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74400000005

第5章 农牧村改革的进行和城镇改革的起步(2)

第四节 商贸流通价格改革与城乡个体经济的发展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牧村经济体制改革,不仅突破了“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重塑了农牧村经济的微观组织系统,恢复了农牧民的生产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而且把商品经济观念引人农牧村经济,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诸多方面,逐步按商品经济的要求实行资源重组,推动了农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长期在波动与徘徊间寻觅出路的农牧村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牧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牧村改革的成功,为城镇经济改革打下了基础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甘南州在积极推行农牧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同时,根据中央和省上的有关政策,逐步放宽经济政策,鼓励农牧民发展多种经营,广开副业门路,允许发展小商店、小饭馆和搞运输,同时进行价格和商贸流通改革,恢复集市贸易,大大推进了商品流通,丰富了城乡市场商品供给,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也培育了个体经济的发展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形成。

1979年起,全州逐步实行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等3种价格形式。同年,国家开始大幅度提高粮食、油料、生猪、肉牛、肉羊、鲜蛋、水产品、甜菜、黄牛皮、棉花、大麻、牛奶、酥油、甘蔗、木材等18种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还扩大了粮油超购加价幅度,由加价30%扩大到50%。其中粮食统购价格每50公斤平均由11.76元提高到14.32元,提高21.77%。油料收购价格每50公斤由28元提高到36元,提高28.57%,粮油统购实行全省一个价格。生猪收购实行“出肉率定筹,毛斤计价”办法,全州收购价每50公斤平均由46.3元调整为60.7元,提高31.1%。肉牛实行分等含皮计价办法,每50公斤平均由58.2元调整到84.6元,提高45.4%。肉羊实行分等论价、皮肉分开计价办法,收购价每50公斤平均由53元调整为67.6元,提高幅度为27.6%。同年12月又调整了酥油收购价格,碌曲、玛曲每公斤收购价由1.48元调整为1.92元,卓尼、迭部、临潭由1.64元调整为2.14元,全州平均提高30.06%。上述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后,按当年商品量算,自治州农牧民当年人均增加收入4.5元,全州农牧民直接受益188.8万元。

1979年11月起,全国统一提高猪肉、羊肉、蛋、禽、水产品、蔬菜、牛奶等8种主要副食品及其制品销售价格,全州平均提高38.9%,这次调价全州平均每人每月多支出1.56元。同时国家也给职工给予食品价格补贴,并给40%的职工增加工资,保证绝大多数职工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下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市贸易的性质和地位得到肯定。全州各县除恢复县城集市外,还增加和恢复了夏河县的完尕滩、博拉、阿木去乎,碌曲县的郎木寺,迭部县的电尕,舟曲县的插岗、立节等小集市。对临潭县原有旧、新城市场进行了整顿和加强,在旧城西河滩、新城东门外还增设了牲畜专业市场;新辟陈旗的三、八集,冶力关二、七集。新城将端午节庙会扩大为物资交流大会,卓尼县定于每年7月定期召开物资交流大会。

临潭县于1980年8月下旬举办了城关地区物资交流会。参加物资交流的有江苏、山西、陕西和本省的工商企业单位49个,有3000多种商品和1500多头大牲畜投入了市场。物资交易成交额达50万元,其中国营和集体企业成交额42万元,占82.7%;集市贸易成交额8万元,占17.3%。在物资交流会前,各地都派出大量采购人员到四川、浙江等地和省内各地采购商品,组织货源。一些长期紧缺的名牌烟酒、电器和民族特需品都能敞开供应。在物资交流会上,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广大农牧民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地从几十里远的地方赶来参加物资交流会,购买所需用品,感受改革开放的新气象。

从1983年开始,全州进行国营供销、商业体制改革。1983年全州供销合作社围绕恢复由全民变集体这一中心,进行全面改革。至1985年,除州供销合作社外,各县供销合作社全都由“公办”的全民所有制变为“民办”的集体所有制,重新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即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了章程和规则。积极动员农牧民和职工人社,吸收新社员,1983年底新老社员达6.3万人,约占全州农牧村人口的16.2%。1984年全州国营商业进行体制改革,甘南州商业局对系统内46个门店分别实行“转、改、粗”等形式,另有41个商店与国有公司脱钩。到1985年,全州零售商业机构中,集体商业从1980年的38个发展到289个。

1984年金巴州长在州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疏通流通渠道,安排好城乡市场。国营商业在重点集镇下延伸批发机构,大力组织适销对路商品,做好农牧业机械和日用工业品的供应。在完成派购任务后,允许群众多渠道经营,长途贩运。根据全州牧区、边远山区商业网点不足、人员缺乏的实际,实行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体制,鼓励城镇个体户到牧区、边远山区开展购销活动,解决农牧民“卖难”、“买难”的问题。有条件的县要建立贸易中心,组织产销见面,积极开辟农牧村市场。

1985年2月,州委、州政府发出《关于主要畜产品购销办法的规定(试行)》。规定从1985年起,全部畜产品退出指令性计划,取消统购、派购,按照不同情况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同时也取消了粮食统购任务,实行合同定购。并进行农畜产品价格改革。小麦、青稞等4种原粮合同收购价较原统购价格提高35.1%,油料提高30%。取消统购价和超购加价,实行按“倒三七”固定比例计价,并实行购销同价,解决了粮食价格长期倒挂的不合理状况。7月1日,放开了生猪、肉牛、肉羊等副食品价格,实行指导性价格。肉牛、肉羊、生猪、牛奶等商品价格放开后,指导性收购价格比1984年平均收购价格提高23.9%,其他畜产品提高78.5%。

畜产品价格开始由市场调节,随行就市,自由购销,牧民群众的收入明显增加。

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

1981年9月,甘南州州委发布了《关于发展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的几个问题》,规定凡有城镇正式户口的待业青壮年、退休职工,都可以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经申请,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就可发给营业执照。可以从事来料加工、自产自销、经营代销、摆摊设点、走街串巷、流动售货等,也可从事城乡运销。在税收、价格、铺面(摊点)方面给予照顾。这些措施鼓励了城镇个体商贸经济的发展,也为城镇待业青年找到了新的就业出路。

为了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搞活经济,在1982年12月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甘肃“放活经济的十个方面”。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就有六条:(1)允许社员个人或联户合作经营商业、饮食服务业、旅游业。(2)除粮、棉、油实行统购,猪、蛋、“三皮、一毛、一绒”和牧区的牛羊实行派购外,其余农副产品都可以上市;统购、派购的产品以户为单位完成任务后,也允许上市。(3)允许社员个人或联户合作经营可以上市的农副产品,并允许长短途贩运。(4)允许社员个人或联户购置农机具、拖拉机和汽车。(5)个体工商户和从事开发性种养业的能手,允许请帮工、带徒弟。(6)允许有文化和技术专长的个人或联合开办医疗所、学校、托儿所、电影院、戏院、书店等文化事业。

这些政策,为城乡个体私营经济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大大促进了全州农贸市场的活跃和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六五”期间,全州积极恢复发展农贸市场和个体经济,引导广大农牧民发展商品生产,进入流通领域,活跃农牧区经济,使全州农贸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1980年,全州只有集市7处,很多地方由于缺乏交易的场所,群众“买难”、“卖难”矛盾十分突出,给生活带来不便。到1985年底已开设农贸市场22处,上市商品品种也由1980年的100多种增加到1000多种,从而使全州商品流通从以往的少品种、少渠道、多环节,变为少环节、多品种、多渠道,繁荣了城乡市场。

过去甘南州城镇居民吃菜,全靠几家国营菜店供应,菜源没保障,群众吃菜比吃肉难。自国家允许个人从事长途贩运以来,甘南州蔬菜贩运户和毗邻地区菜农积极购运蔬菜瓜果,投放全州各地市场,出现了蔬菜、瓜果上市早,品种多,价格合理的喜人景象。1985年在集市成交的蔬菜瓜果达233万公斤,保证了城镇居民按季节吃到了各种新鲜蔬菜。“六五”期间全州农贸市场各类商品成交额达到2443.5万元,与1980年相比翻了三番多。

甘南州“六五”期间个体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农牧村个体工商户发展更快。到1985年底全州共有个体工商业4433户,从业人员6870人,拥有资金582.9万元。个体工商户数与1980年相比增加了9倍。在“六五”期间,全州个体工商业实现营业额达3953.9万元。仅1985年就实现营业额1000万元,相当于1981年全年营业额的8倍。尤其是甘南州一部分藏族群众,开始树立商品生产观念,务工经商,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已有300多户藏族农牧民从事个体工商业。

第五节 改革开放初期甘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初期,甘南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甘南州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措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拨乱反正,不断清除“左”的错误的影响,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国民经济在调整和改革中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各条战线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在1983年7月召开的州第九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州长金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牧业生产在改革中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发展农牧业的有关精神,总结经验,确定了“以牧为主,牧农林结合,因地制宜,综合发展”的生产方针,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农牧区普遍推行了大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各族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牧业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全州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0765万元,比1978年上升了26%。各类牲畜存栏256万头(只),四年来平均每年牲畜总增37万头(只)。林业生产,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保护和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在迭部县搞了“以林为主”试点,在全州各林区实行了林业“三定”和划定“三荒地”。截至1982年底,全州已划护村林23.6万亩,在国有林区落实护林责任区97万亩,给社员划定“三荒地”39万亩。由于林业政策的逐步落实,调动了群众护林造林的积极性。四年中,全州共植树1.91万亩,迹地更新1860亩,四旁植树600万株,育苗2092亩。水利电力建设,随着农牧业大包干责任制的推行,水利建设逐步转向维修现有工程、积极推行水利管理责任制方面,加强维护管理,提高了工程效益。在一些地方病比较严重的缺水地区,重点抓了病区改水和人畜饮水工程,全州1978年只有人畜饮水设施14处,到1982年底建成人畜饮水设施190处,病区改水6处,解决了7.4万人、37万多头(只)牲畜饮水问题,改善了这些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解决合作地区的能源问题,从1982年5月起,集中资金,开始兴建临合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这也是甘南州有史以来最大的输电工程。

二、工交战线经过调整和整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工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轻工业的产值比例由1978年的52.2%提高到1982年的67%。有37家工业企业得到整顿,加强了领导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生产责任制,经济效益有所提高。1982年底,全州工业总产值达到1875万元,比1979年增长9.75%,实现利润比1979年增长了10倍。交通运输方面,加强了路政管理,推行民工建勤,整修了县社公路,在主要河流上架设了13座公路桥梁和36座吊桥,建成了玛曲黄河大桥和齐哈玛黄河渡口工程,解决了群众“过河难”问题。

三、财贸工作认真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城乡市场活跃,商品供应比较充裕,农副产品上市量增加

1982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5294万,比1978年增长27.5%,平均每年增加286万元。油品收购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任务,1982年的收购量比1978年增长了三倍。财政收入连续四年超额完成了任务。1982年上市的商品成交额达332万元,比1979年增长了三倍;个体工商户1982年达到1300多户,从业人员1900多人,比1979年增长五倍多。

四、随着生产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有了改善

1982年全州农牧民平均收入76.49元,比1978年增长7.16%。同时,调整了职工工资,企业实行奖金制度,职工收入普遍增加。1979年到1982年四年间,全州城镇职工住宅竣工面积9.7万平方米,职工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农牧民治穷致富迈开步子,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城乡人民购买力提高,储蓄额逐年增加。1982年全州城乡储蓄金额达到1834万元,比1978年增长1.4倍。四年中还安排了2726名待业青年就业。

五、民族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进一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战线经过拨乱反正,贯彻调整方针,调整了学校布局,制定了《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小学试行工作条例》,壮大民族师资,在23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藏语文课。在边远山区和牧区,建立了一些寄宿制小学,创办了四所藏族中学,改办了65所民族小学。加大了教育投资,1982年达到783万元,四年增长了33%。文化方面: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州上成立了藏戏团,举行了藏戏调演。广播电视也有了发展,大部分县建立了电视差转台。民族卫生工作:建立了县藏医院两所,成立了甘南州藏医研究所,州卫校开设了藏医专业。整顿了大队医疗站,1982年底全州已恢复和整顿大队医疗站420个,占应建数的73%。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查清了全州地方病的分布情况和患病人数,制定了防治规划和关于食盐加碘的决定,在91个病区公社实现了食盐加碘,使地甲病基本得到了控制。计划生育工作,根据州实际,确定了“一、二、三”的生育指标。经过广泛宣传,提高了干部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扭转了人口无计划增长的局面。

同类推荐
  • 三国十八扯

    三国十八扯

    本书选读了《后汉书》和《晋书》中部分与三国人物相关的文字,从十八个方面诠释三国历史的思路大纲,包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天下健者,岂唯董公;从卖草鞋到做皇帝;生子当如孙仲谋;文人自贱始无行等。
  • 汉翼

    汉翼

    感谢起点给我一个平台,让我在工作之余可以实现写作的爱好!!!感谢书友一如继往的支持,我的故事将因您们而更加精彩!!!我的故事我代言,我的故事我广告。本书由起点中文网首发,由司令顶风广告。本书简介,只广告不播出!!!!!
  • 北洋将军轶事

    北洋将军轶事

    这本书主要选取了北洋系出身的15位将军轶事,时间跨度为晚清与民国时代。历史本是人和事的集合,事因人起,人以事存,书中所辑侧重人物言论与史实细节,体例则为史料性笔札作品。书中记述的北洋将军事迹,均收辑自近代史料、笔记丛刊、馆藏档案、口述回忆、历史传记、论著等。旨在拾遗补缺,辑残存轶,以传述人物言行,兼及晚清与民国时代的许多重要史实。
  • 史记

    史记

    《史记精编图文版》有着丰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值得后人去发现和体会,并且考虑到青少年朋友常常是只闻其名而未见其详,对这本年代久远而文字生涩的作品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特此将其白话本选编为书,以期方便阅读。在内容上,我们从《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中选取了,我们认为更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故事和篇章,并配以相关图片来丰富和延伸阅读体验。希望通过这本书激发青少年朋友阅读《史记》全文的兴趣,因为相对其他文言文,这部著作不仅志趣尤高,而且语言平简。
  • 王氏三国

    王氏三国

    有人说他雄才大略,也有人说他卑鄙阴险;有人说他勇猛无双,也有人说他抢人风头;有人说他乱世英雄,也有人说他欺名盗世***而他自己却说“为了我心中梦想我会不择手段!”
热门推荐
  • 神宿四象诀

    神宿四象诀

    盗墓冲突,来自世界排名第一盗墓旅团幻影旅团的成员陈宇,生死时刻,携着上古之物神宿四象镜穿越了。可是,天将降大任于陈宇也,必先让其苦逼。这也太悲催了,这人怎么这么弱?手臂无力,灵武不行,还仗着自己纨绔子弟的身份乱搞男女关系?不行,陈宇仰天长吼:“劳资不能过这种苦逼的生活,劳资要跟以前一样,热血地活着!”这都不是事,谁让陈宇有牛闪闪的神宿四象镜呢....这是一个热血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热血的世界。一个面临被驱逐出灵院的少年,一个古朴的镜子,一部传说中的灵诀功法,一块血色的羊皮卷,看陈宇如何在这片天云大陆上,谱写属于他的热血传奇。
  • 携子于手,我跟你走

    携子于手,我跟你走

    落云和路羽的恋情,从小开始发芽。多年以后,他们第一次见面在认不出对方就又一见钟情了...
  • 巨星们的糕点屋

    巨星们的糕点屋

    刚经历了亲妈跑路和亲爹殴打的元鸥得到了一个只能种植的空间,她本想就这么低调而骚气的过完自己的一生,但是天不遂人愿,国内最大的娱乐公司突然搬到了仅有一街之隔的对面!于是元鸥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了……
  • TFboys彩虹味道i

    TFboys彩虹味道i

    我从来没有这样,爱上一个人真是个奇妙的事---bygirls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永不分离---byboys
  • 清心恩仇录

    清心恩仇录

    为了各自的梦想,来从清风镇的石元与伙伴们共同经历了破级入宗、破宗入圣,度生死,封侯拜王,最终成帝的修炼过程,也经历了冲破道宗大陆束缚,在冥宗、混沌海、妖界等地的种种磨难,最终实现梦想。
  • 佳辞妙对(中华美德)

    佳辞妙对(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
  • 梦幻大神异界纵横

    梦幻大神异界纵横

    新作《焚君》!请大家支持新书!
  •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边疆万里行日志》内容简介:他去到那遥远的地方,是回家,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旅行 在他的笔下和镜头中,展现的是一座座亲身攀登过的山,二条条涉过水甚至救过人的河,一所所亲手摸过宿舍里棉被厚薄的小学,以及一位又一位与他做朋友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身在边疆的当地人。
  • 绝世霸爱,恶魔校草强吻拽丫头

    绝世霸爱,恶魔校草强吻拽丫头

    第一次见面,她吐了他一身。第二次见面她将拖鞋拍到他脸上,第三次见面,她扒了他的裤子。她乔妆易容到贵族学校就学,生怕遇见他,可谁告诉她为什么无良老爸会突然消失,她竟和他住在了同一屋檐下,从此壁咚,床咚,,,无休止。明明他是讨厌她的,可现在粘着她的人是谁,何小念看着某男一脸憋屈:顾铭洛,能不能不拉拉扯扯。某男揪着某女的袖子痞痞的说:那卿卿我我或搂搂抱抱。且看她们如何创造一段绝世佳缘。
  • 异界穿越地球修真记

    异界穿越地球修真记

    一个修炼界百年难得一见的废材于逃命中得到一座小巧玲珑的宝塔,穿越到了地球,从此走向世俗的顶层、修真的巅峰。以身证道,修补规则,引入鸿蒙,恢复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