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89300000006

第6章 第一次去孤儿院——让孩子懂得知足、学会感恩

人在心中应该设身处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是那些比我们更值得同情的人。

——(法国)卢梭

第一次去孤儿院我被震撼了

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附近的一所儿童福利院参观。老师介绍说,这里住着236名孤儿,其中85%为智障和残疾儿童,并要求我们学会遵守纪律、尊重那些同龄人。

后来,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儿童福利院,院长带着我们参观孤儿的寝室、电教室、图书馆和活动室等。第一次来到这里,刚开始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但是,当我看到这些和我一样大的同龄孩子时,却被深深地震撼了。

在残疾儿童寝室里,我看到了许多肢残、智障、瘫痪、聋哑的孩子。第一次接触他们,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他们见我们进来,用各种表情和言语表达对我们的欢迎:一个脊椎严重损害的孩子被迫在床上进行方便,却没忘记向我们努嘴;一个瘫痪的孩子躺在床上,无力地挥着他的小手向我们友好地表示;一个脑障的女孩追着我们和我们玩游戏……

接着,我们又来到孤儿活动室,只见许多孩子在看电视。看到我们来了,老师关了电视,让我们聚到一起聊天。我来到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面前,老师介绍说他因为声带障碍,说话的声音很小。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阵难过。然后,我们开始一起玩,并低声地交谈着。虽然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却始终露出笑脸,这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了我。

后来,我又接触了几个小朋友,他们都表现出坚强、乐观的个性,这不但感动了我,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想到了自己整天被爸爸妈妈宠着,却还不知足,也不懂得感谢父母的疼爱,心里惭愧不已。

离开孤儿院的时候,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回到家以后,我把这张珍贵的照片珍藏起来,时刻提醒自己要知足、感恩,别再抱怨和拖拉,努力把学习搞好。这次难忘的经历,一直鼓励着我战胜困难,做个坚强的男子汉。

去了一趟孤儿院,我受到很大激励

10岁那年的儿童节,爸爸带我去了一趟孤儿院。那个地方距离我家不太远,去之前,爸爸告诉我,那里的孩子都没有爸爸妈妈陪伴。我就问爸爸:“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为什么不和他们在一起呢……”爸爸拍着我的头说:“去了你就明白了。”

这个孤儿院坐落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一进院子,就看到几间陈旧的房子。在院长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教室、宿舍看望这些孤独的孩子。院长还介绍说:“这些孩子来自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他们的父亲、母亲是谁,他们的背景如何,他们的身世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我们只负责他们的饮食起居,希望他们能健康成长。”

我走到一个名叫沙奇的孩子身边,和他交谈起来。后来,爸爸告诉我,这个孩子是被人从一条叫“奇星路”的一个建筑工地的沙堆上拣来的。沙奇不爱说话,却很喜欢画画。在他的本子上,我看到了许多小兔子,活灵活现的。他还告诉我,将来他要当一名画家。望着沙奇充满期待的眼神,我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我生活在那么好的家庭环境里,有爸爸妈妈的疼爱,还不好好学习,简直太不知足了。

后来,我们又到孤儿院的其他地方转了转,见识了许多条件比我差,却比我有理想的孩子。这次经历,让我感觉很惭愧,又很受鼓舞。

你带孩子去过孤儿院吗,如果没有,就尝试一下吧。在孤儿院里,许多智障残疾儿童在与生命顽强地抗争着,他们是那样的坚强、那样的乐观,对未来充满着期待。让孩子和他们接触一下,感受一下这种振奋人心的精神面貌,能让孩子学会知足和感恩。

今天,许多孩子享受着父母的疼爱,不但在物质上过着优厚的生活,而且也很少参加家务劳动,很少体验吃苦的感受,很少知道自己正享受着幸福。所以,许多孩子并不知足,也不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懂得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诲。

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被娇生惯养,不懂得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甚至产生许多消极想法。有一个孩子曾经对考大学发牢骚,他说:“如果我的父母有能耐,我就可以直接去美国读书了,还用为了高考挤破头吗?”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听了这个孩子的感叹都会很伤心的。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让他们安心读书,却不被孩子理解,他们甚至责怪父母不能送他们出国。这种不知足、不懂得感恩的思想,在当今孩子中很有市场。

事实上,父母从来没有想过索要子女的回报,但是他们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不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带孩子去孤儿院看看,让他们看到生活在更低层的同龄人,他们就能认清自己的位置,在对比中发现自己正享受着关爱和幸福,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建议一: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

让孩子经常注意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有因父母丧失劳动力而陷入贫困的家庭;有因残疾智障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士;还有因生活无着而在街上乞讨的人们。相信在看过他们的艰辛生活以后,孩子们会对自己舒适的生活有另一种体会。

有一对住在华盛顿的夫妇,他们很富有,但却常常为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而烦恼。他们的孩子已经习惯了要什么有什么,并无偿接受他人服务的生活,至于服务他人,那简直像火星那样遥远。这对夫妇意识到,如果让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下去,那么他们的孩子将来就可能会遇到生存的难题。因此,他们觉得必须帮助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

于是他们准备了一个特别的活动。在感恩节假期开始的前一周,由父亲告诉全家:“这次感恩节我们要做点不一样的事。”听到这话,孩子们立刻坐得笔直,因为通常在这种情形下,父亲会告诉大家一些特别有趣的活动,例如到巴拿马群岛去玩小艇拖曳降落伞。但这次却不一样,父亲接着说道:“我们要一起到救济中心去,到那里去侍候穷人和流浪者吃感恩节的晚餐。”由于父母的坚持,孩子们只好去了,但一路上孩子们并不很高兴,他们很奇怪这次父母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到救济中心服务他人!若是朋友们知道了会怎样想?但是当天发生的事情却完全出乎孩子们的预料,而且之后也没人能想到有哪一天会比那天更美好。他们在厨房里忙来忙去:把火鸡和调味料捧上餐桌,切南瓜派,添了无数杯咖啡。他们在小孩子面前扮小丑,还听那里的老人们讲了许多以前的感恩节的故事。这对夫妇看到自己孩子的举动简直开心极了,他们知道这次行动是非常成功的。

果然,几周后孩子们又要求去救济中心侍候那里的圣诞节晚餐!他们终于懂得了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和行动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道理。

建议二: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

城里孩子生活很幸福,却很少有人知足,更不要说懂得感恩了。让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能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

12岁的王华由于家境比较富裕,从没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但是1999年暑假的经历却成了她一生难忘的记忆。

那年,她随父母到了安徽大别山区。在那里,他们落宿在一户农家。农户家有一个和她同岁的儿子杨阳,长得又瘦又小,个头比她矮了一大截。

杨阳家的房子是用泥土和茅草建造的,屋里黑洞洞的,除了一张破旧的桌子,再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了。杨阳的家里很穷,为了挣学费,瘦小的杨阳常常要去砖窑帮忙挑砖坯。从山脚下把砖坯挑到半山腰的砖窑,一趟挑6块,一块2分钱,每天挑10趟,可以挣1元2角钱。杨阳那瘦小的身体,是怎么完成这么艰苦的劳动的啊!

还有村里的其他同龄伙伴,他们为了挣足学费,得经常上山打柴、采药、捉蝎子……那些采蘑菇的小姑娘,常常因为受到毒蘑汁液的刺激而手肿得好大;那些捉蝎子的小男孩,身上、手上留下了蝎子蜇过的痕迹,而一个蝎子才卖5分钱!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就是为了上学呀!

看到这些,王华的心里沉甸甸的。她掏出50元钱放在杨阳妈妈的手里,真诚地说:“阿姨,以后我会帮助杨阳的。”

回来以后,王华像变了一个人。她不再吵着要妈妈买新衣服了,也不再挑食和吃零食了。整整一个暑假,王华没有吃一根冰棍,而是用省下来的300元钱买了文具、衣服寄给杨阳。她还经常给杨阳写信,鼓励杨阳用功学习;杨阳的每一封回信,王华都认真地读上几遍,还要指出错别字。在王华的帮助下,本来学习成绩不太好的杨阳,成绩提高了很多,还被选为中队委员。

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友,会使城里的孩子们发现:蓝天下,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跟自己—样住着高楼,喝着牛奶,还能看到电视;“祖国的花朵”,并不是都可以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整洁的校服,喝着早餐奶,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堂的!有了这种认识,孩子就能重新认识自己,学会知足和感恩。

建议三:引导孩子以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人生在世,不可能所有的事全如人意,一味地陷入不如意的忧愁中,只能使不如意变得更不如意,而微笑却是击败忧愁的最有力武器。对孩子来说,只有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成长中的各种挑战,才能走好每一步。

王女士经常对儿子说,无论发生多么不愉快的事,都要快速调整心态,让自己笑起来,让自己快乐起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境界。一次下班回家,王女士听见儿子在他的卧室嚷道:“吵死了!”同时,听到他用力划了什么,王女士没在意,继续去客厅看报纸:“吵死了!”儿子又嚷了起来。

王女士知道孩子一定有什么烦事,否则不会这样。于是,她走进儿子的房间,看到孩子正坐在写字台前,作业本上竟然用铅笔划了几道痕迹。

“有什么事,和妈妈说好不好?”王女士问儿子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儿子却没好气地回答:“我不说!”

“他的文具盒丢了。”这时,奶奶在客厅说。“妈妈,我的文具盒找不到了。”儿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讨厌死了,我不去上学了!”儿子经常为一点小事就伤心得不行,这个文具盒肯定让他一个下午都没有好心情。

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王女士说:“你是一个男子汉,怎么能为了一个文具盒哭鼻子呢,这多不值得呀?要知道,男子汉的眼泪很值钱啊!”听了这些话,孩子不哭了。

接着,王女士又说:“妈妈知道丢文具盒,你心里不是滋味!但是,这不妨碍你把作业写完了啊。赶快写吧,一会儿妈妈陪你买一个新的。你忘了,上次咱们去看展览,那些贫苦山区的孩子根本没有漂亮的铅笔盒,但是他们照样取得了好成绩。你应该向他们学习啊。”就这样,王女士说服了儿子。

当孩子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时,父母要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让他们学会知足,学会拒绝消极心理的干扰。

同类推荐
  • 3岁决定孩子一生健康

    3岁决定孩子一生健康

    本书从饮食入手,解决孩子在成长发育期的常见问题。内容包括:3岁前的饮食习惯决定20年后的健康状况;从3岁的饮食习惯看100岁的好习惯;我“型”我吃,为孩子做好营养储备;怎么吃,孩子的胃才不会“发脾气”等。
  • 问题女孩成长方案

    问题女孩成长方案

    本书内容包括:让女人心惊胆战的妙龄女孩、我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双面胶女孩、18岁未婚妈妈的秘密等。
  •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好妈妈的秘密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好妈妈的秘密

    关于人与自然的紧密关联,雷切尔·卡森这样说:“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如今,在强调让儿童与自然重逢的时候,我们同样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阅读的缺失,这虽是儿童的,但首先是成人的,因为年轻父母们也很少读书了。孩子需要陪伴,更需要我们讲故事给他们听,可以和他们一起读读书。就如同与自然的关系那样,可以感受阅读之关的人,一定可以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
  • 让全世界孩子都乐不可支的笑话书

    让全世界孩子都乐不可支的笑话书

    《让全世界孩子都乐不可支的笑话书》精选了中外优秀笑话几百则,并进行了适当的整理和改编,内容大多与儿童的学习、生活实际相关,文字简练,特别适合孩子阅读。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每则笑话后面,都加了一个“快乐解读”,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不只看笑话,更能从笑话中学到知识。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掌握受孕时机,获取早孕信息。避免有害因素,慎重服用药物。重视孕期营养,保持适度运动。选择分娩方式,促进体形恢复。
热门推荐
  • 壶酒一剑自逍遥

    壶酒一剑自逍遥

    酒在手,万般豪情喧嚣,我自愁,剑在手,荡尽世间不平,我自忧,我自逍遥随风去,有她做伴此身无悔无忧愁......
  • 错过人生

    错过人生

    《错过人生》是由99个遗憾组成,本书最大特点就是每个遗憾都可以单独来看,也可以拼接起来成为一个大故事。一般常说“没有人生”的人往往是活得最精彩的人,但心中还剩下填不完的遗憾。我们并不是“没有人生”,我们只是错过人生。我梦里回荡着青春的画面。梦中遇到你,你是笑着的。你坦然的说你错过青春,你失落年少。你的人生错过了什么呢?进来寻找吧!你的人生错过了什么呢?进来面对吧!你的人生错过了什么呢?进来回忆吧!
  • 宝贝我一直都很爱你

    宝贝我一直都很爱你

    为什么,你我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只不过是一个随手被丢弃的人而已呵呵,是么,我倒要看看了
  • 名门盛宠

    名门盛宠

    洛落本想给男友一个惊喜,然后男友却给她来了一个惊吓!推开门的一瞬间,自己最爱的男人,居然跟一个女人在床上驰骋······
  • 异星封神录

    异星封神录

    一个追求长生的家族,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孤儿,一个刚刚成功就被至亲背叛的青年,选择了逃避,在异开始了一段曲折离奇的生活
  • 前颜作词梦

    前颜作词梦

    一首歌词一场梦,一首歌词一段用心感悟的青春岁月。相信音乐还有纯真的灵魂,跟着心跳随血液流遍身体的每个角角落落。祭奠我们的心曾经激荡跳动过的青春!前颜原创流行歌词,只希望可以有哪一句写进过你的心里……
  • 入梦天下

    入梦天下

    她,出了一场车祸。“诶?为什么我飘在空中?”她成了一抹游魂飘荡在各种异次元,不能离去“握草,成鬼了?这里是哪里?”每去到一个世界,她就会失去前世的记忆,她的记忆一直停留在出车祸的瞬间。
  • 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演讲是一门科学与艺术。拥有高超的演讲技能不仅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良好体现,更是成功人士必备的技能之一。《实用演讲技术大全》分为六篇,共四十四章,在全面介绍演讲高手必备的基本知识,演讲前需要进行的精心准备,以及如何分析、了解、打动、说服、调动听众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了如何设置精彩演讲的亮点,怎样灵活运用演讲的技能,以及不同类型演讲技法的使用要点。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 刘远鸿

    刘远鸿

    全国刚刚解放的时候,出国留学的刘远鸿回到家乡,而他的父亲被镇压,和他的三娘生活在一起,把尖山头一个穷山僻壤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农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