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
大清餘姚徐氏。司馬執策徐公姑也。適烏山胡振嶽。貲產饒裕。舉四子。一女年四十餘。夫喪。遂託委家事。深居閫內。未甞一入寺廟。亦不持長齋。惟每日晨興盥潄。焚香至心。禮念阿彌陀佛千聲。如是者二十餘載。一日無疾。忽謂家人曰。有金童玉女。多人執綵旗寶葢。在此迎接。越三日。當與偕行。屆期黃昏時。呼家人永訣云。頃即去矣。長幼環集。並無他誡。但囑云。人當念佛。正身端坐而逝。
太君江孺人
大清杭郡太君孺人江氏。餘杭儒宗。訒公嚴先生繼配。都諫灝亭公沆之生母也。太君產於望族。賦質賢淑秉性仁慈。年十五適訒公孝以承先慈。以逮下積德裕。後勤儉治家。凡五十餘年。初訒公皈依蓮池大師。篤信淨土。太君方青年。即奉教虔修。每鷄鳴輙起。長跪佛前。誦經持呪。念佛千聲。諸爇香炳燭盥飲之役。悉不呼睡婢。或勸之母自苦曰。習勤固我素。況自了身後事。乃以累若輩。豈學道人所宜 康熈戊申二月示微。疾數日旋差至三月六日。晨起課誦。一如平時。達旦仍寢疾。進藥弗飲。曰我無他病苦。但覺肢體憊甚。當不復起。安睡移時。忽大聲曰。觀音菩薩來矣。趣具湯淨體。巾拭畢。甫就枕。又毅然欲起坐。子婦恐過勞。力止之。復臥片刻。瞑目而逝。殮時顏色紅潤異常。手足綿軟。心頂猶熱。此足騐太君善根夙植。德盛功深。致感菩薩親來接引。臨終正念惺然。其往生安養。永享無窮之樂壽。所必然矣。至如子孫振振甲第。聯翩躬膺榮寵。食報於塵世者。特其緒餘耳。
傅氏
大清塘棲鎮西小河。沈易生室傅氏。法名德蓮。素敦信向。持齋念佛。沈以瞽目。賣卜所得餘貲。悉以飯僧。四方瓢衲聞風雲集。接踵而至。傅氏不憚勤勞。虔誠齋供者。十有六載 康熙壬子七月。忽示疾。伏枕旬餘。至閏七月初一子時。索湯沐浴更衣。謂親屬曰。我有金童王女。來相接引。因命扶起。前行數步。端坐椅上。合掌念佛。瞑目而逝。瞻山法慶和尚。為說偈曰。老婆弘願自剛強。典座行堂一力當。大道本無男女相。真心不落斷常光。生前夙植華開日。展臂高超往上方。豈讓靈昭能撒手。蓮生火內更馨香。
(此係予比隣。眾所共知。多年禪宿。回首洒然。不過如是。在俗女流。臨終之際。動止恬適。自然而然。豈易得哉直令人敬羨不置寶蓮道人特記)。
補遺
鍾氏
明鍾氏。仁和張後溪繼室。年四十夫喪。遂持長齋。篤信念佛者。四十餘載。居常每聞天樂鳴空。又夜常聞戶外佛聲。浩浩啟視。杳無人跡。如是異徵。屢屢槩見泰昌元年。臘月十六日臥病。二十四日絕食。止飲白湯數日。至次年元旦。為家人言。見徧室蓮華。并有幡葢。懸于床前。口中念佛不輟。戌時吉祥而逝。
惡人往生類
張善和
【解】唐張善和。殺牛為業。臨終見羣牛作人言。索命。善和大恐。告妻云。急請僧。為我懺悔。僧至。諭之曰。十六觀經說。若人臨終。地獄相現。至心十稱南謨阿彌陀佛。即得往生淨土。善和云。便入地獄也。不暇取香爐。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拈香。面西。專切念佛。未滿十聲。乃云。我見阿彌陀佛從西來。與我寶坐。言訖而逝。
張鍾馗
唐張鍾馗。殺雞為業。病革。見一緋衣人。驅羣雞來。呌云啄啄。四畔上啄。血流被面。受大痛苦。有僧為舖像燒香。念阿彌陀佛。兼令鍾馗一心專念。頃之香氣滿室。恬然而逝。
雄俊
【解】唐雄俊。寓成都。膽勇過人。不守戒律。甞罷道從戎。尋復為僧。因聞經言。一稱佛名。滅八十億刼生死重罪。乃大喜曰。賴有此耳。自是雖為惡。而念佛不輟。丁未二月暴亡。經宿忽甦言。至冥司。主者曰。誤追汝。然汝念佛。本無深信。今還人世。宜倍精進。人以為地獄漏網。既而入山。齋戒念佛。越四年。辛亥三月。緇輩咸集。告曰。吾時至矣。爾輩還城。見吾親知。為吾語曰。俊以念佛。得生淨土。母以為地獄漏網人也。語笑之間。端坐而化。
惟恭
唐惟恭。住法性寺。慢上凌下親狎非類。酒徒愽侶交集于門。暇則念佛。寺僧靈巋者同惡相濟。里人為之語曰。靈巋造惡。惟恭繼跡。地獄千重。莫厭雙入。恭聞曰。我雖積業。罪無所逃。然賴淨土教主。憫我愆尤。拔我塗炭。豈復墮惡道耶。乾寧二年。病革。巋自外還。見伶人數輩。少年麗服。問所從來。答曰。西來迎恭上人耳。一人懷中出金瓶。瓶中蓮華。其合如拳。俄頃增長。如盤盂。光彩交映。望寺疾馳。而忽不見。巋至寺聞鐘聲。恭已逝矣。
瑩珂
宋瑩珂。受業霅川瑤山。酒炙無所擇。忽自念。梵行虧缺。恐從流轉。令同住取戒珠禪師所編往生傳讀之。凡讀一傳。為一首肯。既而室中面西設禪椅。絕食念佛。越三日。夢佛告曰。汝尚壽十年。且當自勉。珂白佛言。設有百年。閻浮濁惡。易失正命。所願早生安養。奉事眾聖。佛言。汝志如是。後三日當迎汝。至期。命眾誦彌陀經。乃曰。佛及大眾俱至。寂然而化。
仲明
宋仲明。居山陰報恩寺。素無戒檢。因感疾。謂同學道寧曰。我今心。識散亂。何藥可治。寧教以隨息念佛。明如所教。至七日力已困憊。寧又令想目前佛像。久之忽見二菩薩。次復見佛。瞑目而逝。
吳瓊
【解】宋吳瓊。臨安人。先為僧。退道返俗。前後兩娶。生二子。屠沽之事。靡所不為。常庖厨殺雞鴨等。則持而唱云。阿彌陀佛子。好脫此身去。連稱佛號。乃施刃。每切肉。念佛不輟。後目上生瘤。如雞卵。遂大憂怖。搆草菴。分散其妻子。念佛禮懺。晝夜如不及。紹興二十三年。告人云。瓊來日戌時去也。人皆笑之。次晚以布衫換酒。飲畢。書頌云。似酒皆空問甚。禪宗今日珍重。明月清風端坐。合掌念佛。呌云佛來即化去。
金大公
宋金[奭-人+大]。會稽人。網魚為業。忽猛省持戒。精進日課。佛號萬聲。久而弗替。後無疾。語家人云。阿彌陀佛與二菩薩俱來迎我。我歸淨土去也。焚香端坐而化。邑人聞異香天樂。終日不散。
馮珉
宋上虞民馮珉。少事游獵。見巨蛇。持矟將往刺之。時蛇在巖下。欲噬黃犢。珉推巖壓之至死。蛇屢為崇。珉修懺念佛經年。蛇不能害。一日請同社淨侶。誦彌陀經。合掌而化。
畜生往生類
龍子
【解】菩薩處胎經云。有一龍子。謂金翅鳥曰。我自受龍身。未曾殺生。觸嬈氷性。壽終之後。當生阿彌陀佛國。
鸚鵡
唐貞元中。河東裴氏。畜鸚鵡。常念佛。過午不食。臨終十念。氣絕。火化之。得舍利十餘粒烱然耀目。僧慧觀者用陶甓建塔。以旌其異。成都尹韋臯為之記。有了空相于無念留真骨于已斃之句云。
鴝鵒
宋黃巖正等寺觀公。畜鴝鵒。能言。常念佛不輟。一日立化。穴土塟之俄。而舌端出紫蓮華一朵。靈芝律師甞為之讚。有立亡籠閉渾閒事化紫蓮華也太奇之句焉。
又
潭州人。養一鸜鵒。俗名八哥兒。見僧念佛。亦學念佛。遂捨與僧。此僧常教念阿彌陀佛。後斃。僧為小棺埋之。塚上生蓮華一朵。開棺看。其根自口中生。人為偈云。有一飛禽號八哥。解隨僧口念彌陀。死埋平地蓮華發。人不回心怎奈何。葢阿彌陀佛有誓願云。眾生念我名號者。必生我國。凡言眾生者。上自天人。下至微細蟲蟻之類。皆是以此觀之。則此八哥兒。必生極樂世界。為上善人矣。人而不知。人而不修。可痛惜哉。事在潭州城外。因此而名其城門。
靈犬
大清杭郡橫河橋東街普慈寺僧天一。畜一犬。每遇蓮社眾信齊集。誦經念佛。犬即蹲伏。而靜聽者有年矣 康熙五年。六月六日。俗例猫犬同俗狥例。浴此犬于池。次早死于圊側。僧眾憐之。為說三皈依。持呪焚埋。犬忽起立。聽法音竟。復合前爪而仆。如合掌然。一眾驚嘆。犬既現此神異。則知平日蹲伏時。必竭誠信向。口雖不能言。而心自默念。其往生安養。作上善人無疑矣。犬尚有此顯應奇跡。人之虔修淨土者。更當何如耶。天一為之誦曰。荒荒古苑半。蘼蕪。幸有靈尨義未辜。踏徧苔蘚迎善客。吠殘蘿月警頑夫。遺駭自把真心顯。公案誰參佛性無。多載盡誠。緣忽謝茶毗莫異。海山狐特錄之。以與鸚鵡鴝鵒。並垂不杇。然二禽猶能出口。犬則惟是默持。實亘古希有之異云。
念佛現應
龍舒云。極樂國土。雖去此百萬世界。論其迹則不勝其遠。然佛之慧性。含虗空世界。故無所不在。是以一切眾生。舉意動步。皆在佛之性中。至心懇切。無不應驗。謹將傳記所載。耳目所經。現世感應者錄之。
請佛形儀
天竺雞頭摩寺五通菩薩。以神力往安樂國。見阿彌陀佛。陳云。娑婆眾生。願生淨土。無佛儀形。請垂降許。佛言。汝應先行。尋當現彼五通。還聖儀已。至一佛五十菩薩。各坐蓮華。在樹葉上。遂傳寫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