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2900000012

第12章 遛早儿

早起遛弯北京人叫遛早儿。我从年轻养成了这个习惯,开始是为了健身,后来变成了一种享受,不论在北京在外地,我照例黎明即起,信步而行。在北京是到我去熟了的公园空地,顺便打打拳运运气,在外地专门走大街小巷,冷眼看看那生疏世界。同一个场地,同一条街道,在嘈杂纷乱的白日和寂静清爽的早晨是完全不同的两副面目。人在早晨最清醒,最客观;世界在早晨最本色,最坦率。以真情相待,能看到白天看不清楚的地方。

于是我看见了天刚亮在新奥尔良街头大叫大哭的少女,看见了和他心爱的狗一起睡在公园长椅上的东京老人,看见在塞纳河边打中国太极拳的法国姑娘,也看见过在风雪中打扫街道的清洁工人和黎明时钓鱼的艺术家。

印象最深的还是北京公园里的形形色色。

北京最中心的公园得说是中山公园。四十年代末五十年初我住霞公府,离中山公园最近。可我总是到天安门左右的皇城根为止,没敢进去过。不光我不进公园,天天见面的一些打拳遛鸟的朋友也不进公园。一来那时有闲钱买月票的人不多;二来是人民政府刚成立,旧时代遗留的东西很多,公园里不大安全。一大早就有几位神女,倚着来今雨轩的长廊卖单儿,年轻人怕落下闲话跳到黄河洗不清。老年人迷信,认为早上碰着她们会沾上晦气(我至今不明白这个行业的人怎么会一大早就去等生意)。

大宗的人早晨进中山公园打拳练功,那是一九五〇年初人民政府下令取缔色情行业,整顿治安以后的事。

五十年代中期晨练之风盛了一阵,但进公园的大部分是老人和病人。活动方式除了遛鸟外也只有打拳练气功,就这也只是男性参加,女士们来得很少,我认识一位大姐,不过三四十岁,知识分子,革命干部。想学学太极拳,非请我到她家教不可,我说:“您上公园去学好不好?那儿有师傅教。”她说:“一个女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伸胳膊抬腿的像什么样?”

那时的打扮也是清一色的中山服列宁装,偶尔有位年轻女士身穿布拉吉,能引得打拳人住手、练功的人跑气。我有个朋友的妹妹从香港回来,我陪她去了趟公园,她回来头件事就是去买列宁服和改换发型。因为我们在公园里前边走后边有人评论,我们听见那评论曰:“瞧,多难看!香港的裤子没裤腰,香港的鞋子后跟高,香港的头发乱七八糟……”到了六十年代,公园的景象可就整齐划一了,笼子烧火了,鸟儿放飞了,教太极拳的师傅当作封建余孽赶走了,遛鸟的和学太极拳的人多半到了不能见人的地方。公园里完全换了另一类人,他们穿一色的衣服,跑一个样的步子,唱样板戏的唱词。学钱浩梁作派,若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杀气腾腾”。我偶然看到过一两眼,从此终生难忘,以致过好多年后,看到其中有几位改唱最时髦高调,换了最新潮的时装,又作执掌乾坤状时,我觉得那调门和作派仍带点造反派的味道。

如今遛早儿,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类人了。

公园比以前多了,可是公园的地方却显得小了。凡有树的地方都挂满了横幅、竖额,有的带照片,有的加剪报。这边是某派气功,那边是某套拳术,每家都有奇招,各派皆有绝活。横幅如同大旗,旗下高手如林,耍枪的,舞剑的,抡刀的,使棍的,有的站在树下运气,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有的盘旋如飞,势同腾云驾雾,任意闪展腾挪,太极、八卦、武当、少林,凡武侠小说中写到的门类大概都能找到传人高手,也有几处不竖大旗而以道具为标志者,打门球的竖一个铁球门,跳迪斯科的放一只大录音机。打门球的老人多半找清静地带,举止文雅,动作潇洒,颇有绅士之风;跳迪斯科专找宽阔显眼之地,乐声一响,闻声起舞,端的是鹤发红颜,青春常驻,其舞姿之豪放,神态之自得,令看的人也禁不住手舞足蹈。若按年纪上看,如今也还是老人居多,但有病色的极少了,若以性别分类,则打门球者以老大哥居多,老大姐偶尔有之;而跳迪斯科者又以老大姐为主,老大哥纯属陪衬。近一阵跳交际舞的浪潮也赶上来了,他们的录音机要比跳迪斯科的小点,性别则男女各半。大的群落有一二百人,小的只有男士女士各一,不管人多人少,都跳得认真卖力。音乐没迪斯科那边放得响,情调却比那边来得柔,华尔兹,慢四步,探戈,伦巴,你教我,我带你,如醉如痴,自得其乐。并不问别人看了有何观感。说也奇怪,倒也没有评论港式衣着那样的热心人了。也许是如今南风北渐,洋风中渐,连跳舞耍剑的老年人也不乏穿“没裤腰”,蹬“后跟高”者,再指手画脚忙不过来。

这些变化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来的,还没看清它的过程已成普及之势,光看衣着和行为是找不到起因的。其根源在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唤起了敬人和自尊意识,各人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活,也尊重别人的个性喜好,但光有这个意识还不行,要紧的是先吃饱肚子,人只有在没有冻饿之忧,没有被迫害之虑时才有闲心追求生活情趣,有热心争取健康长寿。想想,为什么十年前公园里只有红袖标和样板戏呢,那时不就只有他们才活得有滋味么?

我有些海外的亲友回来,在摩肩接踵地看过那些固定的旅游点后,我总是建议他们起个绝早,到北京的公园里去看看,那里没有什么粉饰,但能看到中国人真实的生活面貌。

同类推荐
  • 时间的弧度

    时间的弧度

    他用诗行圈起了一道道的生活藩篱而蒙养着自己高尚的品格,他的诗情充满一种自然的力量,渐渐地在这沉寂之中喷溅而出,格外引人注目。
  • 人一生不可不读的120篇哲理美文

    人一生不可不读的120篇哲理美文

    许多人为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心机,殊不知一滴水里蕴涵着大海,一句话中蕴藏着博大的智慧。一本好书可以滋润你的心田,一篇美文也可以让你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二十余篇来自农家书屋的优秀征文,体裁丰富多样,主题立意、语言风格、行文结构从各个侧面展示了杭州市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状态。杭州市的农民朋友在书中孜孜不卷地汲取营养,发掘致富途径。新一代农民正在用知识创建自己的美好温馨家园。
  • 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五卷本的《张强文集》收入了我从1983(《四僧艺术略论》)到2009年的160余篇文章、300余首诗歌,跨度达26个年头。 其实,这个学术履历,远远不能包括我的研究范围,甚至无法构造出一个基本的框架。而我的学术研究的重心,已经逐渐地凝结成为三个基本的走向,即“中国绘画学”、“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视觉文化研究”,这同时也是我在山东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带硕士生的三个培养方向。 “中国绘画学”方向包括了如此的内容:《中国画论体系》、《中国绘画美学》、《中国山水画学》、《中国人物画学》、《现代国画形态》。
  • 永久的错觉

    永久的错觉

    高维生宛如一架扛起白山黑水的虎骨,把那些消匿于历史风尘的往事,用一个翻身绽放出来;杨献平多年置身大漠,他的叙述绵密而奇异,犹如流沙泻地,他还具有一种踏沙无痕的功夫;赵宏兴老到而沉稳,他的散文恰是他生活的底牌;诗人马永波不习惯所谓“大散文”语境,他没有绕开事物直上高台红光满面地发表指示的习惯,他也没有让自己的情感像黄河那样越流越高,让那些“疑似泪水”的物质悬空泛滥,他不像那些高深的学者那样术语遍地、撒豆成兵,他的散文让日益隔膜的事物得以归位,让乍乍呼呼的玄论回到了常识,让散文回到了散文;盛文强是一条在齐鲁半岛上漫步的鱼精,他总是苦思着桑田之前的沧海波浪,并秘密地营造着自己的反叛巢穴……
热门推荐
  • 战神联盟之穿越记

    战神联盟之穿越记

    自己看不就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了吗?。。。。。。。。。。。
  • 最后的神王

    最后的神王

    天地骤变,科技末路,仙魔降世。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此到来,是苟延残喘?还是绝境逆袭?一个满身绷带的少年,紧握着石头,绝然地迈出了脚步……
  • 天弃狂徒

    天弃狂徒

    背对天道,天葬地灭的战斗狂人。不能修行的终身诅咒。随便说点什么都会遭遇天罚的厄运。背负苍生唯一的希望。不改命,不逆天。不就是天么?老子根本不屌它!
  • 智慧谋略宝库3

    智慧谋略宝库3

    雄心勃勃的帝王将相、能言善辩的文士说客、善于经营的富商巨贾、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智慧谋略宝库》一书囊括。凭借智慧,运用计谋,达到事业或人生的预期目标,是生存的必须,是生活的必然。变幻无穷、克敌制胜的方法智谋尽在其中。
  •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作者明晓溪)小米因为死去男友的心脏移植给了另外一个男孩而转学来到了他所在的学校,这个男孩——尹堂曜同明晓溪所有小说中的男主角一样,高大英俊,家境优越,帅且酷……小米用尽一切办法去接近尹堂曜,替他写作业、跑1500米……终于,尹堂曜接受了小米并开始同她交往,但有一天,小米突然发现,他死去男友的心脏其实并没有移植到尹堂曜的身上……而尹堂曜也发现了小米接近他的真实目的……
  • 必谈的军事之谜

    必谈的军事之谜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断了念,远方的城

    断了念,远方的城

    再见很难说出口,用沉默的祝福代替言语上的牵绊,我会笑着让清风拂送........
  • 潜龙异界

    潜龙异界

    潜龙异界,龙渊在天。前世他曾是无人能敌的绝世强者,却为寻找更一步的巅峰选择了转世。这一世,他能否继续踏着那漫天血雨走上那绝顶的巅峰呢?这一世,他能否继续睥睨天下,与美共舞呢?在这没有斗气,没有魔法的世界里,等级分为龙将,龙士,龙王,龙皇,龙骑士,龙战士,狂龙战士,灭世龙王,最后便是那龙神。每个阶段分为十灵。属性有很多种,适合战斗的只有十种,光明,黑暗,恶魔,时间,火,水,土,冰,空间,雷还有时间。。。。这一世,他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我把一个农业报的临时编辑工作担任了下来,正如一个惯居陆地的人驾驶一只船那样,并不是毫无顾虑的。但是我当时处境很窘,使得薪金成了我追求的目标。这个报纸的常任编辑要出外休假,我就接受了他所提出的条件,代理了他的职务。
  • The Man Between

    The Man Betwe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