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11100000014

第14章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八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大悲之心不可思议。诸住信菩萨闻是说已。应生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

舍利子。如来大悲心者。所谓不舍一切众生。常行悲愍为成熟故。随悲心转而无不转。是故当知。如来大悲之心。无有限量不可思议。复无等比。亦无数量。不可称说。最为甚深。如其语业不能宣说。何以故。随佛如来所证菩提亦然。如是为诸众生起大悲心。随如是菩提即如是大悲。舍利子。云何如来得证菩提。如来无根本无所住故。乃证菩提。云何名根本。复何名住。谓有身见为根本。依虚妄分别而住。如来以其菩提平等故。平等了知。二法亦悉平等。是故说名无住无根本。如来由是现成正等菩提。而诸众生于无住无根本法。不能了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

又舍利子。菩提者寂静近寂。由如是故我成正觉。何名寂静何名近寂。内谓寂静外谓近寂。所以者何。谓眼空故我我所无自性。此名寂静。如是耳鼻舌身意空故。我我所无自性。此名近寂。知眼空已色无所取。此名寂静。乃至知意空已法无所取。此名近寂。而诸众生于此菩提寂静等法。不能了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

又舍利子。菩提者自性明亮。由如是故。我成正觉。云何名为自性明亮谓由自性无所染故。与虚空等。虚空自性周遍一切。以虚空平等故。一切法平等。毕竟自性如是明亮。此明亮性所应觉了。诸愚夫异生。以客尘烦恼之所染故。于此自性明亮法中。不能了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

又舍利子。菩提者无出无入。由如是故我成正觉。何名无出。以无相故无出又无出者。一切法无舍故。无入者。一切法无取故。如来于是无出无入法中。平等观照。如来无此无彼。一切法离彼此故。是故如来现成正觉。如是无出无入法中。而诸众生不能了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

又舍利子。菩提者无相无所缘。由如是故我成正觉。何名无相何名无所缘。谓眼识无所得。名为无相色无所观。名无所缘。乃至意识无所得。名为无相。法无所观。名无所缘。舍利子。此无相无所缘法。是诸圣境界。何名圣境界。谓即三界是圣境界。若诸圣境界。彼即无境界。而愚夫异生不能了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

又舍利子。菩提者非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平等三轮清净。由如是故我成正觉。何名三轮清净。谓过去心无转。未来识无觉了。现在意无动。而心意识都无所住。过去无分别。未来无领纳。现在无戏论。此三平等三轮清净之法。而诸众生不能了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又舍利子。菩提者是无为。由如是故我成正觉。谓非眼识所知。乃至非意识所知。此名无为。无为即无生无灭无住。此说亦名三轮清净。是即无为。然于有为之法亦悉了知。何以故。一切法自性彼即无性。无性即无二。无为之法。亦非身证。而诸众生不能了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

又舍利子。菩提者是无差别句。由如是故我成正觉。何名无差别。复何名句。谓如所说名句。无住名无差别。法界名句。无种种性名无差别。实际名句。无动性名无差别。空名为句。无所得名无差别。无相名句。无寻伺名无差别。无愿名句。无分位名无差别。无众生名句。无众生自性名无差别。虚空名句。无所得名无差别。无生名句。无灭名无差别。无为名句。无所行名无差别。菩提名句。近寂名无差别。涅盘名句。无所转名无差别。舍利子。此如是等。而诸众生不能了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

又舍利子。菩提者非身心可证。何以故。是身无知无作无转。如草木瓦砾。是心如幻如水月阳焰。应当觉了。身心若然即是菩提。此乃世俗所行。亦非菩提有少法可说。若身若心。若法若非法。若真实若不真实。若诚若妄。悉无言说。何以故。菩提无言说故。彼一切法亦无分位可容言说。犹如虚空了无分位。无言说故。菩提亦然了无分位亦无言说。舍利子。若其如实审伺察时。彼一切法本无言说。法无言说亦非无说。此诸法理。而诸众生不能觉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

又舍利子。菩提无取亦无含藏。何名无取何名无含藏。谓知眼故名为无取。色无所观名无含藏。乃至了知意故名为无取。法无所得名无含藏。舍利子。如来以无所取无含藏故。现成正觉。又眼无所取。色无含藏。识无所住。乃至意无所取。法无含藏。识无所住。彼无住识。于彼一切众生心住。此云何知。谓有四种法。于一切众生心住。何等为四。谓色中住受想行中一切众生心住。如是四法众生心住。然其所住亦即无住。如来了知如是无住之法真实之际。而诸众生不能觉了。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

又舍利子。菩提是空增语。以其空故菩提亦空。诸法亦空。如来以其诸法空故。现成正觉。亦非空故空有所证。若空若菩提同一理智而无有二。以空及菩提本无二故即无种类之法。以其诸法无二无种类故。即无名无相无行。毕竟无行无集法中。此说名空。是中悉离执见取着。而于胜义谛中。无有少法可得。以如是故。乃说名空。此所说空如虚空故。即此虚空欲说为空。而亦无言可说为空。空亦无言而可说故。于是空中若解入者。乃一切法假名施设。然其名字而不在方亦不离方。如其假名不在方不离方故。由是诸法假名施设。一切法亦然。而不在方亦不离方。如来如实了知。本来如是无生无起。如实知已。自性解脱无缚无解。而愚夫异生于如是法不能了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

又舍利子。菩提如虚空故。而悉平等无高无下。菩提亦然等无高下。若知诸法毕竟都无。亦复无高无下可说。舍利子。如来以一切法无高无下故。现成正觉。虽有所成亦无微尘许法。若高若下而可施作。如实智知无此彼法。何名如实智。谓无根本法虽有所生而无摄受。亦无主宰。以无主宰无摄受故。若生不生随缘所转。然于是中无法可转。亦非无转。如来于法而亦不说断灭之相。如是无断灭法。而诸众生不能了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又舍利子。菩提是如所说句。何名如所说句。如其菩提。色法亦然。而不难真如。如其菩提。受想行识亦然。亦不离真如。如其菩提。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亦然。亦不离真如。如其菩提。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亦然亦不离真如。由是施设。此如是等诸圣法门。所谓蕴处界等。如来以如实法故现证菩提。以无颠倒法故现证菩提。如其先说中后亦然。先际无生后际无去中际性离。如是如所说句中。如说一法多法亦然。如说多法一法亦然。如其所说若一若多都无所得。如是如所说句。而诸众生不能了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

又舍利子。菩提入相入无相。何名为相何名无相。此说相者。谓即所起一切善法。无相者即一切法都无所得。又相者。谓心无所住分位。无相者即无相三摩地法。又相者即思惟称量算数伺察。无相者即出过称量。云何出过称量。谓识业无故。又相者谓有为伺察。无相者即无为作证。此相无相法。愚夫异生不能解入亦复不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

又舍利子。菩提者无漏无取。何名无漏何名无取。此说无漏者。谓离四种漏法。一离欲漏二离有漏。三离无明漏。四离见漏。无取者谓离四取。一离欲取。二离我语取。三离见取。四离戒禁取。如是四取。一切皆由无明覆蔽。爱水滋润。我见执取蕴处界法。如来了知彼我语取为根本故。得我清净已。一切众生亦悉清净。若其清净即无少法而可分别。若无分别即能深固作意若深固作意相应。即无明不能起发。由其无明不起发故。即十二有支亦复不起。彼即无生彼即决定。若其决定即调伏义。是即胜义。胜义谛中即无补特伽罗义若无补特伽罗义。即是不可说义。若不可说义即缘生义。若缘生义即正法义。若正法义即如来义。由如是故。当观诸法皆从缘生。若能见法即见如来。如其所见若如实伺察。即无少法可见。若无法可见。即见无相及无所缘。若如是见即真实见。如来由此法故现成正觉。平等故平等。如是无漏无取之法。愚夫异生不能了知。如来为令一切众生悉觉了故。乃于众生转大悲心

又舍利子。菩提清净无垢无著。何名清净何名无垢何名无著。谓空是清净。无相是无垢。无愿是无著。无生是清净。无作是无垢。无起是无著。自性是清净。圆净是无垢。明亮是无著。无戏论是清净。离戏论是无垢。戏论近寂是无著。真如是清净。法界是无垢。实际是无著。虚空是清净。寥廓是无垢。广大是无著。知内是清净。外无所行是无垢。内外无所得是无著。知蕴是清净。界自性是无垢。处离诸业是无著。过去尽智是清净。未来无生智是无垢。现在法界安住智是无著。舍利子。此清净无垢无著。有其一法而能普摄。谓寂静句。若寂静即遍寂。若遍寂即近寂。若近寂即无寂。此是牟尼圣尊所说

又舍利子。如虚空故菩提亦然。如菩提故诸法亦然。如诸法故众生亦然。刹土亦然。涅盘亦然。此即名为涅盘平等。是一切法毕竟边际清净正因。无所对治离对治因。本来清净。本来无垢。本来无著如来了知彼一切法若色无色本如是故。现成正觉。观诸众生界清净无垢无著故。即起游戏神通。乃于众生转大悲心。舍利子当知。如来大悲之心清净无垢无著。于诸众生常所运行。然无发悟。无所生起。无所观瞩。普尽十方一切世界。舒坦无碍。舍利子。如来大悲无边无际与虚空等。若欲知其虚空边际。即知如来大悲边际。诸住信菩萨得闻如来不可思议大悲心已。应生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以无根本无住法  现证菩提佛所宣

如所觉了亦复然  为诸众生广宣说

知内眼根名为空  知外色法空亦然

寂静近寂妙法门  佛证菩提如是说

彼诸众生不觉了  毗钵舍那奢摩他

开觉句义为众生  佛大悲心方便转

诸法自性本明亮  菩提清净等虚空

为彼众生不了知  佛大悲心方便转

一切众生多执取  不能如理而相应

无入无出妙法门  佛证菩提如是说

为诸众生不了故  如来乃起大悲心

诸法无相无所缘  此是诸圣之境界

诸愚夫为非境界  佛证菩提方便宣

而诸异生不了知  为开觉故由斯说

如来为诸众生故  随应所起大悲心

无为自性妙法门  本来不生亦不灭

当知彼法无所住  时中三种相应相

而诸愚夫不了知  诸法有为自性故

随应所起大悲心  为令了知此理法

菩提非身所觉知  非心觉故亦如是

身本自性无知觉  心如幻法亦复然

而彼愚夫不了知  如是身心自性故

随应所起大悲心  为令了知此理法

佛证最上胜菩提  自然智尊坐道树

坐已普观众生界  旋转种种恶趣中

佛见极生哀愍心  生死轮中大悲转

憍慢等法所迷着  见网缠覆苦计乐

无常不净我众生  此等颠倒而计执

佛见极生哀愍故  于取着中大悲转

痴盖遍覆三有中  暗冥悉无光明照

如日光明云所覆  无垢智光悉隐蔽

佛见极生哀愍心  生死轮中大悲转

贪爱故生诸恶趣  破坏正道而极坏

地狱傍生饿鬼中  众生业故皆堕落

如先佛说诸正道  开明显示为众生

佛见极生悲愍心  生死轮中大悲转

了知诸法如实性  廓然明照等虚空

如佛所说诸世间  不知最上清净法

舍利子。如是所说。是为如来不可思议大悲之法。诸住信菩萨闻是法已。应生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后复生起身喜心喜发希有想

同类推荐
  • 世说旧注

    世说旧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刘河间伤寒医鉴

    刘河间伤寒医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原机启微

    原机启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少牢馈食礼

    少牢馈食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普照禅师修心诀

    普照禅师修心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一个被遗弃的世界

    一个被遗弃的世界

    我生活在一个被遗弃的世界:自幼丧父、母亲改嫁、亲人背叛。直到他的世界,就像曙光照亮了我的世界。我开始渐渐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来。我和他定下了一个契约:我们会陪伴对方,直到从世界上消失为止。他对我呵护的无微不至,直到他带回来一个漂亮女生,对我说:“雨蝶,这是我的未婚妻,我很爱她,请你成全我们”的时候,我才确定了这份对他的感情。“好,我答应你们。”风轻云淡地说完,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他,回到了那个属于我的,那个被遗弃的世界。他毁约了,我清楚。他,在我的心里,已经成为了不可饶恕的代价。
  • 希格拉战记

    希格拉战记

    不知不觉之中,希格拉共和国抵抗维格尔帝国侵略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第20个年头。国虽小,但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希格拉,打得东部银河第一大国头破血流,却也终究走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亡国灭种就在眼前,摆在希格拉人面前的选项,不多了……本书以《家园》游戏背景为主,参考《家园-菲雅莉mod》设定,再加上作者脑洞修改而成,与原作世界观有较大不同,请原作党不要深究。
  • 魂欲释天

    魂欲释天

    本该平凡一生,奈何因果已定,那便释放这天地,去问问这何为!
  • 一个陌生男人的来信
  • 芳草连天碧

    芳草连天碧

    年龄只差5岁,本没有什么稀奇,奈何一个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女老师,一个是嘴角刚开始长毛的高一嫩男。面对年龄的差距,世俗的偏见,旧爱与新欢的诱惑,大女人和小男人的爱情是否会开会结果呢?
  • 我的末日不可能这么崩坏

    我的末日不可能这么崩坏

    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有点不对你说我一好好的普通人,怎么就被人忽悠着去拯救世界了呢?虽然过程中朋友有了,老婆有了,孩子也有了但最后我自己却特么死成了七瓣……而且连找齐人性都得自己动手!这人生,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的样子……(暗魇之家:34900648)
  • 妖短篇合集

    妖短篇合集

    其实不知道该分在哪一类Otz有空才能写不好意思。小品系列文,或许有爱情,也或许无关爱情。(非耽美)---他选择寻觅,他选择沉默,而他......将永存于心。若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若有来生......若有来生......我是妖,没有来生。
  • 性恶

    性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是我梦中的初恋

    你是我梦中的初恋

    讲述一个贫穷女孩和一个富家男孩从初中到大学的这段时间发生的青涩浪漫爱情故事
  • 君子动手不动口

    君子动手不动口

    世人皆传:毛家闺女初长成,亭亭玉立,楚楚动人……毛驴大雄看了看身边翘着二郎腿,咬着狗尾草的女子,重重地哼了一声,表示不屑。男主看着正挽着袖子,粗鲁地帮毛驴洗澡的女子。抚了抚额,表示眼不见为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