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78200000002

第2章

应时二万二千菩萨。同共发声。我等欲与文殊师利俱行。即时如其数菩萨。与文殊师利俱行。忽以在沙阿刹土其处而坐。其处者谓室中。所以能容者。是菩萨威神故。悉共坐已。文殊师利说其法。其法名曰陀邻尼。文殊师利谓诸菩萨。乃知何所法名陀邻尼者。而言解一切诸法故。其意无所望故。所作无有异。所念应时足。所知如智慧。其法者悉知其本。所语如谛。自护不堕。用转上故。悉入诸法行。陀邻尼者则道之元。不断佛元。持法之元。总持僧之元。于诸法无有殆在人之所问。即能知报答。见众而不却。所以者何。无所畏故。欲教化诸天。随天之所欲而悉教之。令各各得解。及龙.阅叉.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人.非人及释梵。下至一切诸虫兽鸟兽。各各知其意随其所欲。而悉教化令得其所。悉晓了有功德无功德者。尽知一切人之行住其心譬如地。于世不以八事。中有顺何所作功德。不离于道教照于人随其所乐。令一切皆蒙其恩。所作戒令一切悉在中。其慧无所不遍入。为一切之所重。而不以为勤苦。其心无有异其法者知而本所教化。承其教。常以法而施与不以为厌。所说法不望当得。其复不断菩萨善根本。所以者何。以精进而养成其根故。所施与不以为厌足。用萨芸若故。以戒不以为厌足。所以者何。恭敬一切人故。忍辱不以为厌足。便逮得佛身故。以精进不以厌足。合会诸功德故。以禅不以为厌足。无所悕望故。以慧无厌足。所以者何。无所不念故。以法为奉禄。而自依为得活。一切无所豫。其如是者是故为陀邻尼。陀邻尼者。悉总持诸法故。云何持。空无想无愿。无欲无所著无所见故。以是持无所生无所造。为作是持法。亦不来亦不去。亦不住亦不乱。亦不趣亦不坏。亦无所持亦无所掌。于脱不想脱。亦无所住亦不当住。亦无吾亦无我。亦无寿亦无人。亦无所执亦无放。亦不诚亦不虚。亦无所闻亦无所见。亦如虚空无所称举。亦无所触亦无所觉。持一切诸法。故曰陀邻尼。复有陀邻尼者。持诸法如幻。譬若如梦若野马。譬若水中聚沫如水泡。譬若化。悉持诸法。故曰陀邻尼。复有陀邻尼。以无常持诸法。若所见无我而寂。诸法根本悉脱其中。于法无所诤。亦不堕亦无期。以是持一切诸法。故曰陀邻尼。譬若如地无所不持。不以为勤剧。菩萨以逮得陀邻尼者。为一切作本。阿僧祇劫诸所作功德。悉能合会发萨芸若。心无所不持。亦不放亦不以为烦。所以者何。若地为一切之所载仰。菩萨以逮得陀邻尼者。饶益于一切。若树木万物因地而生。菩萨以逮得陀邻尼者。悉生诸功德法。譬若如地。亦不动亦不摇。亦无所适亦无所憎。譬若如地受一切雨亦无厌极。菩萨以逮得陀邻尼者。一切诸佛菩萨声闻辟支佛所问法。亦无厌足。为一切说法。亦无厌极。譬若如地含果诸种皆得时出。菩萨以逮得陀邻尼者。悉含果诸功德法种。亦不失时。辄如时具足诸法。乃坐佛树不离萨芸若。菩萨以得陀邻尼者。勇猛如将。兵中之率无所不伏。菩萨以逮得陀邻尼者。坐于佛树降伏众魔。故曰陀邻尼。复有陀邻尼。于诸法无所持。何以故。于有常无常故。亦无乐亦无苦。有身无有身。无有人无有常。一切诸法无所持。所以者何。无有二心故。譬若如地不持空。陀邻尼。一切诸法无所持。譬若空不持有所有。陀邻尼者。于诸法亦无所持。譬若水不持诸垢浊。陀邻尼者。于诸法亦无所持。譬若有所至无处所故。陀邻尼无所持故。陀邻尼者。不可尽无有尽。不可度故无所不入。无所不入故是为空界。陀邻尼与空等。说陀邻尼时。五百菩萨。悉得陀邻尼法。文殊师利。于二夜说菩萨藏。诸法莫不从是。若功德法若无功德法。若俗若道。若有罪若无罪。若有余若无余。若脱若不脱。一切尽入是藏。何以故。用诸法故。无所不得故。譬若三千大千刹土。含受百亿国土。百亿日月。百亿须弥山。百亿大海。尽入三千大千。亦不凡法亦不道法尽入其中。声闻辟支佛法若菩萨法尽入其中。何以故。悉总持诸行故。持声闻持辟支佛持菩萨。若如树其根坚住者。本茎枝叶华实皆而成好。菩萨藏者无所不持。无所不成。一切持诸功德法。悉持萨芸若心。其菩萨藏者。若器名曰受不可数。譬若海含受众水受持珍宝。龙阅叉揵陀罗真陀罗摩休勒无不苞裹。为一切作其处。其藏者因缘不可数亦如是。受无数戒。其间三昧智慧所见。其器无所不受而见。故曰菩萨藏。譬若如海。其往生者不饮余水。所以者何皆因海故。其在是藏者。皆因是法不在外道。所以者何。尽受萨芸若法味故。故曰为菩萨藏。是为三藏。何谓三藏。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声闻藏者从他人闻故。所以者何。闻其音故。辟支佛藏者。缘十二因缘故。以因缘尽而致是。菩萨藏者。入无央数法。而自然逮成佛。其声闻若辟支佛。其三藏者。非声闻辟支佛所有也。说是法时。其三藏者各得如所行。所以者何。说是法时。其声闻辟支佛菩萨各得其行。故曰三藏。其逮得菩萨法者便有三藏。所以者何声闻辟支佛不离佛法故。复有三藏学。何谓三藏。有声闻学有辟支佛学有菩萨学。声闻学者用有度故。但自明故。辟支佛学者是谓中学。无有大哀。菩萨法不可度入法身故。用大哀故。声闻者不学辟支佛事。亦不了辟支佛事。辟支佛不学菩萨事。亦不了菩萨事。菩萨者知声闻所学不以为乐。不于是中有所悕望。亦不于是中而求脱。亦知辟支佛所学不以为乐。不于是中而求脱。而知菩萨所学。乐于所学而自欢乐。当因于中得脱故。教声闻而示现。以其行教化之。其辟支佛亦尔。是菩萨作。故名曰菩萨藏。譬若以器受其琉璃。用琉璃故。其器亦作琉璃之色。菩萨以逮入藏者。以诸法所见不离佛。菩萨以逮藏者。诸所见法悉见于佛法。菩萨悉无所不学诸法。所以者何。无有异所见。诸法悉如佛证。其菩萨藏者。无央数字而教不可度处。所以者何无增减故。不可议光明悉照于冥。所作者有慧利无有极。入萨芸若无所不入。其学是学乃为学。悉入藏故便入摩诃若那。摩诃若那者无极慧。以入者其未入者而入之。尔时文殊师利。为诸菩萨说其藏事已。复于三处说阿惟越致轮金刚行。说是时其闻者悉逮得是事。其轮者亦无所转。阿惟越致轮者。无所悕望。于一切其心无有异。所以者何。不念善恶。以等心学法。见诸佛刹亦复等视。不着其好丑。以诸佛等无有异。其轮者无所不遍入。所以者何。不坏法身故。以是故为阿惟越致法轮。其轮者无断绝处。所以者何无二心故。其轮者如所见。何以故。以法轮致佛故。是名曰阿惟越致法轮。其从阿惟越致轮者。悉以脱诸想故。其信是者悉当得如佛。不以二事故。从一事脱所说。如怛萨阿竭所因。脱其脱者无想无想。是故诸法其有想无有脱。何以故。其脱无有二。所以者何。无身囗意故。所以者何。其脱者亦不从身囗意故曰脱。作是者以为自从不从他人。故曰阿惟越致轮。其轮者不转色。所以者何。其色自然故。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转。所以者何。识自然故。一切法亦不转。所以者何。法身无法转故。是曰阿惟越致轮。其轮者所入无有际。何以故。无有断绝故。其轮亦无所著。亦无有断。何以故。其轮无有门故。所以者何。不二心故。其谛亦无转者。所以者何。不可说故。其轮亦无有能解者。所以者何。亦不有其音。何得见其形。故其谛以空可致其脱者。莫能有逮。譬若如空无所不入。何以故。无所不入。用脱于本故。其轮者亦能行亦能步。何谓行何谓步。如金刚钻穿众宝。云何可以钻穿其法。譬若以空钻穿一切。所以故是名曰法。为无所想。是故金刚。所以者何。钻穿一切诸所求故。无愿者若钻金刚穿。诸所未脱令而得脱。法身者若金刚。诸所乱者而空理之。怛萨阿竭者如金刚。悉穿无所有。其脱如金刚过于诸不脱者。泥洹者见诸自然法。文殊师利为诸菩萨。说是阿惟越致法轮时。菩萨悉得罗毗拘速三昧(汉言者名曰日光明花)。得是三昧已。其菩萨身一毛者。放亿百千光明。其一光明者。见坐亿百千佛。一一佛者到他方。其求佛道而往教化

明日旦阿阇世王。遣使者到文殊师利所。唯哀用时与等人自屈。摩诃迦叶时与五百比丘。俱欲入城而分卫。以行道半念尚早而旋。还与比丘俱过候文殊师利。以到所习住于门外。文殊师利问摩诃迦叶。今早欲到何所。则言欲行分卫故。文殊师利复谓摩诃迦叶。我今与汝分卫。摩诃迦叶则言。已具足为供已。所以者何。以法到是不以食故。文殊师利谓摩诃迦叶与诸比丘。俱就是当用法故。亦当用食故。所以者何。今亦不失其法。亦令不失其食故。合两以作一。摩诃迦叶则答言。吾等常当忍不食当听其法。何以故。二诸深法常从是闻。摩诃迦叶则复问。今日与诸摩诃萨俱而食。文殊师利言。今所食处其人亦不离生死。亦不入泥洹。亦不过欲事。亦不以道证。所食处其食亦无所增无所减。亦于诸法无所持亦无所舍。摩诃迦叶言。其作是施与者。是为无极施与。则言诺受所请。文殊师利则自念。今当入城。所作当如佛之感动。作是念时。便得无所不感动三昧。则时沙河刹土平等如镜。诸丘墟山陵一切不现。其光明无所不接。其在泥犁勤苦。其痛则除悉得安隐。是刹诸人。用是时悉无淫怒痴。亦无妒心。亦无贡高。亦无起意。尔时诸人皆有慈心。展转相视若父若母。应时地为六反震动。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以百种伎乐而供养文殊师利。并雨天华而散其上。从文殊师利所止。乃到城门尽索治严。以众华结为交路侠道两边。以名殊华悉布其地。已众绝宝而为帐幔覆盖其上。其道广六丈三尺。两边悉有栏楯。以众宝化而作树。间间行列侠道两边。则以宝作绳。縺缚诸树展转相连。其一树者香四面闻四十里。两树间化有水池。周匝其边悉有众宝以为拥障。以琉璃为饰。其水之沙沙者悉金。其水有八味。众华悉生其中。凫雁鸳鸯而走戏其间。一一树下当其根上。而有众宝之垛。其垛上者皆以珍宝而为香炉皆烧名香。一一垛者其女百人。各以莲华擎持栴檀名香。文殊师利作是三时。其威神无所不变化。文殊师利从座起着衣服。谓摩诃迦叶。便而前行我今从后。何以故。其年尊老故。复先佛作沙门。以是故当在前。摩诃迦叶则时答言。其法者亦无前后。不计年岁而有尊幼。文殊师利言。当行谓为尊老。摩诃迦叶答言。智慧是尊。学问甚多。是则为尊。在所作为。是则为尊。索知一切人之所行。是则为尊。摩诃迦叶复言。文殊师利亦有智慧其问具足。在所作为。晓了一切人之所行。以是当为尊。摩诃迦叶复言。今若其年亦复为大。亦复为尊。故当在前。愿乐在后。今欲说譬喻。唯愿听之。若师子之子。其胆势气力不如于大。虽小蒙大者之香。诸禽兽闻其臭者莫不恐怖。譬若大象而有六牙。其岁六十。若人以革而为绳缚系其象。师子之子于革绳之所。大象闻之嗅便犇走入山。虽菩萨发意未成力势。非声闻辟支佛之所而当。众魔莫不惊动缩腰而怖。其师子之子见大者而鸣呼。有所作为。其心不恐亦不畏懅。所以者何倍复欢喜。今如是菩萨见佛。有所作为。其心不恐亦不怖懅。所以者何倍复欢喜。今我敢亦当如是。舍利弗言。欲计其尊者。若声闻若辟支佛。其发菩萨心者。是则为尊。所以者何。其有所求皆从菩萨心而起。摩诃迦叶言。故文殊师利。以是为尊。仍当在前。吾等承后。文殊师利便在前。诸菩萨在后。声闻悉从亦在后。便向道。天则雨华。地为六反震动。诸天于上以伎乐而娱乐。应时光明一切莫不明者。便至罗阅只。未入城门。王阿阇世闻文殊师利旦到。从菩萨二万二千五百人。其比丘者五百人俱。王自念。吾作五百人具。今当云何供。当坐何所。应时天王名曰休息心。与尊阅叉名曰金鈚。与俱而来。与阿阇世王相见则言。勿恐勿懅。勿以为难。则答当云何。而不以为难。则报言。文殊师利者作沤和拘舍罗无极智慧。以功德光明具足而来。神足功德。其以一饭与文殊师利。若有三千大千一切人索饭食者。悉能饱之。其食不尽索。是二万三千人何足可忧。是故勿以为难。所以者何。今皆可而悉足。文殊师利者其功德甚尊。而不可尽。阿阇世王应时而欢喜。其心无异踊跃倍喜。而设所作便将伎乐。擎其华香而自出。迎文殊师利等而俱入宫。时于菩萨中有一菩萨。名曰普视悉见。则文殊师利敕三摩陀阿楼者陀。令严治其处可容来者。其菩萨受教。应时四面而视占。则时悉以办。于众会中复有菩萨。名曰法来则得敕令而具床座。应时受教掸指顷有二万三千床座。其綩綖若干种色。名珠好绣绮异色物悉布在上。文殊师利及诸菩萨声闻。一切皆悉就坐。阿阇世王前白文殊师利。所作供具甚少。愿忍须臾。今更欲办其具。则答言。所作已可自足。勿复劳意。天王。惟沙门与家室仆从悉来而谒。皆恭事左右。释提桓因自与大夫人名曰首耶。及与天女。皆持名香供养。散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比丘僧上。其诸菩萨亦不以天女。亦不以伎乐。亦不以华香有所转动。梵天而自化作年少婆罗门。甚姝端正。持扇住文殊师利之右。侍而扇之。诸梵天子悉复供侍。诸菩萨比丘僧。住于之右持扇而事。阿耨达龙王其在众会虚空之上。而无见者。持把贯珠垂若幡。从其贯珠其水流下。水有八味。若欲所作当悉取是水。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比丘僧。人人前有垂珠。水从中出悉给所当得。阿阇世王复念。诸来会者而不持钵。今当以何器而食之。文殊师利知王之所念。则言。菩萨者不赍钵行而所食处。念钵便从其刹土钵自而来在其手中。阿阇世复问文殊师利。是诸菩萨悉从何刹土而来到。是其佛号字文殊师利。则言。其刹土名沙陀惟瞿吒。其佛号字惟首陀尸利。从彼间而来到是食于仁。所以者何。故来欲闻法听仁之所狐疑。诸菩萨念钵。应时钵而飞来。行伍而到阿耨达。皆自净洒盛满其水。诸龙婇女皆擎持二万三千钵。而来授与瞿吒刹土菩萨。人人着其手中。阿阇世住侍文殊师利。文殊师利则谓阿阇世。可分布饭食。应时受教分布而遍。其食不减如故。阿阇世复白。其食悉遍无所缺减则复如故。文殊师利言。今为尽不。则答言。不尽。所以未尽者以若疑故。诸菩萨饭已。持钵跳掷虚空。行列而住。亦不堕地。亦不转摇。阿阇世复问。是钵云何住而依何等。文殊师利答言。是钵所住如若狐疑所住。阿阇世复言。是钵亦无所住处。亦不在地。亦不所依。亦无有处所。文殊师利则言。如若狐疑。亦无所住。诸法亦复如钵。无所住无所堕。饭事既讫。阿阇世则取一机坐文殊师利。前自白言。愿解我狐疑。文殊师利则言。若恒边沙等。佛不能为若说是狐疑。阿阇世应时惊怖。从机而堕。若大树躄地。摩诃迦叶谓阿阇世。勿恐无惧。所以者何。文殊师利入沤和拘舍罗甚深。以是故说是。徐可而问。阿阇世则问言。属所说何所恒边沙等佛。不能说我之所狐疑。文殊师利言。仁者谓已从心因缘而可见佛。王即答言。不用心心生故。为可见佛。王言不。用有心故为可见佛。王言不。生死与脱是二事。持是作佛。王言不。而有法言从蒙是法。王言不。其作如是法者。能可为决说。王言不。以是故吾说若之狐疑。恒边沙等佛而不能说。所以者何。若人言我能以尘污于虚空。乃能为不。王言不。若有人言我能却虚空之垢。能却不。王言不能。文殊师利言。佛知诸法一切悉若虚空。所以者何脱于本故。亦不见诸法有本若有脱者。以故我言。若王之狐疑。非恒边沙等佛之所能说。文殊师利复言。怛萨阿竭者。不得内外心。何所当作狐疑。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本悉脱。何以故。复有狐疑。文殊师利复言。其脱本者已不复着空。本无所有诸法故曰脱。亦不自然不有所成无所可见。诸法有所有无所有。诸法无所见故无所可见。诸法谓默然。是谓想不可知。诸法无想。已过自然故以过度。诸法者谓生死断故。诸法无处所。谓无有愿故。诸法无有愿。谓无有生死故。等诸法无所著。谓清净故。诸法悉清净。谓本中外悉净。诸法无有双者。谓无有侣。诸法无有侣。谓一心故。诸法一心。谓脱故。诸法无有极。谓无所断故。诸法无有边幅。谓无有度故。诸法不可见其度者。谓所作异故。诸法谓所作异者求慧。谓不能得安。诸法无常。谓无二心故。诸法悉安。谓过净故。诸法悉决。谓无所求故。无自然法。谓不可得身故。诸法无狐疑。谓内寂故。奇哉诸法。谓无谛故。诸法寂者。谓坦然故。诸法无吾。谓无是我所。诸法无余。谓脱故。诸法无所转会上。谓无有念故。诸法尽信。无所著断故。诸法一味。谓脱故。诸法安隐。谓无有想故。诸法无有想。谓无所坏故。诸法悉空。度诸求故。诸法无有愿。谓三界故。诸法以断三界。谓不着过去当来今现在。一切诸法若泥洹。谓以生未生者。文殊师利谓阿阇世。无所生。无所生者乃可令净。王言不。文殊师利言。佛知诸法如泥洹。故不可脱其所狐疑。所以者何。当直住视诸法。视诸法已。亦无所取无所舍。亦不于诸法有所止处。已无所止诸法是故安。已安者便无有疑。已无有疑便无所有作。无所有作者谓无有主。于是中当作是忍。何以故。不自念我用诸法故。忍诸法不可作。谓可为是不可为。诸法无有作。无有作无所作是故泥洹。其信是者以为等脱。亦无所增亦无所减。诸法本无故无有作。而能作者悉本无。其本无者亦非是亦不非是。故本无无有异。已信无有异者。诸狐疑已索尽。其眼者亦无垢亦无净。眼之自然是故本无。本无自然故曰眼。耳鼻舌身意。亦无有垢亦无有净。其意者自然是故本无。本无自然故曰意。色亦本无。本无自然。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无有垢亦无有净。识者自然本无。本无自然故曰识。诸法一切无有垢无有净。诸法自然本无。本无自然故曰诸法。其心亦不可见。色亦不可得持。何以故。譬若幻不可言用内故。亦不可言用外故。所以者何本净故。以是无有垢。其心本者亦不以受。亦不以增。亦不以烦。亦不以忧。亦不以愁。闻是法者无所疑。本异而念异故而有垢。当知本异而念异。其无是者不可以令有。王不当念有是。譬若人言我能令空有垢。以烟若尘。作是而可令空有垢不。王言不。文殊师利言。其心本以清净者。淫怒痴无来何复言。譬若空现于五事。一者灰。二者尘。三者烟。四者雾五者云尽索可见不可言为坐作垢。如人言是我所作非我所作。便有淫怒痴。于心本而不作垢亦不作狐疑。所以者何。心本有所作。亦不能防后心。后心有所作。不寻于前心。今现在心亦无处所。其智者已晓是所作。而不有悕望。无所悕望是故清净相。一切诸法无有垢无所不明。无所生无有处所。无有处所是佛生地。生地者谓为诸法。诸法者是故生地。故不可说。其智慧者诸法无有脱。以法为脱诸疑。以无所有无有法度者。故狐疑属法身。故曰法身无所不入诸法。亦不见法身有所入。何以故。诸法是法身。如诸法等。故法身亦等。故曰法身所入。说是时阿阇世王。得所喜信忍。则欢喜踊跃。则言。善哉善哉解我狐疑。文殊师利则答。是为大狐疑。向所说法者无有本。何从得狐疑。当从何所闻狐疑。阿阇世王则言。蒙大恩而得小差。今我命尽者不忧不至泥洹。文殊师利言。如王之所悕望者。是无有本。所以者何。诸法本泥洹故无所生。阿阇世王则从座起。取名好奇叠。其价直亿百千。持绕文殊师利身。应时文殊师利身不现。其叠仍在处于虚空。但闻其声不见其形。则闻其音说。如见文殊师利身。王自见狐疑。不以见狐疑者为以见诸法。如所见是为。复从空中闻其声。谓王有所见便以叠而与之。次文殊师利坐处有菩萨。名得上愿。阿阇世复欲持是叠而奉上之。其菩萨言。其求脱泥洹者。我不从是有所受。亦不受凡人有所有。何以故。凡人者谓有俗间事故而不受。亦不从求罗汉辟支佛有所受。亦不从怛萨阿竭法有所受。其有不近是法不离是法。而我受是物。其与者亦无二心。其受者亦无二心。故曰所受过于脱。王则欲以衣着菩萨上。忽然不现不知处。但闻其音不现形。说言其所现身以衣与之。而是菩萨坐次复有菩萨。名曰见诸幻。阿阇世王复以是衣而奉上之。其菩萨言。若有计他人有我者。我不受是物。亦不从有所沾污。亦不从以得脱从是而受物。亦不从定意者。亦不从乱意者而受是物。亦不从智慧者。亦不从无智慧者而受是物。阿阇世便以衣掷床上。其菩萨即不现。复闻其音不见其形。说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而是菩萨坐处有菩萨。名曰不见幻至泥洹。阿阇世以手擎衣而往。趣之上坐已去仁者。可受其菩萨言。若有自着他人者。我不受是物。其不着五阴四大六衰。亦不着佛。亦不着法。亦不着僧。何以故。诸法无所著故。王阿阇世便持衣。欲着菩萨上。应时而不现。但闻其音而不现形。说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而是坐次有菩萨。名曰私呵末。阿阇世则以衣奉上。其菩萨言。其无瞻者我不受物。今汝发菩萨意。持心如菩萨。其心等诸法。亦等于诸佛法。亦无所取无所舍。于诸法亦无疑亦无有疑。亦不念诸法有我。不念诸法有所脱。有是意者乃受是物。王阿阇世则而以衣着菩萨上。应时不现形但闻音。说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而是菩萨坐次有菩萨。名三昧拘速摩。阿阇世持衣欲奉上。其菩萨言。若有如是三昧无所疑。乃受其物。本三昧悉知诸法无所脱。我乃受是物。王阿阇世便持衣着其上。应时不现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而是坐次有菩萨。名量精进。言一切诸音字声而不可得。其作是者我乃受是物。王阿阇世复以衣起着其上。则时不现形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而是坐次有菩萨。名离所作垢。阿阇世欲以衣上之。是菩萨言。其不自念我身与之。亦不念有人从我取。亦不念当有利。其无是者我乃受是物。王复以衣着其上。应时不现其形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而是坐次有菩萨。名昙摩惟惧和那罗耶。阿阇世复以衣奉上之。其菩萨言。若于声闻示现而不般泥洹。于辟支佛示现而不般泥洹。亦不住于生死。亦不至泥洹。我乃受其物。王阿阇世便以衣着其上。忽然而不现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如是一一以衣与之。应时不见。其床机座处悉亦不现。复闻其音言其所现者以衣与之。阿阇世语摩诃迦叶。我从佛闻仁特尊。今以衣奉上唯当受之。摩诃迦叶而不肯受。所以者何。我淫怒痴未尽索。故不可受。亦不离无黠。亦不离恶亦不离苦知。亦不习亦不尽。亦不导亦不以尽为证。亦不有道念。亦不见怛萨阿竭。亦不闻法亦不属比丘僧。亦不慧生亦不眼净。亦不以识有所住而作。其与我物者。其德不能大亦不能得尊脱。摩诃迦叶言。如仁作意如我者我乃受之。王阿阇世便以衣着其上。应时而不见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便复以衣次第与诸比丘。一一不见。尽索五百人。悉亦不现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王阿阇世熟自思念。诸菩萨比丘僧悉亡。当以衣与谁。还自与中宫极夫人。又其夫人亦不现。应时阿阇世王便以得三昧。不见诸色。亦不见母人。亦不见男子。亦不见男儿。亦不见女儿。亦不见垣墙。亦不见树木。亦不见室宅。亦不见城郭。尚有余念。谓有我身诸色识悉止。复闻其音。如一切有所见。当自见其狐疑。如所见狐疑。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所见当作是视无所视。当作是视无所视法。是为视法。其有所见者便以与之。王了无所复见。便取其衣还欲自着。亦复不见其身。心意识诸所想已无。是名曰脱于想脱于狐疑。则从三昧还。见众菩萨比丘僧。诸官属所有一切如故。阿阇世复白文殊师利。属诸众会所而我不见。文殊师利言。如仁之狐疑处。属众会在彼闻。文殊师利复言。乃见众会不。阿阇世则言见。云何见。如我所见狐疑。见众会如是。文殊师利复问。乃见众会不。阿阇世则言见。云何如我所见狐疑。见众会如是。文殊师利复问。云何见狐疑。如我属不见众会者。是狐疑于内外亦无所见。文殊师利言。乃闻佛所言其作逆恶当入大泥犁不。王言闻。文殊师利复谓。王汝自知当入泥犁不。阿阇世复问。其佛得佛时乃有法上天入泥犁者不。乃有安隐当至泥洹者不。文殊师利则言无。王言。我知诸法悉空故。所以者何。泥犁亦复已空。上天安亦空。诸法无所可坏败。是故入法身。法身者亦无天上。亦无人间。亦无泥犁禽兽薜荔。其逆者亦不离法身。其所作逆者身悉法身之所又。诸逆之本悉诸法之本。已去当来无去来者。诸法亦无去来。已知是者。亦不入泥犁。亦不上天。亦不泥洹。文殊师利复问。佛说有逆。如何今说无有。王则答言。我不违佛所语。云何。王言。无我是佛之说。谛其以无我。是则无人。亦不作罪者。亦无受罪者。文殊师利复问。王已脱于狐疑不。则答言。从本已脱以来亦脱。文殊师利言。其疑以尽未。王言。已从久远尽。文殊师利复问。云何众会而知王有逆无逆脱是中。王言。以尊法持我故知无逆。譬若菩萨已得忍辱。悉持诸恶。菩萨若惠好愿。那羁头梁耶谓阿阇世。诸逆以净以得是忍。王言。一切诸法悉净无所沾污故。是法亦不可污。所以者何。其道无有瑕秽故。以入大逆道者。不去生死不见泥洹。所以者何。其道无已可往者而可近者。说是语时。阿阇世王便得疾信忍。则时三十二人。于文殊师利前皆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五百臣下悉得须陀洹道。其罗阅国民塞满宫门。欲见文殊师利说法。文殊师利则时以足大指指地。宫壁及地悉为琉璃。一切在外皆见宫中诸菩萨比丘僧。若人照境自见其形。尔时所视悉亦了了。皆听文殊师利所说法。八万四千人。悉得须陀洹道。复有五百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文殊师利为王及宫中臣下诸人说法已。各令安隐。便从坐起。与诸菩萨比丘僧俱而出宫门。王阿阇世及宫中官属。俱而送之出于城门之外。见树下有人。而大呼我自杀其母。是人当得脱者。文殊师利化作一人。与父母俱行。父母言。是故正道。可从是行。其子言。非是正道。如是至再三。与父母共诤。便起意还杀父母。前呼杀母者。见是人而杀父母。便于边举声。而与其化人杀父母者便自陈说。我所作为非法所载怨杀父母。其一人则念。我独杀母耳。是人杀父母其罪甚重。如子所受我尚轻微。化人则语一人。我不如往到佛所。佛者无所归者而受其归。而无护者而为作护。如佛所语。我当承教不敢违失。其教化人便向道。其一人即随其后。如是人所受法。我亦如是。虽尔我尚嗟之。俱共啼哭而行。已到佛所前作礼而住。便自白。我作非法而妄杀父母。佛言。善哉善哉。如子之所言至诚无异。所以者何。不覆藏作罪故。乃至怛萨阿竭前。所说事如佛则言。勿恐莫懅随我所言。其化人言。如佛所教惟哀加护。佛言。还自观心之法。视持过去当来今现在心。持何等心而杀父母。佛则复言。已过去心已灭已尽。亦不可见处。亦不可见所在。当来心不可说。所以者何。未生未有故。无有故。无有想无有念。今现在心亦无所住止。若心起意则灭。亦不合聚。亦不可知去至何所。从何所来。亦不可知青。亦不知赤白黄黑。心者不可见。亦无有形。亦复不可得持。亦无有伴。譬如幻。于身亦不可见在内。亦不见在外。亦不见中间。佛言。心者亦不可从爱可见。亦不可从嗔怒可见。若卧出于梦可见其心。若作若无所作。心亦无所与无所得。心者本净故。亦无有沾污。亦无有而净者。佛复言。其心亦非是间。亦非彼间。譬若如幻不可得持。所以者何无伴侣故。其知如是者。不作是想。亦不念有我无我。亦不念有所见。亦不念有所住。诸法寂寞而有作者。其信是者不复受恶道。所以者何。无所沾污故。其心法者亦无所生。亦无所著。其化人则言。善哉善哉。如怛萨阿竭。以法身而自成佛。今知如佛所说。以信不疑无作者无受罪者。无生者无所灭者。如诸法愿乐得为沙门。佛言。如子之愿。应时其化人便如沙门。即白佛。我所犯罪杀父母。已脱而得阿罗汉。今欲般泥洹。佛言。从意如所欲。是化比丘飞去地二十丈。在于虚空便般泥洹。从身火出还自烧身。其杀母者见是人已般泥洹。具足闻怛萨阿竭所语。则自念言。其人所作甚逆。今作沙门而得度脱般泥洹。我罪尚可行。何为不自归佛。亦可到是。便前为佛作礼自白。我所作非法自杀我母。今以身自归。佛言。善哉善哉。所语至诚无有异。所说如言。见怛萨阿竭说所作罪而不覆藏。且观心法。念以过去以当来今现在心。何所心杀其母者。过去心以灭尽。亦不外亦不内。亦无处所。当来心不可说。亦未生亦未有。亦无有想亦尔有所想。今现在心亦无所住止。心有所生则破坏亦无所聚。亦不见有所至处。亦不可见有所从来处。其心者亦不青赤黄白黑。其心者无有形不可见。不可得持。亦不可听闻。所以者何无有声故。亦不可得获。亦无有伴。譬若幻。亦不于外见身。于内亦无所得。于中间无有处。其心者亦无沾污。亦无有恶。亦无有疑。其心无所作。亦不有所作。亦无所与。亦无所得。心者本净故。亦无沾污。亦复无净。其心亦不在是是不是。其心若空。亦不可得获。亦无有伴。其智者不念是想。亦不作缚。亦不作净。不作有所见。亦不作处亦不有所止处。亦不有。而着心脱者。是故无所碍。亦不生恶处。何以故。其心法亦无所著。亦无所至凑。亦不在生死之所止。其杀母者。应时身诸毛孔一一孔。泥犁之火从其孔出。痛不可言。则自陈说。今自归怛萨阿竭。惟哀加护令得安隐。佛则时以金手。着其人头上。应时火灭苦痛则除。便前长跪愿欲作沙门。佛言。如所欲则时以为沙门。怛萨阿竭以四谛法而说之。应时得法眼。深入其事则得阿罗汉。便白佛言。今我欲般泥洹。佛言。如所欲飞在虚空。去地百四十丈。便于是上其身火出还自烧身。诸天亿百千人。悉飞而来供养。舍利弗白佛。怛萨阿竭实尊。所以者何。而作恶令得解脱。谁而解者独佛。若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深入僧那僧涅者而知是事。非罗汉辟支佛之所而堪知其中事。若一切人之所行。悉不而及逮。佛语舍利弗。其怛萨阿竭土者。是菩萨之所忍。非罗汉辟支佛地。及非一切人之所行。所以者何。若有一人所作异而当得异。如是若曹见作罪者。知当入泥犁。我而令不入泥犁可至泥洹如若曹所知当有般泥洹者。我知当入泥犁。何以故。若曹而不及知一切人之所行。佛语舍利弗。若见其杀母人而般泥洹者不。则答言见。佛言。是人以供养五百佛尽索。从一一佛闻心法本净。何以故。今复闻是法而般泥洹。其有知深法入其微妙。欢喜踊跃其心无惧。若为恶师所误。若其心不足者。而所犯罪会当解脱。其以信心法本净。是人不堕恶道。所以者何无所碍故。文殊师利即与诸菩萨摩诃迦叶比丘僧。王阿阇世及群臣官属来到佛所。舍利弗问阿阇世。今以闻狐疑解不。则答言。以闻知。云何闻。其说法时无所得。亦无所不得。亦无所持亦无所舍。闻是时从今以去无有沾污。时舍利弗问佛。阿阇世余罪有几所。佛言。所闻法譬若一芥子。能尽须弥山之罪。舍利弗问佛。王阿阇世当入泥犁不。譬若忉利天子。被服名众好宝。来下到是则还处所。阿阇世者亦以衣服珍宝庄严。譬若是天子从上来下虽入泥犁。泥犁名宾头。入中无有苦痛。则为苦天子上归本处。舍利弗白佛甚善。阿阇世所作罪而得微轻。佛谓舍利弗。汝乃知是王不。则言不知。是阿阇世王以供养七十三亿佛。各从诸佛常闻深法。其心不离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佛复问舍利弗。乃见文殊师利不。则言见。是本发阿阇世。而令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尔时久远过去时。有佛号字安隐觉劫名无尘垢。用是劫中而有三亿亿人。皆文殊师利之所劝而转法轮。佛语舍利弗。譬若如恒边沙等佛。为阿阇世说法。而不解其狐疑。所以者何。是文殊师利之所发意故。当从是解。世世常从文殊师利闻甚深法。佛言。菩萨本有所造作。其人必当因本所发意而得解。今阿阇世虽入泥犁。还上生天。上方去是五百四十五刹土。号字名惟位惟位(汉言为严净)。其佛号字罗陀那羁头(汉言宝好)。亦于彼当与文殊师利相得。从其刹欲会闻所说法。则当得无所从生法忍。弥勒于是作佛。阿阇世从彼刹来生是间。尔时当名阿伽佉鈚菩萨。弥勒佛从是因缘。以法教诸菩萨。所说法亦不过亦不短适平等。尔时当说阿伽佉鈚者。以过去释迦文佛时。有王名阿阇世。用恶人言而杀其父。从文殊师利闻诸法。闻已则欢喜信忍。所作罪应时尽索。弥勒佛说是时。八千菩萨悉得无所从生法忍。却后八阿僧祇劫。阿伽佉鈚当行菩萨道。而教化人亦当净刹土。其有人从其闻法者。若作声闻若作辟支佛若菩萨法者。皆当无瑕秽。一切无所碍。诸人悉当明于智慧无所狐疑。其王阿阇世过如所说八阿僧祇劫以后。当得为佛。其劫当名唾曰鈚陀遍(汉言者欢喜见)。其刹土名阿迦昙(汉言者为药王)。其病者莫不愈。其怛萨阿竭。当号字惟首陀惟沙耶(汉言者净其所部)。尔时寿四小劫。当有七十万声闻。悉已从惠得解。皆当知八惟务禅。尔时当有十二亿菩萨。一切皆入诸慧晓了沤和拘舍。佛般泥洹以后。其法住乃至亿万岁已后乃尽。其刹土一切人至死无狐疑者。寿终已后不生八恶处。所以者何。用从佛闻深法故诸垢浊不复着。佛语舍利弗。人而不可轻。所以者何。而从轻得其罪。佛言。我知人而所作。而余无知者。而所趣向。其佛者乃知之。舍利弗从其众会言。是事微妙快乃知是。则言。从今已去不敢复说。是者罪人是者福人。所以者何。一切人之所行不可议故。如佛属所说。阿阇世而得决。尔时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各各同愿惟首陀净所部惟沙耶作佛时。我生其刹土。佛悉与决。其作佛时。而当往生后刹土。王阿阇世有子年八岁。名曰栴檀师利。应时取身上珍宝解散佛上。则言以是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若惟首陀惟沙耶而作佛时。我愿为遮迦越罗。其佛般泥洹以后。我愿承其后作佛。所散宝物悉化作七宝交露纵广正等。中有床坐具足若干之宝。其綩綖幨亦复如是。佛坐其床上。应时佛笑。无央数色光明。而从囗出遍于十方。还绕身三匝从顶上而入。阿难从坐起白佛。怛萨阿竭不妄笑。当有意。阿难叹佛其智慧甚尊。无所挂碍。悉知一切人心之所行随其所欲。教照令各得所。天上天下而独特尊。所因缘笑故唯愿欲闻。若十方一切人悉在前住。一一人问亿百千那术事。悉则发遣而无留难。属之所笑唯闻其说。已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悉而具足。无所挂碍。属之所笑惟决其疑。其光明悉逾于日月。过于释梵。坏诸遮迦和山。令一切悉见其光明。见其光明者。人则无所复着。所以者何。佛以无瑕秽故。属之所笑惟愿发遣

佛告阿难。是栴檀师利者。已供养我。而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稍稍而至。惟首陀惟沙耶作佛时。而生彼刹。当作遮迦越罗。举家室仆从。当供养其佛比丘僧。至竟无有已。其佛般泥洹已是儿当习其后。便于遮迦越罗寿尽。当至兜术天上。从上竟寿而下。当生彼佛刹而自成佛。号字栴檀羁尊。所有一切如前佛无异。其寿适等。诸声闻菩萨亦复适等。其从阿阇世所诸余菩萨悉皆言。若文殊师利在所方面。亦复如佛无有空时。所以者何。有所作为与佛无异。其有菩萨。为文殊师利所教者。无所复异。何以故。无复生于恶处者。不畏众魔。亦不畏罪。不有所沾污。若城郭郡国县邑丘聚。若有学其法者。若有持是经讽诵读者。若书者。见是辈人。当如见佛无有异。在所方面而闻法。则当念则是佛处。佛谓诸菩萨。审如若之所言。所以者何。已过去无央数阿僧祇劫。有佛号字提和竭。则与我决当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而成为佛。我以发布地。令怛萨阿竭而蹈之。正于是处而得决言。汝过阿僧祇劫后。而当为佛。号字释迦文。时提和竭佛谓诸比丘僧。是所受决处。不当以足蹈其地。所以者何。是则极尊神处。诸天人民一切当共事是处。谁有于是而起塔者。应时八十亿天皆念言。我而起之。有迦罗越。名颰陀调。则白言。我欲于是起塔。则时便作七宝塔。严庄甚好。事已讫竟。至提和竭所白言。所作塔以成。闻怛萨阿竭其福如何。提和竭言。若菩萨在所处得法忍。圆如车轮。而起作塔。下行尽地际。诸天鬼神一切当已其土供养。当如舍利无异。如是菩萨所授决得法忍处。圆如车轮。满中七宝。上至三十三天。持施与佛。有作是塔者。其福出是上。其佛言。如我授摩纳决。而后当作释迦文佛。汝作是塔。因是功德。当从释迦文佛授决。却后阿僧祇劫亦当成佛。佛语众会者。乃知时迦罗越颰陀调不。诸会者不及。佛即言。今在会中迦罗越子。名曰作罗一耶阇。是应时怛萨阿竭。而与决言。汝当作佛号字须陀扇(汉言者名曰决见)。佛复言。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而书是经若讽诵读。为一切人说解其法处。圆如车轮。尘等下尽地际。上至三十三天。其智者取中一尘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菩萨从是法而得忍故。佛言。若男子女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佛刹土。日三反持是施与。但专念是。其所复作。如是百劫千劫。若复至百千劫。其有讽诵读阿阇世品者。若恭若事若讽诵。为一切说。而解其中慧。其心信向无有异。是福出彼所作施与功德上。若男子女人。于百劫而持净戒。卒闻是法信乐喜之。其福出彼净戒功德上。虽为人所挝捶骂詈百劫亦不起意。是为忍辱。其闻是法信向于中作忍。出彼忍辱上。于百劫而精进。恭事一切人。亦不以为勤苦。不惜身命。其闻是法信。而为一切人解其中事。其福出彼精进上。其身于百劫守禅。不如以是法而教一切人。其功德出彼守禅上。若有百劫而行智慧。闻是法解心本清净。其功德出彼上。诸菩萨皆白佛。吾等悉当奉行。所至到诸佛刹。当以法而化人佛语诸菩萨。汝所至奉行法教。一切所作如佛无异。所以者何。是法悉解佛事故。一切诸会菩萨悉以花供养。散怛萨阿竭上。遍三千大千刹土。诸菩萨各自说。是法实尊。其释迦文佛之所说。当久在阎浮利地而与明。文殊师利者常当久住。所以者何。常当从闻深沙之法。诸菩萨言。推身未而报其恩。佛言。若男子女人从人闻是法。亦不以身报其恩。欲见怛萨阿竭者。视其男子女人所闻法处。当供养如佛。其有信于是法者。视其人当如见佛。诸菩萨从座起。为释迦文佛作礼。于是恍惚而不见。各各还其刹土。以是法自于处所。为一切具足解说是慧。其闻是法者无央数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佛语弥勒菩萨。持是法当讽诵读。当为一切广说其事。当加哀天上天下及一切。弥勒菩萨白佛。我以从过去诸佛所。已闻是法。持讽诵读已。今复还闻是法。今亦当广为一切说法。虽怛萨阿竭般泥洹已后。我在兜术天上。若男子女人欲学是法我劝助护之。后末世法一切欲尽时。其有闻其处所有是经。当知我之所护。若有魔中道而欲坏败。我当护之令不得其便。佛语释提桓因。当持是法讽诵读决诸狐疑。若阿须伦兴师起兵。欲觉击天帝。当念是经。应时得胜其兵即却。佛复言。若有郡国县邑丘聚其奉事是经皆当往护。其遭县官者。若入县官者。当念是经。行贼中当念是经。若为贼所拘击当念是经。若在旷野当念是经。若见怨家若与怨家相得当念是经。其有至心于是法者。无而得其便。佛语阿难。持是法讽诵读。当为一切说解其法。若有男子女人。从若闻是法便无狐疑。诸狐疑索尽则不复为罪所覆。亦不为生死之所覆。亦不中道离法之所覆。一切其有作邪道者则为不行。终不与魔事而相当值。所以者何。用闻是法故。其已作逆恶者闻是法信乐喜则已无逆恶。亦不受逆之罪。摩诃迦叶白佛。我证知是法属文殊师利。于阿阇世所食时说是法。解作逆恶之事。应时得欢喜信忍。悉为解狐疑。我今说之。其有犯逆者。从是法忍悉得解脱。亦当如阿阇世。应时摩诃迦叶复言。一切人本悉净。而自作反是我所非我所。亦不而自知其本净。悉以晓了本净者。所作罪则解脱无有而知如阿阇世者。是以一切愚人。所作反还自杀身。便因是而得勤苦便入泥犁。摩诃迦叶言。其奉事信乐是法。吾等证之不复堕恶道。佛言。如汝之所说。一切诸佛菩萨心无瑕秽。阿难复白佛。惟怛萨阿竭。令后世人见是法。怛萨阿竭应时从身之相放光明。照无央数佛刹。诸垣墙树木皆有音声。其法当尔。所以者何。若劫尽火起。其当闻者会是法。若当闻是法。虽在于海中会还得闻是法。佛语阿难。如垣墙树木之所闻声。审如其言。其已作功德者。已作摩诃衍者。后世皆还得闻是法。说是经时。诸天及人九万六千悉得须陀洹道。七万八千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二千菩萨得无所从生法乐忍。八千人皆得阿罗汉道。是三千大千刹六反震动。众冥悉开辟而悉明。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以若干伎乐而供养之。皆以天华天香共散之言。所谓法轮。闻是法者已为逮法轮转。诸外道者闻是法即而自知。是故因为伏是者则菩萨印。其得是印者乃到佛树下。佛说是经。王阿阇世诸菩萨。文殊师利是为本。诸声闻舍利弗摩诃目揵连阿难等是其本。诸天揵陀罗一切人。闻佛所说。前已头面作礼而去

同类推荐
  • 潜室扎记

    潜室扎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伤寒论条辨

    伤寒论条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 LOVER'S COMPLAINT

    A LOVER'S COMPLAI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虎元旨

    龙虎元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山东海疆图记

    山东海疆图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倾城泪

    倾城泪

    她也应该给拥有完整的童年,不该生来就背负着仇恨,爱恨情仇,作为一个小姑娘,统统尝了个遍,若是有下辈子,再也不要出生江湖……
  • 鬼谷弟子之荡平六国

    鬼谷弟子之荡平六国

    战国之世,风云激荡,百家争鸣。穿越者赢平,受命鬼谷子,誓要荡平六国,一统天下。且看如何运筹帷幄,铁血征伐!也有六国女子,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何以自处,何以立足,她们和主角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感情纠葛?大郎不才,愿把键盘敲破,勤劳码字,为诸君还原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武逆焚天

    武逆焚天

    星辰大陆,天娇如云,万族林立,群雄并起。在这杀戮肆虐,魔兽纵横,世乱纷争的世界。少年萧枫逆天崛起,吞噬天地武魂,得天灵轴卷,习天地奥义,掌雷霆意志,证武道至尊。人之命格在于境,世界方圆在于行。一步一步,我要走向世界!星辰日月,我要主宰一切!八荒六合吾主沉浮,九天十地谁可争锋?这一生,吾欲睡遍天下圣女。这一世,武逆执念可破苍穹!武修等级体系:武者-武士-武仁-武师-武将-武帅-武王-武皇-武帝-武祖-武仙-武圣-武神。
  • 凌韵

    凌韵

    我,来自2016年,可是有一天身负重伤,作为一名高级特务来说这是耻辱的,我知道自己不能被敌人抓住,所以跳入悬崖,我没有丝毫的犹豫,血腥,汗水,雨水,泥土的味道,早已让我感到恶心,就这样我来到了,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世纪,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今天是第99天,由于我原本不属于这个世界,所以我在第一百天之前必须离开这,否则就会死。
  • 我愿做你的流星

    我愿做你的流星

    我,作为本书女主,非常幸运地有一个会宠我一辈子的哥哥和一颗会等我一辈子的星星。“哥,我脚崴了。”某妹哭道。“不哭,我背你。”某哥安慰道。“哥,我发烧了。”某妹难受道。“我马上就来。”某哥心疼道。“哥,你去帮我问问那个帅哥的名字吧!”某妹花痴道。“我更帅,你问我吧!”某哥耍赖道。“雨伞借我,我要和男神雨中漫步!”某女花痴憧憬。“我的伞很小,不......给你用吧!”某男无奈妥协。“你去帮我男神搬器材吧!他受伤了。”某女担心道。“可是我......我帮他搬。”某男无奈妥协。“我闺蜜喜欢你也,你做她男朋友好不好?”“不好,我......我喜欢你。”某男不再妥协。
  • purelove纯洁的爱

    purelove纯洁的爱

    她,是大一的小学妹;他,是高三的学长。她,是普通的女孩;他,是众人喜欢的校草。那年她入学,不小心撞到了他,他很生气,但看到她一副单纯的模样,就喜欢上了她。他喜欢她,但是她并不知道。后来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俩人最终在一起了......
  • 繁花未至待荼蘼

    繁花未至待荼蘼

    广电总局规定,未成年人恋爱只许发展不许成功。校规第三条清楚的写着:禁止恋爱。然而她还是败在了江佑琛身上。十八岁生日那天她鼓起勇气去告白,结果他冷冷的说了一句:“你以为我还会再喜欢你吗?”蓝易辰黑着脸问烂醉如泥的她:“你还要喜欢江佑琛多久?”她恍惚的抬头,目光涣散:“我以后不会错过,这中间究竟出了什么差错?”吻混杂在她的眼泪里霸道的落下。他不悦道:“我也喜欢你。”心一点点低沉下去,然后沦陷……【1V2作者是新人文废求轻喷】
  • 时光,微殇

    时光,微殇

    “你是谁啊,我们熟吗”“我是你对象啊”“我认识你吗”“呃...曾经认识,以后认识,但是现在可能还不认识”“呵呵....好吧”友谊,到底是什么,仅在小事面前,誓言就会破碎,那么在危难面前,爱情是否还能相随,痛心的回忆涌上心头,你我,到底还能不能重新做朋友。。。
  • 锦衣卫之高武大明

    锦衣卫之高武大明

    酷爱看小说的宅男刘启隆穿越到了正统年间。此时正值土木堡之变,景帝即位。八年后,升为锦衣卫同知的刘启隆看着缓缓升起的朝阳淡淡说道:“荣华富贵,只看今朝。”而后他却发现,这个大明比他所知道的要大的多。~~~~~~~~~~~`作者QQ:287425904
  • 孤煞天星

    孤煞天星

    正亦或邪,沦为笑谈,煞星转世,注定无道。这个故事从天墉城开始说起。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天才崛起的故事。天才与道,演绎出一段可歌可泣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