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33600000004

第4章 秦始皇帝陵——中国的“金字塔”

从临潼沿骊山北麓东行,地势逐渐上升,直到秦始皇陵为最高点。过了陵墓封土,地势义逐渐下降。而从这陵土堆的高点向南直到骊…又呈现为北低南高的鱼脊地形,因此把陵建在这段高地上,方圆数十里外,举日可见。讲究高大、气派,崇尚富丽、豪华,这木是秦女厶皇的秉性,再加上他又特别地看重自己是第一位皇帝,自然陵墓的建筑也应该与这“第一”的尊荣与权威相符合才是。像咸阳的阿房宫、北疆的长城一样,“穿治骊山”的浩大工程,从秦始皇刚刚即位时便开始了,整整37年,贯穿了他统治的始终。若不是他暴死沙丘,若不是“戍卒叫,函谷举”(唐·杜牧《阿房宫赋》),这工程真不知还要继续多久。仪从这旷日持久的时间上,就已经能想象得出这座中国的“金字塔”的规模该是怎样的空前。

依据史料记载,始阜陵冢高50余丈(约合今115米)。经过两千余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切削,高大的封十已多有流失。虽然如此,今天的实测高度仍然有76米,比两安城南的地标性建筑——唐代的大雁塔还要高。民间传说此陵的高度是以南向骊…望峰的高度为准,看来是一种附会和夸张。始皇帝的这座巨大的山陵,整体呈覆斗状,全部为人工夯筑,外形作3层波浪式起伏,似3座山岗叠压在一起。说女厶皇陵是一座巨大的山陵,完全不过分,因为像如此规模的人工巨冢,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如此,即使是汉唐以来采用人工封土的各代君主的陵冢,似乎也没有能超过它的。想当年商周墓葬皆不封不树,后来孔子为父母的坟垄加了4尺封上,也不过是作个勿忘和找寻的标记,而这骊山巨冢则在古代冢墓制度上成就了以封十为山陵的人变节,并成为空前的皇权帝力的至上象征。也正因为秦始皇的这种骄奢恣肆,再加上他暴殄天物的秉性,无所不用其极的挥霍,旱现在我们眼前的竟是这样一幅修筑陵墓的浩大而悲怆的画面:72万徒隶,数十年的劳作,血汗如注,夕匕伤无数,圹穴的进度已经是“已深已极”到了“凿之不入,烧之不然”的地步,却仍然要求“其旁行三百丈乃止”。(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24《工礼考》“山陵”引东汉卫宏《汉旧仪》)封土从陵北五里之外挖耳义,木材从千里迢迢的荆、蜀地区运来,石料从渭北百里之遥的北山开采,“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昌,万人钩,今陵余石,大如覆上屋”(晋·张华《博物志》卷6“地理考”),这民歌就是真实的写照。据说那块“人如覆上屋”的“余石”,凶搬运困难而遗留在了秦陵以东数里之远的地方,后人称之为“佷石”,意思是残忍之石、狠毒之石,唐代的皇市浞还为此写了篇《狠石铭》日:“狠石苍苍,骊山之傍。锾朴砻瘢,嶷然四方。”《太平寰宇记·雍州》也记载道:“佷石,在县东一十里。初,秦始皇之葬,远采此石,将致之骊山,在此不复动。石高一丈八尺,周回一十八步。”直到元代,因为重修灞桥,才把这“佷石”斫开做了桥基。骊山巨冢劳役的残酷和消耗功役之大于此可见一斑。

秦陵巨冢实在是空前的,它在中国现存的帝王陵冢中,可谓是最雄伟的一座,并且它的陵同建筑格局也为后代帝王的陵寝葬制规划了基本蓝图。日前所能勘查发现的迹象表明:

整个陵园占地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陵同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约3800米,外城周长约6200米。内外城四面都辟有城门,每个门上都有阙楼建筑,内城的四角亦建有角楼。内城分为南北两区,始皇陵占据南区,坐两面东,陵的北侧是大型寝殿以及府藏坑,两侧、南侧都是陪葬坑,如铜车马坑和文官俑坑。内城北区是陪葬墓地,北区的西部是密集的便殿建筑群。

在内外城之间又有东西南北四区,其中仅在西区可以确知有大型陪葬坑,如马厩坑、珍禽异兽坑,以及园寺吏舍与猷官建筑群。东区则有百戏俑坑和石铠甲坑。外城之外的从葬区域范围最广,如果也以东西南北四区划分,则南区呈鱼脊形地势依连骊山,被称为“五岭”的3000多米防水堤坎残基犹存;北区有因取土筑陵形成的方圆数里的洼地——鱼池,以及大型的宫殿建筑;西区是密集的修陵人墓地与石料、木材加工场等;东区便是大型的兵马俑坑等陪葬坑群。由此看来,秦始皇陵园确是一个极为庞大而又规划有致的都城式陵园,它的总占地面积如果包括从葬区域差不多有近60平方公里。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帝工陵园设邑管理,有众多的管理与守护人员,这种制度应该是从此时开始的,并为斤代多所承袭。而在陵墓的一侧建置寝殿,这也是以秦始皇陵为开端的,同样也为斤代帝王的陵园格局所继承。

《吕氏春秋·安死》所谓“世之为丘垄也,其高人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以此观世示富则可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正是针对当时的厚葬制度而提出的批评。《后汉书·祭祀志》也说:“古不墓祭,汉诸陵皆有园寝,承秦所为也。秦始山寝,起于墓侧,汉囚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寝之意也。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阵严具。”可见陵寝的一切制度皆如生前一般。这些确凿的史料依据,人多已为今日的实地发掘和勘查结果所证实。

有偌大的陵冢,有偌大的陵园,那些已经灰飞烟灭的陵园建筑物也必定是十分高大而雄伟的。晋代葛洪《两京杂记》就曾记载始皇骊山墓上有一对麒麟,“头高一丈三尺”,其高大程度似乎并不亚于茂陵的汉代石马与乾陵的唐代石狮。1977年清理的二号便殿建筑基址的主体部分,面积有64平方米;陵北40米处的大型寝殿建筑遗址,面积达3575平方米;1981年发掘的园寺史舍建筑群遗址的一部分,面积已达2000多平方米。建筑用的大砖,长41厘米,宽20厘米,厚9厘米;木檀大都长10米左右,直径30厘米左右,最粗的达60厘米。特别是所发现的夔纹半圆形大瓦当,直径达61厘米,高48厘米,比一般瓦当高山四倍,被称为“瓦当之千”。通过这些现实文物足以推想当年陵园建构该是如何的辉煌壮伟了。白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40年来,在陵区内外已发现陪葬坑180余座,墓葬数百座,陵园建筑基址更超过了数百万平方米。试举《西安秦始阜陵园的考古新发现》(《考古》2002年第7期)所介绍的一个考古勘查的数据:在秦始皇陵周围分布有一地下阻排水系统,已究明长度1303米,其中阻水渠长778米,渠上口宽8.4米,底部宽9.4米,距地表最深处39.4米。阻水渠基本包围在陵墓南半部。排水渠长525米,由明井和暗渠组成,共有8段明井、7段暗渠,最深处距地表23米。这一基本绕陵墓一周的大型地宫阻排水系统,是为了阻挡地宫以外的潜水进入地宫的。此外,在陵墓以南2公里有防洪堤坝,长1500米,宽80米,残高4米至8米。有如此广阔且讲究的阻排水系统的建设,足以突显秦女厶皇陵建置的营造之宏伟、设计之缜密与施工之精微。

死者兀终极,国家有废兴。面对空前规模的秦始皇陵墓,我们不能小感慨万分。葬制俭薄,本是上古的淳朴礼俗;商周时虽已有厚葬的殉葬置俑,考古发掘中也偶有发现,但春秋战国后似乎更为普遍。《左传·成公二年》说:

“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益车马,始用殉。”

这便是厚葬的例子,如今发现的人量战同时期墓葬中的车马坑(即以车马殉葬)更是明证。继之而有齐景公、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再继之而有秦惠文、武、昭、孝文、庄襄五王,无不“大作丘陇,多其瘗藏”(《汉书·刘向传》)。直到秦始皇帝,更将厚葬之制推向奢侈的巅峰,不仅空前,亦堪称绝后。难道始皇帝不知道圣人如孔了有身处右椁“不如速朽”的激词?难道始皇帝不明白“虽铜南山犹有隙,虽无石椁又何戚”(《汉书·刘向传》)的道理?难道始皇帝没有听说吴王阖闾厚葬10年之后即被越人发掘的前辙?难道始皇帝没有看见秦围列祖多遭暴冢、甚足悲也的殷鉴?然而事实毕竟是“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汉书·刘向传》)。时代的发展,身处的地位,君主的欲望,世俗的观念,想想这诸多的凶素,我们对秦始阜的厚葬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唐·杜牧《阿房宫赋》),一人之陵,也是千万人之陵。有谁不承认,这规模空前的帝王陵墓——中国的“金字塔”,正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以血汗身躯与智慧凝铸而成?它是大一统帝国的象征,也是大一统文化的聚焦。一座始皇陵地上、地下所发现的无数文物资源,正是一部秦帝国历史的最真实和最丰富的写照。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 西域要冲:阳关

    西域要冲: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中国择吉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择吉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内容包括:择吉文化——祝福求祥良辰同庆——节日择吉衣食住行——日常择吉建房搭屋——建筑择吉比翼齐飞——婚姻择吉等。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是目前北美和欧洲人文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知识区域之一,正是通过文化研究,学院知识分子的智识活动溢出了大学校园之外,也溢出了传统的经典命题之外。文化研究关注的是阶级、性别、身份、传媒、大众文化等范围广泛的社会文本,它具有迫切的政治性和焦虑感,这就和传统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精英主义乃至文学主义的要旨相冲突,因而带有左翼色彩。本书收集的论文刻写了文化研究发展中的最重要痕迹,堪称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文献。
热门推荐
  • 刀道至尊

    刀道至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念为仁,一念为魔!战天斗地,只为伊人!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光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光

    本书为青少年介绍了丰富神奇的光,内容包括光的形成、本质、速度、介质,以及光在层状分布等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运用及光电反应等。
  • 妖统天下

    妖统天下

    一草一木一世界。一沙一水一仙途。吾为大千世界。现代天才博士林玄为寻女友穿越来到妖气大陆,而和他一同穿越而来的是一头现代神兽——青龙。一个古灵精怪的天才博士徒弟,一个幽默风趣的神兽师父。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一切尽在妖统天下。……新书等级:妖者,妖师,大妖师,妖宗,妖王,妖皇,妖尊,妖帝,妖圣,妖仙。
  • 意外穿越了

    意外穿越了

    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三无青年穿越到了王朝在这个王朝里他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慢慢看来
  • 沧海赋

    沧海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君不见,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桑田,明珠有泪。谁人共我醉明月,沧海千山万水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冒险追踪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冒险追踪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灵界恋空

    灵界恋空

    灵界初开,诞生混沌,混沌之上,又是何物?神之纹章,散落于世,得之其一,便为强者;三份热血,三段恋情,三个人的追求,三个人的蜕变。夜,凡,天三兄弟将在这浩瀚灵界中创造怎样的奇迹?拭目以待吧!
  • 十里王城

    十里王城

    “在这个世界中,王的绝对能力领域有一座城池那么大,在其领域中,王的力量是绝对的,是无法抗衡的。”“当然,除了那个人。。。。。。”
  • MACBETH

    MACBE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校草:拐个校花娶回家

    腹黑校草:拐个校花娶回家

    【全文免费哟!瞧一瞧,看一看!】初次见面,在某个街角,互相讨厌对方,互相看对方不顺眼。第二次见面,某位校草狠狠地报复了某位校花。相处一段时间后,某位校草不要脸的来吸引某位校花的注意力,什么玫瑰!什么定情信物!什么……都使出来了,某位校花把某位校草送的东西,都当垃圾似的丢进了垃圾桶里……后来,某位校花不小心被绑架了,某位校草挺身而出,救出了某位校花,自己却……微微,我是第一次写,所以有不好的地方,或者是需要修改的地方?说出来没问题,我会改的,还有就是初次写,更新慢,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