼接於人而人不以礼报答之,必吾之敬有所未至也,故当反己而责之也。凡所行有不得於人者,皆当反求诸己而已,以其身之所有未至也,故当自反而责之。盖以身先自治而正之,则天下之人皆归之而服其德也。如颜渊克已而天下归仁焉是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已说於上篇,此固不说。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恒,常也。人之常语也。天下谓天子之所主,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治天下者不得良诸侯无以为本,治其国者不得良卿大夫无以为本,治其家者不得良身无以为本也。是则本正则立,本倾则踣,固在所敬慎而已。)

[疏]“孟子曰”至“本在身”。正义曰:此章指言天下国家,各依其本,本正则立,本倾则踣,虽曰常言,必须敬慎也。“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者,孟子言人之所常言,皆曰天下国家也。天子有天下,公侯有国,大夫有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者,言天下之根本,独在於公侯为之根本也;公侯之根本,又在卿大夫为之根本也;卿大夫之根本,抑又在於私身为之根本也。如《大学》有云:“欲明明德於天下,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必先修其身。”此其意也。云“天下国家”者,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国家文从或,又从国,为其或之也,故国之也。至於家,则自天子达於庶人,未尝不通称之矣。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於巨室。(巨室,大家也。谓贤卿大夫之家,人所则效者。言不难者,但不使巨室罪之,则善也。)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慕,思也。贤卿大夫,一国思随其所善恶,一国思其善政,则天下思以为君矣。沛然大治,德教可以满溢於四海之内也。)

[疏]“孟子曰”至“溢乎四海”。正义曰:此章指言天下倾心,思慕向善,巨室不罪,咸以为表,德之流行,可以充四海也。“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於巨室”者,巨室喻卿大夫之家也,孟子言为政於天下易而不难也,但不得罪於卿大夫之家也,以其卿大夫之家,以上则近君,而君所待以辅弼;以道则近民,而民待以视效。故君之言动,其是非可得而剌也;国之政令,其得失可得而议也。道合则从,不合则去,君民之从违而系之也,故为君不得罪於卿大夫,则为政可以行天下矣。“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者,言卿大夫之所思慕也,一国亦随而思慕之,一国所思慕,则天下亦随而思慕之,故沛然大洽,其上之德教,可以充溢乎四海,如东注之水,沛然流溢乎四海也。此言四海,犹中国则谓之天下,夷狄则谓之四海耳。孟子之意,盖欲当时国君为政,直其道,正其心,使卿大夫慕之而不去,则远近虽异方莫不均慕之。此德教所以溢乎四海,亦如传云大夫者,近者视而效之,远者望而效之,盖其意也。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有道之世,小德、小贤乐为大德、大贤役,服於贤德也。无道之时,小国、弱国畏惧而役於大国、强国也,此二者天时所遭也,当顺从之,不当逆也。)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於吴。(齐景公,齐侯。景,谥也。言诸侯既不能令告邻国,使之进退,又不能事大国,往受教命,是所以自绝於物。物,事也。大国不与之通朝聘之事也,吴,蛮夷也,时为强国,故齐侯畏而耻之,泣涕而与为婚。)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於先师也。(今小国以大国为师,学法度焉,而耻受命教,不从其进退,譬犹弟子不从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於天下矣。(文王行仁政,以移殷民之心,使皆就之。今师效文王,大国不过五年,小国七年,必得政於天下矣。文王时难,故百年乃治,今之时易;文王由百里起,今大国乃逾千里,过之十倍有馀,故五年足以为政,小国差之,故七年。)《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将于京。’(《诗·大雅·文王》之篇。丽亿,数也。言殷帝之子孙,其数虽不但亿万人,天既命之,惟服於周。殷之美士,执鬯之礼,将事於京师,若微子者。肤,大。敏,达也,此天命之无常也。)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孔子云:行仁者,天下之众不能当也。诸侯有好仁者,天下无敢与之为敌。)今也欲无敌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诗·大雅·桑柔》之篇。谁能持热而不以水濯其手,喻其为国谁能违仁而无敌於天下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扑倒Boss:亿万首席强宠妻

    扑倒Boss:亿万首席强宠妻

    “渣男,你真是不要脸啊,背着洛洛天天出去勾搭那些狐狸精,就不怕惹得一身骚啊,听说还傍了个富婆,不错,挺有骨气的嘛,都认二郎神当主人了,你...”苏洛暗暗戳了戳她的手臂:“小白,我们好像走错房间了,你看,这人明显比魏兵高了很多啊。”林宛白假装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三秒后...“快跑啊!”...“林小姐,您那晚的那巴掌打的我可是记忆犹新啊。”“这种小事您别介啊...”
  • 旷世佳缘:皇上,我错了

    旷世佳缘:皇上,我错了

    跨越时空,来到陌生的地方,我决定从新开始。但我不会再爱任何一个男人,可他们为什么抓住我不放,某小婢说:”小姐,七皇子来提亲了”某人一脸不悦:“叫他滚”“小姐,小姐炎亚国太子也来提亲了”“如雪闭嘴,话说,现在男女比例失调,但不至于都抢着娶我吧!我还是出去避避”某人还了然的点点头。
  • 寒剑痴心

    寒剑痴心

    红颜正值年少,她出身将门却不知自己的身世,姻缘曲折,自恋的美男子师兄,不小心招惹的帝王,还有心之所系的那个他。懵懂中家族遭难,颠沛流离,被心上人相救,背会竟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父亲的名声,家族的荣誉,世事纠缠不休,唯有她的本心从未失去。历尽千帆,被爱伤害,爱她之人为她而死,她崩溃过,哭过,绝望过,却始终拒绝怨恨,得到最终的释怀。
  • 鹿晗世界这么大可我却偏偏喜欢你

    鹿晗世界这么大可我却偏偏喜欢你

    “从机场的相遇,再到咖啡厅的帮忙,也到了你我终于可以更进一步的道路,那便是出道!.......我们之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晗钰...你...还舍得走吗?你不要再离开我了好吗?我鹿晗这辈子着爱你一个人!别走好吗?”鹿晗深情的对着他面前的这位美人说话,可是哪位美人确只是一张照片.............
  • 我当鬼警那些年

    我当鬼警那些年

    《霸警》本书主人公林长生,自十六岁那一天,在、从挖茅坑之中,奇异挖出一座古坟。一个从来不信鬼神的少年,半夜三更时,为了寻宝,鬼迷心窍的打开那座棺材,从此走上一条处处充满诡异的事情。直到主人公22岁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也真是他人生中最为鼎盛时期,一块神秘玉佩,一段奇异经历,改变他一生,走向霸警之路。
  • 何以复明

    何以复明

    稚子年幼,目不睹物,何以复明?乱世苍苍,命值几何,何以复明?天道煌煌,混沌不清,何以复明?
  • 冰海之光一部曲

    冰海之光一部曲

    在一片树木丛生的森林间,有着如明镜般清澈平静的湖面。这一片湖区里,住着一群鱼儿,他们拥有着近似于人类的文明,只是寿命仅有八年左右。他们分为五大族群:冰海、木叶、烈炎、黑雾、风影。有的族群之间亲如手足,而有的则形同陌路。直到一场大灾难降临之后。。。
  • 孤门传说

    孤门传说

    雪花,陨石,一段不可交替的命运。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一场阴险而又黑暗的阴谋。主人公宇枫为了给父母报仇,为了魔族的复兴与女一号雪灵儿在魔族长老的训练后踏上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修炼之路,在兄弟和法宝的帮助之下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了组织和魔族长老交给自己的任务,徘徊在神与魔之间的他最终靠着自己的心站在了世界的最高峰……
  • 梦幻墨世典

    梦幻墨世典

    百无禁忌墨梦典,沧海芸生梦尘缘。一梦三千归何去,千百春秋问飞鸟。
  • 星旅之救星

    星旅之救星

    一家名叫“星旅”的甜品店。一位冰山帅哥店长。一门奇怪的生意。一场可怕的灾难。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