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70700000007

第7章

彼入因果分第五

论曰。如是已说入所知相。彼入因果云何可见。谓由施戒忍精进静虑般若六种波罗蜜多。云何由六波罗蜜多得入唯识。复云何六波罗蜜多成彼入果。谓此菩萨不着财位。不犯尸罗。于苦无动。于修无懈。于如是等散动因中。不现行时心专一境。便能如理简择诸法。得入唯识。菩萨依六波罗蜜多入唯识已。证得六种清净增上意乐所摄波罗蜜多。是故于此。设离六种波罗蜜多。现起加行。由于圣教得胜解故。及由爱重随喜欣乐诸作意故。恒常无间相应方便。修习六种波罗蜜多。速得圆满

释曰。若于尔时得入唯识。即于是时证得清净增上意乐波罗蜜多。现起加行者。谓波罗蜜多现行加行。由于圣教得胜解者。谓即于此波罗蜜多相应圣教。虽极甚深而能信解。爱重作意者。谓即于彼见胜功德深生爱味。欣乐作意者。谓如已到最胜彼岸。诸佛所得清净意乐。愿我及彼一切有情亦当证得

论曰。此中有三颂

已圆满白法  及得利疾忍

菩萨于自乘  甚深广大教

等觉唯分别  得无分别智

希求胜解净  故意乐清净

前及此法流  皆得见诸佛

了知菩提近  以无难得故

由此三颂。总显清净增上意乐。有七种相。谓资粮故。堪忍故。所缘故。作意故。自体故。瑞相故。胜利故。如其次第诸句伽他应知显示

释曰。如是清净增上意乐有何等相。而能摄彼波罗蜜多。为答此问。次说三颂显示其相。已圆满白法者。谓先于彼胜解行地。善备资粮故。于此中白法圆满。及得利疾忍者。忍有三品。谓软中上。此中最上名利疾忍。由是所缘而得清净。次当显示。菩萨于自乘甚深广大教者。谓于大乘名于自乘。此中宣说无量甚深广大事故。法无我性名甚深事。虚空藏等诸三摩地名广大事。由是作意而得清净。次当显示。等觉唯分别得无分别智者。谓若觉知一切诸法唯有分别。即能获得无分别智。意乐自体。次当显示。希求胜解净故意乐清净者。欲及胜解俱清净故意乐清净。应知此中欲名希求。信名胜解。意乐瑞相。次当显示。前及此法流皆得见诸佛者。前谓意乐清净位前。此谓意乐清净位中。皆得见佛是其瑞相。言法流。谓定位中。意乐胜利。次当显示。了知菩提近以无难得故者。谓此位中见菩提近得。彼能得胜方便故。得不为难。此三颂中显示清净增上意乐。有如是资粮。如是堪忍。如是所缘。如是作意。如是自体。如是瑞相。如是胜利。由此三颂。成立清净增上意乐所有体相

论曰。何因缘故波罗蜜多唯有六数。成立对治所治障故。证诸佛法所依处故。随顺成熟诸有情故。为欲对治不发趣因故。立施戒波罗蜜多。不发趣因。谓着财位。及着室家。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忍进波罗蜜多。退还因者。谓处生死。有情违犯所生众苦。及于长时善品加行所生疲怠。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慧波罗蜜多。失坏因者。谓诸散动及邪恶慧。如是成立对治所治障故。唯立六数。又前四波罗蜜多是不散动因。次一波罗蜜多不散动成就。此不散动为依止故。如实等觉诸法真义。便能证得一切佛法。如是证诸佛法所依处故唯立六数。由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正摄受。由戒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不毁害。由忍波罗蜜多故。虽遭毁害而能忍受。由精进波罗蜜多故。能助经营彼所应作。即由如是摄利因缘。令诸有情于成熟事有所堪任。从此已后。心未定者令其得定。心已定者令得解脱。于开悟时彼得成熟。如是随顺成熟一切有情。唯立六数应如是知

释曰。成立对治所治障中。失坏因谓邪恶慧者。颠倒执取名邪恶慧。如诸外道。由邪恶慧而失坏故。余义可知。证诸佛法所依处者。谓证一切佛法因故。由此第二成立因缘。波罗蜜多其数唯六不增不减。此不散动为依止故。如实等觉诸法真义者。依止静虑波罗蜜多。能起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等觉诸法真义。余义可知。第三成立数因缘中。随顺成熟诸有情者。谓为随顺成熟一切有情类故。唯立六数不增不减。其心未定令得定者。谓得静虑波罗蜜多心。已得定令解脱者。谓得般若波罗蜜多。于开悟时彼得成熟者。谓教授时令彼成熟

论曰。此六种相云何可见。由六种最胜故。一由所依最胜谓菩提心为所依故。二由事最胜。谓具足现行故。三由处最胜。谓一切有情利益安乐事为依处故。四由方便善巧最胜。谓无分别智所摄受故。五由回向最胜。谓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故。六由清净最胜。谓烦恼所知二障无障所集起故。若施是波罗蜜多耶。设波罗蜜多是施耶。有施非波罗蜜多。应作四句。如于其施。如是于余波罗蜜多亦作四句如应当知

释曰。以何等相。施等得名波罗蜜多。由诸世间及声闻等。亦有施等。是故决定应说其相。谓六最胜为施等相所依最胜者。谓菩提心为所依止。事最胜者。谓无有一于内外事具足现行。唯有菩萨能具现行。处最胜者。谓以一切有情利益安乐为处。方便善巧最胜者。谓三轮清净是。此中所取方便善巧。由无施物施者受者三分别故。如是无分别智所摄。施等得名波罗蜜多。回向最胜者。谓以施等回求无上正等菩提。清净最胜者。谓至佛果施等方净。尔时解脱烦恼所知二种障碍所集起故。若施是波罗蜜多耶设波罗蜜多是施耶者。是问于答中。有施非波罗蜜多。谓离六种最胜而行布施。有波罗蜜多非施。谓六种最胜所摄。戒等有亦施亦波罗蜜多。谓六种最胜所摄。布施有非施非波罗蜜多。谓离六种最胜而行戒等。如是一切处作四句应知

论曰。何因缘故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此次第说。谓前波罗蜜多随顺生后波罗蜜多故

释曰。如是六种波罗蜜多依生前后说此次第

论曰。复次此诸波罗蜜多训释名言云何可见。于诸世间声闻独觉施等善根。最为殊胜能到彼岸。是故通称波罗蜜多。又能破裂悭吝贫穷。及能引得广大财位福德资粮故名为施。又能息灭恶戒恶趣。及能取得善趣等持。故名为戒。又能灭尽忿怒怨仇。及能善住自他安隐。故名为忍。又能远离所有懈怠恶不善法。及能出生无量善法。令其增长。故名精进。又能消除所有散动。及能引得内心安住。故名静虑。又能除遣一切见趣诸邪恶慧。及能真实品别知法。故名为慧

释曰。今当显示训释名言。且释总名。由此一切能到彼岸。是故说名波罗蜜多。超诸世间声闻独觉施等彼岸。是故通名波罗蜜多。次释别名。以于因时破悭惠施。果时能裂一切贫穷。及于果时引大财位广福资粮。故名为施。又于因时息诸恶戒。果时能灭一切恶趣。及于未来能取善趣。于现在世能得等持。故名为戒。如是一切波罗蜜多训释言词如应当说。及能善住自他安隐者。谓于自身不为忿怒过失所恼。不生他苦故得安隐

论曰。云何应知修习如是波罗蜜多。应知此修略有五种。一现起加行修。二胜解修。三作意修。四方便善巧修。五成所作事修。此中四修如前已说。成所作事修者。谓诸如来任运佛事无有休息。于其圆满波罗蜜多。复更修习六到彼岸。又作意修者。谓修六种意乐所摄。爱重随喜欣乐作意。一广大意乐。二长时意乐。三欢喜意乐。四荷恩意乐。五大志意乐。六纯善意乐。若诸菩萨乃至若干无数大劫。现证无上正等菩提。经尔所时一一刹那。假使顿舍一切身命。及以殑伽河沙等世界盛满七宝。奉施如来。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如是菩萨布施意乐犹无厌足。经尔所时一一刹那。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炽火。于四威仪常乏一切资生众具。戒忍精进静虑般若心恒现行。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如是菩萨所有戒忍精进静虑般若意乐犹无厌足。是名菩萨广大意乐。又诸菩萨即于此中无厌意乐。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无间息。是名菩萨长时意乐。又诸菩萨以其六种波罗蜜多饶益有情。由此所作深生欢喜蒙益有情。所不能及。是名菩萨欢喜意乐。又诸菩萨以其六种波罗蜜多饶益有情。见彼于己有大恩德。不见自身于彼有恩。是名菩萨荷恩意乐。又诸菩萨即以如是六到彼岸所集善根。深心回施一切有情。令得可爱胜果异熟。是名菩萨大志意乐。又诸菩萨复以如是六到彼岸所集善根。共诸有情回求无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萨纯善意乐。如是菩萨修此六种意乐所摄爱重作意。又诸菩萨于余菩萨六种意乐。修习相应无量善根。深心随喜。如是菩萨修此六种意乐所摄随喜意乐。又诸菩萨深心欣乐一切有情六种意乐所摄。六种到彼岸修。亦愿自身与此六种到彼岸修恒不相离。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如是菩萨修此六种意乐所摄欣乐作意。若有闻此菩萨六种意乐所摄作意修已。但当能起一念信心。尚当发生无量福聚。诸恶业障亦当消灭。何况菩萨

释曰。五种修中。现起加行修者。谓于现起加行而修。成所作事修者。谓诸如来安住法身。有无功用所作佛事。常无休息。于其六种波罗蜜多虽无现行。然为摄益诸有情故。恒常现行成所作事。于尔所时一一刹那者。假使以三无数劫量为一刹那。如是刹那积集时量。乃至菩提。经尔所时一一刹那假使顿舍一切身命等。其义易了。应随本文。如此次第积集时量乃至菩提。经尔所时一一刹那。假令为起一戒等心。处在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炽火。恒乏一切资生众具。此言显示住处艰难资缘乏少。此中意乐无有厌足。当知即是广大意乐。即此长时恒无间断。当知即是长时意乐。长者久也。余义易了。诸恶业障亦当消灭者。此中意说灭彼能与异熟功能。或对治彼往恶趣力

论曰。此诸波罗蜜多差别云何可见。应知一一各有三品。施三品者。一法施。二财施。三无畏施。戒三品者。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忍三品者。一耐怨害忍。二安受苦忍。三谛察法忍。精进三品者。一被甲精进。二加行精进。三无怯弱无退转无喜足精进。静虑三品者。一安住静虑。二引发静虑。三成所作事静虑。慧三品者。一无分别加行慧。二无分别慧。三无分别后得慧

释曰。于此宣说波罗蜜多品差别中。显示体性各三差别。此中何故说法施等三种差别。谓由法施故资他善根。由财施故资益他身。由无畏施故资益他心。以是因缘故说三施。三种戒中。律仪戒者是依持戒。为欲建立其余二戒。是故安住。所以者何。住律仪者。便能建立摄善法戒。由此修集一切佛法。证大菩提。复能建立益有情戒。由此故能成熟有情。三种忍中。耐怨害忍。能忍受他所作怨害。勤修饶益有情事时。由此忍力遭生死苦而不退转。安受苦忍。能正忍受所遭众苦。由此忍力。于生死中虽受众苦而不退转。谛察法忍堪能审谛观察诸法。由此忍力。建立次前所说二忍。三精进中其体差别。即薄伽梵契经中说。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善轭。彼经五句即是。此中三精进体之所解释。由被甲精进故。最初有势。由加行精进故。于加行时能有精勤。由无怯弱无退转无喜足精进故。如其次第于此后时有勇坚猛。不舍善轭故。由此三释彼五句。所以者何。或有最初为求无上正等菩提。虽有势力而加行时不能策励。故说有勤。虽复有勤心或怯弱。为对治彼故说有勇。由有勇故心无退屈。应知怯弱即是退屈。心虽无怯。逢生死苦心或退转。由此退失所求佛果。为对治彼立无退转。无转退者。即是坚猛故无退转。显示坚猛。由坚猛故逢苦不退。有虽逢苦能不退转。而得少善便生喜足。由此不证无上菩提。是故次须说无喜足。是不得少生喜足义。此即显示不舍善轭。由是义故说三精进。三静虑中。安住静虑者。由此能安现法乐住。引发静虑者。由此引发六种神通。成所作事静虑者。谓依此故成立所作利有情事。是故说名成所作事。由此义故静虑有三。安立慧体有三种中。其义易了

论曰。如是相摄。云何可见。由此能摄一切善法。是其相故。是随顺故。是等流故

释曰。如是相摄云何可见者。此问如是波罗蜜多与诸善法互相摄义云何可见。由此能摄一切善法者。应知由此波罗蜜多。能具足摄一切善法。彼亦能摄波罗蜜多。应知此中一切善法。即是一切菩提分法。是其相故者。是般若相。是随顺故者。应知即是信轻安等。是等流故者。谓六神通及十力等诸余功德

论曰。如是所治摄诸杂染。云何可见。是此相故。是此因故。是此果故

释曰。如到彼岸摄诸白法。前已显示此所对治亦摄一切诸杂染法。今当显示。是此相故者。是贪等相。是此因故者。是悭等因。所谓不信及邪见等。是此果故者。谓悭犯戒忿等诸果

论曰。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所得胜利。云何可见。谓诸菩萨流转生死。富贵摄故。大生摄故。大朋大属之所摄故。广大事业加行成就之所摄故。无诸恼害性薄尘垢之所摄故。善知一切工论明处之所摄故。胜生无罪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能现作一切有情一切义利。是名胜利

释曰。今当显说波罗蜜多所得胜利。胜生无罪者。非如外道虽得胜生而名有罪杂染污故。又彼胜生皆是无常。波罗蜜多果非无常。由说乃至安坐妙菩提座故。又彼胜生唯能自利。不能利他。由不说彼常能现作有情义利。波罗蜜多所得胜果。常能现作一切有情一切义利。如是名为诸到彼岸。得无罪等胜果义利

论曰。如是六种波罗蜜多互相决择。云何可见。世尊于此一切六种波罗蜜多。或有处所以施声说。或有处所以戒声说。或有处所以忍声说。或有处所以勤声说。或有处所以定声说。或有处所以慧声说。如是所说有何意趣。谓于一切波罗蜜多修加行中。皆有一切波罗蜜多互相助成。如是意趣

释曰。于三百颂般若波罗蜜多等经中。本为说一波罗蜜多。乃说一切波罗蜜多。于如是说有何意趣。于修一时一切相助。应知此中有是意趣。谓修施时防护身语。由此有戒波罗蜜多而相助成。乃至了知施之因果。由此有慧波罗蜜多而相助成。其余相助如应当知

论曰。此中有一嗢拖南曰

数相及次第  训词修差别

摄所治功德  互决择应知

释曰。次第颂前。其文易了

摄大乘论释彼修差别分第六

论曰。如是已说彼入因果。彼修差别云何可见。由菩萨十地。何等为十。一极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极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如是诸地安立为十。云何可见。为欲对治十种无明所治障故。所以者何。以于十相所知法界有十无明所治障住。云何十相所知法界。谓初地中由遍行义。第二地中由最胜义。第三地中由胜流义。第四地中由无摄受义。第五地中由相续无差别义第六地中由无杂染清净义。第七地中由种种法无差别义。第八地中由不增不减义。相自在依止义。土自在依止义。第九地中由智自在依止义。第十地中由业自在依止义。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自在依止义。此中有三颂

遍行最胜义  及与胜流义

如是无摄义  相续无别义

无杂染净义  种种无别义

不增不减义  四自在依义

法界中有十  不染污无明

治此所治障  故安立十地

复次应知。如是无明于声闻等非染污。于诸菩萨是染污

释曰。依彼因果修位差别。故问答言。云何十相所知法界。谓初地中由遍行义。乃至第十地中由业自在依止义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自在依止义。由十种相法界可知。故名十相所知法界。谓地地中各有一相所知法界。由无明力不能了知。为欲对治如是无明故立十地。又所治障有其十种。故立十地。何等名为所治十障。一异生性。二于诸有情身等邪行。三迟钝性。于闻思修而有忘失。四微细烦恼现行俱生身见等摄。此最下品故。不作意缘故。远随现行故。应知是微细。五于下乘般涅槃。六粗相现行。七细相现行。八于无相作行。九于饶益有情事不作行。十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遍行义者。谓此法界遍一切行。以无少法非无我故。若如是知得入初地。最胜义者。谓此法界一切法中最为殊胜。若如是知得入二地。胜流义者。谓大乘教。从此所流最为殊胜。若如是知得入三地。无摄受义者。谓于此中无计我所。无摄我所。如北洲人无有系属。于此法界若得证时其中都无。谓有我所。若如是知得入四地。相续无差别义者。谓于此中体无有异。非如眼等随诸有情。相续差别各各有异。若如是知得入五地。无杂染清净义者。谓于此中本无杂染。性无染故。既无杂染即无清净。若如是知得入六地。种种法无差别义者。谓于此中契经等法。虽有种种差别安立而无有异。若如是知得入七地。不增不减义者。谓于此中杂染减时而无有减。清净增时而无有增。相自在依止义者。谓此法界是相自在之所依止。于诸相中而得自在。名相自在。随所欲相即现前故。土自在依止义者。谓此法界是土自在之所依止。于所现土而得自在。名土自在。如欲令土成金等宝随意成故。若如是知得入八地。智自在依止义者。谓此法界无碍辩智自在所依。若如是知得入九地。业自在等依止义者。谓此法界是身等业自在所依。及陀罗尼三摩地门自在所依。若如是知得入十地。如是无明于声闻等非染污者。由彼不欲入诸地故。于初地中已能通达一切诸地。何故次第复立诸地。释此难者。虽初地中达一切地。然由此住而得安住。由此住力建立诸地

论曰。复次何故初地说名极喜。由此最初得能成办自他义利胜功能故。何故二地说名离垢。由极远离犯戒垢故。何故三地说名发光。由无退转等持等至所依止故。大法光明所依止故。何故四地说名焰慧。由诸菩提分法焚灭一切障故。何故五地名极难胜。由真谛智与世间智更互相违。合此难合令相应故。何故六地说名现前。由缘起智为所依止。能令般若波罗蜜多现在前故。何故七地说名远行。至功用行最后边故。何故八地说名不动。由一切相有功用行不能动故。何故九地说名善慧。由得最胜无碍智故。何故十地说名法云。由得总缘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譬如大云能覆如空广大障故。又于法身能圆满故

释曰。何故初地名为极喜。由于此时初得能办自他俱利胜堪能故。诸声闻等真现观时。唯得能办自利堪能。不得他利故。彼不生如是欢喜同诸菩萨。何故二地名为离垢。由此地中性戒成就。非如初地思择护戒。性戒成故诸犯戒垢已极远离。何故三地名为发光。由此地中与三摩地三摩钵底。常不相离无退转故。于大乘法能作光明。何故四地名为焰慧。由此地中安住最胜菩提分法。由住此故能烧一切根本烦恼及随烦恼。皆为灰烬。何故五地名极难胜。由此地中知真谛智是无分别。知诸世间工论等智是有分别。此二相违应修令合。能合难合令相应故名极难胜。何故六地名为现前。谓此地中住缘起智。由此智力无分别住最胜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现前。悟一切法无染无净。于第七地当成有行。第八地中当成无行。何故七地名为远行。谓此地中于功用行得至究竟。虽一切相不能动摇。而于无相。犹名有行。何故八地名为不动。由此地中所有诸相。及一切行皆不能动。无分别智任运流行。何故九地名为善慧。由此地中无碍解智说名为慧。此慧妙善故名善慧。何故十地名为法云。由此地中所有总缘一切法智。譬如大云。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犹如净水。此智所藏如云含水。又如大云能覆虚空。如是总缘一切法智。普能覆灭诸广大障。又于法身能圆满者。如大云起周遍虚空。如是此智于诸菩萨所依法身。悉能周遍。此中圆满意说周遍

论曰。得此诸地云何可见。由四种相。一得胜解。谓得诸地深信解故。二得正行。谓得诸地相应十种正法行故。三得通达。谓于初地达法界时。遍能通达一切地故。四得成满。谓修诸地到究竟故

释曰。得成满者。应知尔时修习诸地已至究竟

论曰。修此诸地云何可见。谓诸菩萨于地地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由五种相修。何等为五。谓集总修无相修无功用修炽盛修无喜足修。如是五修令诸菩萨成办五果。谓念念中消融一切粗重依止。离种种想得法苑乐。能正了知周遍无量无分限相大法光明。顺清净分无所分别无相现行。为令法身圆满成办。能正摄受后后胜因

释曰。如一一地有五相修。今当显示。修奢摩他毗钵舍那。皆由五相并得修习。诸念念中消融一切粗重依止者。谓烦恼障及所知障。无始时来熏习种子。说名粗重。此二障聚由缘总法。止观智力念念消融。此中意取障聚破坏故名消融。或令羸损故名消融。离种种想得法苑乐者。契经等法住种种性。远离如是种种性想。即是证得法苑之乐。于中可居故名为苑。复有余义。于随所受寻伺法中。不起粗显领纳观察。但由止观忆念光明。而起微细领纳观察。能正了知周遍无量无分限相大法光明者。谓正了达十方无边无分限相。如善习诵文字光明名法光明。顺清净分无所分别无相现行者。谓事成办诸相应法。名顺净分无所分别无相现行。此中意取所得佛果。名事成办。为令法身圆满成办能正摄受后后胜因者。谓第十地法身说名圆满第十一佛地法身说名成办。一切因中生佛地者最为殊胜。是故说言能正摄受后后胜因

论曰。由增胜故说十地中别修十种波罗蜜多。于前六地所修六种波罗蜜多。如先已说。后四地中所修四者。一方便善巧波罗蜜多。谓以前六波罗蜜多所集善根。共诸有情。回求无上正等菩提故。二愿波罗蜜多。谓发种种微妙大愿。引摄当来波罗蜜多殊胜众缘故。三力波罗蜜多。谓由思择修习二力。令前六种波罗蜜多无间现行故。四智波罗蜜多。谓由前六波罗蜜多。成立妙智受用法乐。成熟有情故。又此四种波罗蜜多。应知般若波罗蜜多无分别智后得智摄。又于一切地中非不修习一切波罗蜜多。如是法门是波罗蜜多藏之所摄

释曰。由增胜故说十地中别修十种波罗蜜多者。谓十地中作如是说。初地布施波罗蜜多最为增胜。其余一切波罗蜜多非不修习。随力随分。乃至第十地智波罗蜜多最为增胜。其余一切波罗蜜多非不修习。随力随分。是故说言。由增胜故说十地中别修十种波罗蜜多。若总相说。一切地中皆修一切波罗蜜多。于前六地所修六种波罗蜜多如先已说者。显示次第别修十种波罗蜜多。如次前经。先说布施波罗蜜多。最后说智波罗蜜多。今此论中如先所说少不具足。谓后四地所修四种波罗蜜多。先所未说。若于是处。唯说六种波罗蜜多。即于此处。方便善巧等四波罗蜜多摄在其中。若于是处宣说十种波罗蜜多。此中唯说无分别智。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其余方便善巧等四波罗蜜多。后得智摄。是故于后四种地中。修余四种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波罗蜜多者。谓后四中先说第一。共诸有情者。谓以此善共诸有情。如所共有。今当显示。谓以此善愿求无上正等菩提。作诸有情一切义利。要证菩提。此意方遂。是故若有如是思惟。所有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作诸有情一切义利。如是名为共诸有情。方便善巧显示般若及以大悲。谓以前六波罗蜜多所集善根。共诸有情。此由大悲回求无上正等菩提。不求帝释等富乐果。由了知故不起烦恼。此即般若。又由具足方便善巧。不舍生死而无染污。是故说名方便善巧波罗蜜多。谓发种种微妙大愿引摄当来波罗蜜多殊胜众缘者。此显示愿波罗蜜多所作事业。此愿即是波罗蜜多。是故名愿波罗蜜多。言当来者。谓为当来此是所为。第七转声。为当来故发种种愿。余契经说有二种力。谓思择力及修习力。若虽未有修习力者。由思择力精进修习波罗蜜多故。说由此波罗蜜多无间现行。此显示力波罗蜜多所作事业。谓由前六波罗蜜多成立妙智受用法乐成熟有情者。谓由般若波罗蜜多无分别智自性等故。成立如是后得妙智。复由此智成立前六波罗蜜多。由此自为与同法者。受用法乐。及为成熟一切有情。如是法门是到彼岸藏所摄者。此中一切大乘教法。皆通说名到彼岸藏。如是所引十地法门。是彼藏摄。非声闻藏。由彼摄故。一切地中皆修一切波罗蜜多。如是诸地遍于一切诸佛国土。一切诸佛同所宣说。是故最胜。由此法门是最胜故。于最初时最胜处说。此处高广殊妙坚牢。故名最胜

论曰。复次凡经几时。修行诸地可得圆满。有五补特伽罗。经三无数大劫。谓胜解行补特伽罗。经初无数大劫修行圆满。清净增上意乐行补特伽罗。及有相行无相行补特伽罗。于前六地及第七地。经第二无数大劫修行圆满。即此无功用行补特伽罗。从此已上至第十地。经第三无数大劫修行圆满。此中有颂

清净增上力  坚固心升进

名菩萨初修  无数三大劫

释曰。有五补特伽罗经三无数大劫者。谓胜解行补特伽罗。于解行地中经初无数大劫修行圆满。既圆满已通达真如故。成清净增上意乐行补特伽罗。此清净增上意乐行遍十地中。此在六地名有相行补特伽罗。在第七地名无相有功用行补特伽罗。此经第二无数大劫修行圆满。入第八地名无功用行补特伽罗。此无功用行犹未成满。若至第九第十地中。无功用行方得成满。此经第三无数大劫修行圆满。如是唯一补特伽罗。位差别故建立五种。譬如预流一来不还。如说经三无数大劫得佛菩提。无始生死数修施等。数值诸佛。齐于何时名最初修三无数劫。故以伽他显释此问。清净增上力者。谓善根力及大愿力。由善根力。应知所治不能降伏。由大愿力。应知常值诸善知识。坚固心升进者。谓发牢固心。起增进行。牢固心者。应知所发大菩提心。诸恶友力不能令舍。增进行者。应知现在及生生中。善法常增终无退减。余义易了无烦重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只要朋友快乐着

    只要朋友快乐着

    《只要朋友快乐着》是“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家自选集”系列之一。《只要朋友快乐着》中,刘建超“老街”系列小小说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融进和散透出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老街”的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能概括进时代变迁和人性善恶的厚重底蕴,承载着时代的意蕴和人性的内涵。
  • 我是总裁不是受

    我是总裁不是受

    因为利益的纷争,洛氏杀了凌氏全家,而她在母亲的隐藏下免于一死。公司无人管理,她只能做总裁。为了复仇她想尽了一切办法,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世界杀手中的一员。他,是洛氏的独生子,父母是杀了凌氏的主凶,年纪轻轻便心狠手辣。一次偶然让她接到了刺杀洛氏夫妇的任务。在宴会上,她成功地为父母报了仇,却无形中将自己推入了深渊……——“那个姓洛的有什么好,我守了你六年啊,为什么你都没注意过我?”——“寒,你若杀了他,我会让你后悔一辈子!”——“我说过,你终究是我的……”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爱你两次

    爱你两次

    讲述了一个叫尤妮的女孩为了心中的偶像明星,把自己从一个不优秀,不漂亮的女孩变成一个诱人,秀丽的美人。这一路上她忘记了吃了多少的苦,受了多少的累,她也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太粉了,但是只要想起他的眼神,好像就能解释一切,她不只是单纯的粉,为了他,什么她都不怕,哪怕粉身碎骨也要爱他两次,但无论尤妮变得多么优秀,那颗一直在闪烁的星星,龚易凡还是对她视而不见。可他的态度没有击垮妮妮。最后只惹得这位少女多了关心他呵护她的黑骑士。并且黑骑士1号是一位地位高,权利高,财力高,的人。而这位黑骑士,哪怕每一次都为妮妮送来关心,可最后还是只能像哥哥一样习惯的为她平路削阻。
  • 映秀的月

    映秀的月

    《映秀的月》记述了一个美丽年轻的母亲在5?12大地震之后,从成都奔向汶川找女儿和亲人的真实经历。在通往汶川的路上,作者和沿途加入的各类寻亲的人们历经了强烈的余震和各种生死考验,虽然最终没能进入汶川,但是他们却在映秀参加了志愿者的队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遭受地震灾难的家乡父老尽自己的所能,献出自己的爱。在离开映秀的前夜,一轮上悬的明月升起来了!
  • 契丹王妃:锦倾寒

    契丹王妃:锦倾寒

    《契丹王妃》三部曲连载:《锦倾寒》德锦VS耶律寒;《庄周梦蝶》耶律寒VS庄舟;《珠蕾初开》耶律韵蕾VS李元昊。三部曲都会在本书地址下面更新!请大家投票收藏~呼呼~~第一部《契丹王妃:锦倾寒》简介她是大宋公主,他是契丹大王,纷繁战争中,他们凭一句劝慰、一块玉佩结缘,然而无法逾越的家国深仇、暗已萌生的少女情愫、阴霾悲切的命运轮回,注定此段外族之恋受尽爱与恨的烈焰煎熬。也许是诅咒,他们之间总是波折重重……他俊美、蛊惑、狂野、妖异,她热情、善良、飘逸、灵巧,她为他的一句话,改变自己,却始终无法挣脱自己那受尽诅咒的命运。她真是不祥之人,离开才是最痛切的、最深挚的爱……第二部《契丹王妃:庄周梦蝶》简介:如果有一种力量,能够让我跨越千年的时光......让我遇上你......那个来自古代契丹国的女鬼将她带回古代,她邂逅了大辽国北院大王耶律焱,由此展开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可是命运之神喜欢捉弄她,意外中返回现代的她在两年后由于心脏病突然去世......穿越历史的尘埃,谁在那一头等待,谁来祭奠一场绝爱,宿世的姻缘,原来早已注定。第三部《契丹王妃:珠蕾初开》请期待......因为哀家还没有写,望天~~~~
  • 迷霾的自由

    迷霾的自由

    似是辉煌的现在,不堪回首的过去,迷雾似的未来,为了梦想,他,选择了痛苦,他,选择了重生,他选择了造就,他!始终不悔!
  • tfboys之穿越只为凯源玺

    tfboys之穿越只为凯源玺

    他们不求做伴她一生的王子,只求能做护她一世的骑士,但到头来,终究是他们伤她最深……
  • 我的衰神大人

    我的衰神大人

    她被父母送到圣凰贵族学校,她本想平平淡淡的在这里念完书,但是一开学她便遇到了一个打破她生活的人。每次她遇到他,她总会很倒霉,因此她和他便留下不解之缘。“何时讨厌变成了喜欢”——云若曦“第一眼看见她,就认定了她”——施胜帅以前从不相信什么缘分,但是现在我真的信了。缘分将我们绑在了一起,一丝一缕看似无关,实则早已互相缠绕,谁也离不开谁了。我们就一直这样爱下去吧。
  • 天官斗神将

    天官斗神将

    天极会,一个神秘的组织,首领号称昊命天官,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秘密布局,搅乱天下。而代表主流势力的四大至尊头衔,在发现了天官的阴谋之后,集合所有力量,与之对抗。只是两边都没想到,背后竟有人利用了这场浩劫......无佛之面孔,魔又何以成魔;无魔之手段,佛又何以成佛,一念之间,悲心而已。天官斗神将,碧血染玄黄。侠骨伴柔情,看官细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