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行禁止——拿破仑统帅军队的口才
统帅军队,并不仅仅意味着率兵打仗。军队是一个庞大繁杂的实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协调好诸如军备、军纪、官兵等关系,努力做到保持士气等。当然,统帅军队最重要的是做到令行禁止,军纪严明,让士卒心悦诚服。
公元前512年,孙武到达吴国,想帮助吴王阖庐在军事上有所建树。为了考察孙武的军事才能,吴王以宫女代替士兵,让他进行操练。孙武接受命令,先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并让吴王宠幸的两个妃子担任队长。然后,他给大家约法三章:一不许混乱队伍,二不许言语喧哗,三不许故意违反军纪。最后,才开始操练。
孙武发出一项指令,结果宫女们都嘻嘻哈哈。接着,他大声命令:“如果不听号令,将接受重罚。”然而,还是没人听从指挥,并且整个队伍也变得参差不齐了。孙武大怒,急忙把执法的人叫上来,给大家讲解违抗号令的后果。最后,他按照规定,命令把两个妃子斩首示众。在接下来的操练中,宫女们听从号令,整个训练井然有序。
由此可见,一个军队如果缺乏明确的规则,就不能实现出色治理,更不要说取得胜利了。所谓“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只有部队编制有序,管理严密,才能步调一致;旌旗鲜明,号令严肃,才能一呼百应,产生强大的战斗力。这都需要军事领导人依靠出色的口才言明在先、及时纠偏、赏罚有度。
拿破仑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纵横捭阖,与他统帅军队的出色口才密不可分。无论是借助领导权威,还是充分把握人心,他都显得胸有成竹、驾轻就熟,丝毫不拖泥带水。“令行禁止”,不仅仅依靠领导权力就能实现,而是有高超的口才艺术作为基础,我们可以从拿破仑身上学到很多很多。
“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1796年2月底,才气焕发的青年军官拿破仑被告知,他将接替意大利军团司令职务。年仅27岁,需要面对军队中论资排辈的旧俗,还有老将们的傲慢自大,拿破仑该怎么办呢?
经过一番考虑,拿破仑确定了行动策略:在非常客气的同时,十分严格地对待下属。因此,他刚到驻地,就命令副官:“密歇尔,马上召集高级军事会议!”
高级将官们不紧不慢地来了,他们中间有37岁的杰出战将马塞纳,有42岁的参谋长贝尔蒂埃等;有身经百战54岁的塞尼里埃,有39岁的奥尔罗,42岁的拉尔普……任何一个人都比拿破仑年长,并且久经战阵。
这些高级将领们本来都曾期望坐上总司令的宝座,现在却一下子被“娃娃将军”给取代了,心中自然不服:“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最多只够格在舞会里陪娘们跳舞,在沙龙里结识政客,哪配指挥几万大军呢?”
他们打心眼儿里瞧不起新任司令官,在一起嘀咕着:
“我看那些督政府的家伙是吃错药了,派这么个矮子来指挥意大利战役!”
“不是吗?我们都是沙场老将,为啥要当这个科西嘉矮子的属下呢?”
“看他那自以为是的样子,我就敢打赌,他只会玷污我们的战功。”
“我们应该先羞辱他一顿,然后把他轰走……”
这些言论拿破仑不是没有听到,但他满脸自负,大步踱进会议室。然后,他双手插在身后,站在军用地图前,目光如炬地看着那趾高气扬的将军们大大咧咧地走进来。仅仅是一眼,拿破仑如电的目光就仿佛刺透了将领们的心。这些人只觉得寒气逼人,好生严厉的目光呀!那种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也不知不觉地收敛了一些。
这时,拿破仑站到会议桌前,脱帽致敬,说道:“尊敬的将军们,你们辛苦了,但是你们并没有打赢这场战争,完全是劳而无功!”
说完,他又戴上帽子,神气十足地说道:
“我知道,你们心底也许在说‘他不是我的长官’。这一点,我不在乎,我只要求你们在走出这个房间后,一切听从我的指挥!”
军官们惊呆了:这个矮子怎么如此自信和精明?这时,副官宣读督政府的任命状和“对意大利军团司令的指示”。念完后,副官还一本正经地说道:“请大家向新任司令官脱帽致礼!这是礼貌和纪律!”
片刻之后,拿破仑强而有力地声音响起了:“诸位,现在我要求你们说出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包括每一个连、每一门炮、每一个小村庄、每一条小河的具体情况!”
将官们面面相觑,万万没想到司令官的要求是如此严格,有人也疑心这是特意设置的“下马威”。马塞纳将军十分正确地回答了敌方的兵力情况,却不知道他们的部署和意图。糟糕的得斯皮努瓦竟什么也不知道,当场就被拿破仑骂了一通,被斥责为迟钝懒散、不思进取,对战争一窍不通。幸运的是,拿破仑在开骂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将军,我敬慕你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坚定的性格!”
俗语说:“上任三把火。”意思是,官员在上任之初,一定要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以树立自己的威信,驾驭桀骛不驯的下属。对那些年长又有经验的部下,就更应该掌握一些策略了。懂得尊重下属,适当地给对方颜面,就能让他们获得被认同的感觉;而对那些专横的人,直击其要害,并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则可以最大限度地统御对方。对此,拿破仑颇有自信,他曾经说:“指挥那些年长的将领,就要先礼后兵。”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