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肉强食是没有任何理念约束的动物们的本性和本能。强者,母体就赋予它强健的体魄和放纵的野性,它有能力去战胜和征服弱者;而弱者,与生俱来的软弱性格,当面对强者的欺凌时便显得无奈,更没有反抗的力量,只能顺从。那么,在史前的恐龙世界中,它们又是如何相处的呢?
我们多是根据恐龙的不同食性初步划分出三大类:植食恐龙(以吃植物为生的恐龙)和肉食恐龙(主要是以吃肉为生的恐龙),还有杂食恐龙(既吃植物,又吃肉食的恐龙)。评判标准依据就是牙齿的不同形态。对于植食恐龙,牙齿的典型特点就是不显现出锋利,最常见的就是以勺形齿和棒状齿居多。
当然,不同类型的植食恐龙,在牙齿上的差别也还不小,如剑龙的树叶状牙齿和鸟脚类中鸭嘴龙的锉刀状牙齿。这类植食性的恐龙,在恐龙的类别中分别包括有蜥脚类恐龙和鸟臀目恐龙。对肉食性的恐龙而言,牙齿除了具有锋利的齿尖外,往往在形态上像匕首状,同时牙齿也明显增大。
介于两种食性之间的杂食恐龙,在牙齿上继承了上述两种牙齿共同的特点,既表现出勺形的特征,又有锋利的边缘锯齿。不过这类恐龙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比较早,持续的时间也很短,到了侏罗纪的中、后期就很少见了,主要包括原蜥脚类恐龙。
肉食恐龙是恐龙中的强者,而植食恐龙占有弱势。作为杂食恐龙,可能是作为中间势力,不为恐龙所欺,也不凌驾于别的恐龙之上;再者,很可能是肉食恐龙向植食恐龙进化的中间纽带。
因此,尽管一些庞大的植食恐龙看起来威风八面,但也常常成为那些寻衅滋事的肉食恐龙的美餐。尽管植食恐龙也经常采取集体防卫的战术来一致抵御进攻,但也不乏其中一些不能匹敌而丧生于它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