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乔篡窃乱登祈年殿纲领哀唱《望江南》
太平昌明之世,讴歌归颂之元,一阳初泰之月,钟奏雅之日。中华民国遍地笙歌,纪念良辰,彻天欢喜。百万方里,没一处不彩丽灯明,四万万人民,没一个不酒酣饭饱。吾大总统称尧述舜,勤政爱民,特发了个与民同乐的大愿,将京师禁地,一律开放。百姓一个个欢天喜地;旌旗鼓乐,把一座周围百里的大都,装点得五光十色,昼暗宵明。那万家爆竹,比庚子年的枪炮还热闹;百尺鳌山,比圆明园的劫火还绚烂。真是御楼大,九天舞忭之时;仙仗玉京,万里笙歌之会了。
却说那天坛为游人麇聚之地,说的唱的,跳的走的,各种玩意儿都有。一处处都是万头攒动,彩声不绝。独有两个惫懒汉,一个叫刘哈儿,一个叫马回子。这两个人平日也各有各的事业。那马回子是椎埋巨擘,刘哈儿是箧旧家。这日喝得醺醺的,在各处混了一回,觉得这“纪念”两字,半明不白的没甚有趣,便踅上祈年殿来。
那祈年殿前,玉槛蟠螭,银阶砌,远山拄笏,近树垂绅。当日龙鳞映日,凤拖云,仙乐御香,百官侍从,正不知何等皇整肃。想不到今朝竟被这两个惫懒汉嘻皮笑脸邋遢而登。
那殿门平常是锁着的,这日也照例开放。刘哈儿等向殿外走了一遍,便大踏步进殿。见四面空空洞洞的,中间设了个神位。神位旁边排列着一个个的木笼,笼都囚着列祖列宗的神牌。
一只巨大无比的宝座,座上结了个蛛网,一个蛛儿踞在中间,大有楚重瞳“取而代之”的气概。
哈儿见四面无人,拾了根枯枝,将蛛网一卷,笑叱道:“你也配蹲在这儿!”那蛛儿各索爬开。哈儿便一跃登座,笑向马回子道:“屈你充个军机大臣罢!”马回子笑道:“呸,你也瞧瞧自己的嘴脸配不配!快滚下来,把这位子给我罢!”刘哈儿道:“你要来觊觎非分么?看我一封丹诏,驱逐你出京去!”马回子笑着骂着,将刘哈儿夹颈一拎道:“你要驱我出京,我先逼你退位。”刘哈儿被回子一拎,身子蹲不住,便小鸡般跌了下来。马回子一臀坐定道:“做皇帝不算时髦,我来做个总统给你看。”刘哈儿道:“呸,殿还是殿,宝座还是宝座。总统罢,皇帝罢,凭你便了……”说没有完,远远有几个人走来,两人便一缕烟走了。
那走来的人,一个姓危名言,是前门外元通庵侧的一个教读先生。一个是元通庵道士。两人一步步上了崇阶,凭槛眺望了一回。危先生叹口气道:“不图天坛乃有今日!”道士道:“先生这句话是替天坛伤心,还是替天坛快意呢?”危先生道:“伤心不敢,快意何曾。我只觉得凡百见闻,动增感慨罢哩。”道士叹道:“清室自无存理。只年来种种,也把吾中华道德名教斫丧太甚了。不要说别件,就是我们隔壁那个当小子的,如今不是簇新的部曹么?”
危先生道:“烂羊都尉,牧猪将军,叔季仕途,原多如此。我们住在这北京也久了,这一双冷眼正不知看尽了多少升沉;满腹热肠,装遍了多少龌龊。还有什么希奇呢!”说完,不觉一双老泪,止不住澜起来。
两人正黯然相对,忽听得远远的一阵弦索声,接着又是一阵喝彩声。道士强笑道:“把不干己事伤心他什么?横竖你坐定了条冷板凳,我抱住了部《玉皇经》,上不为乱臣,下不为贼子,无功无罪,得过且过。还管那些事做甚?你不听那厢欢声动地,一片太平么?我们也去乐一回,莫被他们占了便宜去。”说完,拉了危先生便走。危先生拭泪叹道:“国庆大典,独我来欢场挥涕。那班时髦百姓见了,不说是丧心病狂,也便说是存心诅咒哩。”
两人下了祈年殿,慢慢向人丛中走来。见一处处人山人海,呼笑杂作。想挤也挤不上去,便出了天坛。出门不上十步,见一个布篷儿。篷外竖着根竹竿,竿上挑着张白纸儿,写着“故都新唱”四个字。再看篷底时,一个苍头皓首的黄冠,捧着只三弦儿,低眉垂目的调着。两人觉得这黄冠倒很有些意思,便走将前去。听着他调了一回,将三弦放下,喝了口茶,便低低的说了四句开词出来。词曰:
玉泉山上白云飞,昆明湖边鹁鸪啼。
惟有年年新燕子,犹向达官梁上栖。
这四句开词原也忧深思远,不觉把两人听住了。那黄冠歇了半晌,接着便唱起他的正本来道:
我一唱,一唱一澜。妖火经天流帝座,金人堕泪下铜台,一夕六宫开。
我再唱,一唱一澜。玉栋珠帘宾馆起,软舆细马贵人来,丰采各非凡。
我三唱,一唱一澜。折矢刑牲成信誓,弯弓盘马故徘徊,然到劫余灰。
我四唱,一唱一澜。未嫁天孙工逋负,半妆妃子好丰裁,新样斗眉弯。
我五唱,一唱一澜。塞外狼烟红似血,寰中人骨白于灰,犹自舞琼台。
我六唱,一唱一澜。刘毅绕床豪气尽,分司入座美人回,行乐洵多才。
我七唱,一唱一澜。吮唼计工如虮虱,睚眦怨结误蜂虿,寄语不如归。
我八唱,一唱一澜。刍狗未闻加斧钺,铜驼会见卧蒿莱,不尽为君哀。
危先生听到这儿,不觉入耳痛心,再忍不住,上前拱手问道:“尊唱含括近事,忧心如焚。不知共编了多少?倘能刊行数千部,唱遍人间,不是件功德么?”那黄冠瞪瞪看了危先生一眼,冷然道:“居士辛苦。天地不毁,拙歌不了。要教我刊行全部,咳!留得这双老眼,看得见千奇万怪,怕这三条弦上挥弹不尽哩。”
危先生道:“这曲中事实,都是你老人家亲见过来的么?”黄冠如没见的一般,向天望了望,道:“风去诡幻,炎凉不定,天心人事,大略可知。雨快来了,居士请便罢!”说完,把竹竿拔了,抱着三弦翩然竟去。危先生发了回怔,才回头向道士叹道:“可知世上伤心人不止吾侪哩。”真是:借他一掬伤心泪,发我三年铸鼎书。
第二回 危教读正规弹铗客刘佥事乱和闺情诗
却说危先生同道士离了天坛,黯然归来。道士自回庵去。危先生将到自己门首,一个小丫头直迎上来道:“爷快家去罢,姑老爷同姑奶奶都上京来了。奶奶正急着找爷呢。”危先生听了丫头的话,三脚并两步走到家里。只见院子里堆了几个箱笼,他妹子唤珠姑奶奶的,正立在院子里看着个带来的老妈子搬动呢。一见危先生,带笑带说道:“哥你好自在啊!妹子带了你家妹夫,老远的来探望你俩哥嫂,哥反跑开了。”回头又高声唤道:“你舅子来哩。成日家说亲戚隔远了不得会面,今朝反装着姐儿躲起来哩。”
那妹夫戚少甫嘻着脸走了过来。郎舅相见,自然有几句寒暄话儿。珠姑奶奶早先进了屋子,嚷道:“嫂子,哥回来哩。”里面应道:“姑奶奶你坐着歇一回罢,那行李横竖有他招呼阿桃安置呢。”危先生进了屋子,听得老妻褚(郑)氏在隔壁,把碗盏刀砧搬弄得铛铛介响。走进去嘁嘁喳喳的讲了几句,便捧着支烟袋笑嘻嘻的出来,将烟袋送给少甫,才各自落坐,叙起契阔来。
危先生道:“妹夫在江南过活得好。前儿寄信来说不久要到福建去,我原不放心,常说父母面上只有这个妹子,这一去隔得愈远了,不想今日倒得上京来。”少甫正要说话,珠姑奶奶抢着笑着说道:“老妈子浸没锅儿里,说也话长呢。你妹夫前儿在江宁县衙里时倒也好。后来你外甥女儿没了……”郑氏在隔壁听了珠姑奶奶话,接着道:“可不是么,玉一般的孩子,怎便没了。亲戚家隔了路,锭也没送包儿。我说姑奶奶是自己人,倒不得便抱怨没礼节儿。要是别个,不说不疼孩子,便说是连亲妹子都忘了呢。”珠姑奶奶笑道:“嫂子说笑话呢。亲兄亲嫂面上,那里就论到这些上头来。后来县太爷调了。你妹夫的饭碗是要人家送上门的。世界那里有空饭碗搁着等人的呢?高不就低不凑的闲了一年,家计自然越发艰难了。前儿你妹夫家姨丈有信从福建来,说做了巡按司署的秘书了,要四五十块钱的勾当还容易位置。我喜得什么似的,催他快走。谁知他一日挨一日的,不到一月,那姨丈又误斥革了。”
说时,向少甫手中接过烟袋来,吹了几口,接着说道:“哥,你想开门七件事,还是少得衣着、少得吃喝?天可怜见,千探万听的,晓得你妹夫的堂舅舅刘八爷,现在财政部里当差使,手面也还有,才赤紧的投奔了来。一来寻个出路,二来瞧瞧哥嫂呢。”危先生沉吟了回道:“至亲聚首,原是件快事。只千里投奔,认堂舅舅做靠山,怕打错了主意呢。”少甫不住点头。珠姑奶奶笑道:“妹子原说读书人是子云诗曰拘惯了的,哥说靠不住。有门路么?门路原要人去钻的。小秦王登基还要打三年仗,世上有现成饭吃,叫化儿也坐着不动了……”
正说着,郑氏在里边唤阿桃。珠姑奶奶忙道:“偏劳了嫂子了。左右是自己人,青菜白饭也行了。劳师动众的,家里又没三鬟四婢的。你要什么,妹子来帮着罢。”说完,走了进去。
一回又札着双油手儿出来,向危先生道:“你妹夫是有些临场怯。成日价记念着哥,见了面又哑了嘴巴了。”又向着少甫道:“我帮嫂子去。你也把江南事情给哥谈谈啊!”说着,又笑着进去了。
危先生见少甫穿件半新旧的蓝缎薄棉袍儿,方袖对襟团花元缎褂儿,鬓发半斑,风尘满面,不觉叹息道:“举世浑,仕途尤秽。就令得志,殊非自好之士所宜久居呢。”少甫停了会道:“谋生事难,遂忘清白。明知得非乐土,怎奈失更牵愁。这‘自好’两字,只索向饱暖而后从头忏悔哩。”危先生怕他不快,将话岔开,讲些京华故实。
那阿桃早捧了盘出来,盘内盛着两碟菜,并酒壶杯箸等。那江南带来的老妈子帮着打开了桌椅,郎舅两人便对酌起来。郑氏道:“姑奶奶也喝一杯去罢。没见过客人厨下忙着,主人反坐着吃喝的。”珠姑奶奶笑道:“我们还算得客么?你妹夫这会得了事也罢,没事时,看要四个肩膀担着两口儿吃着嫂嫂一辈子呢。”这几句话,说得隔壁危先生同少甫都笑起来。郑氏笑撵着他道:“你给我出去坐,莫尽在这儿斗玩笑罢。”说完,直把珠姑奶奶撵了出来。
珠姑奶奶才打横坐了,一面喝酒,一面商量明天去找刘八爷的事。珠姑奶奶道:“这又须哥替你妹夫一遭了。他是才上京的,丈二长和尚那里摸头颅去?衙门上去找人是不便的,还得向衙门问明白了他的住处,到他住处找去才便呢。”危先生道“这也不是费手脚的事。只那刘八爷官名职衔是应该先晓得的。”珠姑奶奶正夹了块鸡,搁下瞧着少甫道:“不是叫其什么吗?”少甫道:“他官名原叫其光。只职衔却不很明白,多怕是个签事罢。”
危先生听是刘其光,不觉抚掌道:“不想妹丈竟望门投止到这人。”少甫道:“舅兄认识么?”危先生道:“人却不认识,只他是个著名的宝贝,精圆透亮,财政部里有数的干员呢。”珠姑奶奶瞧着少甫道:“可不是我那句话么,谁是天生的三头六臂儿,左不过会自己打点罢了。”少甫听了微笑不语。危先生正色道:“一刹风华,吾侪自非所及,特到头荣辱,却还各未可知呢。”说时,阿桃端上饭来。这一宵至亲话故,自然有许多的琐屑。从此,戚少甫夫妇便暂住在危先生家里。
再说那刘其光,本来是全(前)清时的江苏候补从九,在巡警讲习所读了半年的书,居然成了个警政人才,署了南区区官。口才也便给,几句应酬文字也还过得去,不上半年,便膺了上峰宠遇。后来巡警道寿州吉小香升调淮北盐运,其光便加捐了个盐大使,跟了小香去。小香留他充了个总文案。从此两人竟成指臂。民国成立,小香一帆风顺,竟做了财政总长。其光便由盐大使资格不次超擢,变了签事的荐任官。自谓外而厅长,内而司长,可探囊而得。不想小香不久罢去,款段出都。一人更易,全局尽翻,小香旧人,被新总长粤东齐之章如扫落叶一般,一个个翻个筋斗来。独有其光早就预备下这着,恳着小香移交时,将他这签事饭碗向新总长殷勤托付,才算没事。只厅长、司长的好梦,少不得暂且搁起了。
那天是大总统特定的双十节,各机关一律放假。那些部员如破笼而出的群雀,一阵阵满京城里的叫噪跳踯。主事哩,雇员哩,一辈小老爷们资格浅、荷包小,不过青云阁一茶,至美斋一酒,中和园一戏罢了。签事大老爷身份大了,青云阁、至美斋嫌人迹嚣杂,不耐烦去的了。其光的公馆在手帕胡同,是崇文门大街的中段,交通最便利的地方,所以那些预先约下的过节同着玩的朋友都在他家聚集。
他正在书房中等着,手里随手拉着本新小说,看见里边载着一首浓圈密点的闺情诗道:
娉婷袅娜更风流,倚槛凭阑傍画楼。
哀怨伤心愁绪里,郎离妾去觅封侯。
不觉笑道:“诗做到这个地位,连我佐杂出身的也不由不赞赏哩。”说完,提笔写道:读闺情诗,效作一绝。诗曰:
放屁居然下气通,词人墨客更诗翁。
无双第一真难匹,如此闺情吓煞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