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听妈妈说过嫂子的长相与为人,却一直未能谋面。
据妈妈描述,嫂子是一个长着一张圆脸,逢人必笑,深深的酒窝,给人一种亲善的感觉。她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如今见面,名副其实。丽娜直觉,嫂子比妈妈述说的还要平易近人。
玉梅也觉得丽娜正如建国所说的一样貌美,只是隐隐中多了一些孤傲与冷漠的表情。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关怀着丽娜,特别是爱萍,见她身子虚弱,特地嘱咐黄志章煲了鸡汤,只让她一个人喝。
席间,黄志章文绉绉地说,现在党的富民政策已经在各地实施,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便利年轻人返乡创业,希望东生他们能够抓住机遇,早日成家立业。
建国也热望他们不畏艰苦,两个人能够在生活中相互扶持,互相尊重,相濡以沫。
生贵也是对他们寄予厚望,送了四个字——不离不弃。
明兆等人也说了些暖心话语,都是发自肺腑的祝愿。
三位老人更是激动非常,啰里啰嗦一大堆,反反复复,都是叮咛的话语。
爱萍跟玉梅,更是贴心。见她的血色不好,嘱咐东生,一定要时常买阿胶回来,熬点鸡汤给她喝,注意休息,千万别熬夜。
她们都是过来人,知道年纪轻轻就把身体拖垮,落下病根。将来上年纪了,病痛甚多。
面对众人的关怀,丽娜再一次哭了。
如同一个被遗弃的孩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一样,喜极而泣。
她紧闭的心门正在慢慢地开启。
东生为她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也只能得到她的好感,却没能进入她的内心世界。
爱萍他们却坦诚地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交换来了丽娜的信任,震撼她的心灵。
饭后,他们也交谈了许多,都是围绕着这一对年轻人开展的话题。
丽娜说,喝了点酒,身体有点不舒服,要回去了。临走,生贵夫妇给了200块的红包,众长辈都封了红包,他们一一接纳,这是当地的习俗。
爱萍嘱咐她,有空经常回来,看看母亲和孩子们。她微笑着应声,笑容自然与甜美。
众人看着东生开着摩托车,载着丽娜扬长而去。
回到大厅,爱萍拉着建国欲避开众人。
“嫂子,有什么就尽管说,不必避嫌,在座的都是自家弟兄!”
既然建国都这么说了,她也不见外,就把自己从丽娜身上发现的一些异常跟大家和盘托出。
黄志章也跟大家说了自己在她身上察觉到的异常表现,推断丽娜肯定藏着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隐瞒着建国他们。
“从我参军回来,就感觉到她变了,不管是言行,还是思想。”建国如实地说。
李山裕也提供了一条线索,他听兰贤礼讲过一次,什么两姐妹都是一样的货色,都是李山魁的盘中餐,具体是什么一回事,就不知道了。
“我怀疑丽娜心中的阴影,应该与李山魁有关。”李明兆猜测。
众人虽不敢肯定,但也没有否定他的猜测。
建国告诉大家,丽娜以前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纯洁善良,积极上进。只是在他退伍回来后,就发现她跟着姐姐学坏,自己三番四次地相劝,也是徒然。
据妈妈的回忆,丽娜是从15岁那年开始,就慢慢地开始逃课,逐步变得任性以及脾气暴躁。到16岁那年,她就缀学,独自到镇上生活。
“据我察觉,她的内心已经开始震撼,逐步在向我们敞开心扉。”
爱萍自信地说着,她相信自己不会看走眼。
从她两次喜极而泣,爱萍就断定,她正在接受着自己。
建国请求爱萍多帮助丽娜,希望能够纠正她思想上的错误,让她能够走上正途。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爱萍也只能说尽自己的能力,慢慢地引导,自己也没有多少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