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者永远不会“自卑”
成功需要霸气,有霸气就能藐视自卑,战胜自卑,发挥潜能,创造成功。成功者与失败者存在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成功者充满自信,相信天下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而失败者过于自卑,认为自己脑子没有别人灵活,力气没有别人大,什么事也做不好。他们只是一味地自我蔑视,自我贬损,最终束缚了思想,吓破了胆子,什么事也不敢做,当然也就无法获得成功。
其实,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够正视自卑,化自卑为奋进的力量,把它当成了进取向上的梯子。而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陷入自卑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最终被自卑掩埋在了深深的谷底。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观点,他认为人类活动中的许多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
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阿德勒指出了自卑产生的原因:人类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但宇宙是博大而永恒的,人类无法超越宇宙,也无法挣脱自然法则的制约,于是产生了自卑。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自卑的人总是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
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那么,自卑感是如何产生的呢?
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通常与外部环境对他的态度和评价紧密相关。例如某人的字写得很好,但周围的人尤其是一些业内人士,如果对他的作品给予否定的评价,那么这个人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卑感。
当自卑感产生的时候,我们不能灰心丧气,自甘堕落,而应积极进行自我激励,化自卑为奋进的力量,力争在这一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阿德勒在学生时代的一些经历,就是鼓励我们要正视自卑并战胜自卑的一个成功范例。
在念高中的时候,阿德勒的数学成绩不太理想,老师的冷漠与同学的嘲笑,使他在头脑加深了自己数学“低能”的印象,这不由让他产生了自卑感。然而,他没有让这种消极心理一直持续下去,他相信自己可以攻破难关,他要让别人高看一眼。于是,他努力钻研数学。有一天,他解出了一道全校数学老师都没能解出的数学题,这令他自己和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从此,老师十分重视他,同学们也都亲近他,而他自己则增长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从客观角度来看,自卑是因为环境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从主观角度来看,自卑感的产生是由于受到个体的生理状况、能力、性格、思维方式以及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童年的经历,影响程度更深。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童年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淡忘,但一些黑暗的阴影仍顽固地存留于潜意识当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你或许有过这样的体验:
童年时期,我们总觉得父母比我们强大,于是事事依赖他们;同时,父母也常常刻意强化这种观念;有时我们会把一些简单的小事做得一塌糊涂,或不敢去做一些自认为有困难的事。当这些情况发生时,父母常常指责我们是个“笨蛋”、“胆小鬼”“没出息”……一次又一次的类似经历,让我们渐渐产生了自卑感。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在生理、心理、知识、能力乃至生活的各方面都是强者、优秀者,因此我们说,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产生自卑感。
但自卑并不可怕,相反它是可以被克服、被战胜的。
担任过美国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曾因自己浓重的德国口音而感到自卑,童年时期的悲惨处境和移民生活更造成了他的心理负担。但是,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顽强的意志,最终战胜了自卑,塑造出一位伟大领导人的形象。
通过以上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先天的缺陷与后天的磨难固然会给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人产生自卑感。但意志坚强者善于运用一些调控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最终克服自卑,超越自卑。
那么,克服自卑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
第一,分析法。也称作心理分析法,一般在心理医生帮助下进行。具体做法是通过自由联想或回忆早期的一些经历,找到自卑心理生产的原因,进而让自卑者明白:自卑感的产生并不意味自己的实际情况真的很差,而是不健康的心理在作怪;应该摒弃过去那些黑暗的阴影,不应让它影响到现在与将来的心态。如果自卑者能够及时醒悟,很快就能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第二,认知法。就是要全面、辩证地看待自身情况、对待外部评价,认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追求的过程中,避免片面地追求完美无缺,否则就会加重心理负担,自轻自贱,自我蔑视。对自己的缺点或劣势,应坦然面对,不该自欺欺人;遭受挫折与失败的时候,不该怨天尤人,也不该自我轻蔑,应客观地分析所处的环境与自身的条件,正确对待问题,勇于接受既成的事实。这样就能避免或减少自卑感的产生。
第三,补偿法。即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此方面的成就,用它弥补彼方面的不足,亦即扬长避短。比如在音乐方面没有多大成就,就该及时把精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活动中去,例如可把精力投入到书法、绘画、写作等活动上。这样就能淡化或减弱劣势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阴影,可以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
其实,产生自卑感未必不是好事,它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上进,如果及时把它化作上进的力量,促使你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就,那么自卑的产生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一个人如果接连遭受不幸,自信心就会渐渐丧失,而自卑感则会越来越强。要恢复自信,就要振作起来,勇敢地战胜自卑,当自卑被消除一分的时候,自信就会恢复一分。自信心的恢复和自卑感的消除也得从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每一次成功都是自信心的强化。当自信心渐渐处于上风,而自卑感越来越弱的时候,一个人的潜力就会得到充分发挥,那么成功也便随之而来了。
自卑并不可怕!
自卑就像一堵墙,面对它的时候,有些人望而却步,缩成一团,于是他们永远走不出阴郁的日子;而有些人则勇敢地把墙推倒或是翻墙而过,于是他们进入阳光地带,收获满眼的风景。前者便是失败者,而后者则是成功者。
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就是一堵自卑之墙!朋友,面对墙内外的风景,你会选择哪一处呢?
巨大财富源于“霸气”
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人都想创建一代霸业,成为亿万富翁。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觉得那是遥不可及的,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一样,虽然吸引人,却无法够得到。
其实,这个梦想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只要敢把自己想像成亿万富翁,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亿万富翁,进而竭尽全力向那些已经成为亿万富翁的成功者们学习,你同样能成为惊天动地的风云人物,或许还能成为世界首富也未可知。
你能取得什么的成功,关键看你持有哪种心态。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那么你一定能够做到。你的心态可以决定你是个亿万富翁,还是个穷光蛋;可以决定你是个失败者,还是个成功者。
或许你还不知道,许多富豪在获得成功之前,也像你我他一样,是个普通得无法再普通的小人物,甚至有的还不如我们的条件优越。其实,亿万富翁们远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神圣、伟大,他们也是一个大脑两只手,不过如此。所以,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他们,并深信自己也一定能取得成功,成为亿万富翁。这样,在精神上我们就和亿万富翁拉近了距离。同时,也为我们拼搏进取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长久以来,犹太人取得创业成功的经验说明:积极的心态可以助你走向成功,而徘徊、犹豫、怀疑这些东西则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犹太著名投资大师索罗斯告诉我们说:“400多年来,我们犹太人取得的所有成功都离不开两件法宝,那就是自信和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怀疑他人是正确的。但总是相信自己,而过分怀疑他人,却是十分错误的。它将打消你的积极性,减缓你前进的步伐。这样,你根本无法成为亿万富翁,甚至连一文钱也赚不到。”在合作过程中,日本人总是怀疑对方,尽管彼此已经签订了合同,最后也会因心存疑虑而使业务不能顺利开展,甚至终止合作。犹太人则相反,只要签了合同,他们就把对方当作自己人,同甘共苦,齐心协作,最后常常能够取得合作成功,双方都能获得很大的利益。
因此,要想创建霸业,成为亿万富翁,你首先必须具备积极的心态,排除头脑中那些混乱的思想。如果你总是怀有消极心态,那么这条毒蛇将无情地吞噬掉你的自信,使你意志消沉,精神颓废,失去前进的动力,无法到达辉煌的终点!
所以,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始终满怀信心,永不言败,决不低头,时刻为自己的理想拼搏、奋斗。
世界是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时刻都处在运动与发展之中,从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发现并利用很多奋斗的机会。当机会到来时,如果你有相当的自信,就能发挥无限的内在潜力将它牢牢抓住;但是,如果你怀疑自己的能力,总是在机会面前左右徘徊、犹豫不定,那么它就将与你擦肩而过,使你失去一次拼搏奋斗以获得成功的机会。
成功就像河对岸的一片果园,那里结满了各种美味可口的果子。要想摘到自己喜欢的果子,必须先走过一座长长窄窄的独木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人的信心和勇气。如果你有十足的信心,能够大胆地走过去,你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你没有自信,认为自己将会跌进河里,湿了衣服,伤了身体,那你就会徘徊在此岸,望洋兴叹,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回顾那些成功者,特别是成为亿万富翁的成功者的成长与奋斗历程,我们就能看出:在创业之前,他们都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取得成功。在创业过程中,不论遇到多少困难,他们依旧充满自信,进而奋勇拼搏,于是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自信心对一个人创业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他们将事业“执着”地进行下去。永不言败的人,是多重意义上的财富的占有者,正是此种信仰带他们走向了成功的殿堂。
霸气源于丰富的知识
你想成为群体中的霸者,创建一代霸业的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请你尽可能多地储备一些知识。因为霸者不光是勇者,还必须是个智者,这“智”就来源于知识中。
如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未来。拥有知识,才能洞悉事态的走势;拥有知识,才能很好地把握创业方向;拥有知识,才能不断推陈出新;拥有知识,我们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
拥有知识惟一的方法就是学习。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观察与研究了众多公司的成败兴衰过程之后,写成一部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该书指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个人或整体才能适应这个多变的时局。他还指出:对一个公司来说,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拥有比对手更强的学习能力。
原英荷壳牌集团公司高级董事阿里·德赫斯,在其著作《长寿企业》中剖析了《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企业的经营状况,最终发现它们的平均寿命只有50年左右。在70年代评出的500强企业到80年代就有1/3消亡了,其原因是知识、技术落后,以致被社会淘汰。德赫斯指出,一个成功的公司是能够有效学习的公司,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改革创新,公司才有发展前途。
常言道:不学无术。的确,不学习就无法掌握一技之长,无法创造出新产品、新成果;不学习就无法炼就一双慧眼,无法识破假象、骗局,也无法“慧眼识英才”;不学习就无法提高你的智商,无法洞悉风云变幻,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知识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与前途,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成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与存亡。
知识是黄金。朋友,面对满地“黄金”,请您露出“贪财”的本色吧!不管您现在已经储备了多少知识,请您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吧!学无止境,艺不压身,多了一分知识,就等于多了一分力量、一分智慧。只有具备无限的力量与智慧,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才能实现!
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就应该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取知识有直接获取与间接获取之分。直接获取,是指从实践活动中直接获得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得来的知识,属于直接经验。间接获取,是指从直接获取以外的各种途径(主要是从书本或他人口中)获得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得来的知识,属于间接经验。
知识来源于实践。人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与活动,总是不停地与各种事物相互接触,对它们进行认识和改造活动。比如用手在脸旁轻轻扇动,就会觉得有风吹拂到脸上,这样,我们就获得了这一感性认识。在风吹到脸上的时候,又会发觉有些凉爽,这样我们就能得出结论:如果觉得脸上有些热,可以用手或扇子等物体在脸旁轻轻扇动,这样就能凉快些。这些知识是通过亲自实践而直接获取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由于精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亲身去体验每一件事,以此来获得直接经验。因此,间接获取知识成了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间接经验主要包括书本知识、语言传授的知识等。比如,你从书中看到或听别人说:蛇吃青蛙。这是一种事实,因此你不必亲自去看,也能懂得这一道理。这样,你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很多知识,可以节省时间去做其他事。因此,人们常常采用间接获取知识的方法来获取知识。
在间接获取知识(主要是从书本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选择地进行涉猎。对此,作家柯南·道尔借用其虚构的名侦探福尔摩斯作过一个形象比喻:“人的脑子就像一座空楼阁,而各种各样的知识好比各种各样的什物。我们应把一些有价值的诸如家具、厨具等东西装进去,而不应把捡到的各种破烂货也往里塞。如果把没用的也往里装,那么有用的知识反而被挤了出来,或者是和许多用处不大的东西混在一起,这样,想取用某件东西的时候就变得困难了。”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使自己学到的知识具备又博又专这一特点。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大潮中,只有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穿梭自如,畅行无阻。因此,我们要广泛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综合性人才”,这样才能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现代知识具有高度分化、门类纷繁、专业众多这些特点。同时,由于社会信息量激增,每个人都很难掌握某个领域的全部知识。因此,我们可以把某方面知识作为集中进攻和突破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一技之长”。
学习知识,我们应抱有正确的态度。不要以为只有年轻人才应该去学习,学习是不分年龄的,应该明白:“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任何人学习知识应该明确的态度。其次,学习知识的场所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生处处是课堂,留心处处皆学问。”要知道,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只有这样,人人才能成为创造之人。
掌握了大量知识还不够,还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框架,可以按照以下3条原则进行:
合理原则。知识结构应由具有相关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组成。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还应相对齐全,即必须是系统的、内容上有必然联系的“思维组合体”。我们知道,事物之间具有普遍联系,遵循这一原则建立知识结构,才能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增进理解和应用,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有自己的创见。因此,我们要努力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框架,以便记忆和运用。
简约原则。有效的知识结构,不应太庞杂,而应当是十分简约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书要越读越薄。”也就是说,真正把书读懂了,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本复杂的书也会变得简约起来。这里说的简约,就是让条理变得清晰,让结构变得更简单。如果知识结构太复杂,必然会使大脑负担过重,这便影响了记忆与思考能力,不利于一个人的发展创造。
动态原则。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其总体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同时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也处在动态发展之中。因此,知识结构应当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应偏废其一,而应该使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
知识的海洋是无比宽广的,至于如何猎取知识,只能靠自己努力提高捕获的本领。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细心总结,同时积极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书山学海中捕获到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增长自己的学识与才华,进而取得事业成功!
培养霸气,创造霸业
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在心中装满霸气。这里所说的霸气,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匹夫之勇,而是包含才华与智慧在内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具备这股力量,一个人就能超越自己,超越他人,进而创造辉煌的霸业。
如何培养出一身霸气呢?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培养良好品德
这里所说的品德是指思想素质和伦理道德。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卓越人物的道德品质,对于年轻一代和历史的整个进程来说,可能比单纯智力上的成就具有更大的意义。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是超出人们的常识的。”
一个人如果只为了个人的名利而奋斗,就没有多大价值和意义。只有将公众利益作为个人奋斗的目标,才会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也才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与认同。卡耐基曾经说过:“如果把成功仅仅认为是赚钱、赢得名誉、提高地位,那么从根本上就错误了。”确实,一个人如果单纯为名利权势这些对一己有利的事情而奋斗,那么他就显得渺小而可耻了。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你只是为了个人目的而获得了成功,你就会发现,这只能给你或你的亲人带来一些物质上的满足,有时甚至还可能带来一些烦恼。但是,如果你从事的是一种为大众公益服务的事业,那么你换来的不仅是自身的充实与快乐,而且会给别人带来方便与利益,他们将对你心存感激。这是你的额外收获。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品德的培养,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提高自己的才能
这里所说的才能是指一个人才智和能力的总和,它包括智力和技能两大系统。智力系统体现为计算、写作、分析和决策等能力,技能系统包括绘画、表演、驾驶、雕塑等方面的能力。
仅仅有了理论还不算具备了才能,才能表现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比如有人要做一张桌子,于是阅读了大量关于制作桌子方面的书籍,之后买来了木料和工具。但是,由于他缺乏制作木器的技能,因此尽管绞尽脑汁也无法做出一个像样的桌子来。
在科学研究方面,一个人如果缺乏实验、计算、分析、判断等能力,那么他想要创造一项发明成果也是不可能的。巴甫洛夫说:“科学是依赖于方法的进步程度为推动力而前进的。”确实,方法每提升一步,我们就像升了一个台阶一样,视野变得更开阔。正是按照这条规律,巴甫洛夫才设计出了胃瘘管,人们才能观察到动物高级神经的活动特点。
在艺术领域,歌唱家凭借动听的歌喉和娴熟的演唱技巧,赢得了亿万歌迷的尊敬和崇拜;杂技演员凭借一身绝活,博得了观众的喝彩和掌声;画家凭借独特的创意和灵巧的双手创作出巧夺天工的作品,令人敬佩万分……
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技术、技能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超越他人、取得辉煌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才能是一个人创业成功的有力保障,拥有它我们的理想才有望实现。
增长自己的学问
学问是指各种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文学艺术知识以及书本以外的知识等。知识是创造的源动力,知识就是力量,具备丰富的知识,一个人才能越超自我、超越他人,才能改革、发展、创新,取得事业上的伟大成就。
如今,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据统计,16世纪的各种新发明只有26项,而仅仅20世纪60到70年代的10年间,新发明就已经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同时,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也呈加快的趋势。照相术理论在1727年就已提出,但在1839年才被首次应用。而太阳能电池理论在1953年提出,到1955年就被首次应用了。还有,学科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有关资料显示,美国麻省理工数学院等5个重点理工大学新开设专业课的数目,每17年就翻一番。另外,学科期刊数量及科学人才总数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
通过以上材料显示我们应该明白,在知识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今天,如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就很难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甚至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我们要努力增长自己的知识和学问。
增长自己的见识
见识即一个人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驾驭各种环境以及对自己所从事业务领域内那些最能出成果的课题的能力。
著名艺术大师达·芬奇说:“热爱事业却没有见识的人,犹如划无舵之船的人,即使花费所有力气,也无法超越自己的目标。”
一名企业家,如果具有远见卓识,就能洞悉商海的风云变幻,掌握市场的发展规律,从而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激烈的竞争中处处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远见卓识,即使具备杰出的才能,也不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功。
牛顿曾花费25年时间钻研神学,想要证明上帝的存在,这当然是没有结果的。这真是聪明人的“一时糊涂”!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要攻克哪个堡垒,那么他注定是攻不下任何一个堡垒的。同样,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要超越什么目标,那么他注定是任何一个目标都超越不了的。
有了见识,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和错路,才能看清自己想要超越的目标,选择好最佳突破点,创造出惊人的成绩。正如培根所说:“跛足但不迷路的人最终可以超越健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
综上所述,一个人如果始终注重自身品德的培养,注重提高自己的才能、学问与见识,那么他就能积累起创业最雄厚的资本,就能培养出一身霸气,最终取得创业成功!
名人谈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