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苹果”的创新传奇,提到“苹果”,大家自然会想到乔布斯。
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一个科技奇才、一个革新者、一个铸造者,他创造了苹果,却曾被苹果扫地出门,当他重返苹果后,又奇迹般拯救了快破产的苹果。他是比尔·盖茨此生最尊重的人,生平七次登上《时代》封面,他的才华、激情和精力是无尽创新的来源,丰富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世界因他无限美好。
乔布斯的经历,充分诠释了一个伟大CEO是如何炼成的,是经典的励志教科书。
通常最好的公司只会专注于自己的未来愿景,乔布斯与你我一样,也只是一名创业者,只是他发明了一种新产品,并由此颠覆了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品牌策略。
在重新执掌苹果之前,乔布斯似乎一切都是按部就班进行的。严谨的消费者和随意的消费者完全不同:男性购买科技产品,女性采购时尚产品;小朋友有零花钱,成年人则做着谨慎的投资;品牌推广只靠华丽的广告展现,零售业只在乎产品价格,没人在乎消费者会不会使用产品,也没人关心客户的满意度。
乔布斯在1997年重返苹果之后,在最初的三年也曾经在热门的个人电脑上进行微创新。比如,他设计了一些苹果机彩壳,但这并没有让他成功。
当时,卖个人电脑卖不过戴尔,卖系统卖不过微软,乔布斯只好从大公司看不上的MP3 开始。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人一般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的确,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记得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开始。
从2001年做iPod开始,乔布斯带领苹果重新踏上了创业的道路。不过,当时的形势很严峻,MP3已经满大街都是,如何才能突围,这是乔布斯需要考虑的问题。他决定避开当时主流竞争对手的主战场,通过微创新,达到了颠覆市场的目标。
齐白石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抄袭商业模式表面上来看最省劲,但简单抄袭肯定死,真正学到精髓的才可能生存。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曾说:“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不要轻易浪费它,不能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所限制,不要按照别人的想法来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有时候,你的内心和直觉已经知道了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除了你的内心和直觉,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的确,苹果打破了品牌策略的规则,因为乔布斯压根不承认规则。他不去顺应现有的产品功能,也从不循规蹈矩。他只知道其他人的成功不是他的成功,这并非出于他的自负,而是因为他明白模仿他人永远不可能让我们取得伟大的成功。
从iPod到iPhone,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有人说,乔布斯善于创造需求,我觉得这样说不妥,乔布斯只不过是通过iPod 把听音乐的体验做到了极致,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接着,每一个微小的创新成就了一款伟大的产品。在iPod中加入一个小屏幕,就有了iPod Touch的雏形;有了iPod Touch,再加上一个通话模块打电话,于是就有了iPhone。
不得不说,当苹果推出iPhone的时候,iPod 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了1亿部。这不仅为苹果创造了口碑,也为苹果捕捉了不少消费者的体验,否则乔布斯一下子上来就做iPhone,能不能成功就很难说了。
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iPhone真是人们紧迫的需要吗?其实,一台iPhone与别的智能手机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从人的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点不大的区别也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消费偏好差别——人们总是希望能拥有更好的手机,于是人们开始追逐iPhone。
如果没有这种差别,人们不去追逐更好的产品,企业家就会失去动力,市场也将无法向前演进。所以,世界需要更多的“苹果”来颠覆创新,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乔布斯说:“大多数时候,你没有把设计给用户看之前,用户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他与一般成功企业家的区别还在于,他有一股魔力,能够洞见未来的技术趋向,并且能够“创造”用户自己都不了解的需求,并且还能够成功地将概念、技术、设计等一一实现,从而做出让用户惊叹的产品。用一句话来概括乔布斯成功的关键,那就是他总是能够超前于市场。
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诞生了一款款划时代的产品,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他领导的苹果可谓做到了极致。
不得不说,乔布斯身上有一种踏实肯干、不怕吃苦、敢于挑战、永不服输的精神,因而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若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就要不怕颠覆、勇于创新,接受新事物,不断尝试、落地,我相信我们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