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812年,拿破仑发动了对俄国的军事进攻。结果,英勇的法军被困在辽阔的俄罗斯国土上,这一进攻战略被证明是不明智的举动。
当时,法军每天凌晨3点钟骑上战马,一直到晚上10点钟才能休息。这支庞大的军队远离后方基地,长途行军,交通运输跟不上,部队补给极为缺乏,士兵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俄军每撤出一城,便将该城付之一炬,不给法军留下一点儿东西。
1812年8月29日,法军追到维亚兹马附近。看到哥萨克后卫部队正在该城放火,拿破仑立即指挥一支部队前去灭火。这支部队进入城中,不顾熊熊烈火,首先去寻找食物。士兵将找到的食物手忙脚乱地塞进自己的挎包和饭盒,饥饿已使人们对火的恐惧退到了第二位。很快,士兵们还发现每一幢房屋都有储藏室,里面有丰富的物品,于是,士兵们开始抢劫了,任何人都无法阻止这种行为。
但是,士兵们抢到的这点儿食品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骑兵队伍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威力,他们的马匹简直连步子都迈不开,任何一次小小的战斗都会使很多英勇的骑兵丧命。在战斗结束的滚滚烟尘中,有的骑兵是牵着马返回营地的,有的则干脆丢掉了马,徒步跑了回来。
9月1日,法军到达格日阿次克。当时城中正冒着浓烟,拿破仑一面指挥军队救火,一面在这座城池周围进行观察。他要在这里集结兵力,准备决战。
9月2日和3日,拿破仑的大军不断到达格日阿次克。由于炮兵的前进道路被各种车辆堵塞,拿破仑命令炮兵护卫队烧毁一切堵塞道路的车辆。这时,正好有几辆官员乘坐的车辆阻碍着前进中的炮队,拿破仑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其烧毁。
一位官员出来反对说:“车子烧了,官员们可能会掉队。到明天早上,我们的两条腿一定会完蛋的。”
“如果明天早上我没有炮兵,那会使我们损失更多的东西。”拿破仑答道。
紧接着,一辆轻便四轮马车着了火,拿破仑对贝尔蒂埃说:“我希望被烧毁的是您的车子,那样影响会更大些。而您也应该丢一辆车,因为我常常看见那辆车。”
“陛下,如果把您的车子烧了,我也会效法的。”贝尔蒂埃答道。
拿破仑立即说:“只要一看到我那辆车,我一定会把它烧掉。你别对我的话生气,因为我对自己的车不会比对别人的车更感到可惜。我是统帅,我一定得树立榜样。”
拿破仑果真这样做了,这种榜样的力量发挥了作用,疲惫不堪的军队开始加速前行。正是有了拿破仑与士兵同甘共苦的表现,军队才显得更加团结了,凝聚力也大大加强。
“领导”是引领团队前进的人,是群龙之首。因此,成为一名称职的领导人,首要的条件就是以身作则,成为众人的表率。所谓上行下效,领导的一举一动都是下属效尤的对象。尤其是在关键时刻,人们通常都会注视着最高统帅的举动。因此,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属下,才能发挥言论的激励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行动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对下属来说更有说服力。所以,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善于发挥表率作用,就能激发部下的热情。拿破仑面对严峻的形势,下令烧毁一切堵塞道路的车辆,包括其他军官和自己乘坐的。结果,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激发出了士兵无畏的勇气和威力,有效使军队摆脱了困境,绝地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