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名其妙的不自信
瑶瑶十二岁了,刚升入初中。她性格开朗,小学时就是班里的活跃分子,在家的时候,更是嘻嘻哈哈闹个不停,几乎一刻都不消停。在外工作一天的我们经常会被她逗个不停,疲惫一扫而光。瑶瑶手工做得非常好,经常把自己做的东西送给老师、同学。她还喜欢唱歌跳舞。在同学和老师眼中,她是一个能给人带来无限欢乐的活宝。
但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孩子,性格过于活泼,导致了瑶瑶做事的马虎。她的学习成绩也就在这基础上起起伏伏平稳不下来。妈妈每次看她的试卷,尤其是英语,发现经常将字母丢三落四,或者根本审不清题,判断题经常就做成了选择题,让妈妈干着急。妈妈想让她长点记性,于是就板着脸,对她训斥一番。
瑶瑶从来没见过妈妈如此“凶恶”,吓得战战兢兢,并哀求般地讨好妈妈:“妈妈,我再也不马虎了,一定细心。”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过后就忘,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情况还是如此,丝毫也没有改变。而且现在她已经有了考前综合征,总是提前给妈妈打预防针:“妈妈,如果我考得不好怎么办,您不会打我吧?”妈妈这才意识到女儿对考试已经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自信心一点都没有了,而且说不定她心里已经对考试厌恶至极。
还好妈妈并不专制,她第一时间来到学校,和老师沟通。当老师了解到瑶瑶平时做完作业,都是妈妈检查,自己从来不管的情况时,老师似乎已经找到了瑶瑶成绩不稳定的症结所在。她说:“这样下去,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性,觉得做作业是一种任务,完成了就万事大吉,没有什么责任心。自然,到了考试的时候,做完了她就不检查,而且她也检查不出什么来。问题不解决,这成绩还怎么会提高呢?”妈妈恍然大悟。
晚上回到家,瑶瑶又像以前一样,做完作业,便让妈妈替她检查。妈妈拒绝了,让她自己先检查一遍。瑶瑶不愿意了,因为这会占用她的玩耍和看电视时间,她开始闹脾气,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别人家的小孩都是这样,而且做作业的时候,旁边还有父母陪着,碰到不会做的,父母就直接告诉答案。妈妈拿出耐心,详细地告诉她这么做的利与弊,并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讲道理给她听:从前有个懒人,什么事都不愿做,因为从小到大都是他妈妈帮他做好一切。有天,他妈妈要回姥姥家,她担心自己这一走,儿子会饿死。忽然,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做了一个大饼,够儿子吃好几天,她在饼的中间挖了个洞,将这个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放心回家了。几天之后,妈妈回来一看,自己的儿子竟然快死了,那个饼在,只有嘴巴旁边的那块吃掉了。妈妈把饿昏的儿子叫醒问:“脖子上有饼,你怎么不吃?”儿子有气无力地说:“我吃不到。”瑶瑶似乎明白过来了,她轻轻地冲妈妈点了点头。从那天开始,瑶瑶做完作业,就独自检查。虽然错误还会挺多,但妈妈并不着急,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一切都得慢慢来。
一段时间后,一天放学回家,瑶瑶拿着英语试卷,上面打了个红红的92分,妈妈十分高兴,还利用这个好机会鼓励她:“真棒,没有妈妈帮你检查,你也照样得了好成绩,说明你很聪明,一定行。”渐渐地,在妈妈的帮助和教育下,瑶瑶的成绩慢慢地赶了上来,更不会在考试前,哭鼻子掉眼泪,紧张得睡不着觉了。瑶瑶现在不仅越来越独立,而且自信心也更强了。
哪个母亲不望女成凤,但是不恰当的方式往往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问题出在女儿身上,根子却很可能是做妈妈的太宠爱、太溺爱。要想孩子战胜困难,树立信心和拥有独立的能力,妈妈就必须和教师相互配合,时常联系,共同教育孩子,才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教育方法得当了,庸才也能变天才,大科学家也不例外。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子成长。为给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人们的肯定。做母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如果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要留有余地。例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自己动手摄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里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自信是需要逐步培养的,所以你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个长期的可衡量的计划。
2.开始变得虚荣了
曾经在电视上看了一个明星妈妈访谈节目,那期的嘉宾是鞠萍和方青卓,话题是:面对孩子的虚荣心。
首先发言的是方青卓,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带孩子去商店,孩子非要一个玩具,她就是不给买。售货员也帮着搭腔:“挣那么多钱不花等于没挣。”她想了想,最后还是战胜了虚荣心,说:“谢谢您,这个我们不需要。”回到家后方青卓对孩子说:“售货员阿姨那样说,因为她不知道你有那么多玩具,你都有了,就没必要再买了。”
鞠萍说的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因为住的是公寓楼,所以没有上门收废品的。她把废品分类存放,收集多了就带孩子一起去卖,一个易拉罐5分钱,孩子懂得了节约,同时又懂得了环保。
我想,这两个明星家庭的经济条件是许多普通人不能比的吧,但是身为母亲的她们却成功地抵制了虚荣心的侵袭,也教育了孩子。相反,时下许多家长却是在纵容,为了满足自己和孩子的虚荣心,常常为孩子买些与收入不相等的物品,有的甚至借钱,卖血。孩子一旦不能满足,还会对父母拳脚相加。
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是给孩子最好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宁可自己吃不上穿不上,也得让孩子风风光光的;而外国的教育思路是什么都要靠自己,想得到什么都得通过自己的努力。
现在,富人穷人同样多,所以校园里学生们的话题也就多了。加上女孩正处于青春期的微妙心理,所以攀比成风。有个女生说她买了新手机,是什么什么牌的。另一个女生说她也有手机,是什么牌的,结果被第三个女生嘲笑:真土,我的手机是我妈妈从国外带回来的限量版。
如果说女儿的虚荣是有意的,那么很多时候妈妈的虚荣却是不自觉的。
就拿上哪所中学来说,理智的家长要看家里的经济条件,交通状况,自己女儿的本身学习情况。至于什么私立贵族学校,收费离谱的“重点学校”,条件允许就去,没有条件不去也什么不都耽误,毕竟女儿的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可是还是有许多家长选择去,自己也觉得承受起来有点贵,但为什么还要去,答案是:人家都去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类似的诸如各种才艺班、补习班,买什么样的参考资料等这些“非重点项目”的攀比赛,更是被众多妈妈们搅得狼烟四起,“报”“买”声一片,于是乎,一架价格不菲的钢琴弹了没多久就被搁置起来布满灰尘,众多的参考书,还没来得及看,就当破烂卖掉……
虚荣心是会传染的,有虚荣的妈妈就有虚荣的女儿。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女儿也就学会了虚荣,那么将来也得为女儿的虚荣心买单,如果有一天买不了的时候呢?如果妈妈压制住了自己的那一份虚荣心,我想女儿也就克服了“虚荣心”。
少女的虚荣心理,常表现为下列几种攀比行为。
①比美。如挑新衣服穿,看见别人穿了件新衣服,一定要买件漂亮的,穿了双新鞋会时时把脚伸给别人看。
②比富。炫耀自己家的“空调”、“音响”,自己和妈妈“乘飞机、住宾馆”等。
③比“能”。以“神童”自诩,认为自己什么都会。常说:“这有啥稀奇,我会算几百加几百呢!”爱听表扬、受不了批评,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发脾气,闹别扭,心理失去平衡。
造成女儿上述“毛病”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①女儿自我熟悉能力差,不能客观评价自己。许多女孩往往过高评价自己,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这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②妈妈教育方法不当。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又有经济承受能力,所以舍得买高档玩具、流行服装。有些妈妈不注重孩子的修养和教育,喜欢在吃穿打扮、玩具图书等方面与他人攀比,甚至给女儿大把零花钱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与众不同。妈妈对女儿一味“吹高”“捧高”,让女儿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从不受任何挫折。
女儿爱虚荣,有碍于其进步,甚至会形成嫉妒成性、冷酷无情的性格。因此,妈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及时给予纠正。
①榜样示范。妈妈应加强自身修养,言谈举止,不落俗套,给女儿树立一个好样子。
②文艺作品引导。通过《家有儿女》等家庭教育,使女儿明白劳动、助人、敬长辈、谦虚、低调等美德。
③适度表扬。当女儿成功地做了一件事时,适度表扬,当别人夸大其词地对女儿进行夸奖时,应转移话题,加以制止。
④高要求。假如女儿做事总比别人做得快、做得好,就要交给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使她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别人指导和帮助。进行受挫折练习,教女儿学会调节情绪,经受失败的考验是很必要的。
另外,不管经济条件如何,妈妈都不能放纵女儿的消费欲,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逐步纠正女儿追求穿戴、羡慕虚荣的坏习惯。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谁能保证给孩子铺一条康庄大道,让他一辈子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从小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培养坚毅的品格,长大怎么独立面对社会?
3.阴暗的嫉妒心理
专家们研究发现,有的不足周岁的婴儿当看到母亲在给其他婴儿哺乳时,也会出现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等不安反应,甚至哭闹起来。而长大到学龄前的五六岁时,嫉妒会更频繁地升上心头。至于上学以后,由于和小朋友进行多种“比较”的机会骤然增多,他们可能会遭到更多的嫉妒的折磨,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学会“掩饰”自己的嫉妒感。
不过,绝大多数12至18岁的女生仍会表现出一定的嫉妒情绪,尽管她们深知这并不光彩。
身为母亲的您如果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女儿有时会因为好友当上了班干部或受到老师表扬而闷闷不乐,有的会对自己最好的朋友穿上好看的新衣莫名其妙地耿耿于怀,而更多的女生还是会对成绩在自己之前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嫉妒情绪……
处于初、高中年龄阶段的女生嫉妒的对象往往是关系较亲近的同桌、好友甚至年龄相差不多的兄弟姐妹。经常嫉妒他人的儿童,大多性格怪诞、不思进取,也少朋友。一般来说,嫉妒心是阴暗、丑陋的,它可能摧毁理智,泯灭良知,扭曲人格,污染灵魂。因此,一旦发现女儿表现出嫉妒时,妈妈必须尽最大努力引导,帮助她学会面对和疏导自己的嫉妒情绪。
为“妒火降温”有以下五大妙招需要掌握:
不要批评、挖苦
当女儿显露出其“丑陋”的嫉妒心时,作为妈妈不要严加批评指责,更不要冷嘲热讽,因为这只能使女儿更多地丧失自尊,最后更严重地身陷嫉妒的苦海之中难以自拔。
比较合理的应对方法是,佯装漫不经心地对引起她嫉妒的“背景”通过询问加以了解,语气平和,且面带微笑。
静静倾听
不妨把女儿抱在怀中,然后安静地倾听她的感觉。她也许会描绘说,她正体验着强烈的不快甚至愤怒,而这种敌对情绪的起因仅是由于她的一位“死党”刚获得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此时妈妈不要劝慰说“那我也给你买一辆更好看的自行车”,因为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糟糕地诱发她的贪欲和攀比欲。
其实,此刻女儿最需要的是向亲人将自己的不安和烦躁和盘托出,希望有人能倾听她的诉说,并理解她、体谅她。待你听完她也许是语无伦次的诉说后,不必加以评论,相反可以轻松地说:“呀!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哩!”要知道,妈妈的轻松和微笑可以有效地使女儿控制住自己的嫉妒心,其强烈的情绪即会渐渐消退。
力求转化
或许,你对女儿时不时冒出的嫉妒心很难扑灭,但你完全可以聪明地将其转化为激励他前进的动力。一个中学三年级的女生对同桌的名牌钢笔眼红得要死,出于嫉妒他“信口雌黄”地对妈妈说,那小子一定是偷他父母的,不然那么贵重的东西,家长怎么放心交给他。
明智的母亲这时应该说,把你的零花钱攒起来,省下来钱照样可以买一支的。这招也许真的就会让女儿下决心改变乱花钱的恶习,省下钱来买一支钢笔。她也就不会去嫉妒别人了。
妈妈是表率
生活在充满嫉妒心的家庭里的孩子,也往往嫉妒心较强。
因而作为家长,妈妈须留意:切莫在邻居发了一笔横财或挚友升了官时,出于嫉妒对他们横加指责、冷嘲热讽甚至恶语中伤。要知道,坏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帮助女儿树立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嫉妒心。对这类孩子来说,家长的爱、赞扬和理解是医治自卑、进而克服嫉妒的佳方良药。妈妈对女儿每一长处由衷的肯定和赞美无疑可大大增加她的自信和自尊,而一个充满自信和自尊的女孩往往会充满了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
她深知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她不大会被他人的成功搅得心神不宁,或生出畸形心理。她会心胸开阔,笑对人生。而大度和乐观,恰恰是扑灭嫉妒之火的最好的“灭火剂”!
嫉妒是人们心理健康的“杀手”。它代表着人性中的自私、褊狭、平庸。睿智而高尚的行为是容纳别人,欢迎别人超越自己。如果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圈子,能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这就活出了人生的一种高境界。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最大地发展自我,为自己的成功打开通道。
4.考试前后的焦虑症
唐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她连续两年获得市三好学生的称号,同时还是校学生会干部。让人奇怪的是,刚放暑假唐敏就强烈要求妈妈给她请老师补课。妈妈看着女儿这学期的成绩单很诧异:“你成绩这么优秀没必要补习。”“我们班的很多男生这学期的理科成绩明显上去了,我绝不能输给那些男生,我要好好利用今年的暑假。”唐敏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
临近开学,唐敏从以前的事事独立变得事事依赖妈妈,连去游泳都要让妈妈陪着。而且看到荤菜就想吐,饭量也有所减少,每晚躺到床上就觉得头脑“唰”地变得很清醒,辗转反侧到凌晨才能睡着。
看到女儿身体如此不适,妈妈急坏了,她连忙带着女儿到医院,医生的诊断却让母女俩都大吃一惊,按照医院专家的说法:唐敏提前患上了毕业班学生的考前焦虑症。而女生尤其是优秀学生提前受考前焦虑症侵袭的比例占了绝大部分。
通常,女孩的心志智比男孩子早熟,一些女孩较早具备竞争意识,特别在意成绩的排名,所以不少女生从小学起成绩就一直领先于男孩子,可是进入了初中,尤其是数学等需要立体思维的科目上,男生有了明显的优势。到了初三,很多男孩子的成绩一下子冒了出来,这就使得一直有优越感且自我要求很高的优秀女孩子遭遇强烈的危机意识,并进而引发焦虑。
“考试不要紧张,考不好不要紧,只要尽力就可以了。”这句妈妈常对女儿说的安慰话,事实上容易对女儿产生负面影响。
从小成绩优异的准高三生苗燕发现整个暑假,只要自己在家,妈妈就不看电视,提到高考妈妈也小心翼翼地说“只要尽力就可以了”。可苗燕明显感觉到妈妈的紧张感,反而开始无端担心,感到很压抑。苗燕说:“暑期的每次考试,我都提醒自己不要紧张,可我一看到同学们正埋头答卷,心里就很紧张,有时还全身出冷汗,根本无法集中精力答卷。”
很多毕业班的家长和老师在考前会善意地提醒孩子“不要紧张”,但根据心理规律,孩子不必通过话语就可以看透父母的身体语言和表情语言,读懂“紧张”。另外,孩子虽然懂得不要紧张,但不知道如何做到不紧张。尤其一些优秀的女生嘴上说不紧张,但她们只是把情绪封闭起来,到了考试时,她们却表现得比一般人更焦虑,通常表现为不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情绪焦躁不安,心情惶乱,并伴有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等现象。
造成女儿患上考试前后焦虑综合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需求过强而唯一:渴望迫切——失望不快——绝望沮丧;
期望过高而不实:个人荣辱——名利地位——唯此唯大;
压力过大难承受:家长的梦——孩子来圆——一损俱损;
动机过窄易脆弱:一厢情愿——命运决战——走独木桥;
不良刺激过多:责备——怪罪——冷漠——歧视——忽视;
自我评价过偏:自卑自轻——自高自大;
家长关心过切:过分溺爱——百般呵护;
疲劳过度:身体疲劳——心理疲劳——身心疲惫。
另外,有许多女生在考试之前挑灯夜战,使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加之睡眠时间的移动,无论是前移还是后移,只要达到3小时,就会引起第二天脑力和心情明显改变,久之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受阻,反应迟缓,全身乏力,晚间入睡困难,躺在床上难以成眠,为此反复数数以求催眠,但反而引起大脑兴奋,而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有些学习好的女生,升学之后则暗暗下定决心,奋斗三年,考入重点高中或好大学,但临近考前的多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使其忧心忡忡,心烦意乱,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往,不思复习,如家长上前询问时,则引起激动不宁,哭闹不休,摔砸东西等,明知不对,但无法克制。
如果女儿存在“考试焦虑综合征”,妈妈应用以下方法给予纠正:
①深呼吸方法:当进入考场时,发下考卷,先不要急于答题,可通过深呼吸,揉揉眼睛或紧闭双眼,使自己紧张的心理放松下来,使情绪稳定。
②注意力转移法: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喜欢的情景中去,如文体活动等,以便解除焦虑情绪。
③简易脱敏法:利用早上或晚上躺在床上,进行想象:当进入考场时、坐在座位上、等发卷、浏览试卷、开始答卷、遇到难题等,我怎样怯场,怯场的表现等,进行反复想象,以便消除焦虑情绪。
妈妈应该正确引导即将参加中考、高考的女生,使得她们正确地评价自己,增强信心,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信心百倍地迎接考试,切记:光想赢未必能赢,不怕输反而能赢。另外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妈妈应帮助女儿建立规律的作息表,每日睡眠不少于8小时,使女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中考。妈妈不必过分关注女儿,更不要絮叨女儿,相信自己的女儿能发挥最佳水平。
5.渴望沟通与恐惧社交并存
赵晶晶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姑娘,不善于在人前说话,尤其是在异性面前,她感到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心里“怦怦”直跳,说话声音发抖,为此她十分苦恼。据她的妈妈回忆,晶晶过去可不是这样。她原来很活泼,爱说话,家属宿舍的大人都很喜欢她。不明白为何长大了,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其实,晶晶得的就是在广大青少年中常见“社交恐惧症”。它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在生理上,紧张者表现为面部肌肉僵直、不自然,身体的某些部位不由自主地发抖、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症状;在心理上,紧张者主观上感到别人都在盯着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紧张表现,甚至别人还在心里嘲笑自己,同时,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逃避心理,在公共场合,尽量逃到不会被人注意到的角落,而且尽量不发言,来减轻自己的紧张状况。
这都是青春期的缘故。进入青春期,少女有了较强的自尊心,对外界的反应敏感,很在乎别人的印象和评价。加上社交圈子扩大,认识的人增多,以前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家里说话撒娇,现在面对同龄伙伴,有几分羞涩,生怕说得不对,被人瞧不起。如果在异性面前,则更有几分担心,于是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免开尊口”,显得很沉默。
如果要追溯家庭成长环境,可以说,女孩来自家庭的管束比男孩更多。女孩的家长要求女儿自敛,要像个女孩的样子,这毫无疑问地增加了女孩在与人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她们害怕在别人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胆小、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被人取笑。这种心理女孩比男孩强烈得多。
初、高中时代,许多女生对自己往往有过高的要求和目标,偶尔没有达到目标,就容易自卑,同时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这很正常。但如反应过度,就会缩手缩脚,影响自己的交往,逐渐形成自我封闭,这对性格的完善是有害的。
妈妈想要帮助女儿克服社交恐惧症,就首先要帮助她战胜自己。要知道,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不要无限夸大别人的优点,扩大自己的缺点,不必仰望别人,只要努力,谁都可以优秀,克服了自卑心理,就会增加交往的欲望。
其次,引导女儿勇敢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很重要。任何事只要去做,就有做好的机会。就如学游泳,下过几次水,就不那么可怕了。妈妈可以和女儿共同制定一个计划,先和熟悉的人交谈,然后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和陌生人交谈的水平。平时可以主动找同学说话,慢慢培养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如果实在难以做到这一点,可以在家里,设想是在一个公众场合,下面有无数听众,自己对着墙壁说话。经过长期艰苦的心理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完善,社交恐惧症是可以逐渐克服的。
①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
②不苛求自己,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③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④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
⑤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思考,总结自己才能够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⑥到人多的地方去,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要克服社交紧张心理,首先妈妈就要提醒女儿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
悦纳自己树立自信
很多社交紧张者就是因为不悦纳自己、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变首先就得在心里接受和悦纳自己,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
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
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
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
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我们太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就相当于是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使其一步一步地加重。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后,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勇敢地去面对
有紧张现象的人,在社交场合下,往往会表现出逃避心理,害怕自己会出丑而不去面对。其实,逃避并不能消除紧张,相反,它会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责备自己,以致下一次会更加紧张。而且,我们也不可能逃避一辈子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必须与人交往的,早晚有一天,我们都必须去面对。
克服紧张的最好办法就是勇敢地去面对紧张。就像一位心理学专家指出的那样:“我们害怕的其实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关键就是看你能不能战胜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勇敢地去面对!
除此之外,妈妈可以再结合一些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技巧,把改变女儿付诸行动。
①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自己说2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
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明了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②系统脱敏训练:改变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女孩需要一步一步地战胜自己的紧张心理。
先为女儿设立一系列的行为目标,比如说10个女儿以往紧张的交际场景,然后再根据她自身的情况,将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这样由易到难地去进行一项一项的社交实践训练,每一项练到很轻松自如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项的练习。
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锻炼而逐渐培养发展起来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
③镜子技巧:每天拿10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到镜子前面,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对自己大声说道:“我相信自己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地改变!”如此反复多遍,要细细地体验自己内心所发生的变化,感觉一下自己是否相信这句话。
④放松入静训练: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幽静地方,心境变得平和起来。现在开始放松,从头部、颈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脚部依次想象变松变软……每天至少一次,通过经常这样的练习,能帮助女生控制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克服紧张的反应。
⑤阅读伟人传记:尝试着看一些名人伟人的传记,用他们的成长和成功经历来激励自己,使自己树立起愿意改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看过这些伟人的事迹后,还能起到偶像的作用,我们可能会潜在地模仿他们的一些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比如:海伦·凯勒、林肯、福特、诺贝尔、拿破仑等的传记)。
⑥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查看一些关于人际交往和口才技巧方面的杂志和书籍,多学习别人的人际交往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这样,有助于帮助女生树立起与他人交往的信心。
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本领,是学会与人相处和合作,没有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很难取得事业成功的。每个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都要从家里走向社会,过分羞涩内向会妨碍性格的发展和完善,对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