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十点的时候,老爷子背着手出来,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随即大手一挥下了令:开饭!于是一家老老少少十口人把桌子围了个团团圆圆,比老爷子还要富态地成家老二姗姗来迟,同样是倒背着手,一副夜观天象的姿态从院子里踱进屋里,仿佛在坐的一众老小谁都不在他眼里。接过老三递的烟悠然入座,眼睛掠过满桌子的菜肴,脸上微微露出些表情,叼着烟跟屋里头的说:“你没添几个菜?”老二媳妇嘎嘎嘎笑了几声,似是有些不好意思,“我跟娘忙着摆贡,这都是弟妹忙活的!”成兆维嗨嗨干笑两声算是翻过了这一篇,见老爷子动了筷子,大家纷纷开动。孩子们光吃菜就吃了个腰滚肚圆却还得被逼着吃饺子,正所谓团圆的饺子离家的面,谁不想在这除夕之夜多讨几个好彩头。
十二点没到,俩小的已经上眼皮磕下眼皮了,都抱回屋里先睡下。老爷子开始指挥挑竹竿架鞭炮,老二始终叼着烟在一边旁观,似乎他能站在那儿已是对这个家莫大的贡献了。老三拿着两盘炮仗嘴里叼着烟头已经跃跃欲试,老太太和老二媳妇抱着一大摞钱粮纸放到供桌前面,两人又从柴火垛里选了两根稍粗些的木棍。不知谁家点燃了第一炮,老三吆喝了一声‘来喽’随即也点燃了那两挂落地红,顿时噼里啪啦火花四溅,吓得赵明芳一个趔趄,赶紧跑回屋子看孩子去了。三个老爷们都哈哈笑着,颇有些肆无忌惮,“嗨,响亮响亮人财两旺!再给他们来个两响!”这边两支五百头的落地红还没响完,老三已经用烟头点了炮仗扔出去,只听‘砰砰’两声,果然是双响炮。
老太太和老二家的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开始给神仙烧钱粮送元宝,老太太一边烧嘴里一边念叨:各路神仙听我言,俺是关南成兴元家,求神仙保佑俺大儿成兆康,二儿成兆维,三儿成兆伦三家平平安安万事如意身体健康来年发大财!”烧尽的纸灰飞上了天,飘飘洒洒有些落到地上有些飘向院外,两个女人用木棍搅着还没烧尽的钱粮,这钱粮是一定要全部烧尽的,不然会不吉利。尽管在一些人看来,这种烧纸上供的行为是多么荒诞愚昧,但这中华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信仰习惯也算是老百姓对生活的一种美好寄托与憧憬吧!
夜深了,或远或近的鞭炮声仍是不绝于耳,偌大的一个院子里,只有老太太还没睡下。她要烧完最后一炷香,还要把供品撤下来,凌晨四点就得大开大门迎接拜年的队伍,所以还得赶紧把招待客人的瓜子花生糖果准备好,新衣服也得换上,总之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通常拜年来的最早的一拨都是孩子,三三两两的一进院门就吆喝:爷爷奶奶大娘大爷叔叔婶子过年好,进屋转一圈抓一把瓜子花生放口袋里,老太太就会笑呵呵地开始分压岁钱。这些猴崽子们手里攥着压岁钱,嘴里磕着瓜子,满脸地兴奋,屁股还没沾着凳子呢人早就窜了。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老大家的五个孩子结伴而来,一进门先喊了声‘爷爷过年好’,又喊了声‘奶奶过年好’。老爷子笑嘻嘻地答应着,从口袋里掏出崭新的票子分给小的,老大老二都挣钱了,其他三个最小的也快十岁了。看着这几个出挑的孙子孙女,老爷子不禁想起那早逝的大儿子,心里一阵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