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
我是80后,来自农村,家里生活条件一般,没什么背景,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种了一辈子地,过着面朝泥土背朝天的生活。在上学那几年,我最深刻的一个体会就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成龙的一首歌《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中有这么一句歌词: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不要老是坐在那边看天空,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动,还有谁可以帮助你成功。
的确,如果总是羡慕别人,而不采取行动赶超别人,那么你永远都体会不到成功的滋味。所以,我常常利用周末和暑期打零工,先后帮助三株口服液发传单,盘龙口服液做宣传,还装过电脑,卖过音箱,当过义工,提早地进入社会。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
我清楚的记得,2000年6月25日,我带着打零工挣来的500元钱坐了25个小时的大巴到了温州。我们班当时有很多同学一起来到温州,因为温州有很多的中小企业是我们那所中专主要的劳力输出地,会有一些厂跟我们学校对接工作,因此很多人就会进入温州当地的一些工厂。
按学校的介绍,我来到一家工厂打工,可工资才300元,流水线的那种。工资太少了,工作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像机器人那样重复工作,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干了一段时间我就辞职了,后来没多久我到一家餐馆当服务员,但感觉餐饮行业也不适合我。这之后,又开始了频繁的换工作,当过镀金厂工人,做过人才中介,干过仓库管理员,当过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可以说,干到财务总监的时候工资在2500元到3000元,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在温州也算是安逸了。但当我看到我的那帮做销售工作的同学赚的钱比我多多了,于是我又不能满足了,觉得想赚大钱还得做销售,干业务。
于是接下来,我又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销售工作的频繁更迭——卖过蛋糕、洗发水、服装、皮鞋、开关、灯泡等,感觉都不适合,干的时间也都不长。最后找到一家化妆品公司,他们是代理德国品牌护肤品的,在这家公司我才找到真正适合我的工作,不仅工资高,还能学到东西。
我是从基层业务员开始做,干销售我如鱼得水,没多久就被分到丽水做市场,连续5个月是我们公司浙南地区开发市场的第一名,因此被提拔为总经理助理,一个月后又当上了销售总监。干销售做新业务,让我的财富和阅历有了快速的增长。
三年后,我虽然当上了公司的副总,但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创业梦想一直在心头萦绕。我认为,青春就应该燃烧,发出亮光才有价值!在这里,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既然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就要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付出、不创造、不追求,这样的青春必然在似水年华中渐渐老去,回首过往,没有痕迹,没有追忆,人生四处弥漫着叹息。我想,这绝对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青春就是一把刚刚铸好的刀,不容得我们有片刻的等待和迟疑,我决不能眼睁睁看着这把刀慢慢氧化,失去光泽,随即斑驳、风化,最后成为一块废铁,我必须要积极行动起来。
接着,我开始创业,从小打小闹到现在多家公司的董事长。尤其是在2014年2月开始运营一膜就靓品牌,短短几个月时间,在全国发展近三千多个代理商,这也算是一个奇迹。
写到这里,一些读者就会问:我是如何给自己破冰的,我是如何定位和布局的,我是如何在互联网上做嫁接的,等等内容。
曾经,互联网在人们眼中是遥不可及的,说到上网,许多人都会迷茫。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何通过互联网分一杯羹,做好传统的民营企业,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诸如餐饮行业、服装行业、美发行业、美容行业等传统行业,一年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产值企业,但与互联网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个平台,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企业如果跟不上发展的形势,跟不上潮流,就会落后,甚至破产。
那么传统的企业究竟怎么嫁接移动互联网呢?我希望我的经历、我的理念能为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提供借鉴,为他们打开自己的框架,打开原有的格局,重新布局他们的产业链,从而走出困境,实现为自己的大脑破冰、思维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