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10200000003

第3章

阴康

《汉书》载相如《游猎赋》云:“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注云:“陶唐当为阴康,传写之误耳。”案《古今人表》有葛天氏、阴康氏。又《吕氏春秋》曰:“昔阴康氏之时,民气郁遏,筋骨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高诱亦误解为陶唐,尧有天下之号也。案《吕氏》说阴康之后,方一一历言黄帝、颛顼、帝喾乃及尧、舜作乐之序,皆有次第,岂再陈尧而错乱其序乎?盖诱不观《古今人表》,妄改易《吕氏》本文耳。余案书传之讹,非特此也,如“却非”讹而为“御北”,“皮传”讹而为“颇传”,“华表”讹而为“和东”者,其类甚多。

伎养

应劭《风俗通》,尝论《太史公记》高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有客击筑,伎养,不能无出言。案伎养者,谓怀其伎而腹痒也。是以潘岳《射雉赋》亦云:“从心烦而伎养。”李善云:“有伎艺欲逞曰伎养。”今《史记》并作“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或作“徘徊不能无出言”,是为俗传写误也。故景文公诗云“技痒新禽百种啼”,盖用此义。

郑重

《汉·王莽传》称:“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注云:“郑重,犹言频烦也。”《颜氏家训》亦云:“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此真得《汉书》之意。近沈存中《笔谈》言石曼卿事云:“他日试使人通郑重,则闭门不纳,亦无应门者。”即以郑重为殷勤,不知何所据而言然?不尔,曾谓使人通频烦可乎?《魏志·倭人传》云:“使知国家哀汝,故郑重赐汝好物也。”亦有频烦之意。今人有以郑重为慎重上三字原缺,据他本校补。—注。者,又误矣。

回纥

《旧唐书·回纥传》云:“元和四年,里迦可汗遣使请改为回鹘,义取回旋轻捷如鹘。”崔铉《续会要》云:“贞元五年七月,公主至衙帐,回纥使李义进请改纥字为鹘。”与《统纪》同。《邺侯家传》云:“四年七月,可汗上表请改纥字为鹘。”与李繁《北荒君长录》及《新回鹘传》同。按李泌明年春薨,若明年七月方改,《家传》不应言之,今从《家传》、《君长录》书。

扊扅

《颜氏家训》云:“《古乐府》歌百里奚词曰:‘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吹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家训》谓:“吹当作炊煮之炊。案蔡邕《月令·章句》曰:‘键,开牡也,所以止扉,或谓之剡移。’然则当时贫困,并以门牡木作薪炊耳。”扊或作扂,余染反;扅或作扈,余之反。故何公《送人序》云:“话龙具之注,歌扊扅之炊。”昔人《述怀》诗云:“囊空未省余钗钏,薪尽何尝赦扊扅。”

藉田

藉田,音慈夜反;典籍,音慈力反。案舒王《字说》:藉从草从来从借。从草,若“藉用白茅”是也,凡藉物如之;从来、从借,若“藉而不税”是也,凡藉人如之。藉物者尚之,藉人者下焉。籍从昔从来从竹。藉记昔事,有实可利,后除其繁芜有节焉。世之学者,类不分藉、籍之义,乃以藉田为籍田,至书典籍之籍,乃反为藉字,是不究其本也。案《文帝纪》诏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应劭曰:“古者天子耕籍田千亩,为天下先。籍者,帝王典籍之常。”韦昭曰:“藉,借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臣瓒曰:“藉,谓蹈藉也,藉田本以躬亲为义,不得以假借为称。”师古曰:“《国语》云宣王‘不藉千亩,虢文公谏’,斯则藉非假借明矣。”余考数家之说,应劭以藉为典籍之籍,谬也。唯韦昭之说得之。案《王制》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注云:“借民力治公田,故不税。”盖帝王所亲耕者,公田也。公田谓之藉田者,以借民力为义,故藉之字,所以从借也。舒王云:“公田谓之锄,犹亲耕之田谓之藉也。宣王不藉千亩者,为其不能亲耕公田以劝农耳。”谓之藉者,岂不以假借为义乎?臣瓒与师古未之或知,何耶?余尝谓枕藉、酝藉、狼藉、顾藉,皆从草,音慈夜反。而文籍、图籍、篇籍,与夫籍甚、籍其家,皆从竹,音慈力反,乃为允当。又许慎《说文》云:“祭藉也。一曰草不编,狼藉。从草耤声,慈夜切,又秦昔切。”许氏乃以一字为两音,尤见疏谬。

重黎

《楚世家》云:“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高辛氏火正,命曰祝融。其后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案《左氏春秋传》载蔡墨论社稷五祀,木正曰勾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杜氏注云:“正,官长也。木生勾曲而有芒角,其祀重焉。”“祝融明貌,其祀黎焉。”该为金正,修及熙为水正,勾龙为土正。又案蔡墨云:“少皥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勾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勾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左传》以重为少皥氏之叔,以黎为颛顼氏之子,则重与黎二人也。而太史公乃以重犁为一人,而谓重犁为颛顼之曾孙,与左氏所载不同。盖太史公去上古之世为差远,则所传容有谬戾,不若左氏之为近,故所载为详且悉也。又况高辛氏承颛顼高阳氏之后,高阳氏黄帝之孙,高辛氏黄帝之曾孙,世次差近,故颛顼之子犁,所以为高辛氏之火正也。若以犁为颛顼之曾孙,则与高辛氏世次相远,岂复为其火正乎!案《律历志》云:“火正犁同地。”《幽通赋》云:“犁醇耀于高辛。”皆其证也。又许慎注《淮南子》云:“祝融,颛顼之孙,老童之子,吴回也。一名犁,为高辛氏火正,一云老童,即卷章也。”案《楚世家》云犁先为祝融,其后吴回代之。则许慎之说又误矣。

汤饼

煮面谓之汤饼,其来旧矣。案《后汉·梁冀传》云:“进鸩加煮饼。”《世说》载何平叔美姿容,面至白。魏文帝疑其傅粉,夏月令食汤饼,汗出,以巾拭之,转皎白也。又案吴均称饼德,曰“汤饼为最”。又《荆楚岁时记》云:“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又齐高帝好食水引饼。又《唐书·王皇后传》云:“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倦游杂录》乃谓“今人呼煮面为汤饼”,误矣。《懒真子录》谓“世之所谓长命面,即汤饼也”,恐亦未当。余谓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而馒头谓之笼饼,宜矣。然张公所论市井有鬻胡饼者,不晓名之所谓,乃易其名为炉饼,则又误也。案《晋书》云:“王长文在市中啮胡饼。”又《肃宗实录》云:“杨国忠自入市,衣袖中盛胡饼。”安可易胡为炉也?盖胡饼者,以胡人所常食而得名也,故京都人转音呼胡饼为胡饼,呼骨切,胡桃为胡桃,亦呼骨切,皆此义也。余案《资暇集》论毕罗云:“蕃中毕氏、罗氏,好食此味,因谓之毕罗,后人加食旁为饆饠字,非也。”又云:“元和中有奸僧鉴虚,以羊之六腑特造一味,传之于今,时人不得其名,遂以其号目之曰‘鉴虚’,往往俗字又加食旁为鉴虚字。”然则胡饼谓之胡,义可知矣。又《玉篇》从食从固为字,户乌切,注云饼也。谓之饼,疑或出此。余故并论,使览者得详焉。

属车

胡广《汉制度》曰:“天子出有大驾、法驾、小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军骖乘,太仆御,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法驾,公不在卤簿,唯河南尹执金吾,洛阳令奉引,侍中骖乘,奉车郎御,属车三十六乘。小驾,太仆奉驾,侍御史整车骑也。”又《隋志》云:“古者诸侯贰车九乘,秦灭九国,兼其车服,故为八十一乘。汉遵不改,武帝祠太乙甘泉,则尽用之。明帝上原陵又用之。法驾三十六乘,小驾十二乘。隋开皇中,大驾十二乘,法驾减半。大业初,属车备八十一乘。”“炀帝问于阎毗,毗曰:此起于秦故。张衡赋云‘属车九九’是也。次及法驾,三分减一,为三十六乘,此汉制也。故《文帝纪》云‘奉天子法驾迎代邸’,如淳曰‘属车三十六乘’是也。又据宋孝建时,有司奏议,晋迁江左,唯设五乘,尚书令建平王宏曰:‘八十一乘,议兼九国,三十六乘,无所准凭。江左五乘,俭不中礼。但帝王旗旒之数,爰及冕玉,皆用十二,今宜准此,设十二乘。’”平陈之后,有司请以大驾依秦,法驾依汉,小驾依宋。帝曰:“大驾宜用三十六,法驾宜用十二,小驾除之。”

乾没

《汉书》:“张汤始为小吏,乾没,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之属交私。”服虔曰:“乾没,射成败也。”如淳曰:“豫居物以待之,得利曰乾,失利曰没。”颜氏:“乾音干。”《魏志》:传嘏曰:“岂敢倾根竭本,寄命洪流,自徼于乾没乎。”晋潘岳与贾谧为廿四友,其母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乾没不已乎!”裴松之注《魏志》曰:“服虔直以乾没为射成败,而不说乾没之义。如淳以得利为乾,失利为没,又不可了。愚谓乾读为干燥之干,盖谓有所徼射,不计干燥之与沉没而为之也。”又苏鹗《演义》云:“乾没之说,如陆沉之义。陆沉者,因陆沉之水也。”又曰:“陆地而沉,不待在于水中也。乾没者,言乾地而没,不待沉于江湖也,故谓之乾没。”《隋书·王劭赞》云:“乾没营利,得不以道,颓其家声,良可叹息。”又隋萧吉见上好徵祥之说,欲乾没自进,遂矫其迹为悦媚焉。又宋子京撰《刘待制墓铭》云:“财用既积,官为簿受,而吏得傍缘乾没。”又《叶府君行状》云:“民冒盐权,乾没不悛。”

同类推荐
  • 玄品录

    玄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曹仁伯医案论

    曹仁伯医案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阿毗昙八揵度论

    阿毗昙八揵度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霁后贻马十二巽

    霁后贻马十二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巢林笔谈

    巢林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林依然如故

    林依然如故

    全怪一条红围巾惹来“祸端”,行行行,算是林依然运气好,居然捡着个大便宜了。明明一开始完全没有感情,但是带在他身边总会觉得很舒服呢。“我有的我都给你,我没有的我会努力给你。”明明是个很心软的人,却把自己用刺包裹起来,那我来拥抱你吧,江刺猬。“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我也没有好脾气,也不是一个什么温柔的人但我把我仅有的一丝温柔和好脾气都贡献给了你。因为你值得。”
  • 夜色深渊

    夜色深渊

    荒洪时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义,以万物为蠕虫。然而乱世出英雄,一个天才武者横空出世,平战乱,统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曙光,立下了万世不朽的功绩。此人被后世称之为帝星圣者,帝星大陆也以他命名,而他所创造的帝星力更是如今天下武者皆备的力量,就这样,和平在这片曾经饱受战火焚烧的土地上繁衍了数千年......但在时间的碾压下,圣者消逝,和平渐弱,就连消失了上千年的繁星之力也悄然出现。新的力量,新的时代,注定了也会有新的英雄问世......夜深渊,一个有着血统绝症的圣兽人少年,又会怎样在这片新的土地上成长?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希望......帝星炼士等级:始灵,战灵,霸灵,王灵,地灵,天灵,圣灵(每一个等级分为上位,中位,下位)。
  • 玄道传人

    玄道传人

    一个神秘的组织,一个离奇的故事,一段凄美的爱情,一个无人知晓的谜题,一个聪明机智的男子,一段艰险的道路,一切的一切,尽在《玄道传人》
  • 我与委哥们的故事

    我与委哥们的故事

    转发了一个说说,引发了这个青春我与委哥们的故事。本文从现实中取材,女主转发了一个说说:拜托~千万不要赞!!第一个赞我的,强吻你第二个赞我的,我追你第三个赞我的,搂你睡一晚上第四个赞我的,陪我一天第五个赞我的,你说爱我第六个赞我的,在一起不分手第七个赞我的,我给你一月的时间爱我,然后有人赞了。(别问我,我也不造他是不是男主)简介无能还是看正文吧o(︶︿︶)o唉
  • 妖娆弃后:惊世谋妃乱天下

    妖娆弃后:惊世谋妃乱天下

    前世,她助他平步青云,他吻住她的额头,宣誓此生非除她不可。哪知新婚夜,却撞到他与她的好姐妹交欢。虚情的面具撕破,她被他生生毒哑,制成人彘,丢在乱葬岗任野兽分瓜。苍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乱葬岗内,她以魂代祭,此生誓不轮回。当前世怨魂注入今世之躯,一代狂女耀眼重生,她发誓,拼尽一切也要手刃该杀之人,守护该护之人。她低调隐忍,素手拈花,步步为营,斗转与宫廷贵族之间,不择手段。若不是爱的太深鬼迷心窍,这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都不过是她手中提线的木偶。直到,在宫宴上与那个男人的惊鸿一瞥,她才发现,她惹了这天底下最无耻,最腹黑,最尊贵的男人……
  • 感悟亲情

    感悟亲情

    以一颗纯净的心灵感悟人生,在父爱、母爱的亲情环绕下感悟友情、爱情,童年、恩师、故乡、智慧、平常心,不一样的感悟,一样的感动……
  • 十里红妆之三国祸妃

    十里红妆之三国祸妃

    “君瑶,进宫吧。”“好。”“君瑶,喝下这碗绝子药吧。,清儿不想你有孩子。”“好。”“君瑶,进冷宫吧,清儿不喜欢看见你。”“好。”“君瑶,嫁到仓澜国去吧,清儿说她不想嫁。”。。。。。。。。轩辕烨,当初是你苦苦求我进宫,如今却这般待我,我为你夺下这盛世江山,你却忘恩负义。今世,我姑苏君瑶向天发誓:再不爱你这无义之人,待我强大,待我与你再见之时,以你之血祭我亲之亡灵!。。。。。。。。三年后,当初的姑苏君瑶已是权倾天下,轩辕烨,接招吧,你是时候该让位了!
  • 千古第一将韩信之千古传奇

    千古第一将韩信之千古传奇

    毋庸置疑,韩信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故事广为人知,胯下之辱、鸟尽弓藏、萧何月下追韩信,2000多年来,一直为大家所熟悉。他的兵法受兵家推崇备至,甚至有观点认为,他开启了刘汉四百年历史。然则,韩信从出生到死亡,充满传奇色彩。本书依据历史基本事实,经过作者三十多年的研究和思考,将韩信身上的一个个迷通过通俗的语言,详细道来,使这些传奇显得十分合情合理
  • 今朝昔年

    今朝昔年

    我叫李昔年,这里记载着我的一切,哦,不,我还有所隐瞒,但,我真的不记得什么了,对世界仿佛看透了什么,却又不敢大声说出来,只能,以此寄托!突然有点写不下去,已弃坑,勿入。
  • 嫡女有毒:腹黑小医妃

    嫡女有毒:腹黑小医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懦弱无能的嫡出小姐。惨遭渣男退婚,恶女欺辱!没关系,她一身医术在手,还怕找不到出路么?当废物华丽转身,没想到就一头扑进了王爷怀里,他一言不合就推开,动不动就推倒,这日子没法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