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15700000003

第3章

复次钩锁。菩萨所遵不行色空。色者自空。亦不空痛痒思想生死识行识自然空。亦不教人行色为空。色者则空。本末尽无则曰自然。痛痒思想生死识则亦为空。若欲尽者本末尽空。故曰识空亦曰自然。若已尽者一切诸法亦当复尽。若诸法尽色亦当尽。痛痒思想生死识。识以便尽。假使一切诸色尽者。一切诸法亦当复尽。设使诸法尽者识亦当尽。假使菩萨遵修如是。为菩萨行则应道行。复次钩锁菩萨。菩萨所行亦不断除凡夫法行。至于佛法亦不殷勤度生死行也。亦不具足于灭度事。亦不睹见不善法兴。亦不观察于诸善法之所由来。不以惠故亦不见识。不用识故而见于慧。亦不破坏诸法界行。有所信喜至于解脱也。假使菩萨遵修如是。为菩萨行则应道行。复次族姓子。菩萨大士若造行者。法界无量人界无限。而悉信解法界无限慧界人界悉尽。所行法界人界则无有二。不以法界而有所损亦无有尽。想亦如是人界亦然。人界有相法界无相。及与人界如此相者。则无有相。其无有相。睹一切法悉无有相。不尽人界行无所畏。益从无要思想而兴起发也。颠倒之事诳诈化惑相处其中。其所行者不除欲尽不慕所生。亦不名闻亦不计常亦无所坏。亦不灭除我人寿命。假使菩萨遵修如是。为菩萨行则应道行。说是菩萨所行者品时。百千天子逮得法忍。尔时离垢威菩萨。即寻启受举大音声而叹颂言。使一切人群萌之类。所愿皆得普获利谊。如佛世尊悉令信乐此三昧定

尔时魔王波旬谓溥首童真曰。我为堪任叹菩萨道如菩萨行乎。溥首答曰。可行也。时魔言曰。一切人行则菩萨行。诸声闻缘觉行则菩萨行。下一切居家所习荫担之行则菩萨行。一切魔行则菩萨行。所以者何。菩萨皆当同处其中。一切悉学是菩萨学。钩锁菩萨往诣魔所而谓之曰。云何菩萨而悉普学。魔答曰。八万四千种众生之行。二万一千则属贪欲行。二万一千属嗔怒行。二万一千属愚痴行。二万一千属等分行。是等之类皆悉遍入菩萨之行。是故钩锁。行贪欲行而离于欲行。嗔怒行而离于怒。行愚痴行而离于痴。行等分行而离等分适无所著。又族姓子。若有菩萨普遵一切众生之行。则能遍察群萌之行。开化一切黎庶之类。若有菩萨所修如是。为菩萨行则应道行。又问魔曰何谓一切魔行为菩萨行。答曰。菩萨皆当入诸魔心之所行故也。不以起为起。不随魔事之所教也。觉了魔行化众生行。观其所行不修彼行。独于魔众而示现不行魔行。又当修学魔之治化。虽在魔中而无魔事。又问魔曰。何谓一切声闻缘觉行为菩萨行。答曰。族姓子。假使菩萨为诸声闻缘觉。讲说经法具足所愿。在于彼行遵崇长益精进之行。当求斯惠。不用彼乘而取灭度也。复次族姓子。一切诸行皆自然行为泊澹。行菩萨所当信乐行者。其行已过一切所行如审谛行。一切诸行无所住。一切诸行悉无为行。亦无合会无所起行无所住行。菩萨当崇如是之行。魔王又问溥首。仁可垂恩重。复说此诸所行乎。溥首答曰辩才堪任皆度一切。所有境界为菩萨行。所以者何。其彼行者。不与眼界而俱合也。不与色界而合会也。不与耳声鼻香舌味身更意法意界。而俱合也。以是故。魔当作斯观。假使能度诸境界者。号曰正士。复次天子。菩萨设能如是行者。不为欺惑诸佛世尊。如是行为菩萨行则应道行。又问。何谓溥首。菩萨所行。而不欺惑诸佛世尊及一切法。溥首菩萨答曰。如来所说诚谛解诸法空。一切悉无逮最正觉。假使菩萨依倚见身及诸佛法。并见泥洹则为欺惑诸如来也。天子。欲知如来行者。于一切法而无想着乃逮正觉。假使菩萨于一切法。有所想求与想游居。则为欺惑于如来也。天子。如来审实诚谛无所从出。亦无所生亦无所起。亦无所有亦无所倚。亦无有相来无所来亦无所住。本性清净本性明达本净灭度。犹如虚空无有形貌。解一切法亦悉如是乃逮正觉。假使菩萨在于诸法。有往如来有入有出。若所起忽然现者。出于所有依因于相。若有往返若有所立。无有清净。若有尘劳终始周旋。获色所有而为放逸。有所思念即为欺惑如来。假使天子。若有菩萨等御解空了一切法。皆于诸见而无思想。等御所行解一切法悉除诸想。等御无愿分别诸法度于三界。等御如空解一切法不着本净。遵修如是为菩萨者。不为欺惑诸佛世尊。于时大圣赞溥首曰。善哉善哉童真。如是行者为菩萨行。若有菩萨所行如是疾得受决。佛言溥首。吾忆往古锭光佛时。己身劝助行清白法。所行无行亦不寂灭。得受决也。所以者何。处一切行名曰所现光。这睹斯已何为想行。时有色莫若而志利义适。从锭光如来大圣受决则了本净。即时普解一切诸法悉无所起。然后锭光如来所见受决。仁于来世当得作佛。号曰能仁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祐。于彼世时寻逮得不起法忍。以是之故。溥首。若有菩萨欲疾逮得不起法忍。当修此行救诸退转。心无所著不以利业精进。行法无所脱度无所。度无所度乃得解脱。溥首又问佛言。唯然世尊。得法忍时为何所逮。世尊告曰。不得于色乃逮法忍。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无所得乃逮法忍。不得阴种诸入乃逮法忍。不得计常空净安隐及与我身乃逮法忍。又复永睹不得一切诸法乃逮法忍。佛言。溥首。诸法悉尽故曰为无所得。溥首。法忍无逮亦无所得。随习俗行故名曰得。非凡夫法亦非学法非不学法。非缘觉法非菩萨法。亦非佛法有所行也。于一切法都无所行。故名曰尽逮得法忍。一切诸法亦不可得。是故曰尽逮得法忍。假使法忍空无所有。于一切想诸所行者而无所畏。故曰尽索逮得法忍。彼无有眼亦无眼识。无有耳亦无耳识。无有鼻亦无鼻识。无有舌亦无舌识。无有身亦无身识。无有意亦无意识。诸畏无尽则曰法忍。无为界则谓法忍。无有意界乃谓法忍。皆悉尽索乃得法忍。说是法忍诸法尽索时。五百菩萨得不起法忍。同音举声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等当具等集众德三昧。亦当普备于一切法逮无所起。是深妙法诸菩萨学所当承顺若有闻者当欢喜信受持读诵如法奉行。于是钩锁菩萨谓溥首曰。有所言曰。所作已办众事成就。菩萨当以几法所作众事究竟成办。溥首答曰。族姓子。若有菩萨知一切法而无所作。如是菩萨所作已办究竟成就。一切诸法悉无所有亦无所行。晓了诸法能如斯者。所作已办究竟成就。亦不有智亦无有二。所作已办究竟成就。亦不离作亦非不作亦无不作。所作已办究竟成就。有所者有宣扬所作已办究竟成就。若得恩者报所得恩。所作已办究竟成就。遭无反复加以反复。所作已办究竟成就。当供养者为之谦卑自屈施礼。所作已办究竟成就。知反复者若离反复者。若能办事离不办事。所作已办究竟成就。若轻易者而见忽损稽首为礼。所作已办究竟成就。有所作者不得所作法之所行。有所遭睹不得所过。所作已办究竟成就。若布施者劝使入道。所作已办究竟成就。亦不得施亦不得道。亦不得我亦不得人亦不得他。所作已办究竟成就。不护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亦无所护劝使趣道。所作已办究竟成就。若有施与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劝使入道。所作已办究竟成就。非智非愚无我无他亦无所得。所作已办究竟成就。身行口言意念奉行众善分别此事。若身口意所行众善。亦无所得亦无所著。是则名曰所作已办究竟成就。尔时常坚精进菩萨谓溥首曰。我为应往说菩萨所作已办究竟成就乎。溥首答曰。堪任。族姓子白溥首曰。若劝一人令闻道音所作已办。菩萨箧藏应时自恣。若令得佛音法音圣众之音。则当察之所作已办。若化一人使受戒禁。使归命佛及法圣众志在三宝。所作已办具足菩萨箧藏供养。若所游居若有施者若有受者。劝助志道此二事者。则是菩萨清净众祐。若有施者及有受者已斯法行。而劝化之此二事者。悉是菩萨清净众祐。假使菩萨思惟念佛。若复思念经法圣众菩萨众生。所作已办菩萨箧藏而受供养。假使菩萨修行慈心悲喜护心。若值一人下劣贫匮盗贼屠魁。骂詈冲口而能忍之。不以嗔怒续行慈心。欢悦之意以待其人。欲益利谊益加精进所作已办。若获百利若千利若百千利亿百千利。若以珍宝满阎浮提得斯利者。未曾以宝而发两舌。又复咨启问他人慧。宁失身命不从其后而说恶也。不忘于法不承非法。观此菩萨所作已具究竟成就。复次溥首。假使菩萨七日断供而不得食。若复有人受饮食者。其人则近诸通慧心不为虚妄。又欲度脱一切众生。欲念救济群萌之类。观此菩萨所作究竟。假使天下普遍满水周匝其地。当越度此行求听法。若遍满火亦当越度行求闻法。亦不惜身亦不贪命亦不爱寿。而造斯观阴种诸入易易得耳。诸佛世尊难得值遇。经法难闻。恭恪于法亦复难遭。若入此数观斯菩萨究竟成就。复次菩萨若闻四句之颂欢喜踊跃。不愿享祚为转轮圣王。宁以四句颂令人得闻熙怡豫悦。不乐帝释位。宁立众施诱化狗犬禽兽龙神。不生梵天欣乐诸通慧心。不贪三千世界之七宝。喜踊愿志殖一德本。不侥一切众生供养之利。菩萨所行修如斯者。当观菩萨成就究竟。常坚精进菩萨复谓溥首。有菩萨常坚精进常求博闻。心当念此。假使有人段段节节解其身者。当发欢喜以自劝勉。是皆俗法之所致也。专志修行念于佛道。宁失躯命终不犯戒不舍大乘。不为愚心不兴邪力。致忍辱力口言不粗悉能堪任。终不懈怠修精勤行。严净佛土而救众生不为非法。普求一切诸度无极。不求伴党不望众生。坚住智慧不断佛教。志性强猛一切所作无不成办。其意仁和弃捐偷[焰-火+女]无所贪慕不惜身命晓练便宜。不久立者令得自归奉戒清净。先人问讯语言柔软辞不绮饰。譬若如地离于所求。无所求无所结倚性行纯善。所答安隐所说常快敬受善谏。弃除贡高常逊卑意。所言至诚无有忿讼。所说如实无有谗谀。言行相应遵尚等心。愍于众生常有慈心。向诸群萌志于大哀。为黎庶故无有瑕疵。建立一切众德之本而怀欣豫。一切所有施而不惜。当以行护救济所欲。及得财业当行安隐。放舍一切诸所贪爱。无有我所不倚所有。终不自大蠲除三垢。志求解脱离于想念。所思所著不堕诸见。无六十二当行博闻。具足七财心常强勇。所闻晓解未曾有厌。当学智慧有所建立。住于勇猛降伏尘劳。离于欲垢疗治一切众生之病。常为众祐未曾舍离。诸通慧心成就福田。令诸众生悉得蒙恩。行如莲花于诸世俗而无所著。犹如船师度诸群生四病之患。志如王路不得轻慢贵贱中间之人。当如泉源川流江河。所说经典而不可尽。行如大海所闻智慧苞无崖底。无量之德之所积聚。性如须弥起现于世峻极而高。常乐精进志性慷恺。心不怯劣心如门捆。志愿坚固意如鹤毛。调和其性当行尊心。济导众生修于自在。劝助其意志存奇雅。微妙解脱行如天帝。怀来众生遵如梵天。分别权宜清净之行。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常当行慈究竟灭度。行如终没若有触犯。作与不作悉能忍辱。心如严父所受至重。志如伴党作诸德本而无所著。意无所倚于诸境界。行无危害而修慈仁。所在吉祥于所生也。为布施士谓法施也。断除一切诸不善法。奉行一切众善之法。遵无放逸除于自恣憍慢之事。学戒精进所行坚强。为无放逸修菩萨行。乃能致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于时世尊赞常坚精进菩萨曰。善哉善哉。族姓子。说菩萨行快乃如是建立众德。若有菩萨设欲逮得等集众德三昧。普当分别一切功德离诸罪衅

尔时钩锁菩萨前白佛言。若有菩萨逮得于是等集众德三昧。功德瑞应比类若何。佛告钩锁。令此等集众德三昧。菩萨大士获此定者。则能远离恶趣之地。无有八据厄难之处除断穷窭。供膳丰沃自然为乐。诸根具足便能成就三十二大士之相。法无穷尽逮得辩才。获于总持常不失意。于一切福德自在。成转轮王无所倚碍。为诸群黎之所奉事。为天帝释所见咨嗟。梵天稽首而为作礼。逮获神通靡不明达。得其本愿自在所生。行权方便进退智慧。不随禅教遵修智慧。离一切见极尊特贵。声闻缘觉所不能及。离诸恐畏声闻缘觉智慧分别。诸根晓了众生本末娱乐诸见。志于一心脱门之事。住无处所常顺所施。建立于戒护三清净。分别忍辱竟无有形离谄伪想。讲说精进志无懈惓。解说禅定常度寂然。敷演智慧目常睹见而悉分别。目无所著而常弃捐。除于六径未曾违远。常见诸佛好乐听法。奉事圣众殷勤修行。不离于空无想无愿。所闻经典歌颂一切诸佛功德。悉受佛诲即以咨受。善为众生分别说之。在兜率天未曾舍离不退转法。若欲游行一切佛土。无有挂碍普见诸佛。降伏魔怨无有四魔。见深法忍处不退转法。逮明神通在于道业。法靡不博怀来。寂然清白睹见所行具足佛法。现不退转行之所趣。除一切着所可挂碍。见吾我色犹如幻现。观察悉见一切身复无能胜者。谓诸异道受护正法。诸佛尊典。不惜身命其行殷勤持御正谊。现佛境界常无永绝。虽已泥洹而不灭度。得无所畏游在众会而无恐难。聪明睿达随其所作而善蠲除。去于一切贡高自大。修大庄严以幻三昧有所感动。若放光明而悉覆蔽日月星明。火电得坚强力身如钩锁行如金刚。皆度一切诸恶所乏。普道场净游无量佛土普闻其声。佛所建立身口意净降伏魔兵。神足变化度于无极。震动一切诸佛国土。得聪明慧分别法谊之所归趣。辩才具足慧无挂碍。为诸众生遵行精进。兴显佛事而无放逸。于诸通慧现佛境界。如是钩锁。若有菩萨逮得于斯等集众德三昧。是诸菩萨瑞应因缘仪像。众德名闻之事巍巍如是。钩锁白佛。皆令一切众生之类。俱共逮此等集众德三昧。所以者何。唯然世尊。若有逮得于此定者。众德名闻堂堂乃尔。声闻缘觉所不能及。假使有人闻此三昧而不信者。则当知为魔所娆固。佛言。如是如是。钩锁。诚如所云。假使有人信是三昧。名德之勋不可思议。为佛所护。于是钩锁。又问溥首曰。若有菩萨意欲逮得等集众德三昧。当行何法。溥首答曰。若有菩萨意欲逮得等集众德三昧。未曾毁坏凡夫之法当修斯行。所造行者于佛道法亦无所得。若欲行者当作此行。无法无见亦无所忧

复次钩锁。若有菩萨欲得斯定誓叹终始。不为生死之所沾污得于无为。不于声闻缘觉之乘而取灭度也。复次钩锁。菩萨欲得斯定意者。具足众德当学所学之禁戒也。亦不想念有漏之福。无漏之德无罪不罪。不有不无不着不舍。不去不来世不度世。未曾怀念如此诸想。等御法界信乐众德。有福无福有常无常有念无念。不入终始所著之相。为一切人游入众德。不为一人处游福祐。以一人德普入众生之所。有福若漏无漏。不复分别不以此教。一切佛德则一佛德。当作斯念。所可教化说诸佛法无有差特。当信知此。其所学福无所学福。若缘觉福若菩萨福若如来福。此则无常亦无形貌色像也。当喜信乐一切诸德福之所凑。譬如钩锁。诸有形色皆有四大。亦复如是诸菩萨法。皆度众生至于脱门奉行等福。当所为者所兴盛者无常尽法

复次钩锁。若有菩萨欲得此定意。于四无量不怀恐惧。何等四。人界无量。佛土无限。佛慧无边。众生之行无有[邱-丘+互]。是为四。复次钩锁。若有菩萨欲得此定。常当劝助四不可思议。何等四。罪福报应不可思议。众生之行不可思议。而所趣路无有差特。诸菩萨慧不可思议。神足力势脱门。诸菩萨之所归趣不可思议。所生清净。是为四。是故钩锁。若有菩萨于此三昧见无尽。当行四法。何等四。于斯建立菩萨之福住不可尽。具足众行亦不可尽。无碍辩才亦不可尽。智慧所达亦不可尽。是为四。复有四事。何等四。勤精于法积众德。本而无厌极。当念勤行入闻无厌而说经典。当念勤行劝助无边众善之德。观诸佛土所见庄严。以入己土而成清净。是为四钩锁菩萨谓溥首。譬如琉璃明月珠宝所著器中。若在金器银器水精器车磲器。则以琉璃明月珠宝器威德之故。不失自然。如是溥首。若有菩萨住是三昧。若在居家若复出家住在沙门。计于法界自然之行无二脱门。又溥首。菩萨何行有所遵修。不失三昧有所逮得德慧无尽。溥首答曰。钩锁。欲知菩萨当行四事。何谓四。不惜身寿命不求一切供养之利。行空无想无愿不志声闻缘觉之乘。欲得佛慧思惟其行。于诸通慧放舍所思所想可应不应。一切众生等入行度我人寿命亦不可得。是为四。钩锁又问溥首。此三昧者然后归趣何所。菩萨若取经卷着在身怀若兴忍辱。设使居家若出家学因缘学行乎。溥首答钩锁曰。后若有得此三昧者。假使有人逮闻其名。则非居家出家因缘。所以者何。是故钩锁。若有菩萨住三昧。则离二想所在游行。其寿智慧不可尽极无所忘失。开化众生不以为厌。不自示现菩萨形类。又在所奏一切无边亦无因缘。譬如钩锁。日月所游一切无边。菩萨如是观无倚行。若在家地随家依。倚亦不出家为出家。行亦复不着出家之德于斯二事亦无所慕。所以者何。菩萨所出悉无所著。譬如钩锁。无所得者乃成正觉。于此菩萨有四事行。何等四。为尊为上而为最胜。弃除一切诸所见事。及入一切诸佛之法。是为四。钩锁又问溥首。云何菩萨处于游居。溥首答曰。菩萨有四事行。何等四。慈悲喜护。是为四。其有奉行是四梵行。吾乃谓斯为游居。复有四。何等四。若复游处聚落舍室则为游居。假使复在于闲居行。若在棚阁重屋作行。则亦处于游居。是为四。溥首复谓钩锁曰。其不奉修此四梵行。而自念言我处游居。其人则为欺诸天人。所以者何。诸佛世尊说四梵行乃谓游居。其四梵行则处其顶。是清净行而处游居。在于国土受分卫食威神在顶。是故钩锁。其有不见四梵行者。则为远离四等心行若复有修梵净行。皆悉因从四梵行起得贤圣慧。不为世间自见身也。贡高自大不除人想。钩锁又问溥首。云何菩萨奉慈心行。何谓悲。何谓喜。何谓护。溥首答曰。则以幻事救护一切众生之类。则为行慈。而以幻事度脱众生。则为行悲。若以幻事安隐群萌。则为行喜。说以幻事令诸黎庶逮得灭度。则为行护。复次钩锁。信解众生界空。则为行慈。信解法界众生之界无作非不作。则为行悲。信解了知诸群萌界无著无脱。则为行喜。信解了知黎庶之界来无所来。则为行护。复次钩锁。一切众生无有吾我亦不恐怖。则为行慈。一切众生悉为澹泊亦不畏懅。则为行悲。一切诸法法界平等亦不怀惧。则为行喜。信解分别一切佛土无尽之国。则为行护。复次钩锁。无危害相则谓为慈。无等伦相则谓为悲。无有二相则谓为喜。无有名无所著相则谓为护。复次钩锁。无所住慈不为大慈。无所住悲不为大悲。彼何谓不为大慈。犹如声闻发是念言。令诸众生皆获安隐。是声闻慈不为大慈。何谓大慈。假使等心于群萌类。而皆度脱众恼之患。是为大慈。彼何谓悲不为大悲。黎庶之类生在五趣。愍伤哀之。于生死中而欲拔济。是谓为悲不为大悲。何谓大悲。见于五趣生死蒸庶。所生之处而行愍哀。自舍身安救护五趣。便能济拔众生之界。寻时建立于平等道。是谓大悲。是故钩锁。当作斯观。声闻有慈不为大慈。亦复有悲不为大悲。是故钩锁。若有菩萨当具足行大慈大悲。溥首说是语时。八千天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俱共叹言。唯然世尊。我等亦当奉修此行。如今向者溥首所说。百千天人逮得是三昧。八千菩萨得不起法忍。于是钩锁菩萨白佛言。如来愿说。百福之相作何功德。而佛世尊成斯相乎。时佛告曰。譬如钩锁。江河沙等诸佛世界悉共合集。满中众生功德具足。为转轮王一身之德。是诸众生所有功德皆如转轮圣王。悉共同合。为天帝释一身之福。复有别异江河沙等诸佛世界。一切众生使其福德具足成就如天帝释。悉复合集此众生福如帝释福。尔乃及于一梵天福。复有别异江河沙等诸佛世界众生之类。其福各各譬如梵天悉备具足。是诸众生其福各各等如梵天。合集此福以为成一声闻之福。复有别异江河沙等诸佛世界。众 生之类。各各功德如声闻者。悉合此福令具足备。尔乃合为一缘觉福。复有别异江河沙等诸佛世界一切众生。其福如缘觉者悉备具足。尔乃合为一菩萨福。菩萨之福则过于彼不可称限。假使逮得等集众德三昧定者。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悉令逮得等集众德三昧定者。合集于此众生三昧之德。以为一无挂碍祠无瑕之慧无想着慧。是故钩锁。如是比慧所可祠祀。皆悉合集而为法祠。撰合斯福乃为如来一大人相。如是比类三十二相。各各若兹乃成如来具足身相。一切众生不能思议。是故名曰不可思议如来之身百福之相。佛说此百福功德大人相时。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普照世界而雨天花。百千伎乐不鼓自鸣。诸天世人。怪未曾有踊跃欣喜。各各叉手为佛作礼。举声而叹俱白佛言。若族姓女其发无上正真道意。为得善利无极之庆。乃当逮得如是之比百福之相。悉具足备。则为超过释梵四王一切声闻及诸缘觉。唯然世尊。其有闻此等集众德三昧。快哉快哉。为得菩萨利。若得闻名其德难及。何况其人闻信乐奉行。假使有人持是三昧所游之处。则为拥护其土众生。令此经典所游之处。计其土地佛所建立。假使世尊江河沙等诸佛世界。满其中火当入中过。求闻是法闻是经者。则归大安。世尊告曰。如是如是。天子。诚如所云假使有人闻是三昧。而不信乐不能闻受。为魔所固。其有菩萨不得逮闻是三昧者。亦不受持讽诵说者。吾不名之为闻多智。天子白佛。唯佛世尊。如来圣旨建立此法。令于后世遍得宣布。尔时世尊放眉间相及髻相光。其光普照无量无边诸佛世界。寻其光明自然出声。而叹颂曰。如来已为建立斯法

尔时世尊告贤者阿难。今吾不久当般泥洹。余有三月。佛语阿难。已为劝助吾嘱累汝于此经典。汝当受持为诸 众会广分别说。若有人及菩萨学持三昧。则为其人佛不灭度法不灭尽。所以者何。其有阿难受行其法。则为见佛。若为众会讲论说者。此为护法。时贤者阿难。泪出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住一劫复过一劫。多所愍伤多所哀念。多所安隐天上世间。世尊告曰。阿难。且止莫忧勿愁。向者吾不说乎。具足是法者佛则永存。亦复不离诸佛世尊。所以者何。不当以色观如来也。亦非相好。若睹此法则为见佛。佛说如是。钩锁菩萨。溥首菩萨。离垢威菩萨。及诸菩萨。贤者阿难。及大声闻一切众会。诸天龙神干沓和世人阿须伦。莫不欢喜稽首作礼

同类推荐
  • 述异记

    述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舍利弗陀罗尼经

    舍利弗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

    大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跻云楼

    跻云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谱类记

    人谱类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俞珏书

    俞珏书

    于千万人中遇见你于千万名字中听见你惟有你也在这里吗?我没有刻意的去想念你只是在一个眼神一句歌词一部电影一条马路和无数个闭眼的瞬间怀念你
  • 逃出鸟笼后

    逃出鸟笼后

    这是一个夹杂真实经历与思想的故事……
  • 莲花传奇

    莲花传奇

    清朝中叶,康乾盛世之下,掩盖着满汉之间、官民之间深刻的社会矛盾。乾隆帝晚年,宠信奸相和珅,放纵和珅推行议罪银制度。议罪银制度加快了官员的腐败,加速了官员、地主对普通百姓的剥削。连年天灾,百姓贫困交加,巨大的社会动荡随时都会爆发。
  • 海底游龙

    海底游龙

    越赢赋,阴晴多变,不知下一刻会如何,是雨后的云吧!飘飘渺渺,在战鼓雷鸣声舞蹈,是雨中的珠帘吧!随风而来,随风而去,来去都飘无定性。他将你的衣裳淋湿,却等不到你厌恶的言语。他净化了空气中的烟尘,将大地洗刷一新,在暴风雨过后,一切都将恢复平静。
  • 未来世纪之苍穹少年

    未来世纪之苍穹少年

    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会充满电子设备,有人说会有无数的外星人,有人说会被环境所征服;然而我偏偏不信!苍穹在哪里呢?蓝天下便是苍穹,人生路便是苍穹!未来世纪的第一部,我的《苍穹少年》!
  • 异世穿梭:霸气女王配傲娇王爷

    异世穿梭:霸气女王配傲娇王爷

    “小韵儿,今天我们玩亲亲好不好?好不好嘛?”某傲娇,“滚!”某韵吐出一个字。“不嘛,玩亲亲嘛~”某傲娇直接撒娇。“吧唧~”“你干了什么?!”某韵炸了,她从22世纪穿来,没造孽也没作死,就这么把前世保留至今的初吻给丢了?!“哼!”某傲娇一个哼,“谁让你不让我亲的,我就直接亲咯。”“你。。。”某韵真的要气炸了,她这个新新人类就这么被反驳的无话可说了。某韵好不甘心。。。本文绝对又宠,又喜。
  • 我爱炸毛,不要惹我

    我爱炸毛,不要惹我

    我们的林伊梦小朋友从小就是一个声音甜美长相可爱却又温婉似水的蓝孩纸,但想不到的是我们的林伊萌小朋友是个巨蟹座,骨子里有的是傲娇的气质,而这气质沉寂了十五年终于被我们的林伊萌小朋友的同桌安艺伦大总攻给逼了出来。让我们看看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薄年锦时

    薄年锦时

    呆萌系美女喵喵遇到人帅又腹黑的顾帅后,开启了一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
  • 独居千金徘徊的爱

    独居千金徘徊的爱

    爱情有多远,姜挽月不知道,她只知道卓洋离她有多远。为了爱情,她会变成一只候鸟,只为了有一天能够驻扎在他的身边。面对爱情,你是否会放下尊严。在你的生命里,是否有一个人最让你刻骨铭心。不要笑话那些在爱情里痴傻的人们,爱并不卑微。也许有一天,在经历了最深刻的伤痛和磨练后才会懂得保留一份真情那么的难能可贵。
  • 子食故事

    子食故事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人的一生仿若花开花落,来去匆匆。既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何苦痴痴念念,纠缠不清,甚至有些逝者化鬼依然。善哉,劝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