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80800000015

第15章 四入为相的灵武大总管姚崇

§§§一、曾事四朝 四任宰相

大唐有一位著名的宰相,他曾经在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四入为相”,也曾经出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他就是姚崇。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就是唐朝时期,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尤其是“开元盛世”(713~741年)。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的军力强大,人民生活富裕,全国到处都呈现出繁荣景象。大诗人杜甫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藏廪俱丰实。”(杜甫:《忆昔》)这就是唐朝诗人诗中的“开元盛世”,这个历史上的繁荣鼎盛局面之所以能出现,自然有许多原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刚即位的唐玄宗,遇上了一批名将名相,其中就有一个著名的曾经“四入为相”的宰相兼兵部尚书、也是灵武道的行军大总管——姚崇。大唐宰相总共三百六十九人,能“四入为相”者仅有三人,姚崇便是其中之一。

§§§二、都督之子 少年丧父

姚崇(姚元之)(650~721年),本姓姚名元崇,字元之。后来为什么不叫姚元崇,这里边有武则天的干预。当时,突厥有个首领名字中“元崇”二字,此人后来反叛唐朝,武则天忌讳他的大臣与叛逆同名,因此命令姚元崇改名,以字行,也就是叫姚元之。为什么又改为姚崇?原来到唐玄宗时期,姚元之又因为要避讳唐玄宗的年号“开元”,就去掉本名“元崇”中的“元”字,改为姚崇。姚崇是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他的父亲名姚懿(590~662年),原籍江南吴兴,后移居陕州,贞观年间在四川越西任都督,安定了西南边疆。龙朔二年(622年),父亲逝世,因在世时对唐朝有功,死后赠幽州大都,谥曰文献,这年,姚崇只有十二岁,可谓少年丧父。

§§§三、大器晚成 武后拜相

由于姚崇少年时代就失去父亲成为孤儿,因此,缺乏父教,他为人豪爽,讲究义气,但不喜欢读书,以呼鸾逐兽为乐。但究竟还是有父亲的影响,后因人劝说,怀“王佐之志”,到咸亨元年(670年),姚崇二十岁时,开始奋发读书,出仕为孝敬挽郎。虽然他二十岁才开始读书做官,但是因其确有才华,于仪凤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被授以濮州司仓参军。后到京城,五迁至夏官郎中。夏官就是兵部,当时,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进犯河北,占领数州,兵部军务繁忙,各州司军情报告接连不断送来,作为夏官郎中的姚崇能“剖析若流,皆有条贯”,让武则天“甚奇之”。于是,在圣历三年(700年),经名相狄仁杰推荐,姚崇被升任为夏官侍郎,随后又升任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又迁凤阁侍郎兼知政事,五十岁的姚崇当上了大唐的宰相。姚崇文武双全,才智过人,忠胆赤心,特别是敢于直谏,还精于吏治,倡廉自廉,关心民众,从此,成为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四入为相”的著名的贤相。

§§§四、秉公办事 矫正酷刑

姚崇为官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反对酷刑。他在刚到京城出任司刑丞时,参与审定刑狱。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重用酷吏,大兴告密,无故杀了很多唐朝宗室和大臣,闹得人人自危。姚崇执法公正,绝不随便罗织罪名,不滥用酷刑,从而保全了许多人使其免遭丧命。圣历元年(698年)九月,武则天对左右的侍臣谈到以前酷吏周兴、来俊臣办案,怀疑其中有冤案说:“往者周兴、来俊臣等推戡诏狱,朝臣递相牵引,咸承反逆……以前就戮者,不有冤滥耶?”作为宰相的姚崇回答道:“自垂拱以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告者特以为功,天下号为罗织,甚于汉之党锢。陛下令今臣就狱问者,今臣亦不自保,何敢辙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将军张虔勖、李安静等皆是也。赖上天降灵,圣情发悟,诛锄凶竖,朝廷又安。”在陈述了酷吏制造冤案,武则天“发悟”,能及时除掉酷吏之后,姚崇大胆地提出愿以自己和全家百口性命作保,“今日以后,臣以微躯及一门百口保见内外官更无反叛者。乞陛下得告状,但收掌,不需推问。若后有征验,反逆有实,臣请受知而不告之罪”。武则天听了,非常高兴,说:“以前宰相皆顺成其事,陷朕为淫刑之主。闻卿所说,甚合朕心。”当日,就赐给姚崇白银千两。

§§§五、奖掖后进 灵武总管

姚崇担任宰相为政清明,他能知人善用,奖掖后进,举贤荐能。长安四年(704年)武则天让姚崇举荐宰相,姚崇就推荐当时已经八十岁的张柬之,他说:“张柬之深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矣,惟亟用之。”当日,武则天召见老臣张柬之,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阁侍郎。神龙元年(705年)正是这位张柬之组织诛杀了张易之兄弟、迎中宗复位复唐。开元二年(714年),当时有一个中书舍人萧嵩因为被人看不起而失意,正是任宰相的姚崇又举荐他,出任宋州刺史、迁尚书左丞。被姚崇荐举受朝廷重用的萧嵩,后来也成为唐朝的名相名将,也曾担任灵州镇将朔方节度使。开元四年(716年),六十六岁的姚崇又举荐比自己小十六岁的宋璟代他为相。宋璟与姚崇一样是个良相,史称“姚宋”。《资治通鉴》说:“姚(崇)、宋(璟)相继为朝,崇善变事务,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力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时贤相,前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宋,他人莫道焉。”

姚崇是个孝子。他自十二岁就没有了父亲,守寡的母亲一手把他养大,他不忘母恩,长安四年(704年),五十四岁的姚崇上书向女皇提出,母亲年老需要探视,请解除他的宰相官职,回家侍养老母,“言甚哀切,则天难违其意”,于是,拜他为相王府长史,“罢知政事”,使他“俾获其养”。但是,武则天还是需要姚崇,就在当月,又下诏让他兼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夏官就是兵部,姚崇为人很自觉,他对女皇说:“臣事相王,知兵马不便。臣非惜死,恐不益相王。”武则天“深然其意”,改为春官(礼部)尚书。

武则天有个男宠张易之,“私有请于崇,崇不纳”。长安四年(704),张易之要将京城有名望的佛教高僧十名,调往定州(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去私建新寺。高僧们不愿意去,向朝廷苦苦哀求。姚崇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张易之一再坚持要调他们走,姚崇始终不改变主意,结果得罪了张易之。于是张易之就在武后处诬陷姚崇,长安四年(704年)九月,武则天就降姚崇为司仆卿、犹同凤阁鸾台三品,调出京城,到灵州,担任灵武道大总管。这就是说,武则天把宰相姚崇,派到灵州作大总管。

§§§六、诛灭二张 二次拜相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人,策划诛杀张易之兄弟,迎中宗复位,则天移居上阳宫,中宗率百官就阁起居。当时,正好姚崇自灵州返京,共同参与了策划。事成之后,姚崇因功拜卫尉卿、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又任侍中,二次为宰相,封梁县侯,赐实封二百户。正当王公以下,都在庆幸之时,姚崇却呜咽流涕。张、桓不以为然,对他说:“现在岂是你哭泣之时,恐怕你祸从此始。”姚崇说:“我事天岁久了,就这样告辞,情发于衷,非忍所得。昨与你们诛凶逆,是做臣子的应该做的,我怎言功,今辞旧主而悲泣,也是臣子的终节,因为这点获罪,实所甘心。”果然,中宗把他调出京城,任亳州刺史,后转常州、宋州、越州、许州的刺史。后来,五王被害,而姚崇独免。

§§§七、睿宗即位 三度为相

景云元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杀害,韦氏企图专权,临淄王李隆基(就是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灭韦氏集团,拥立相王李旦即位,这就是唐睿宗。睿宗即位之后,又把姚崇调回出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又迁中书令,第三次担任宰相。当时,李隆基为东宫太子,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宋王、歧王、薛王等都在京城掌禁兵,外边都议论不妥。姚崇与宋璟密奏睿宗,请降旨让公主迁往东都洛阳,调诸王到外地出任刺史,以息人心。但是,胆小的睿宗却告诉了公主,公主大怒,太子李隆基害怕,也反咬一口,上疏说姚、宋等人离间他们兄弟,请加罪。睿宗就罢免了姚崇的宰相,贬为申州刺史,转徐州、潞州刺史,迁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后又任同州刺史。在地方为官,姚崇“为政简肃,人吏立碑记德”。在他离任时,“阖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马鞭、镫,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新牧具其事奏之,褒诏美焉”。

§§§八、开元盛世 四入为相

姚崇宦海一生,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为开创“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元元年(713年)太子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他刚即位便励精图治,决心拨乱反正,锐意改革,整顿吏治。这时他想到了姚崇,虽然因为自保他曾陷害过姚崇,但他深知姚崇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他利用在渭滨讲武机会,下诏让被睿宗贬到同州作刺史的姚崇回京,欲拜他为宰相。姚崇故意不表示谢恩,唐玄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姚崇就及时、大胆、果断地提出他的著名的“十条政纲”:一,精简刑法,为政仁恕;二,疏远佞臣,不听诬陷;三,禁止宦、戚干预朝政;四,减轻苛税,以利民生;五,接臣以礼,不杀无辜;六,奖励进谏,虚怀纳海;七,禁造佛寺,不费国资;八,不幸边功、穷兵黩武;九,臣得批逆鳞、犯忌讳;十,外戚专权永为殷鉴。这十条政纲切中了武后以来的弊病,玄宗听了十分感动,他含泪说:“这些事确实让人感到刻骨痛恨,朕答应就是。”这时姚崇才拜谢答应当宰相。姚崇第四次为相,帮助唐玄宗改革朝政,加上其他人的辅佐,最终出现了“开元盛世”。

§§§九、唯物思想 抑佛济民

还在中宗(705~710年)时,公主外戚争先恐后大修佛寺、大造佛像、度人为僧尼,许多“富户强丁,皆经营避役,远近充满”,逃避国家徭役。姚崇本人并不是反对佛教,他说:“佛不在外,求之于心。”还说:“佛者觉也,在乎方寸。”但是,他认为这样下去,势必造成“夺百姓口中之实以养贪残,剥万人体上衣以涂土木”,如果进一步泛滥将能“亡国破家”,必须加以抑制。他认为应该利用佛的慈悲为怀,教育世人认识到“但发心慈,行事利益,使苍生安乐,即是佛身”,引导人们“平等慈善,行善不行恶”。不需要大修佛寺、大造佛像、滥度僧人。开元二年(714年)正月,姚崇向唐玄宗上书,提出减少寺院、裁减僧尼的建议。唐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下诏全国还俗僧尼一万两千多人,同时,禁止滥造佛寺:“毋得创建佛寺;旧寺颓坏应茸者,诸有司陈牒检视,然后听之。”这样,大造佛寺、滥度僧尼之弊病得以抑制。

§§§十、破除迷信 灭蝗救农

开元初,在黄河南北特别是山东一带,大闹蝗灾,蝗虫肆虐,造成赤地千里、横尸遍野、物价飞涨、政局不稳。宰相姚崇力主各州县及时捕杀蝗虫。但是,当时有不少人迷信,不让捕杀,黄门监“伴食宰相”卢怀慎就认为不能捕杀蝗虫,杀则有伤“和气”,会造成灾祸。姚崇据理驳斥,“今蝗虫极盛,驱除可得,若其纵实,所在皆空”。“此事崇已面经奏定讫,请公勿复再言。若救人杀虫,因缘致祸,崇请独受,义不仰关”。他质问卢怀慎,“我真不明白,你那么怕蝗虫,怎么就不怕山东百姓死于饥饿呢”?卢无言以对,只好也同意捕杀。开元四年(716年),山东蝗灾特别严重,而汴州刺史倪若水竟然上书拒绝捕杀蝗虫,他说:“蝗乃天灾,人力怎能捕灭?朝廷只要行德政,害自然消止。”姚崇回书:“按照你的道理,如果地方长官好,实行德政,蝗虫自然就不会入境了;现在你那里蝗虫为害,岂不是就说明你这个长官无德吗?”倪若水无言以对,再也不说拒捕蝗虫了。由于姚崇力主灭蝗,并且布告百姓:捕蝗一斗,奖粮一斗;捕蝗一石,奖粮一石。各地都行动起来,结果,仅汴州一地,就捕杀蝗虫十四万担。灭蝗大见成效,蝗灾得以遏制,挽救了千万农民。

§§§十一、精于吏 道玄宗宠信

由于姚崇对军国要务,了如指掌,他当宰相兼职兵部,对军务“无不精熟”。唐玄宗对他特别信任,“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同时宰相卢怀慎、源乾曜等“但唯诺而已”。姚崇因病居罔极寺时,“凡大事,帝必派源乾曜咨(姚崇)。乾曜所奏善,帝必曰:‘是必崇划之。’有不合,则曰:‘胡不问崇?’”。姚崇和宋璟进见时,玄宗经常起来迎接,离开时,在前殿相送。这是对其他宰相没有的礼遇。即使到了年老之时,玄宗还特让他可以五日上朝一次,并且仍居百官首位。开元八年(720年),还被授以太子少保。

§§§十二、神算后 事丧葬从俭

开元九年(721年)九月,大唐名相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姚崇虽然贵为宰相,但他生活非常俭朴,在临终前,他神算后事,引出一段“死姚崇计算活张说”的传说。他对儿子说,他死后,同朝宰相张说一定会来吊唁,他与我不和,而且贪财,你们把家里珍贵一些的古玩放在帐前,如果他不看一眼,那你们就赶快逃命;如果他看,你们就送给他,让他给我写“神道碑”文,立即刻成石碑,并呈送皇帝。张说宰相料事没有我快,过几天,他还会后悔,必来诶眼碑文,你们让他看石碑,告诉他碑文已经上呈皇帝。事情果然按姚崇所料发展,最后,张说来要神道碑文,得知已经送给皇帝,他已经不能奈何姚崇儿子,非常后悔,他说“死了的姚崇还能算计到活着的张说,我今天才知道我实在是没有他聪明啊”!

姚崇一反当时厚葬之风,立下遗嘱,要求他的子孙为他节俭办后事,不崇佛,不厚葬,只穿平常衣,不抄经画像,子孙后代永为家法。姚崇是盛唐名相、杰出的政治家,他前后三朝为相并皆兼兵部尚书,他与宋璟辅佐唐玄宗,为开创“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直到三十五年以后,天宝十五年(至德元年,756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还挂念并称赞姚崇“宏才远略”。他说:“若姚崇在,贼不足灭也。”姚崇有三子,长子姚彝,开元初为光禄少卿;次子姚异,坊州刺史;少子姚弈,开元末为礼部侍郎、尚书右丞,后出为永阳太守。姚崇玄孙姚合,登进士第,授武功尉,后迁监察御史,位终秘书监。

同类推荐
  • 雄才伟略贤明帝:康熙

    雄才伟略贤明帝:康熙

    顺治十一年(1654年)的初春,江南又染新绿,本应充满生机的季节,却因连年战火,仍是一派肃杀之气。自元旦过后,传入宫廷的消息更难令顺治帝兴奋。南明定西侯张名振,兵部侍郎张煌言率师自长江口溯江而上,入京口,登宝山,望江宁(今南京),逼进明孝陵。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本书选取唐宋八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 邓小平在上海

    邓小平在上海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仅记述了邓小平早年在上海投身革命活动和领导解放上海的革命历程;而且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建国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上海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高度关注和悉心指导,推动了上海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 切·格瓦拉:未公开的档案

    切·格瓦拉:未公开的档案

    本书讲述了格瓦拉这位职业革命家艰苦而顽强的游击生涯。细致、独到、全面地呈现了切·格瓦拉“最后一位青春战士”真实而鲜活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我们要注定在一起

    我们要注定在一起

    再打再闹我们注定会在一起的,因为我就偷偷的对你看对眼了。
  • TFBOYS四叶草的时光

    TFBOYS四叶草的时光

    三位女主是全国前三富的千金。而男主嘛,自然就是我们可爱的三只啦。当三位纯真少女遇到三位懵懂少年,会擦出怎样爱的火花呢?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如果写的不好,请大家多多谅解哈。如果有什么意见,请加作者的QQ:1563881907。
  • 我的脑中有千度

    我的脑中有千度

    林学重生了,本来以为自己一无是处,即使重生也只能继续平庸,接受命运的审判,不经意发现脑中竟然有个--千度搜索系统,不过蛋疼的老天估计没安什么好心,悲催的系统竟然有bug,还有一系列附加条件,悲剧的林学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痛并快乐的人生。
  • 傲娇帝少腹黑女

    傲娇帝少腹黑女

    受人辱骂,遭人欺凌的龙氏集团大小姐。万人敬仰,受尽宠爱的御氏集团二少爷。他与她,不过是一个过客。她与他,不过是一个从未未谋面的陌生人。命运多舛,又该如何。
  • 跛道人

    跛道人

    我是一个孤儿,自由被师父收养,在三桥镇的青松观生活。我父母抛弃我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是个跛子吧。我学道,为了保护挚爱之人。我抓鬼,为了度冤魂苦厄。施禁术,为了挑战命运的不公。
  •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祭》是河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关仁山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而作。当此三周年纪念,关仁山先生将诸多稿约置后,潜心闭关,为四川人民创作出这部荡气回肠的长篇力作,小说跳脱了同类作品的一般模式,站得更高,从中华民族大爱传承生生不息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从唐山到汶川到玉树千里驰援传递爱心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从更高的层面来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大爱的力量,歌颂了感恩、奋进的时代精神。
  • 无地生仙

    无地生仙

    人生而不自由,陆飞羽渴望破灭一切桎梏,只好打碎一切规矩,与诸天缠斗!花草虫兽记录下了那个时空那些岁月发生的那些故事......
  • 寻仙路梦

    寻仙路梦

    山村踏出情最重,此生坎坷路不平。鲜血飞洒填大地,终要走出符我路。为她颠覆诸星空,沧桑逆转夺造化,笑叹仙路永无涯。
  • 神秘男神:如果爱上你

    神秘男神:如果爱上你

    米扬总是习惯眉头深锁,一脸凝重,像是在努力的隐忍压抑着什么。这些年没有人再走进过他的心里,他也已经渐渐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享受着这份独有的孤独。直到赵默然的出现,彻底的扰乱了米扬平静的生活,一切都在电光火石之间发生,让人猝不及防。她那么阳光,那么自信,总是把满满的正能量及时的送到米扬身边,虽然大多数时候,赵默然冒失,甚至有一点粗鲁,但米扬的心渐渐开始解封,重新沐浴阳光,重新获得养分。可是赵默然却迟迟不敢前行,米扬的若即若离、满腹心事,让人望而生却。究竟他有多少秘密?究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究竟他的心里藏着些什么?毕竟,想要的与能给的,总是难以契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