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好强的他,觉得在村子里颜面无存。走投无路,也只好携着情妇,拖儿带女地投奔了妹妹,再作打算。
妹妹也是爱莫能助,她虽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女人,却也不是万能的造物主。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予哥哥以及家人一处安身之所。
李山魁落魄后,举手投足,都让自己感觉到不舒坦。妹妹让他干起了老本行,在镇上,帮她打理赌场的生意,暂时也只能如此。
村公所经过重新翻修,焕然一新。
生贵自任村长以来,做出了一些事情,但他远远不满足于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短短的几个月,他们通过各层关系,利用本村的有效条件以及资源,动员所有村民的积极性,集资建起了一座三层的教学楼。
村小学的操场也已经硬化,再也不是那个坑坑洼洼的黄泥地。
困于经济,他们没有拓宽与硬化通往镇上的路面,但村与村之间都通了路。
为了方便耕种,在各村组织群众修缮水渠,通机耕路等基础设施。
大侗红砖厂的生产权已经隶属村公所,由李山裕任厂长,李明兆挂职会计。
经过重新整顿,健全了职员的工薪制度以及岗位制度,加大了生产力度,拓宽了销售线路,成为了村里的经济主动脉。
李山魁霸占土地开办的养殖场,重新招标,被兰爱萍以高价承包,与谢生贵的养殖场连成一片,统一管理。
村公所就地取材,建立了农业信息推广以及畜牧医疗等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民们的困难与需求。
民生方面,村公所也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加大了与城镇的信息化交流,加强了对农作物经济市场的关注程度,最大利益化的生产与销售农副产品。
蔬菜与瓜果等,直接与城镇批发商挂钩,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自从生贵任职村长以来,养殖场的经营与管理的责任就落在了爱萍的身上。一个人既要照顾家中老小,又要管理拥有上百亩鱼塘的两处养殖场,这是一个挑战。
覃桂芳和刘玉燕是爱萍的得力助手,她们分管两处养殖场以及果园。虽然两人都是生手,但在爱萍的指导下,也很快上手,管理得井然有序。
周继红带着年幼的玉书和玉婷到村子的小卖部玩。
丈夫过世后,爱萍就把她接过来帮忙带孩子。丈夫新丧,儿子又好吃懒做,都二十几岁的人了,整天在村子里跟着一帮懒人混日子,何时是个头!
大姐夫让他来养殖场帮忙,没几天功夫,就走了,嫌脏怕累。
文秀见娘家叔婆带孩子过来玩,赶忙搬凳子出来招呼着。
“叔婆,出来走走啊?”
“这两个孩子闹得很,家里怎么呆得住?”
“小孩子都这样,我家嘉恩也刚睡觉。”
两人坐在一起唠家常,提到兰东生,周继红几乎要掉泪。
一个24岁的年轻人,整天无所事事,就懂得向各个姐姐伸手要钱。
“叔婆,你也不要着急,或许东生叔大器晚成,也说不定。”
周继红知道文秀说的是安慰她的话,却也笑笑。儿子是块什么料子,能裁成什么样的衣服,她心里还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