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55300000003

第3章

蓮宗必讀總序

淨土法門者。乃諸佛究竟之法也。故彌陀因地。觀此理而大誓普收。釋迦果成。稱此理而廣舌深讚。彼則鉅賢至聖。咸舒藻以為盟。此則覺德鴻儒。盡摛毫而作誓。挺身立行。力修此道者。列宿塵沙。莫況其多也。下至惡逆凡夫。十念便登寶土。飛禽畜類。隨稱亦達金池。此非彌陀願力。安能若是。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靈峯云。於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直捷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淨土三經並行。古人獨以彌陀經為日課。豈非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無遺。統宗教無外。尤不可思議也哉。其名號功德。自何而始。乃因六八大願之所莊嚴。九品悲心之所成就也。然彼佛願力雖不可思議。若厭離不深。則娑婆業繫不脫。故藉五王八苦之緣。以作進修之策。而進修儀軌甚多。唯慈雲行願。最為切要。上根之士。一聞便信。中下之輩。多諸疑惑。智者十疑論。統淨宗一切疑問。振菩提大道之綱。斷疑生信。厥功最巨。善導云。修餘行業。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速超生死。若專修者。十即十生。法照大師。感文殊告曰。汝今念佛。正是其時。當知念佛。諸法之王。慧日感觀音亦云。汝當知淨土法門。勝過諸行。二大士皆法王長子。親口傳授念佛法門。殷勤如此。可不信哉。飛錫永明四明慈照優曇天如妙叶楚石幽溪等。乃傳宗列祖。闡教聖師。皆撰文述偈。深勸往生。當細心玩味。而詳擇之。蕅益法師。每見學者。未識方隅。靡慚濫吹。或云念佛。散心無益。或云念佛。須一心不亂。或云念佛。須參究是誰。詰其信願。毫無所知。可悲也夫。如意珠王。遇此等人。而成瓦礫。以此故述信願持名歷九品說。行者宜勤覽之。又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堅密云。一句彌陀。非大徹不能全提。而最愚亦無少欠。只貴一心受持。甯羨依稀解悟。省庵云。暫持聖號。勝於布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歷劫。徹悟云。淨土一門。最初省求悟門。末後不待發慧。不須懺業。不斷煩惱。至極省要。至極徑捷。及其證入。至極廣大。至極究竟。故要解云。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如上所述。咸遵佛祖誠言。非敢臆說。撮其詞明義顯。最切要者。會成一冊。以便朝暮莊誦。刻刻提撕。如面聆法音。不敢疑貳。名之曰蓮宗必讀。余為障緣深重濁智騰波。非專修一行。生死難脫。匪憑聖教。信願難階。況去聖時遙。邪風競起。正行之人。多被惑亂。是故必讀此書。然後必生淨土。愧鄙見隘劣。焉敢公諸勝友。但自為鞭策。而作往生左劵。敬摘諸文。而謬為之序。時在丁卯冬住普陀之法華洞。

西方徑路序

夫一句彌陀稱徑路者。乃橫絕迷源。直投覺海。至簡易至直捷之大方便也。故經云。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要解云。當知執持名號。既簡易直捷。仍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欠。直指云。無上正徧知覺普應機宜。說法三百餘會。皆令羣有同證真常。求其機宜相感生佛緣深至簡至易。而功高徑捷者。無越求生淨土一門。況五濁盛時。眾生垢重。餘道修行必難成就而匪仗此門。其何從疾脫生死。是故娑婆教主。再四叮嚀。十方如來。殷勤勸讚。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大矣哉。一句彌陀。真可謂渡苦海之巨航。生西方之徑路也。昔善導和尚。專志於此。眾稱彌陀化身。豈欺我哉。詳其自行化他。總不出彌陀一經之妙旨。乃云。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號。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徹悟云倘置佛名。而別修三乘聖行。亦是浪用精神亦是千鈞之弩。為鼷鼠而發機。況造六凡生死之業乎。又云。世間出世思惟徧。不念彌陀更念誰。謹遵此旨。并深信佛願。將一句彌陀。述成四十八偈。盡採金口誠言。及祖師臨終遺囑。平生實行。並非臆說。名之曰西方徑路。復集諸文為證。以便初機易生正信。倘有同志。不以人廢言。亦可憑此互相警策。速念彌陀。速生淨土。速念眾生。速行化度。庶不負彌陀化身。直指徑路。一片血滴滴之老婆心矣。發願回向云。

稽首娑婆說法主  稱讚淨土十方佛  極樂世界大導師  淨土圓頓修多羅  觀音勢至大海眾  闡揚蓮社諸聖祖  我發誠心集此書  唯願證明垂加護  復然臂香六八炷  供養彌陀慈悲父  願我承此殊勝因  早促陽壽生淨土  願此徑路廣流通  見者聞者生欣慕  早念彌陀早往生  早入娑婆早化度

淨土自警錄後序

余於咸豐辛亥冬。在仙居之南峯山。閱蓮池大師彌陀疏鈔。見序中云。著事而念能相繼。不虗入品之功。執理而心實未明。反受落空之禍。誠哉此語。感德無涯。乃余信淨土之根本也。因師兄敬峯上人。指示圓覺妙經。乃八道之要典。便熟讀熟背。忽疑經中之語。發心參究。雖障深未悟。而信力已增。一時不能放下。是故仍住叢林。多親禪德。亦有慈悲知識。方便證明。自慚功淺。不敢承當。唯恐心實未明。反受落空之禍不如繼念彌陀。猶有入品之功。況且名利習氣。日有所增。諒必工夫。不相應故。雖知如是。還不能死心念佛何哉。皆因不知念佛法門。有奇特超勝之功。只謂禪淨無二。不生輕易而已。後參昌啟老人。於杭之大崇福。屢蒙痛拶。盡改前非。深知向上宗乘。不是容易可得。遂乃兼修淨業。兼讀淨土諸書。及見永明禪師四料簡云。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祖師之言。禪淨分別。優劣乃爾。可信淨土。別有奇特。索性棄禪修淨。不讀他經。後避兵災。於普陀佛頂山之慧濟寺。讀堅密大師淨要總序。靈峯大師彌陀要解。及幽溪大師圓中鈔等書。乃知五濁盛時。眾生障重。非執持名號。必難往生。況此法門。微妙難思。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從此晨朝十念。記數持名遂然兩指。供養兩土教主。以作欣厭之本。盡此一生。誓無改變。自後倣其樣者漸多。虗名漸大。每有學者。再三請示。余深漸障重。勉學此門。以此為人。豈不謬哉。用力推之。莫不招怨。不得已。將金口之誠言。祖師之要語。述成一冊。以此自警。并警有緣之士。勿執偏空。勿貪禪語。老實持名。求生淨土。書成之後。復呈鄙見為之序。

淨土神珠序

淨土神珠者何。現前一念心性靈妙莫測之謂也。彌陀經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者。蓋為此也。古今賢聖。極力弘通寶王三昧。亦為此也。此心性者。本自竪窮橫徧。不生不滅。本具十方諸佛淨妙國土。是故實有西方彌陀淨土。宛然在中。無奈眾生障重。不能得見。故勞娑婆教主。開方便門。十方世尊。出廣長舌。故妙宗云。心藏具法。有何邊涯。無妙觀緣。隱而不發。今依佛語。順性想之。寶地光明。種種奇相。隨心出現宗論云。現前一念之心。亘古亘今。故名無量壽。靈明洞徹。故名無量光。果能念念執持阿彌陀佛即是念念證無量壽。放無量光。果因交徹。微妙難思。諸佛護念。其在茲焉。故知淨土。乃無上心要。如如意珠。頓含眾寶。復何疑哉。余惜從前。雖喜淨土。不知其實。每問禪友。皆云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不可著相。因此雖喜念佛。但只著空而已。後閱台淨二宗。及無生論。始知淨土實境昭彰。即是唯心。彌陀真身顯現即是自性。實有淨土可生。實有彌陀可見。故云生本無生生四土。見猶離見見三身。從茲死心。念佛求生。謹將鄙見起信要言。略集成編。以此自勉。并告同心所願廣開解目。深入行門。一句彌陀。包含無盡。佛功德海。當念圓成。釋迦勸讚。諸佛同宣。凡有信者。不可不盡心而力行之也。同治己巳夏月幽溪傳法後裔古崑稽首謹識。

西歸行儀序

西歸行儀。本戀西學人自行之佛事。因閱妙宗圓中二鈔。及淨土十要等書。始知彌陀經十念門。二經行儀。四十八願。九品觀章。皆淨土必要。深信切願。莫不由斯。是故將此。奉為日課。并告同心。共作往生左劵。彌陀經者。乃諸佛之心要。樂那之家書。功德不可思議。故聞是經受持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臨命終時。彌陀聖眾。現前導引。況多佛勸持。那堪不誦。十念法門。本彌陀大願實淨土指南。修淨業者。必不可少。楚石禪師。道高德備。朝朝十念。尚無虧焉。禮想入觀二儀。從時公行儀中摘出。專修之士。尤為急要。修此者。不觀境而淨境宛然。不參心而真心全露。可謂見佛之奇勳。明心之妙訣也。四十八願。九品觀章。乃法藏之因心。彌陀之果德。讀此方了彌陀因果。始終不捨於我第苦惱眾生。而依此持名。於念念中。必能圓具信願行之三種資粮。西歸不遠。唯在此矣。如上皆諸祖闡揚之旨。並非臆說。唯願諸見聞。皆生決定信。勉力共修持。同歸彌陀願。一生成佛。廣度眾生。在此一舉。不可緩也。戀西學人古崑在舜江天台教觀敬然臂香四十八炷供養阿彌陀佛稽首謹序。

經律異相摘錄序

昔釋迦如來。慈愍應世。說法四十九年。積經千萬億卷。總而名之。曰經曰律曰論。然於經律論三藏之中。撮其要義。則不出十法界之因果。又於十界因果中究之則是現前一心。更無別法。迷之則九界雜陳。生死不絕。悟之則佛道圓成。寂常真淨。吾人欲知未來苦樂之果。當觀現在善惡之因。喻形端則影直。源濁則流昏。貪心重必沉鬼趣。惡見猛必墮地獄。向善多必生天官。念佛切必往淨土。唯須自己檢點。不必旁問他人。修行之士。切宜慎之。徹悟禪師云。真法無性。染淨從緣。一真既舉體成十界。則十界全體即一真。是故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勢所必然也。經律異相者。乃梁之高僧所撰。因其大藏浩瀚。初心難入。恐後向佛之徒。因果不明。修行無益。是故備採經律。專明因果。會成一冊。共五十卷。欲令眾生。憑此修學。同證菩提余因亂世。避居南海。偶讀此書。羣疑冰釋。始知佛法之妙。莫要於因果分明。一心念佛。惜其部帙猶廣。披閱仍難。由是發心。摘錄兩卷。欲刻流通。普結法緣。助生淨土云爾。

重刻觀經義疏妙宗鈔勸讀序

觀無量壽佛經者。乃釋迦本師為五濁惡世苦惱眾生而說之也。特假韋提夫人受苦之緣。以為發起。令末世眾生。早知厭苦。早慕西方。此經不獨被韋提希等圓頓之機。悟無生忍。亦能普收十惡五逆愚癡之輩。入寶蓮華。可謂勝異方便。無上法門也。昔天台智者大師。眾稱小釋迦。靈嶽親承。大蘇妙悟。證法華三昧。獲無礙辯才。以此判釋一代時教。乃有三大五小之說。論其部類。則有三大五小之分。究其要義。則不出現前一念三千。即空即假即中之妙三觀也。觀經義疏者。乃五小部之一也。此經妙觀。深固幽遠與華嚴法華同體。非東土小釋迦。誰堪解釋。以合妙宗。若不解釋。安能令末世障重眾生。了知三身不異。四土圓融。之微妙觀法也哉。妙宗鈔者。四明法智尊者所作。尊者乃天台大師之遠孫也。力闡台宗。精修妙觀。至宏淨土法門尤為要切。見觀經義疏。妙旨甚深。初心難入。若不重為細釋。恐此圓頓妙觀。不能廣傳於世。故鈔云。當知今觀。非直於陰。觀本性佛。乃託他佛。顯乎本性。故應佛顯。知本性明。託外義成。唯心觀立。又云。應知實相。全體照明。稱為真心。亦名本覺。覺體徧故。諸法皆實。若指其要。不離現前分別之念。念即本覺。覺即經體。無別經體。以為所詮。以此覺心。觀於依正。能所即絕。對待斯忘。妙觀之宗。自茲而立。寄語行者。觀雖深妙。本被初心。若能進功。何憂不就。縱未入品。為因亦強。生至彼邦。得預大會。所見依正。微妙難思。速入聖階。度生亦廣如此土人。宿圓修者。於諸座席。見相殊常。聞法易悟。以此類彼。功在妙宗。願共有情即心念佛。乃此鈔所以作也。嗟乎。吾奉此書。已竭力矣。至逢刀兵大亂四處奔逃。亦負之而行。唯恨神識飛颺。不能作觀。然所得利益不可思議。焚身供養亦報不盡。鈔云。應知法界圓融不思議體。作我一念之心。亦復舉體。作生作佛。作依作正。余閱至於此。乃深思之。既舉此體。作生作佛。作依作正。則生佛依正。一一無非法界圓融不思議體。故知彌陀名號。亦是舉此體而作。亦即是法界圓融不思議體。故幽溪大師云。念佛之時。此心便是圓融清淨寶覺。以此妙心。念彼阿彌。則彼三身。何身不念。求彼四土何土不生。靈峯大師。深得此旨。故於要解中云。光則橫徧十方。壽則竪窮三際。橫竪交徹即法界體。是故彌陀名號。即是眾生本覺理性。彌陀名號。既即法界圓融不思議體。則但持名號。豈有一法而不圓收。故幽溪靈峯堅密徹悟諸大祖師。皆云持名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余死心持名。乃從此入今特記之。以明法惠。并告同行之士。雖不作觀。此書不可不讀。若不讀此書。安知淨土法門。至頓至圓。後來恐被他岐所惑。甯不寒心。願共勉之願共勉之。深愧薄福。不能將此法門。重刊流布。令法界眾生。而共聞之。幸有妙(根然)二師。深知佛恩。悲智雙運。一見此書。喜如獲寶。再三閱之。欣樂愈深。遂募資刊布。廣結大緣。所願見者聞者。深開妙解。稱者觀者。同見彌陀。淨業之士。欲深明三觀之旨。鈔中已具。余愧無文。莫能嘆述。聊採數言。以為勸發云爾。四明遠裔古崑然臂香九炷稽首謹識。

彌陀圓中鈔勸讀序

夫彌陀一經。乃釋迦如來。於深法中作淺說。廣法中作略說者也。詮理則至頓至圓。詮行則至簡至易。故聞之者。決定不退菩提。修之者。決定早登補處。無奈眾生。障垢日深。經旨莫識。由此而諸解漸興。然解雖多。論俯須時機。則皆可稱美。論闡揚妙觀。則莫若幽溪大師之圓中鈔矣。其序云。以極樂依正為妙有。一心持名為真空。微真空而莫能證於極樂之妙有。微妙有而莫能顯於此心之真空。所謂不思議假非偏假。真空不空非但空。合是二者而行之。則圓中圓滿非但中之道成。是故命為鈔焉。意欲讀是經而修行者。顧名思義。誠宜一心不亂。而萬慮皆忘。則真空之理彰。七日持名。念念相續。則妙有之理顯。行成而見佛。心淨而華開。娑婆之印壞。而極樂之文成。印壞所以空其情。是之為真空。文成所以立其法是之為妙有。二者俱存而俱忘。彌陀久經。厥語所以略。厥義所以深也。崑於咸豐五年。在杭之大崇福寺。一見此書。宛如熟識。遂覓此板。乃在城內法藏院諾庵法師所。即印數十部。以廣其傳。因此淨緣漸熟。圓解漸開。是故歷逃兵難。未嘗暫離願同學諸友。此書必須多讀。始得深生信願。決志持名。佛法之妙舉。不外乎此矣。

淨土十要重梓序

淨土十要者。乃靈峯大師徹底悲心之所結集也。堅密大師剖心瀝血之所流通也。自古宏淨土者。未有如此直剖心宗。力救時病可謂將法王最勝寶藏。一旦盡開。普施大地眾生。現成受用。猶有不肯死心承當者。真是愚之甚。癡之極矣。靈峯云。深信發願。的為淨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堅密云。六字洪名。念念之間。欣厭具足。如出幽獄。奔託王家。步步之間。欣厭具足。是故萬緣之唾不食。眾苦之忍莫回。又云。一句彌陀。非大徹不能全提。而最愚亦無少欠。倘有些子分別。便成大法魔殃。此乃二大師哀憐末世。之大慈大悲真語實語。大舌輪之所同說。金色臂之所常垂。皆此意也。願深思之願深思之。愧哉。吾本屠門之子。地獄之人。賴佛光垂照。善友提携乃知厭苦。發心出家。屢蒙師友重重開示。始慕宗乘。愧宿障深厚。參究數年。只解偏空而已。辛酉春。在虞東明因寺。忽遭兵灾。方覺前來。學未真實。幸佛恩加被。在大難中。雖傷一足。猶可奔逃。遂隱居於普陀佛頂山慧濟寺。於夏月間。細閱此書。感激之至。如多年暗室。忽遇明燈。可惜從前。不肯細讀。空過光陰悔之不及。自此盡棄舊習。專學持名。欲具欣厭。故然兩指。十念記數。皆從此起。有淨侶妙能大師。與余頗似宿緣。一見歡喜。乃共行之。見十要序云。像季久轉。唯淨土一門。契理契機而淨土諸書。唯此諸要。盡美盡善。因兵燹之後。此板無存。遂發誠心。勸募重梓。唯願十方三世。共遵此書。同念彌陀。同生淨土。方慰諸佛廣長。二師願力也矣。學人古崑敬然臂香四十八炷。供養阿彌陀佛。稽首謹序。

重刻往生集序

余尊奉此集。略有三意。一信本師親口。告舍利弗曰。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己今當願。己今當生。集中上至高僧鴻儒。下至愚夫愚婦。信願念佛。悉皆往生。豈非本師金言。的確非謬。二信六方諸佛。出廣長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集中四眾人等。乃至惡人。臨終念佛。皆得往生。其惡人臨終。應墮地獄暫稱佛號。即免地獄。而便往生。如此功德。安可思議也哉。豈非諸佛稱讚不可思議功德。真實不虗。三信彌陀因中大誓願云。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集中多見念佛之人。臨命終時。佛及聖眾。親垂接引。豈非彌陀誓願。決定可憑。蓮宗行者。苟能具此三信。決定往生無疑。往生集者。乃蓮池祖師。大慈悲心之所撰也。余確信淨土著事之功。實因於此。是故發心。重募流通。以公十方淨友。普勸得此書者。當時常披閱。一則企慕先賢。免生退屈。一則增長信力。淨業易成。庶不負蓮祖之厚望焉。

讀圓覺經深信念佛序

大方廣圓覺經者。乃如來入大光明藏。於不二境。現諸淨土而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皈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豈不甚深微妙廣大圓融也哉。圓覺者何。現前一念無明業識之心是也經云。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悟此故也。又云。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迷此故也。故裴公云。離圓覺無六道。捨圓覺無三乘。非圓覺無如來。泯圓覺無真法。三世諸佛之所證。蓋證此也。如來為一大事出現。蓋為此也。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羅。蓋詮此也。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羣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是故古崑。雖生末世。惡業深重。猶可得聞如斯妙經。獲益甚深。佛恩難報。倘不知現前一念無明業識。即是如來圓覺妙心。那能決志。專念彌陀。若不專念彌陀。定隨無明。造生死業輪迴六道。永無出期。經中得益之處頗多。不能全舉。唯將念佛起信之言。略引之耳。經云。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當立期限。稽首十方諸佛名字。又云。若諸眾生。修三摩鉢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夫圓覺經者。本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最要之典。尚云欲修行者。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及諸佛名字。故堅密大師云。參禪必不可無淨土。為防退墮甯不寒心。此言禪淨兼修為益最大。永明所謂。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當來作佛祖。又何故偏云。淨土必不可入禪機。意見稍乘。二門俱破。蓋言事有顯理之功。不必外加夾雜。永明所謂。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可知圓覺妙經。乃禪淨圓融賢愚普攝之大法門也。永明之角虎。亦不外乎此矣。經云。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則半偈。圭峯云。實由法無不持。機無不被者也。戀西學人古崑。敬然臂香十二炷。供養圓覺妙經。唯願承此功德。早見彌陀世尊。誓度法界眾生。同歸大圓覺海。

圓覺彌陀二經合讚

大矣哉。圓覺妙經。真渡我出迷流之寶筏也。若不讀此經。安知現前一念。竪窮橫徧無法不具。若不知現前一念。竪窮橫徧。無法不具安信有十萬億佛土外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若不信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安肯死心持名。發願往生。若不肯死心持名。發願往生。安能速離苦海。早見。彌陀。若不早見彌陀。安得一時頓現自心本具無量功德也哉。

刺血寫阿彌陀經發願

娑婆教主。在祇園會上。說出一卷阿彌陀經。六方恒沙諸佛。同聲稱讚。同為護念。復出廣長之舌。徧覆大千世界。普勸眾生。應當信受何哉。蓋此經。乃直顯眾生久迷之自性。大暢諸佛普度之本懷故也。故經云。將來經法。滅盡。特留此經百年。眾生遇斯。皆可得度。若有眾生。聞斯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古崑為此。述禮。想儀奉為日課。再欲將斯經典。廣為人說。以報佛恩。舌鈍心昏。不能滿願。豈不恨極。障深福薄。乃至如此想在俗不遇此經。決不能發意出家。出家不仗此經。決不能死心念佛。此恩此德。難報難酬。是故每想刺血。書寫此經。以自供奉。愧無忍力。不敢下手。直至同治癸酉。忽得舌病。經久不除。定是累生妄語之報。若不懺悔必墮三途。因此發決定心。對釋迦像前敬刺舌血。書寫阿彌陀經。又然臂香九炷。供養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六方世界恒河沙數諸佛。發願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傲娇女尊:来撩妹

    傲娇女尊:来撩妹

    两女主百合恋,千婈祤古灵精怪,开朗幽默,恋上,倾国倾城,美艳高冷的二酃!各种风格.千婈祤是一个开朗幽默的美少女,喜欢各种旅游,几乎都是穷游,喜欢独来独往,拍各种风景,有一次交游末班车,没有坐到,在树林想住一晚上,去捡树枝来生火取暖,却看见非常大的柿子树在摘柿子中,没注意脚下,掉了柿子树根很深洞,碰到一名吹箫极美红衣女子,美白大腿上躺妖媚的灵狐贪睡着!-------------------------我以千年来寻你,你以拒我为千里若返余生且来回,不愿见你如二酃
  • 万界轮回系统之末日

    万界轮回系统之末日

    本书讲述了由宇宙八级文明神武帝国发行的量产型“万界轮回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一位来自偏远星域的少年得到了此系统后,一路成长的故事本书轻松幽默。无虐主,轻热血。
  • 至尊系统之无敌崛起

    至尊系统之无敌崛起

    李天身怀至尊系统,头戴诸神帝冠,脚踏诸天万界,宝贝我的,美女我的。什么?你先看到的?切,本大少看到了都是我的。且看一个现代人穿越在以武为尊的世界如何一步步崛起,踏上那至高无上的至尊之位。。。
  • 认个富婆当姐姐

    认个富婆当姐姐

    现在有钱的女人都太坏了,看到人家长的帅一点,就死缠烂打要做人家的姐姐,做姐姐就做姐姐吧,她还想霸占你,不许泡妹子,不许跟女生说话,更不许谈恋爱……霸占你也就算了,她还要调教你,把你从型男虐成小白脸……虐成小白脸也就算了,她还要把你当做宝介绍给她的闺蜜们……什么,你也想当我姐姐?麻烦排个队先,我已经有十几位美女姐姐了……
  • 青春是一场暗恋

    青春是一场暗恋

    一群坏孩子,一段奢华的青春,一份幸福酸涩的记忆
  • 隔云相望

    隔云相望

    ”江辰希,我们结婚吧"“嗯""江辰希,我们3年后去荷兰看云吧”“嗯""江辰希,我们离婚吧""嗯”五年的青春换了一句“离婚”。十年的守候就真的只剩隔云相望了吗?一生隔云,两生相望,三生有幸,江辰希我……遇见了你,一场爱恨交加的豪门恩怨……书友群:581680621
  • 五柳先生的重生

    五柳先生的重生

    一个梦境是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有些心痛的忧伤!
  • 诱婚之强宠绝色冷妻

    诱婚之强宠绝色冷妻

    惨遭设计,她与传闻中的高冷总裁齐非凡情迷一夜!本以为她息事宁人,便可再无牵扯,却不曾想,这位却是认定了她,死不放手!想让她做前女友的替代品?成为他所谓感情的寄托?顾梦冷笑,真以为她是软柿子吗?拳头说话,用事实证明,看她会不会!然而——为什么那个女友竟然跟她长得一模一样?为什么那个女友的所有习惯会跟她一致?为什么越是相处就越是觉得他很熟悉呢?为什么……她都会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所谓的女友?!好吧,齐非凡,我真是栽到你的手里了。
  • 自由的老虎

    自由的老虎

    作者在高二那年因一个交换生项目赴美,之后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在这个培育过无数英才、尤其是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母校里,开始了四年的生活。她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向自己钟爱的作家菲茨杰拉德致敬,却在查阅资料时无意发现,原来菲茨杰拉德还曾深深影响过许多曾在普林斯顿就读的学生,其中有杰出的外交家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知名传记作家斯科特伯格A Scott Berg,炙手可热的金融记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还有因写作《江城》《寻路中国》而在中国声名鹊起的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命运似乎在无意之中成为一个神秘的圆环……
  • 死神之逍遥风

    死神之逍遥风

    风微(主角)是思念珠:无人的回忆。同样的命运:第二个冰轮丸。风微与露琪亚、恋次是童年好友:呼唤君之名。从地狱中获得阴阳师传承,分身名字叫朱莲(诛莲)……好吧,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四部剧场版的无违和代入。风自在邪笑:“谁说的?本文最大的亮点是后官、仲马、xxoo。”风微挥刀:“你会被和谐的。像我谈谈情说说爱的多好?”风自在笑容更异:“反正都是爱,说的和做的没什么区别。”“……”分身流,另外喜欢修真的朋友也可以进来,法则控更是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