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70600000034

第34章

释学果寂灭胜相第九

论曰。如此已说依慧学差别。云何应知寂灭差别

释曰。菩萨道与二乘道既有差别。由道得灭。菩萨灭与二乘灭亦应有差别。云何可知

论曰。诸菩萨惑灭。即是无住处涅槃

释曰。二乘与菩萨同以惑灭为灭谛。二乘惑灭一向背生死趣涅槃。菩萨惑灭不背生死不背涅槃。故异二乘。菩萨此灭于四种涅槃中。是无住处。一本来清净涅槃。二无住处涅槃。三有余。四无余。菩萨不见生死涅槃异。由般若不住生死。由慈悲不住涅槃。若分别生死。则住生死。若分别涅槃。则住涅槃。菩萨得无分别智。无所分别故无所住

论曰。此相云何

释曰。无住处涅槃。以何法为相

论曰。舍离惑与不舍离生死。二所依死。转依为相

释曰。若菩萨在转依位。不与诸惑缘起处。故名舍离。惑在出观位。必起分别故。名不舍离生死。若偏观前后明此二义。亦得一时具二义。若双观二义。必在一时。此二义并以依他性为依止。无住处涅槃以转依为相。即转二着。凡夫着生死。二乘着涅槃。菩萨得无分别智。不见生死涅槃有差别。虽灭惑不住涅槃。虽起分别不住生死。故此涅槃以转依为相。此转依即依止依他性

论曰。此中生死是依他性。不净品一分为体。涅槃是依他性。净品一分为体

释曰。此释二所依止义。本识名依他性。本识若起分别。即是不净品。说此一分为生死体。如分别依他性。此性不如此有。此分别无所有即是净品。依此一分为涅槃体

论曰。本依者。是具净不净品二分依他性

释曰。分别性是生死。真实性。是涅槃。从本以来此二品以依他性为依止。即说依他性为本依

论曰。转依者。对治起时。此依他性。由不净品分永改本性。由净品分永成本性

释曰。转依亦属依他性。三乘道是对治。此依他性道未起时。如见谛等。或能起诸业感恶道报。名不净品。道起已后。如此不净品灭不更生。故言永改本性。此依他性道及道果名净品。道即戒定慧。道果有二种。谓有为无为。有为即解脱解脱知见。无为即本惑灭。及未来惑不生。道未起时。戒等净品未成立。但有本性清净。由道起故与五分法身及无垢清净相应。如此相应乃至得佛。无有变异。故言永成本性

论曰。此转依若略说有六种转

释曰。若约三乘道及道果。广说则有多转依义。今略说故但有六种

论曰。一益力损能转。由随信乐位。住闻熏习力故

释曰。由三乘圣道起阿黎耶识中。闻熏习功能更增。说名益力。于阿黎耶识中。所有诸惑熏习。由对治起故无复本用。说名损能。此二事何位何因得成。若人住愿乐位中。闻如来说广大甚深正教。于中起三信。愿乐修行。随顺不违。此损益以闻熏习力为因。闻思慧为闻熏习体。因此二慧生修慧。修慧是闻熏习力。若无修慧。本依则不得转。由此力故损益义成。若人已得如此转依。烦恼行于此人云何

论曰。由烦恼有羞行惭。弱行或永不行故

释曰。若人已得此转依。烦恼若起即生惭羞。起亦不久。又复微弱。或永不起。何以故。能羞自身。深见诸过故

论曰。二通达转谓已登地诸菩萨。由真实虚妄显现为能故

释曰。得无分别智。证真如故名通达。由此通达有别转异于地前。若已登地。有时入观。此通达为真实显现因。何以故。如初通达明证真如。后入观亦尔。有时出观。此通达为虚妄显现因。何以故。如先未入观。以散心修自利利他俗行。今出观亦尔

论曰。此转从初地至六地

释曰。此中同有出入观异故。以六地为其位

论曰。三修习转。由未离障人。是一切相不显现。真实显现依故

释曰。前位修习依相起。此位修习依无相起。已离惑障。离一切智障未尽。是有学大乘人能得此转。一切相。谓相相生相真实相。此三相体不显现。依止此转依得成。三无相得显现。亦依止此转依得成

论曰。此转从七地至十地

释曰。此中同修无相行故。以四地为其位

论曰。四果圆满转。由已离障人。一切相不显现。清净真如显现。至得一切相自在依故

释曰。三德具足名果圆满。已离一切障人。即是诸佛。能得此转。一切相不显现。即是断德。以一切相灭故。清净真如显现。即是智德。如理如量智圆满故。谓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得一切相自在。即是恩德。依止一切相中所得自在。由得此自在。如意能作一切众生利益事。三德并以此转为依止

论曰。五下劣转。由声闻通达人无我故。由一向背生死。为永舍离生死故

释曰。人境功能三义皆下劣。是声闻人故人下劣。但观人无我故境下劣。心求免离生死。自出三界未得究竟。又不能兼济众生。故功能下劣。身见是声闻系缚。为除此见故修人无我观。苦集通名生死。若得人无我。则能背苦舍集

论曰。六广大转。由菩萨通达法无我故

释曰。人境功能三义皆广大。是菩萨人故人广大。观法无我故境广大。自度度他又能究竟故功能广大。分别是菩萨系缚。为除此系缚故。修法无我观。法无我是本。人无我是末。若得法无我。必先得人无我。虽复先得。犹未清净。以根本未除故。证法无我后方得清净。法无我境能显四德。故观此境得离八倒

论曰。于中观寂静功德故

释曰。谓于生死中。观法无我故。称寂静功德

论曰。为舍不舍故

释曰。此显法无我观功能。于生死中由观寂静能离分别。不为惑染故舍烦恼。由见生死寂静与真如不异故。不舍生死

论曰。若菩萨在下劣转位。有何过失

释曰。欲显有三失故为此问

论曰。不观众生利益事故

释曰。此明失菩萨恩德

论曰。过离菩萨法

释曰。如理如量智。及随智所起福德是菩萨法。不行菩萨智慧法为过。舍远菩萨福德法为离。此明失智德

论曰。与下乘人同得解脱。此为过失

释曰。但灭惑障不灭智障。此明失断德

论曰。诸菩萨若在广大转位。有何功德

释曰。欲显有三德故。更为此问

论曰。于生死法中。由自转依为依故。得诸自在

释曰。得无分别智。灭智障种子。此灭即是转依。以此转依为依止。菩萨于一切法中。得十种自在

论曰。于一切道中。能现一切身

释曰。以自在为依止。于六道中。随彼形类。现种种身

论曰。于世间富乐及于三乘。由种种教化方便胜能。能安立彼于正教。是广大转功德

释曰。富乐是三界善道。先令得世间善道。后令得三乘圣道。以三轮化度令住正法。何法为大菩提自性转依。异二乘是大菩提自性。此转依应知有四相。一生起依止为相。二永不生依止为相。三成熟思量所知果为相。四法界清净为相。生起依止为相者。是佛相续所摄。出世道依止。若不尔未至此转依。佛圣道不成。不应道理。若佛道离此转依成。依未转道应先成。永不生依止为相者。一切惑及习气永不生依止。若不尔因缘已聚集。未至此转依。诸惑及习气永不生不成。不应道理。成熟思量所知果依止为相者。成熟寻思及善通达所知。真如所知实际果。若不尔诸佛自性应更寻思。应更灭障。法界清净为相者。伏灭一切相。最清净法界所显。若不尔诸佛自性应无常。应可思佛自性常住。不可思为相。亦不可说

论曰。此中说偈

释曰。为显此转依故。重说偈

论曰

于凡夫覆真  于彼显虚妄

释曰。见谛无明于凡夫。覆一切法人无我真空于彼。谓于凡夫此无明倒彼心。令见我相众生相等及六尘相诸虚妄法。因此显现无明为其依止

论曰

于菩萨一向  舍虚显真实

释曰。菩萨无分别智。由灭无明故。舍一切虚妄法。谓我相等。显二空真如。无明生是凡夫依。无明灭是菩萨依。此偈明灭为转依相

论曰

不显现显现  虚妄及真实

释曰。虚妄是分别性。分别不起即虚妄不显现。真实是三无性。虚妄不显故真实显现

论曰

是菩萨转依  解脱如意故

释曰。不显现显现是菩萨转依。此转依即菩萨解脱。得解脱已无复系缚。为利他故。如意遍行于六道中。不同二乘解脱永灭无利他义。如被斩首命必不续。此偈明解脱虚妄清净法身。此二由无分别智得成。即就三德明转依

论曰

于生死涅槃  若智起平等

释曰。生死涅槃并是分别所作。同一真如。若得无分别智。缘此平等起

论曰

生死即涅槃  二无此彼故

释曰。不净品名生死。净品名涅槃。生死虚妄无人法二我。即是涅槃。得无分别智。见生死无所有。即是见涅槃无所有。故无此彼之异。若得此智有何功能

论曰

是故于生死  非舍非非舍

释曰。虽观无我不离生死。是非舍义。虽在生死常观无我。是非非舍。若尔于涅槃云何

论曰

于涅槃亦尔  无得无不得

释曰。离生死无别法名涅槃。菩萨既不得生死。亦不得涅槃。是无得义。菩萨于生死常观胜妙寂静。是无不得义

摄大乘论释释智差别胜相第十之初

论曰。如此已说寂灭差别。云何应知智差别

释曰。前已说菩萨解脱与二乘解脱差别。菩萨解脱知见。与二乘解脱知见。亦应有差别。云何可知

论曰。由佛三身。应知智差别

释曰。智差别是菩萨解脱知见。即菩提道究竟果。如二乘道究竟果名解脱知见。二乘解脱知见中无三身。菩萨解脱知见中有三身差别。何以故。二乘不能灭智障。无一切智故。不得圆满清净法身。无大慈悲不行利益他事故。无应化两身。菩萨具此二义故有三身。故以三身显智差别。何法名三身

论曰。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

释曰。身以依止为义。由能持诸法。诸法随身故得成。不随则不成故。身为诸法依止。譬如身根为余根依止故得身名。法身亦尔。应化身及如来一切功德所依故名为身。又身以实为义。不破坏故名实。身即是体。体以性为义。此性于一切位中。不改故名实。实故不破坏。身有二种。一自然得。二人功得。自然得者。如经言。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然。谓一切法由二空不空。二空由虚妄不空。此二法皆自然得。故说名自性。人功得者。谓六道身。由依惑起善恶不动业。由业得七种果。依果更生惑。是名人功所得。如来身亦有二种得。一自性得。是法身。二人功得。是应化两身。为显异人功所得故立自性身。依止自性身。起福德智慧二行。二行所得之果。谓净土清净及大法乐。能受用二果故名受用身。于他修行地中。由佛本愿自在力故。彼识似众生变异现故名变化身

论曰。此中自性身者。是诸如来法身

释曰。此三身中。若以自性为法身。自性有二种定。以何自性为法身。一切障灭故。一切白法圆满故。唯有真如及真智独存。说名法身。身以依止为义。何法为依止

论曰。于一切法自在依止故

释曰。一切法自在。谓十种自在。又因中十波罗蜜。果中一切不共法。皆得已不失。如意运用故名自在。自在不可数量。随诸法数量自在亦尔。云何知此法依止法身。不离清净及圆智。即如如如如智故

论曰。受用身者诸佛种种土。及大人集轮依止所显现

释曰。土有众宝差别。不可数量故称种种。此无量宝土。依佛应身得成。诸菩萨名大人集。是菩萨众亲近善友。正闻正思正修等是轮体。如圣王金轮能从此至彼。未得令得。已得令不失。能上下平行此是轮用。菩萨亦尔。若离应身则二事不成。故此二事以应身为依止。由能依止成故所依止显现

论曰。此以法身为依止

释曰。法身无依止。此身有依止。如前言于一切法自在依止故。此即明应身依止法身故二身有异

论曰。诸佛土清净大乘法受乐受用因故

释曰。菩萨于诸佛净土中。自听受大乘法受法乐。为他说大乘法亦受法乐。菩萨备受用此二法乐。若无应身则无此二受用法乐。故应身为此二受用法乐因。又释受用有二义。一受用尘。即受用净土。二受用法乐。即受用大乘法乐。若无应身则无此二受用。故以应身为此二受用因。变化身与法身应身异相云何

论曰。变化身者以法身为依止

释曰。法身无依止。此身有依止。如前言于一切法自在依止故。此即明变化身依止法身。故二身有异

论曰。从住兜率陀天。及退受生

释曰。此下明化身体异应身。应身以大智大定大悲为体。化身但以色形为体。所现色形先住兜率陀天中。后生人中。先二十年受中阴生故言退。后于释迦家受生

论曰。受学受欲尘

释曰。修习王秘密巧六十四能等。为受学纳妃等。为受欲尘

论曰。出家往外道所修苦行

释曰。舍王位往郁陀阿罗罗仙人所。备修外道一切苦行

论曰。得无上菩提。转法轮大般涅槃等事。所显现故

释曰。后舍外道法。修不苦不乐行。成无等觉。说三乘教。后方舍化。变化事非一。乃至灭后犹有遗形。为佛事故言等事。以此等事显于化身。佛何故先住兜率陀天。后生人中。欲显自身是天人类。以天人是圣道器故。欲示为天人师摄利同类故。为断外道毁谤故

论曰。诸佛如来所有法身。其相云何

释曰。欲引相等十义证成法身。法身若成。余二身亦成。故为此问

论曰。若略说其相。应知有五种

释曰。若广说如无生无灭等。有无量相。今略说故言有五相。即十义中第一相义

论曰。此中说郁陀那偈

释曰。为摄持散义故说此偈。偈中十义后次第释

论曰

相证得自在  依止及摄持

差别德甚深  念业明佛身

五相者。一法身转依为相

释曰。法身即是菩萨转依

论曰。一切障及不净品分。依他性灭已

释曰。障有二种。一具分障。二一分障。菩萨所断一切智障。通三界内外故名具分。即是一切障。二二乘所断惑障。唯在三界内名一分障。即是不净品分。并以依他性为依止。治道起时即断此二障。故言灭已

论曰。解脱一切障

释曰。由二分障已灭。依他性一分。解脱一切障

论曰。于一切法得自在为能

释曰。此依他性一分。能通达一切法同一无性。已得无失。故名自在

同类推荐
  • 天文训

    天文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让月成魄

    三让月成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竹林寺女科

    竹林寺女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秘密相经

    佛说秘密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昆腔原始

    昆腔原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大明航海记

    大明航海记

    江鱼,一个现代的大学生,在一场意外中穿越到明朝。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和郑和一起下西洋,南亚,印度洋,阿拉伯,红海,一路都是未知的危险与战争,当然,更少不了的是数不尽的财富与各种美女。最远可以航行到多远?非洲?美洲?甚至全球航行?你要的一切都在这里,热血的成长,神秘的探险,陌生的国度,前进!【PS】橘子建了一个书友交流群,群号477535150,欢迎各位书友前来交流玩耍→_→
  • 狐妖阿狸

    狐妖阿狸

    妖界公主终于修成人形,踏上了游历人间寻找妖王哥哥踪迹的漫漫长路……
  • 伏羲八卦

    伏羲八卦

    万岁通天时期,女皇武则天召集隐藏与民间的神秘家族扶桑、摸金家族沈氏和羽林军神策军统领李旭展开一场对远古神秘文物——伏羲八卦的追查。随着追查的不断深入,扶桑家族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同时一场隐藏与朝堂之上的惊天答案也逐步揭开……
  • 情丝何仟往

    情丝何仟往

    她,本是孤儿。一次意外,当上了灵界最受尊重的殿下。一个失误,当上了冥界的帝爵。一次手滑,收了一只醚冥界的妖孽美男。一次失算,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一次偶然,找到自己的父母。这时,美男突然化猛兽......五界锣鼓齐喧闹。“五界为聘,你可满意?”她看着美男,微笑着问。“不满意。”美男正襟而坐,严肃道。“你到底要什么?!”她有些愠怒了“要你.......”美男轻笑一声,抱起脸颊微红的她,踏入他梦寐的地方.......
  • 凤倾之傲世无双

    凤倾之傲世无双

    她风千凌,风家二小姐,五岁四书五经无一不晓,六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哥哥离家出走,身仅七岁的她承担起哥哥的责任,世上没有了风家二小姐,只有风家二少爷命运多折,七岁被测出没有斗气,从此天才变废物,任人欺凌她二十一世纪强者,黑白界数一数二的人物,“你命由我不由天,灭你只在只手间”她就是这么狂妄,忽然有一天她成了她,废材?让你看看什么叫废材逆天!跟姐嚣张?让你看看什么才叫嚣张!跟姐狂妄?打的你爹妈都不认识!异世大陆,斗气为生,毫无斗气的废材少爷,一夜之间变身超级天才,斗气算个毛毛,小爷我是初元师!一身白衣走遍大陆,女扮男装风华绝代,
  • 破译神奇飞碟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神奇飞碟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飞碟之谜》讲述的是揭秘外星人飞碟内的神奇之谜。
  • 星幻传说之四圣兽

    星幻传说之四圣兽

    当鲜血燃遍大地,朱红滴落,圣魔大战在场上一片凄凉…错了,错了,错了!一声错了,唯恐惊慌引起心血翻涌…圣魔大战,竟是死神的布局…当真实的面孔无法再为苍生取得生机的时候,众人唯有拼命一搏争得一丝生机…他背负着所有人的希望,穿越时空,踏入新的世界…
  • 邪皇独宠:爱妃是朵黑心莲

    邪皇独宠:爱妃是朵黑心莲

    古墓惊现神秘古尸,她竟意外穿越回乱世,狗血戏码频频上演,先是被迫和亲,后是婆媳大战、那个无良昏君还要逼她玩宫斗!在这里她曲膝奉迎,步步为营。斗得了毒妇,杀得了白莲花,欺得了伪圣母,却还是逃不过他精心为她编织的那张“情网”。她沦陷、她痛苦、她挣扎却只能换来更疯狂的索取。她和他彼此纠缠,至死方休。她说:若是不爱何必强求,从此以后你君临天下我避世游历,你我再也互不相欠,可好?他说:那我便杀尽天下人,用这万里红妆当做再次迎娶你的聘礼,如何?
  • 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

    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

    鬼谷子,他手下的两名弟子一纵一横秦始皇,他麾下精兵数万只为那个孩子荆天明,苦苦探求自己的身世,在这乱世中越来越强诸子百家,万里长城,天明,少羽,高月,盖聂,他们的命运已经开始此乃《秦时明月》动画的同人文
  • 我的老公是厉鬼

    我的老公是厉鬼

    上封天神下封鬼,一个初出茅庐的召灵女法师,本想招出个金光闪闪的高富帅神仙,却不小心招出了被封印千年的凶魂。他性格暴戾,霸道任性。这些我都忍了,可他居然还要白吃白住,强拉着要和我组CP!从此我就踏上了和这个妖孽一起降妖除鬼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