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0900000110

第110章 俨若思斋梅华问答编(5)

雷师曰:“此道侣乃师友也。大概功夫各有禀气之不同,而进境亦异。故须时相讨论,切问近思,则彼此有益。若一味独修,不求讲解,古人谓之‘冥行’,又谓‘盲修瞎炼’,恐难以为功。盖功夫愈进而愈精微,愈精微愈不可不讲,稍有差池,一错百错。此时须得名师益友指点剖析,庶几路头不错,功日精进。是以禅家有棒喝,道门赖点化,儒学尤贵观摩。《易》曰:君子以朋友讲习。《礼》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至圣,尚以学之不讲为忧。子夏杏坛高弟,犹以离群索居不能闻过。道侣安可无耶?若不切实用功,徒事朋侪聚会,终日谈玄说妙,论古道今,所谓口头禅,与身心学问有何禅益?此修道虽贵得朋,尤贵自砺。物以类聚,方以群分,在我不在人耳!”

赞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朋友相资,时来忠告。如金在镕,入暗举烛。长聚德星,超尘迈俗。

慧澈曰:“古人有入圜温养,九年面壁之功,有是理乎?”

雷师曰:“此是先修命后修性,方用如此。盖恐性之不纯,命功仍有疏虞之故耳!悟元子云:“九年者,九还之义。面壁者,不是定坐,乃用志不分,凝神之谓。期无一毫渣滓,如万仞壁立于前,一无所见,万法归空,静养婴儿胎化也。”先师云:‘此功行于还结养圆之后,似属稳当,不知极费大力而不中废者,古有几人哉?不如太上心宗,澈性即以澈命,澈一凝一,积少成多,日日如此,月月岁岁如此。若步步还虚,造至自然,欲脱立脱,欲化立化,已造夫虚空粉碎地位,行止得自便,何劳入圜面壁哉?”按师说即白祖所谓‘生也由他,死也由他,’祗要自家做得主,故功夫造至至诚无息焉而已!”

赞曰:“厥惟明性,何有面壁?太上心宗,命由性立。步步还虚,时时贯积。任他生死,妙乎主策。

慧澈曰:“古人皆言成功后,裂破顶门而出阳神,其理如是乎?”

雷师曰:“此之谓导引元阳也。三乘之法皆如是,然必使其能出而不出,再做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炼道合自然。故有重安炉鼎,再立乾坤之说,所以紫阳真人云:‘项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必至粉碎虚空而后已。此是末后一着之大事也。若此而行之,是将性命分作两截,故多此一番手脚。我天仙家法,竟从性宗下手,做一步还一步虚,造到虚无可还,炼道合自然,方为了当,并不要先结阳神,再将阳神粉碎也。无非使吾浩然之气充塞乎宇宙,与太虚为一体,无所出入,所谓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故最上一乘法乃炼形,即所以炼神修性,正所以修命。真空而妙有,妙有而真空。故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

赞曰:修性即命,炼形炼神。形神俱妙,性命圆成。奚须胎养,游晏玉宸。无上妙诀,与道合真。

慧澈曰:“此金丹大道,乃还丹以后之事,是否必要先修还丹,然后再修金丹乎?”

雷师曰:“非也。所谓还丹者,乃修复我本来所有之丹元耳!盖人自十五六岁之后,真元已破,其精神日日亏损,故须补足如十五六以前未破真元之光景,并且要复我初生时面目。还者,去而复返之义,乃复我本来之太极,是以谓之还丹。上中下三乘之法,皆要先修还丹,然后进修金丹。我太上心传祗要开了玄关之后,日日采,时时炼,刻刻还虚,故能逐渐补足。日积而日补,日补而日充,以致充而又充,足而又足,还丹在是,金丹亦在是。所谓充而足者,非后天之精神,乃元和之一炁也。先天足,后天自然日旺,后天旺,则先天更足矣!夫人之一点灵,原乃受天地之中气以生,亘古今而常存者;中之气,即太极祖炁也,为生天生地生万物之祖。然太极有统体之太极、物物之太极。统体之太极,天地人物统一太极也;物物之太极,物物各具一太极也。是太极也者,乃理气之浑名。理是气之条理,气是理之生气。程子曰:‘言理不言气不备,言气不言理不明。二之则不是。’朱子曰:“性即理也,则命即气也。’是以太极言理可也,言气亦可也;言性可也,言命亦可也。人自父母媾精以来,一点落于黄庭而自立,太极由是分阴分阳,而造化生焉!阴阳者,精神也,在天为日月。白祖云:‘日月并为明,日月上下为易,日月重叠为丹。’人能养其精神而至合一,则性命自存,性命存则丹基永固。还丹者,还其物物之太极,而金丹则还其统体之太极耳!盖养德养生祗是一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则金丹在是矣!”

赞曰:养德养身,只是一事。还丹金丹,岂有二义?圣学仙宗,始终相资,尽性至命,曷观系辞?

慧澈曰:“请问混化之义,其意云何?”

雷师曰:“混化二字,乃成始成终之妙诀也。先哲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所以初起手时,必将万缘放下。功到能放,则渐入忘字之阶,为混化之成始也。诀惟将我身心神气,内外统照,敛而一之,即撤去其机,自然渐入化境。待有虚景活泼,机兆,其中功用或迎、或接、或放、或收等等作用,皆当随机自审,应运自然。寂以承之,一以化之,造至忘无可忘而后己,此混化成终之神妙也。佛经云:‘惟此一是实,余二即非真’,故谓之不二法门。”

赞曰:混化之妙,三忘最要。忘无所忘,一以寂照。任顺自然,虚空乃肖。粉碎功圆,相逢一笑。

慧澈曰:“其中妙谛,愿更详焉!”

雷师曰:“混化之宗旨难以形容。《易》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庶几近是矣!我师曰:天仙心传功夫,万缘放下,身自寂虚;于天于渊,无闲刻时;圆虚圆寂,圆清圆和;何内何外,何有何无;生生化化,一付如如;还返妙用,如斯如斯。盖功夫不从万缘放下入手,而六尘诱于外,六根动于内,不由内蕴,即从外触,身心意何能安静?心性不定,功夫何由而入?故《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欲求其定,必先明得所止。欲知其止,必求明得至善所在,然后知其所止也。程子曰:心有主则能不动矣!心有主宰,则心定而神安。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待至气静念无,则有身登虚无气象,而性寂情忘,容光必照,则于天于渊,尽在我一觉之中。即《中庸》所谓‘未发’之时也。然此境界,独于静时得之,恐动时还无把握,必动静兼持而后可。故师曰无闲刻时也。虚寂清和四字,亦必于动静两时皆有此妙景,方是真功实学。故何有内外?何有有无?其中天机之生生化化,总一以付之如如而已。如如者,无上下,无动静,无方所,无内外之谓也。天仙妙用,不过如斯而已矣!观之《大学》,从‘明德’说到‘止至善’,从‘格致’说到‘平天下’;《中庸》从‘戒慎恐惧’极之‘天地位万物育’,复结之以‘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凡此功用,皆是动静合一,即本体,是功夫之学问。后学不肯体贴于自己身心上看,而泛泛读过即有能说能明者,以为词章记问之用,与身心竟无干涉。虽曰读书,实未读也。且有见道学等书,往往目为迂阔之谈,求其汲汲性命者有几人哉?若肯真切于自己身心性命上用功,则知圣贤之实学,即是天仙之功夫。识透天仙之功夫,即知的确是圣贤之学问,非道家子午铅汞之可比也。道曰金丹,儒曰太极。盖能造化者,太极也,太极本无极。行造化者,阴阳也,阴阳本太极。天地人物,无非太极、阴阳之所生;太极生天地,天地运阴阳;故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人乃万物中一物耳!万物自立太极,人亦自立太极,所谓‘物物一太极’者也。太极阴阳,物物皆具。故六合内外尽是太极阴阳流行。人既在六合内,一身内外莫非阴阳。然太极为吾人生生之本,即万事万物生生之本。太极化阴阳,阴阳运太极,循环无端,运化无穷,百千万年如是而不变。其所以能百千万年不变,以其有主宰乎此也。主宰何?天心也。人得天地之气以成形,即得天地之心以为心;得天地之心以为心,即当体天地之心,尽之于万事万物。我心尽天地之心亦尽,而后可以与天地并立为三。《中庸》曰:能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与天地参矣!人能夺天地之造化者如是。然造化者,生生不已之谓也。生而化,化而生,一任天然之则,吾不得而与焉!量以生生化化总付之以如如,则天地氤氲,万物自然化醇。故瞿蓬头曰:‘有无都不立,真在有无中。’此尽性致命之实学。我师又曰:‘大周天界,细入微尘。置心于一,混化圆真。’盖大而至于天界,细而入于微尘,皆不出于一心。所以能置此心于一处,则混化之功备而圆其真矣!虽然,不特道家有混化之说,即儒家功夫,亦必以神化为究竟。《中庸》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又曰:动则变,变则化,惟天下至诚为能化。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儒仙功夫,皆必至神化而后为极耳!”

赞曰:妙哉至理,圣学相参。神化浑化,绝古微谭。虚实无滞,至道乃含。不偏不易,敬礼尼山。

慧澈曰:“如诸所言,圣学与玄学无二理也,何故先贤皆辟佛老,以为不能用于天下国家?既不能用,则三教之鼎峙于天下,已千百年于兹矣,而不灭一者,何哉?”

雷师曰:“老子、释迦、孔子,皆圣人也;三教之道,皆道也。道无二理,教则分三。三教中之人,皆人也。人人具此心性,具此天理。理无二理,心无二心。儒家曰存心养性,道家曰修心炼性,佛家曰明心见性。三教无不从心性上着实用功,以各造其极。是以千百年鼎峙于古今,所谓殊途同归也。吾人为学,当具只眼,立必为之志,须知我所学何事,业儒者,学必到孔颜地位而后止,奉释道者,功必到老子释迦而后止。此志立得坚定,加以真实功行,自然日异月新,能心领神会,各得其所学之妙。最忌朝更暮改,见异而迁,舍己芸人,妄论古今是非。盖有一分功夫,方有一分学问;有一分学问,方有一分见识;有一分见识,方知得古人一分境地。若见识不到,谬加评论,及至学问有进,见识高得一层,悔悟从前所论是非,则无及矣。‘佛老不能用于天下国家’之语,惟圣贤可以说得,吾人断不可轻出诸口。何也?盖有圣贤真实学问,实能行之于天下国家,方可说佛老不能行。若寻常泛泛之人,浅见寡闻,自己身心尚不能治,又安能治天下国家?自己不能治天下国家,遑问佛老之能不能耶?且儒之能用于天下国家,非谓学儒者竟能用之于天下国家也。盖儒之实学,自格致以至治平,无非为尽己尽人之用,必极于天下平,而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而后已。夫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是何等力量?何等功业?谈何容易?吾人且将自己心性体认明白,随时印证于事物,试看能用与否?不然,终身儒衣儒巾,即家人父子兄弟之间尚恐不能用,何况用之于天下耶?昔人有言曰:‘释曰慈悲,道曰感应,儒曰忠恕。’三教原来共一心,明得心之所以为心,则何有于三?又何有于一哉?”

赞曰:至理惟一,其道有三。忠恕慈悲,感应交参。心心相印,物物承含。梅华问答,率性指南。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晋神

    晋神

    这个江湖,纷乱繁杂,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演绎一场盛大的缤纷故事。这个少年,无知无畏,有些机智,带点多情,又将在江湖里溅起怎样的浪花?
  • 九天共吟

    九天共吟

    在混沌初开之时,有开天神盘古曾作诗一首,名曰【九吟】萧舞雨霖,歌落花尽。相思相慕,与九共吟。诗出不久,天下便大乱,诗便也失,不知所踪。百年后,十大开天兽也相继陨落,天下便被分为人,仙,魔三界。千年后。。。【九吟】现世,天下将继开天后再次大乱,并将有一凤女出世,名曰凤姬。得凤姬者,将得天下。
  • 蒙尘之剑

    蒙尘之剑

    一心向无忧魔孽扰不休待我神剑起直叫尘埃飞
  • 蓦然回首你还在吗

    蓦然回首你还在吗

    《蓦然回首你还在吗》你的青春后悔吗?早已毕业的我,每天奔波于工作之中,在闲暇之余我往往会回想起我和你的那一段青春,想起当时懵懂的我和懵懂的你,还有那些陪伴我们度过这一懵懂青春年华的他们。当时我们的爱情是如此的纯真和美好,可后来我们却还是逃不开分离的结果!如果让我们重新开始我愿我们不在错过,不要再让我们后悔。如果我现在后悔了,你还会在会在原地等我吗?蓦然回首你还在吗?
  • 重坠地狱

    重坠地狱

    重生归来,莫迪·悲风以为自己能幸福地生活,结果发现自己只是从炼狱第一层回到了第十八层。明明论天赋、论武器、论实力他都是这片宇宙最顶尖的,但为什么就被几个疯女人吃得死死的呢?青梅竹马明明是张三无脸,却一天到晚只想着怎么弄死自己找回场子。侍奉的大小姐表面端庄贤惠、天然呆还能卖萌,但实际上却是无比强势的腹黑御姐。还有大小姐的妹妹,那就是个恶魔,这辈子最大的兴趣就是强迫自己研究哲♂学!看着周围那群不怀好意,好似挥舞皮鞭的女人们,莫迪潸然泪下。如果人生再有一次机会,他再也不重生了!“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如火朝阳

    如火朝阳

    青春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带着对未来的忐忑,他凭借一张军校录取通知书,走上了一条与周围人都不同的道路,血与泪的磨练,情与义的考量,带你走进一个最真实的军校生活。
  • 情定七夕

    情定七夕

    你能将富家千金和刁蛮任性联系在一起,将集团首席和杀手联系在一起,基本上能看好这本书了吧。。。。。。紫嫣名言——“希望有书友收藏啊,求点击、求推荐、求书评,各种求!感激不尽啊,刚出道咋~”
  • 皇宫潜伏:皇妃不靠谱

    皇宫潜伏:皇妃不靠谱

    她是东宸国的宁和公主。她清丽,满腔爱国热血,一身超绝武功只想报效国家。可是,她的丈夫却是凤秦国的王爷。对立的国家,对立的立场,彼此都需要将对方致于死地,这样的两人要如何相爱?而她丢失的记忆究竟是什么?一旦想起,又会掀起如何的滔天巨浪?爱情、国家、责任,何去何从?背叛,报复,利用,何时止休?步步疑云,重重迷雾一一散开……他怀抱着他国皇子的柔媚妃嫔,妖娆笑道:“你的女人,很入我的眼,今晚陪本王。作为交换,我的女人也送你了。”纤长一指,指向了席中漠然而坐的她。
  • 渡魂人

    渡魂人

    人性本善,不论你生前是善人,还是死后化作恶鬼,在我看来你们都应该是平等的,都有再次轮回的机会。我叫陆亭,是一个渡魂人,上天好德,赐我慈悲,普渡万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