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介绍了衡量企业有没有跨国经营能力的理论,是从企业内部角度对自身的分析,是企业的主观因素。如果具备这种能力,接下来就要考虑到哪里去投资?到哪里去投资的问题,关键是企业能不能适应国外特定国家的外部环境。或者说,企业怎样去分析和应对准备投资的东道国的外部环境。这就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也称为投资环境。
所谓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客观条件和因素。企业管理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经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谋求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条件、企业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在这三个因素之中,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最难驾驭的因素。因为外部环境不是企业能够左右的,它具有很强的刚性。企业管理人员只能服从、接受、适应外部环境。
与在母国经营相比,跨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种类是相似的。但与国内经营活动中仅有的一种语言、一种货币、基本相同的文化背景、熟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法律环境相比,跨国企业的经营者对国外环境或者一无所知,或者理解不深刻。因此,跨国经营环境显得更复杂、更不确定、更难以把握。适应外部环境也是跨国经营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3.1 政治环境
政治是指争夺、行使国家权力的总和。政治环境是指东道国国家权力运行的状况、特点。
3.1.1 政治体制
人是靠彼此间的合作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因此客观上就需要一种权威来管理、协调人类的公共生活,这就是权力。
围绕着权力的产生和运行,人类社会的政治体制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专制制度——少数人靠强权获得权力,凭借着权力统治大多数人,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民主制度——权力来自于公民的让度和委托,公民通过代议机构来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其优点是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区别民主与专制的标准主要有三点:一是权力是否受制约,二是领导人的任期是否有限制,三是接班人是选举还是指定的。
政体不同,对跨国经营的影响表现在东道国政策变化的快慢,政策是否可预期,政策的透明度如何。跨国经营者要对东道国的政治体制心中有数。
3.1.2 执政党性质
在许多发达国家中盛行政党制政治体制,政府由代表不同利益集团,具有不同社会价值取向的主要政党轮流执政。各政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及社会阶层和价值取向不同,造成了它们在国家经济政策选择方面的差异性。
一般来说,美国的共和党、英国的保守党、德国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澳大利亚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等代表的是大商业集团及雇主的利益,强调“效率至上”的价值观,对外国资本的进入较为宽容。而美国的民主党、英国的工党、德国的社民党、澳大利亚的工党等则代表劳工集团及下层社会的利益,强调“公平取向”的价值观,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倾向于限制外国产品和资本的进入。
3.1.3 政治稳定性
政治的稳定性通常是指有关国家政局的稳定性及社会的安定状况,这直接影响到跨国经营能否正常进行。如国家领导人的更换、政府的更迭可能会导致国家政体的变化及政治主张的改变。
是否会经常发生政变、社会内乱及种族、宗教冲突。政治的不稳定性往往会导致企业由于政治风险而遭受巨大的损失。
东道国政府的廉洁和工作效率。如果东道国政府自身不能做到清廉和富有效率,也会严重影响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腐败行为与官僚作风会直接损害国际企业的应得利益,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影响竞争的公平性。
3.1.4 政府对外资的态度
政府对外资的态度通常反映在政府对外资的政策上,主要看政府对外资进入的鼓励与限制程度,对外资提供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以及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如有些国家限制外资能够进入的投资领域、限制外资在一定投资领域的股权比例等。一般而言,政府的政策宽松、稳定,政府的干预和限制少,就会吸引外资的进入。
3.1.5 母国与东道国的关系
如果两国关系正常,对国际企业的直接投资就会比较有利;如果两国关系不友好甚至敌对,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就会遇到不公平的对待。如跨国经营活动能否享受东道国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财产是否会有被东道国征收、没收和国有化的风险等,都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有关;再如—些国家实行配额制及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都是政府出于对政治和经济的考虑而实行的政策。
3.1.6 东道国国民的民族倾向
国民是国家存在的基础。东道国国民的民族倾向,首先会影响到东道国各种政策的制定,其次还会影响到前来东道国投资的跨国企业的生产要素供给状况及产品销路等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从而给跨国企业的经营活动增加难度。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国民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和保护民族工业的愿望,往往倾向于对发达国家企业的投资活动采取各种限制措施。彼此存在历史恩怨的国家的国民则倾向于限制对方的资本流入本国,或对已在本国建立的对方国家企业采取冷漠、抵制的态度。
3.2 经济环境
3.2.1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的经济关系,即参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单位、各个个人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通过这样的体系表现出来的。
当前世界上的经济体制主要有两种类型。
①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是通过政府计划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计划无所不管、无所不包,所以,政府职能的内容也是全方位的,政府直接支配从生产到分配的绝大部分经济活动。
②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利润最大化、自由定价、公平竞争,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奥秘。市场经济就是通过这三者的共同作用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和最廉价的资源配置手段。
虽然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普遍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但不同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不尽相同,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如有的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带有较强的自由性,表现为政府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干预程度很低;有的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则带有较强的计划性,表现为政府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干预程度较高。加之各国在贸易政策、工业化政策、地区开发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上的不同,从而对直接投资的方向、区域、方式等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地说,发达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及相对自由的经济政策,对投资者有着较强的吸引力。拉关系,搞不正当竞争,外国企业搞不过东道国企业。国民在心理上也不允许外国企业靠依附权势、靠不正当竞争来赚钱。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市场经济制度越完备,交易成本越低,价格机制越有效,政府干预经济的政治风险越小,越能迅速有效地发挥其所有权优势在东道国获得超额利润。此外,经济自由化程度越高,市场运行越规范,对外资所需适应外部环境能力的要求越低,也更倾向采取高控制权的方式进入东道国。
3.2.2 经济发展水平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国家经济上主要依赖原料资源和农产品,仍然处于传统社会阶段;有的国家则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的国家则处于成熟阶段,经济上完全工业化,生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经济发展前景的优劣,决定了其在投资需求方面存在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前景好,意味着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大的消费需求。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前景是跨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衡量投资机会的重要指标。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前景的指标主要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制造业产值及其增长趋势、国家的城市化程度、国际收支状况等。
3.2.3 市场规模
只有当一个国家市场需求规模足够大时,外国投资企业才能在本地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市场规模要考虑人口总量、购买力、同类产品或者替代品的竞争能力。
3.2.4 资源和产业环境
首先要看与产品生产相关的资源是否齐备。意大利比萨饼厂家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发现俄罗斯的市场巨大,便投资建厂,在准备投产、采购原料时却发现,俄罗斯不生产番茄酱。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美国一家公司在中国投资生产瓶装饮料,没有考虑到中国产的圆形玻璃瓶不标准,结果自动生产线经常抓不住瓶。
还要看东道国相关产业是否形成了集聚的状态。产业集聚,有利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配套,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
还要考虑互补产品的状况。美国宝洁公司的液态洗涤剂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欧洲市场时,没有考虑到欧洲洗衣机不能使用液态洗涤剂这一因素,结果产品没有销路。公司对洗涤剂及时进行调整后,销售状况才得到改善。
3.2.5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影响到运输成本和通信费用。东道国与母国的距离远近肯定也影响到运输成本和通信费用。企业在东道国国内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交通是否方便,也会影响到运输成本和通信费用。企业在东道国国内的地理位置还影响到生活的方便程度,进而影响到能否吸引到企业所需人才。
3.2.6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及产品消费都会产生影响,这也是企业跨国经营不容忽视的内容。例如,干草在潮湿地区可以作为防玻璃破碎的隔层,在沙漠则没有这种作用;巧克力在高温条件下容易融化,在气温较高的地区生产这种产品,必须采用冷藏设备来运输和储存;美国的汽车在伊拉克经常出故障,原因在于伊拉克属沙漠气候,高温、多沙尘,导致空气滤清器经常被堵塞。
3.3 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指本国和东道国颁布的各种法规,以及各国、各地区之间缔结的贸易条约、协定和法规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则的总和。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特别是涉外法律体制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投资所在地的法律和法规对投资者的投资活动起着制约的作用,同时也是保障投资者投资权益的基础。健全的法律体制应体现为法律体系的完备性,各项法规的稳定性及法律实施的严肃性。除了全面了解和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各自不同的法律外,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还要认真研究和掌握世界上区域性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有关规则和法律,以及与企业活动相关的国际公约、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3.3.1 法律制度
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各不相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现行法律制度大致可分为两个体系:普通法系和成文法系。
普通法系又称习惯法、英美法、不成文法,是指以英美两国为代表并包括受其法律传统影响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均采用普通法系。普通法系起源于英国的法律制度,其特征是:采用判例法,实行“先例约束力原则”。倘若没有判例或法令,则由法官自行裁定。因此,在普通法系的国家和地区,从事国际经营的人员遇到法律纠纷时,研究先前相类似案例的法院判决是很重要的。
成文法系又称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各国及受其影响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该法系以法国、德国、西班牙等为代表,也包括受这些国家影响的一些拉美、非洲和亚洲国家。成文法系起源于古罗马,其特征是;强调法律条文而不是依赖判例;法律的实施虽以法律条文为依据,但由法官加以引证与解释(法官享有很大的对法律的解释权)。成文法系旨在制定出针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的法律条文,以适应很多不同的事实和情况,因此这种法律条文必然是比较笼统或具有弹性的。
成文法系和普通法系除了上述一些基本的区别外,对一些具体的法律问题,其解释也是很不相同的。例如,根据普通法,工业产权的所有权是按使用在先的原则确定的;而成文法则是按注册在先的原则确定的。对于协议的执行,在成文法国家里,某些协议必须以适当的方式经过公证或注册后,才有强制执行力;而在普通法国家,只要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其存在,就可以认为是有约束力的。
3.3.2 投资国法规
世界上各个国家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对本国的资本输出都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上的规定。其中既有鼓励性的规定,也有限制性的规定。因此投资国的法规和政策对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首先必须了解并遵守本国政府颁布的法规和政策,包括有关经营、贸易、投资等方面的法规。例如,本国对资本的输出是否有相应的政策保障和税收优惠措施;对本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是否有保证制度;对外投资涉及的产品或技术是否会受到出口管制的限制;海外投资企业的产品返销回来是否会受到限制;等等。
3.3.3 东道国法规
法律可以对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等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调节。跨国经营就必须了解、遵守东道国的法律规范。
1.针对外资进入的法规与政策
东道国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本国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对外资的进入通常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如外国投资法、外资企业法、合营企业法、涉外税法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通常涉及对外资的定义、对外资的审批程序、对外资投向产业的鼓励、限制或禁止的指导政策、对外资股权比例或股权转让的相关规定、对外资的税收及税收优惠措施等。这些法规和政策对国际企业能否顺利进入东道国有着直接的影响。
2.针对所有企业经营活动的法规与政策
东道国颁布的各种法规,如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商标法、广告法、专利法、竞争法、反倾销法、商品检验法、劳工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利益保护条例、外汇与外贸管理法、出口国的出口管制政策等,将直接影响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投资形式的选择、人事雇佣政策、经营战略与策略的制定、企业税负等问题。
法律法规是复杂而具体的,要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美国有一种食品出口到英国,在英国海关查出有一种成分不符合英国标准,打了几个月的官司还没有结果。而食品的保质期已经到了,最后美国的厂家还付了一笔垃圾处理费才得以脱身。
遇到法律问题,更多要采取协调的方法,多征询律师的意见。
3.4 科技环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渗透在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中。
科技发展水平通常反映在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发展结构、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现有工业技术基础的水平、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水平,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原材料、制造工艺、能源、技术装备等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等多个方面。东道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跨国经营的效益。跨国企业要考虑东道国的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还要考虑东道国相关物资设备的质量和价格及所需要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状况等。
文化对跨国经营活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第5章将专门进行探讨。
总的来看,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其主要区域优势为——市场容量大,现实购买力强;国民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需求多种多样(我国的丝绸、陶瓷等产品可大胆投入该地区);社会分工高度细化,有丰富多样的投资机会;金融环境优越,资本市场发达(在欧美,金融机构和工具多,金融自由化程度高,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可投资股票或保险业);物质力量雄厚,科学技术发达(我国大企业可在该区域通过合资办厂进行投资)。
案例分析
案例1:百事可乐在印度
在世界软饮料市场上,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是两大“冤家对头”。在美国,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市场份额非常接近。但是,在全球市场上,可口可乐在l990年的市场份额为47%,几乎是百事可乐的一倍。1993年可口可乐80%的利润来自美国之外的市场,而百事可乐只有15%的利润来自海外市场。为了与可口可乐公司进行竞争,百事可乐的主席韦思·卡劳维曾发誓,要将百事可乐经营成为—家“真正的全球消费品生产公司。”
在软饮料市场上,一般来说首先进入到一个新市场的公司会获得巨大的优势,这不仅是因为当消费者对一种品牌建立了忠诚后很难再改变,同时也是因为较早进入市场的公司可以获得最好的产品经销商。可口可乐是先于百事可乐进入西欧、拉美、日本和中国市场的,正是由于先进入市场者所具有的优势,因此,百事可乐在上述地区与可口可乐争夺市场的战役中始终处于劣势。但百事可乐率先进入了东欧和越南,因此在这些市场上它比可口可乐占有先机。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百事可乐就已经进入了印度市场。后来由于亏损严重,公司撤离了印度市场。可口可乐也是在50年代进入印度市场的,1977年,由于它与印度政府的关系破裂,也被迫撤出印度市场。可口可乐的撤出为百事可乐带来了机会。因为当可口可乐公司撤出印度市场时,正是印度软饮料市场飞速发展的时期,每年的销售量在5亿罐左右,主要产品是由印度Parle公司生产的芒果汁。到1990年,印度软饮料的消费量达到了每年30亿罐。当时专家预测,至90年代末,印度软饮料的消费量将翻两番。根据印度现在的出生率计算,印度人口数最终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中产阶级人口数量大约为1.5亿,这些中产阶级正是软饮料的重要消费群体。所以,如果能够占领印度市场,无疑将有可能扭转百事可乐在全球市场上与可口可乐竞争的劣势地位。
但是,百事可乐公司在进入印度市场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按照印度政府有关外国投资法律的规定,每项外国投资都必须经过政府高层部门的批准,而且采取个案处理的政策。同时,根据印度的外国投资政策,外国投资者只允许在与印度的合资公司中占有最高不超过40%的股份,而且外国公司必须以产品出口弥补由于进口设备所造成的外汇收支缺口。
由于印度曾经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在经济上长期受到西方控制,所以印度的一般民众对西方国家总是耿耿于怀、心存疑虑。印度政治家最害怕的就是被选民视为“外国公司的支持者”,这使得印度政治家在对待外国投资方面总是谨小慎微、小心翼翼。正因为如此,外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被批准的周期非常漫长。尽管百事可乐非常清楚印度的政治现实,但印度巨大的市场“引力”使百事可乐认为,为了能够率先进入印度市场,是值得一拼的。
尽管最初的投资额仅为1500万美元,但印度议会为此共开了20次辩论会,15次专门委员会会议,撰写了大约5000份与投资建议书相关的文件,审批整整花费了3年时间。1990年,百事可乐在印度建立了第一家快餐和软饮料合资公司。与此同时,百事公司宣布计划在整个90年代期间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
但是,在印度始终存在着反对百事可乐的声音。印度的反对者认为,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如炸薯条、爆玉米、水果饮料和调味汁可能取代印度传统的家庭制作食品;进口设备可能破坏印度的外汇收支平衡。同时,印度的一些报纸报道说,百事可乐与美国中央情报局有联系,它进入印度的目的是要逐步损害印度的独立。在1990年年初,当百事可乐宣布将在夏季开始生产软饮料产品时,印度总理则对媒体宣布,印度政府将会重新审查与百事可乐的协议。
由于印度政府所制定的严厉限制外国直接投资的规定,美国政府威胁使用超级301条款对印度政府实施贸易制裁。为此,印度政府官员与百事可乐管理层举行了秘密会谈。经过这次会谈,百事可乐公司同意建立一个新商标标志以代替原来的商标标志,同时承诺将开展游说活动,反对美国利用301条款对印度进行制裁。
1991年,印度政府发生了更迭。新政府上台后宣布实施广泛的经济变革方案,其中包括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更开放的态度。新的外国投资法规定,外国公司可以在与印度的合资公司中占有51%的股份。这项新政策使可口可乐公司受到了鼓舞,并决定重返印度市场。1994年,印度政府批准了可口可乐公司的一项在印度投资7亿美元的业务计划。在印度市场上,百事可乐又将面临其“夙敌”可口可乐公司的有力挑战。
(资料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3ea07b340b4c2e3f572763c7.html)
思考题
1.“政府始终是控制国家经济活动的看得见的手”。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2.根据百事可乐公司在印度的经历,说明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法律的变化将对跨国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如果中国的公司在印度从事经营活动,印度的政治与法律环境将会对中国公司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请详细论述。
案例2:富士达的中国教训
在澳大利亚的富士达(Foster)公司里,人们认为,特德·库姆克尔几乎做任何事情都会是“正确的”。确实,他在澳大利亚执掌着一个被认为是最成功的饮料制造公司。按照每升的利润率计算,他的公司利润率是全球最高的。为了扩大公司的业务并保持公司在澳大利亚市场上的可持续竞争力,他用9亿澳元成功地收购了一家非常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厂家。同时,他出色地解决了公司在英国和美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他的努力使富士达成了澳大利亚唯一的全球性啤酒品牌。
但是,特德·库姆克尔在中国市场上却失算了。1997年12月,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显示,其在中国市场上的投资总共亏损达1400万澳元,而对整个财政年度的后6个月的预测更令人沮丧。总之,公司在1997—1998财政年度中,在中国的总体现金亏损至少要达到2500万澳元,按照当时的汇率,相当于现金亏损1.55亿元人民币。
特德·库姆克尔在哪里出现了失误?
富士达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啤酒公司之一。在它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在三个省购买了三家啤酒公司。它投资更新了啤酒生产设备,建立了分销系统,使用当地的原料酿造生产富士达啤酒,然后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同时,它还想在中国市场上建立一个中国品牌。富士达当时认为它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建立了一个安全的滩头阵地,它会比那些准备参与增长迅速的中国啤酒市场竞争的其他外国竞争者更有优势。特德·库姆克尔当时的计划是,限制资金的投入,但仍然可以为其中国的分公司提供在中国市场上成为一个主要角色的机会。他满脑子想的就是投资、生产与销售。
但是没过多久,接踵而至的各种困难使特德·库姆克尔的计划不得不一再被修改。由于中国啤酒市场出现了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啤酒的市场价格急速下降。而且,中国啤酒市场的地区界限非常明显,各地政府对自己的啤酒生产企业采取的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两个相隔只有几十公里,但隶属于不同省所管辖的城市之间,不能够“互通有无”,将自己生产的啤酒运到另一城市销售。
但是富士达已经进入了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富士达为了适应中国的市场,不得不一再修改或重新制定其业务规划。许多人认为,富士达的失误在于它没有再建立一个新的啤酒厂,但特德·库姆克尔则不这样认为。按照他的理解,如果再建立—个新的啤酒厂,需要投资3亿~4亿澳元。而在当时那种市场情况下,收回投资的可能性非常小。他最不期望看到的是仍然还有人在市场规模已是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再采用建立新的生产厂的战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对富士达来说将是灾难性的。与富士达公司一样,许多国际性的啤酒公司都在中国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而且几乎都是亏损的。
富士达已经在中国市场上投资了近1.2亿澳元(按当时的汇率,相当于7.44亿元人民币)。为了维持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经营,1997年,富士达聘请了阿兰·瑞蒂担任中国业务的总经理。在此之前,他作为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中国高级商务官已经在中国工作了4年。富士达聘请他担任中国业务总经理的目的是想借用他在中国广泛的人际关系及熟练的中文。阿兰·瑞蒂上任后首先将原来设在香港的中国总部迁到了上海,但对中国业务的协调仍然得由澳大利亚总部负责。另一个变化是,阿兰·瑞蒂所建立的战略是控制成本结构,其目的是使产品的市场营销至少少赔钱。他认为,富士达目前不应当再强调“增长战略”,直到前期投资有可能收回为止。
富士达的“中国教训”或许对公司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富士达正在打算进入越南和印度市场。
(资料来源:王乃振.“洋啤”在中国[EB/OL].(2003-03-05)[2011-11-09].http://www.hi138.com/?i198107)
思考题
1.为什么特德·库姆克尔在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几乎做任何事情都会是“正确的”,但是他在中国却“失算”了?
2.你认为阿兰·瑞蒂所建立的新战略能够成功吗?为什么?
3.中国啤酒市场的特征与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3:古巴睡衣风波
1997年,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围绕“古巴睡衣”问题发生了一场政治纷争,而夹在两者之间的是一家百货业的跨国公司:沃尔玛公司。当时,争执的激烈程度可以从下面的报纸新闻标题中得见一斑:“将古巴睡衣从加拿大货架上撤下:沃尔玛公司引起纷争”,“古巴问题:沃尔玛公司因撇下睡衣而陷入困境”;“睡衣赌局:加拿大与美国赌外交”;“沃尔玛公司将古巴睡衣放回货架”。
这一争端是由美国对古巴的禁运引起的。美国禁止其公司与古巴进行贸易往来,但在加拿大的美国公司是否也应执行禁运呢?当时沃尔玛加拿大分公司采购了一批古巴生产的睡衣,但是它违反了美国的赫尔姆斯—伯顿法。这一法律禁止美国的子公司与古巴通商。而加拿大则是因为美国法律对其主权的侵犯而恼怒,它认为加拿大人有权决定是否购买古巴生产的睡衣。这样,沃尔玛公司便成了加拿大和美国对外政策冲突的牺牲品。沃尔玛在加拿大的公司如果继续销售那些睡衣,则会因违反美国法律而被处以100万美元的罚款,且还可能会因此而被判刑。但是,如果按其母公司的规定,将加拿大商店中的睡衣撤下,按照加拿大法律,会被处以120万美元的罚款。
(资料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520299.html)
思考题
1.结合案例分析法律环境对跨国经营活动的影响。
2.你认为沃尔玛加拿大公司该如何去处理其面临的法律困境?
案例4:巴西中华商城
巴西中华商城,是浙江在南美设立的第一个对外经贸窗口,也是中国首个境外商城。1998年11月,经原外经贸部批准设立,该商城由地处温州的浙江中华商城有限公司独资创办,注册资本98万美元。由于“商城付出的代价极高,前期投入的近300多万美元全部亏损,再也无法收回”,2003年7月,经浙江省原外经贸厅批复同意,该商城注销。
事实上,在温州,也正是因为巴西中华商城的设立,才使得温州境外中国商品城的建设拉开了序幕。此后几年中,温州先后在喀麦隆、俄罗斯、荷兰、阿联酋、美国和蒙古等国建立了8个境外中国商城,由此带动上百家温州中小企业走出国门。温州市外经贸局的统计显示,仅境外市场带动国内商品出口这一项,2000年是近3000万美元,2001年是9000多万美元,2002年则高达1.6亿美元。
但是,商城开办初期,其经营者由于初涉巴西市场,对当地情况不很了解,特别是对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情况很不熟悉。另外,商城经营者也缺乏全新的经营运作经验,管理不善。正是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在经营决策上走了许多弯路,失误频频。
据介绍,最初从国内招商过去的首批经营户大约有40户,基本上都是一些规模偏小、实力偏弱的中小个体工商企业。他们一到巴西,首先面对的就是语言障碍和变化多端的市场冲击。由于这些经营户法律意识淡薄,专业知识缺乏,流动资金不足,部分经营户也未办理身份证明,因此,他们在巴西的一言一行都必须依附于商城,再加上进出口货物接连不断地受到巴西海关、税务、警察等部门的查处、罚款、赔偿等,商城终日不得安宁,受到了很大的拖累。
祸不单行。1998年年底,巴西爆发特大金融风波,巴币大幅贬值,汇率急剧下跌,致使巴西中华商城雪上加霜,最终导致惨重损失。
谈到经营巴西中华商城的经历,公司总经理张洪江感慨万分:“最大的体会就是海外创业不容易。”他对记者说,在巴西搞经营,商机很多,但风险也很大,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
张介绍说,在巴西经商的浙江人主要来自温州和青田,大多数集中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基本上做轻工产品生意。当前巴西市场上对汽车配件、轻工机械、机电产品等也有很大的需求。
张提醒,去巴西搞经营,一定要先摸清实地情况,了解当地的政府政策、市场投资行情及民风民俗等。他说,那些在巴西感到满意的中国商人往往都对巴西政策法律法规非常了解,经营机制灵活,又价廉物美。但如果你是一个生手,又很想去巴西做生意,最好的办法是先去巴西实地生活几个月,切实了解巴西的政策和投资环境。
(资料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2573fc610b1c59eef8c7b465.html)
思考题
1.结合案例分析各方面环境因素对跨国经营活动的影响。
2.准备跨国经营时,面对跨国经营环境该做哪些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