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汉皇近卫驭车武士
裸体俑为男性,出土时无臂。肩部为竖直的圆面,中有一圆孔,横向穿过胸腔。俑躯体各部位合乎解剖比例,阳物、肚脐、窍孔俱备。俑通体施橙红色,左足底阴刻“右车”二字。《孙膑兵法》“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刻文表明该俑身份为驾车兵士。
汉景帝阳陵经考古工作者的数次发掘,现已在陵区南部96000平方米内测得24个丛葬坑,这些丛葬坑包括礼器坑、兵器坑、兵马俑坑等,目前已经在这里设立了地下展厅,进行保护、展示。阳陵陶俑皆红陶烧制,陶质坚硬,一般高度60厘米,相当于真人的1/3。
西汉初期沿袭秦制,大量的陶俑仍然出土于汉陵及王侯将相的墓葬之中。从这些陶俑上可以看到西汉艺术的两个源头,一类是承袭秦俑,塑有衣物冠履并施彩绘的陶俑;另一类则是受楚文化影响披以帛衣锦带的男女裸体俑,造型风格亦与前者完全不同。从雕塑技法上看,西汉陶俑开始大量采用模制拼接的手法,体形也比秦代大大缩小了,除了兵马俑一类的内容之外,反映日常生活的奴仆、伎乐俑开始大量出现。从雕塑水平上看,楚风盛行之下,西汉时期的陶俑比起秦代有了很大的提高,躯体轮廓流畅优美,一改秦代僵直刻板的特点,反映出了富有生趣的新时代风格。
阳陵陶俑在秦俑的基础上吸收了楚风灵动的气质,并仿照楚地木俑的做法,身体与头部先用模合制,在双肩处安装木臂,木臂可以自由活动,俑身着衣,然后对身着的衣饰、铠甲、面部等进行细部加工,宛若真人再现。同时每个俑的面貌都不相同,统一中有变化,摆脱了呆板之感,并着力于刻画人物内在的气质。只是由于埋于地下时间太长,衣服已腐烂,才成为“裸体陶俑”。
这件雕塑的塑造手法十分写实。俑面如满月,丰腴而不显臃肿,身材修长,比例匀称,体格健壮。笑容可掬的面孔显示出年轻士兵的神采,真可说是“形”“神”兼备。生动地反映了西汉时期皇家精锐部队的精神面貌,是西汉陶俑艺术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