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没有造庙堂塑金身,以香火供奉了!”
坤叔对一脸惊疑的爱萍热情洋溢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凤嫂说,生贵已经被乡亲们神化,说他是青天大人转世,拯求苍生。这十里八乡都传遍了,怎么唯独你不知道?小孩都懂得“有事找村长”。
哦,原来如此,难怪刚出门的时候,乡亲们都对自己比以前尊敬十分。
告别了众人,丽娜陪着爱萍慢慢地走着,她们要上大侗养殖场走走,然后就回家。
下家湾村队有几户人家是住在一个被群山和小溪包围的地方,叫弧形坡,有点像世外桃源。山高而陡,无路可走,需要攀岩越壁,唯有从小溪渡水而过。
原本有座木桥,但在今年八月间,被洪水冲垮了。这段日子,成人蹚水而行,孩子们就靠家长背着过去,出入十分不便利。
村长和支书在几个村民的陪同下,勘察地形,大概估算造桥需要消耗的材料,劳动力以及工日,粗略预算造桥需要的费用是多少,做出工程预算,由支书向政府申报。
他们目测着小溪,尽量找距离近的地方造桥,既要缩减架桥费用,又要顾虑到两岸路面的连接,更要考虑到桥身的构造能否承受洪水的冲击。
占德怀跟村长说,这条小溪的的宽度,那一带都差不多,勘察那么些时日,我们都觉得,还是在原木桥的方位比较合适。
村长让他说说,原木桥的方位为什么是比较合适造桥,说具体点。
他指着原木桥的方位,跟村长等人说,大家看,原木桥的方位恰好是水流冲击的一个转弯处,即使洪水再猛,经过一个转弯,水势也减缓,减轻了桥身遭受洪水冲击的压力。
其次,原木桥方位,两岸边都已有路面相通,架桥后即可畅行无阻,避免重新修筑路面要占用农田,也缩减了修路费用。
村长觉得他的想法可行,就同意初步拟定桥身的方位,接下来就是丈量两岸间的距离。
占德怀是下家湾村队队长,27岁,瘦高个子,肤色白皙,风度翩翩。他嘴甜舌滑,能说会道,善于与人交流。
他和谢国军是连襟。妻子是覃桂芳的妹妹覃桂枝,23岁,在村小学教书,两人育有2个女儿,乖巧伶俐。
占德怀虽然能说会道,却也不是轻浮之人,为人处世颇有原则。
他是属于少年老成的人,处事稳重,思维敏捷,能书善画。只不过,父母去世早,家里没有能力供他上大学,也只是高中毕业。
他不像其他愤世嫉俗之流,内心充满怨恨。而是勇于直面人生,做事从不拐弯抹角,直来直往,坦坦荡荡。
在下家湾村队,他也是颇得人心,时常接济穷困人家,对村里的孤寡老人长期免费提供食物以及日用品,深得村民尊重。
他是一个饮水思源的人。父母就他一个独子,在他14岁那年,双亲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如果不是众乡亲,估计自己不是流落他乡乞讨,就是饿死街头。
村民们不仅给他提供饮食衣物,还捐钱扶助他上学。
高中毕业,他就开始自食其力,在外省打工。一年后回来,他就自学种养技术,在众人的支持下,办成了养殖场。
他自学能力以及实施能力较强,对种养技巧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爱萍以及生贵等人时常向他请教。
近两年又办起了一家木材加工厂,凭借自己做生意的八面玲珑,广结善缘,木材远销外省,经济效益比较好。
占德怀创业致富不忘曾给予自己资助的众乡亲,自掏腰包,为村里搭桥铺路,每年为穷困户提供免费的化肥以及生活用品。
今年8月间,洪水冲垮了木桥,住在里边的村民出入困难。村里的小部分田地在里面,村民耕种也不方便,所以他就向村公所申请造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