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担任亭长之后,虽然有事可做了,但是公务还是有限的,做完了就又变得无事可做了,而且他又不愿意理睬那些琐碎的小事。于是,刘邦为了消磨无聊的时光,经常在酒馆里出入,变成了一个酒鬼,经常大醉不止。除了与县衙内外的同事好友应酬之外,他还经常独自喝酒。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附近巧姑、刘娘开设的两间小酒馆,而且每次喝酒都醉得一塌糊涂,于是人们经常能够在酒馆里看到他醉倒的身影。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巧姑与刘娘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由于他的到来常常是“酒售数倍”,所以每到年终结账的时候,酒馆主人便总是将他平日所欠的酒账一笔勾销了。
刘邦的饮酒欠账,并非是他小气。作为亭长,他并不像政府中的各级官员那样享有朝廷按时发给的俸禄,而是按规定派人替他耕种分给他的那一小块土地,以其一小块土地上的收获物作为自己经济生活的来源。刘邦从不搜刮百姓财物,又仁而爱人,喜好施舍,他手头哪里会有余钱供他整日饮酒?
关于刘邦的好色,史书没有留下具体的记载,只是在《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写道:“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日曹氏。高祖六年,立肥为齐王,食七十城。”这条记载表明,刘邦在与吕氏结为夫妻之前,至少有一个经常往来的情人,并生有一子。这在当时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因而刘邦即皇帝位后立刘肥为齐王,表明他并不以结婚前与曹氏有过这段亲密关系为介意,有勇气把“私生子”立为王。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并不认为刘邦的婚前这种行为有什么可以谴责的。刘邦的这位“外妇”,史书只记载他姓曹氏,其他情况则不详。
刘邦的结发妻子吕雉,字娥妁,砀郡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出生于公元前241年,比刘邦小15岁。单县是沛县西边的邻县,吕雉的父亲人称吕公,是沛县县令的好友。为躲避仇人,吕公举家迁至沛县居住,吕雉因此得以与刘邦喜结良缘。
沛县县令见老友吕公迁至本县居住,便决定摆酒宴为吕公接风。县令此举,从表面上看是不忘故友,重叙1日情,以交友之道为重,而实际上是借此向他的下属官吏索取钱财的一次机会。县令有意事先将设酒宴款待吕公一事张扬出去,待到举行酒宴的那天,沛县府中的属吏及当地豪杰名流,闻知县令在家中设宴接待贵客,哪一位敢不前往凑趣助兴?既然前往县令家赴宴,又会有谁不备一份“礼物”便空手前往?
县令在家中设宴接待贵客,刘邦怎能不赴宴往贺。但是,他既无朝廷俸禄,又不肯搜刮百姓,连饮酒都是欠账,哪有钱以备财礼?然而,刘邦又怎肯错过这场盛宴?踌躇了一会儿,便两手空空而来。当刘邦来到县令家门前时,客人早已来了大半,县令与吕公已在堂上分宾主落坐。在门前,刘邦听到萧何对前来的贵宾们说:“贺礼不满干钱的,坐于堂下。”
萧何闻知主持收纳财礼,刘邦心中不禁一阵高兴,也就不为两手空空前来而犯难了。可是对于贺礼不满干钱坐于堂下的这一规定,刘邦却有几分讨厌。灵机一动,刘邦便于门外在名帖上写道:“泗水亭长刘邦贺万钱。”而实际上他手中连一钱也没有带。负责招待的家客见刘邦在帖上写道“贺万钱”,大吃一惊,便立即高声向门内喊道:“泗水亭长刘季贺万钱!”
随着,接待人员便导引刘邦入门到堂上入座。这时,坐于堂上主宾席的吕公,闻听有贺万钱的贵宾到来大吃一惊,不知是何方贵客,便急忙起身迎接刘邦到堂上就座。
萧何在门内闻听接待人员高喊刘邦贺万钱,不由一怔。他心里清楚,刘邦哪里会有什么万钱充当贺礼,肯定是在欺诈,在心里暗自骂道:“这小子今天又到这里来耍鬼把戏,这不明摆着是给我出难题嘛。”萧何素知刘邦的为人,彼此又是莫逆之交,此刻也无可奈何,只得暂且为他遮掩一下。
刘邦在门客的导引下步入堂上。萧何在堂下见刘邦在堂上受到吕公的敬重,便走上堂来,面对吕公说道:“刘季好说大话,很少能说到做到。”
萧何对吕公所说的这句话,实质上是对刘邦发出警告。诈称贺万钱已使萧何有苦难说,他哪能容得刘邦在吕公面前再次口出狂言,惹出麻烦来。刘邦当然知道好友萧何的用意,但他装作没听见的样子,在他素来瞧不起的县府一班官吏面前,刘邦毫不客气,大大方方地坐在上座,一点也不谦让。
酒宴进行期间,刘邦在吕公的一旁神态自若,谈笑风声,与吕公谈得很是投机。酒席临近尾声,客人们已开始离座告辞,吕公一一答谢。当刘邦也要离座时,吕公向刘邦使了一个眼色,刘邦心领神会,知道吕公是要他暂且留住,也许有话要说。
刘邦待客人都已离去后,自己却留在后面。这时,吕公在送走全部客人后,转身面对刘邦请他坐下。吕公落座后对刘邦说:“您相貌非凡,我家中有个亲生的女儿,愿意嫁给你为妻。”
此时刘邦已年近40,仍未娶妻。他见吕公是一位不平凡的长者,又是县令的故友,心里有意答应这门亲事,但口上不得不回答说:“后生蒙大人赏识,实属三生有幸。只是婚姻大事,容后生禀告父母后再作答复。”
“应该,应该。”吕公连声点头允诺。
刘邦向父母禀告吕公之意,父母也很高兴。多年来父母一直为刘邦的婚事操心,怎奈儿子对此事总是借故推托,使得父母也无可奈何。在儿子禀告此事之前,父母对三儿子的婚事问题,早已是心灰意冷,不愿再过问了。令二位老人喜出望外的是,这次是他的儿子主动禀告此事,从谈话的口气中,二老知道儿子心中有意与吕公女儿成婚,况且吕公又是县令的故友,不是寻常人家,当然没有任何异议。只是刘老太公在高兴之余,想起三儿子的婚事令他操心多年,心中难免还残存着怨气,便向三儿子说道:
“不成器的东西,都是年近40岁的人了,还没有个家室。当父母的还能陪伴你们几天,也不愿为你再操这份心了。这件事只要你自己愿意,我和你妈也就不想再说什么了。”
刘邦从父亲的谈话中,知道二老心里对这门婚事是满意而高兴的,只是多年来对自己心中有些怨气,话不能不这么说。见父母答应这门婚事,刘邦心里很是高兴,因为这毕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要做新郎啊!
吕公把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这事在家中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却说吕公赴宴后回至家中,把将女儿许配给刘邦一事讲给老伴儿,谁知吕老太听后大怒说:“你这个老糊涂,从前总是当我说咱们这个女儿与众不同,一定要嫁给个富贵人家。来到沛县后,县令想把女儿娶做儿媳妇,这是多么好的一门亲事,门当户对,年龄也相般配,我有心答应,可你却说不合适,坚决不肯,我也依了你。可你今天却事先不向我说一声,竟稀里糊涂地把女儿许配给刘季。他刘季是什么人,都年近40了,家里又没有什么产业……”
吕公见老伴儿唠叨没完,心里有些不耐烦,心想说不定还要说出什么令人烦恼的话来,便打断吕老太的话,生气地说:“这不是你们妇道人家所能懂得的,难道我能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将来受苦遭罪吗?”
吕公是吕门的一家之主,他向吕老太说了这句话,这门亲事就算是这样地定了下来。
刘邦与吕雉结婚的那天,很是热闹。作为一名亭长,刘邦在远近也算是小有名气,加上他待人仁慈和善,人缘很好,又有县府里的一班同事和朋友,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很多。不消说萧何、曹参等人是宴席上的贵宾,就连县令也派人送来了一份贺礼。婚礼这天,刘邦感到平生从没有过的畅快,比平时多饮了许多酒。待到客人散去,他与妻子吕雉进入洞房时,早已醉得不成样子了。
刘邦自从娶吕雉为妻后,夫妻俩日子过得很和谐。从此,刘邦便很少光顾巧姑、刘娘所开设的两家小酒店;外妇营氏那里,也很少再见到刘邦的身影。吕雉长得虽然算不上是美人,但也五官端正,正是妙龄少女,豆蔻年华,又有良好的家教,举止有礼,为人还很要强。过门后,吕雉把家里家外都操持得井井有条,就连田间的农活,也都大多由她来劳作,对丈夫更是关心备至,很是敬重。刘邦对自己这位年轻的妻子从心眼儿里感到满意,对妻子体贴入微,吕雉劳作一整天所带来的疲乏,在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瞬时间便消失在幸福温情之中。
刘邦结婚后,吕雉为他生下一个女儿,这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一年多后,又为他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刘邦年过40,喜得贵阿房宫子,当然高兴万分。夫妻一起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二人之间的恩恩爱爱自不必细说。其间,曾有一件与后来似乎有关的事,《本纪》里有所记载:
前面已经提过,因为秦朝时的亭长并不算是在编的政府官员,因此官府并不发放俸禄,只是把一小块田地拨给他,让官府派人代耕。虽然有官府的人代耕,到了农忙的季节有人会主动张罗播种或采收的事宜,但是在管理农田的时候,还是需要家人来料理的。自从刘邦娶了吕雉之后,她承担下了田间所有除草的农活。身为大丈夫的刘邦看到妻子每天不仅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在田间操持农活儿,也非常心疼,所以经常会在农忙的季节请假回家,帮助妻子到田间去除草。夫妻俩一起在田间劳作,到了中午的时候,就把早上拿来的粮食拿出来坐在地头上一起吃。虽然只是简单的粗茶淡饭,当时刘邦却吃得有滋有味,当他无意间接触到妻子看他的眼神时,瞬间电流涌动,发现妻子竟然这样美丽、动人,小心肝不由自主地多跳了两下,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