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门
黄帝素问
生气通天论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愦愦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注 此言烦劳而伤其阳气也。盖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烦劳则阳气外张,阴不得阳之温固,则精自出而绝于内矣。秋冬之阳气收藏于内,夏则阳气张浮于外,故益虚而煎厥也。精气虚,故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也。】
又曰: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注 五脏为阴,九窍为水注之器,乃精气所注之门户。如阴甚而阳不能胜之,则五脏之气交争于内,而九窍为之不通。】
金匮真言论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
【注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别气者,心主之气也。故曰:心开窍于耳也。】
阴阳应象大论
北方生寒,在脏为肾,在窍为耳。
【注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故肾气开窍于耳。】
人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注 年五十而精液血液皆虚。虚则不能并于上,而耳目不聪明矣。】
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
【注 有余则阳气充,故耳目聪明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
【注 天不足西北者,阳中之阴不足也。在人则左为阳,而右为阴。阴不足于上,故右耳目不如左明也。】
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盛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注 此言天地阴阳与人身之左右俱有,所不能全也。故人当配天地,以养头足,而勿使邪居之。】
五脏生成篇
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注 厥阴肝脏开窍于目,少阳经脉,上出于耳。邪实于下而经气不能上通,是以目冥耳聋。正气虚于上致动视而昏冒,摇掉之甚也。此始伤气而致正虚于上,过在经而复邪实于下也。】
诊要经终论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 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注 手足少阳经脉皆循于耳,经气绝,故耳聋也。少阳主骨,诸节皆属于骨,少阳气终,故百节皆纵。手足少阳之脉,皆至目锐眦,终则牵引于目,故目如惊而邪视也。少阳属肾,肾藏志,目系绝则志先绝,故一日半死也。青者甲木之气,外脱白者,三焦之荣内亡也。】
玉机真脏论
脾不及,则令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注经曰: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今脾气不足,则五脏之气皆不和矣。夫胃为阳土而气强,脾为阴土而气弱。脾弱而不得禀水谷之气,则胃气益强,故曰重强。盖言脾气虚而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者。胃强脾弱。脏腑之刚柔不和也。】
通评虚实论
凡治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着也。
【注 暴厥而聋,厥气上逆,上窍不通也。偏塞闭结,厥气下逆,下窍不通也。此内外暴薄而为外窍之不通也。如不从内之忧怒,外之中风而多病夭者,此缘形弱气衰,墙基卑薄,故肌肉瘦而皮肤薄着也。】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注 夫五脏之气,久逆而不得和平者,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六腑不和,则九窍为之不利。盖脏腑阴阳表里相应,是以证见于外者,病本于内,闭塞于内者,而外窍为之不通。】
热论
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
【注 少阳之气主枢主胆,胆气升则诸阳之气皆升,所谓因于寒欲如运枢也。诸阳之气从枢胁而出于肤表。太阳主表,阳明主肌,少阳主胸胁,胸胁痛而耳聋者,病在气而见有形之经证也。】
其病两感于寒者,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注 少阳与厥阴为表里,故见少阳之耳聋,厥阴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谷气绝也。不知人者,神气伤也。此脏腑皆病,荣卫不行,故尽气终而死也。】
厥论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注 手太阳所生病者,耳聋。小肠主液,故逆则泣出也。夫心主血脉,小肠主液而为心之表,小肠气逆则津液不能荣养于经脉,是以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盖腰项之间,乃脉络经俞之大会也。】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胻不可以运。
【注 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从耳后入耳中,下颊车,循胸过季胁,出膝外廉,循足跗。故逆则暴聋,颊肿,胁痛,足胻不可以运行。】
脉解篇
太阳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
【注 此言阳气之更盛也。春三月所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是以天地万物之气皆盛上而跃。然而人之阳气亦荣盛于上,是以经脉上壅而耳鸣也。】
太阳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
【注 此申明经气之有别也。如阳气盛上而所谓耳鸣者,因气而病经也。若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
刺禁论
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
【注 此言刺客主人太过,则误中内陷交过之脉,而为耳内漏而聋也。】
针解篇
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
【注 发、齿、耳、目共六,齿又为六六之数,而发之数不可数矣。律吕之数,推而广之,可千可万,而万之外不可数矣。此言天地人之相应通变之无穷也。】
气交变大论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
【注 诸戊之岁火运太过,火胜则克金,故金肺受邪。肺乃水之生源,火热铄金,水源已竭,肾开窍于耳,故肾虚而耳聋。】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
【注 诸庚之岁,金运太过,燥气流行,则肝木受病。耳无所闻者,肝虚也。】
五常政大论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目转耳鸣。
【注 目转耳鸣,风淫于上也。】
六元正纪大论
少阳司天,民病聋瞑。
【注 聋瞑者,风热之气乘于内也。】
厥阴司天,三之气,耳鸣掉眩。
【注 耳鸣掉眩,乃风病行于上也。】
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
【注 耳鸣眩转,乃风气之为病也。】
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
【注 此秋病之常也。】
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
【注 此受司天在泉之制胜,郁极乃发,以报复其岁气,如丁卯、丁酉岁少角木运而上临阳明,壬子、壬午岁太角木运而阳明在泉,则木气皆郁矣。胃脘咽膈,食饮不下,木胜而土伤也。上支两胁,耳鸣眩转。仆不识人,风气之为病也。】
至真要大论
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
【注 风木之客气胜于上,故耳鸣掉眩。】
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膈如寒。
【注 耳鸣头眩,木淫于上也。愦愦欲吐,胃气如寒,胃土病也。】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少腹痛下沃赤白。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
【注 少阳之胜,舍于三焦,故热客于胃。盖三焦之原,皆出于胃间也。三焦与心主包络相合,故烦心,心痛。三焦之脉上入耳中,络目锐眦,故淫上而为耳痛。】
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
【注 少阴司天,二之气,乃厥阴风木,耳聋厥阴之气胜也。】
少阳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熛疮疡,呕逆喉痹,头痛嗌肿,耳聋,血溢,内为瘈瘲。主胜则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
【注 少阳司天,初气三气,乃君相二火,耳聋等证,皆风火之为病也。】
岁太阴在泉,民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
【注 太阴在泉,辰戌岁也。民病耳聋等证,乃三焦经病。】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心脉微濇为耳鸣。
【注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心脉微濇,乃心气虚,故耳鸣。】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注 别气者心肾之气,别走于耳而为听也。】
经脉篇
小肠手太阳,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
三焦手少阳,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
【注 凡此皆经脉所循之部分而为病。】
手阳明之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龋聋。
【注 实则气滞而为龋聋之病。】
经筋篇
手太阳之筋,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其病则耳中鸣,痛引颔。
【注 此太阳之筋所过而为病也。】
脉度篇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注 五脏常内阅于七窍,五脏不和,故七窍为之不通。】
热病篇
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治。
【注 不知所痛者,外因之热入于内也。耳聋不能自收,口干者,肾脏之热乘于上也。阳热甚阴颇有寒者,内热交争于外也。热在髓者,外热交争于内也。病深入内,故死。】
口问篇
黄帝问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中,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注 肺朝百脉,宗脉者百脉之宗,肺所主也。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百脉之血气,水谷之所生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脉气下溜矣。脉中之血气有所竭,故耳鸣也。】
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
【注 此言膀胱所藏之津液不足,不能灌精濡空窍,正气不足而生奇邪之病也。】
师传篇
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注 肾开窍于耳,故主为外,言其听之远也。】
决气篇
精脱者耳聋,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
【注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故精脱者耳聋。液淖泽于骨,补益脑髓,故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不能润泽皮肤,故毛色夭焦也。肾主骨而骨髓上通于脑,故脑髓消而胫酸耳鸣。】
海论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注 髓海不足则精液竭,精液者所以濡空窍者也,是以耳为之鸣。】
五阅五使篇
耳者,肾之官也。
本脏篇
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
【注 耳者肾之候,故视耳而知肾也。】
卫气篇
足少阳之标,在耳窻笼之前,而出于头气之街。窻笼者耳也。
【注 标犹树之梢杪,足少阳之标,出于头气之街。】
阴阳二十五人篇
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耳色美,血气少则耳焦色恶。
【注 手少阳之脉,其上行者出走耳前交颊,上至目锐眦,是以皮肤之血气盛则耳色美,气血皆少则耳焦色恶也。】
扁鹊难经
耳能闻声之故
四十难曰:肺主声,耳者肾之窍而反闻声,其意何也?然。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注 肺金也,声出于金,故肺主声。鼻属于肺,不能听声。耳属于肾而反能闻声音,果何如邪?肾属北方水申酉戌,申正金临官之地。金在脏为肺,肺主声。耳虽属肾水,水生于肺金之位,故令耳能闻声。】
中藏经【汉 华佗】
肾气通耳
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
耳聋
肝气逆则头痛,耳聋颊赤。其脉沉而急,浮而急亦然。病耳无闻,其脉浮大而濇者死。
耳部凶证
黑色起于耳目,渐入于口者死。
赤色见于耳目额者,五日死。
肾绝耳干者,六日死。
甲乙经【晋 皇甫谧】
肾气通耳
肾气通于耳,耳和则能闻五音矣。经曰,肾在窍为耳。然则肾气上通于耳,下通于阴也。
耳焦枯
耳焦枯受尘垢者,病在骨。
仁斋直指方【宋 杨士瀛】
耳聋
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若劳伤气血,风邪袭虚,使精脱肾惫,则耳转而聋。又有气厥而聋者,有挟风而聋者,有劳伤而聋者。盖十二经脉上络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则脏气逆而为厥,厥气搏入于耳,是为厥聋,必有时见眩运之证。耳者宗脉之所附,脉虚而风邪乘之,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否而不宣,是为风聋,必有时见头痛之证。劳役伤于血气,淫欲耗其精元,瘦悴力疲,昏昏愦愦是为劳聋。有能将适得所,血气和平,则其聋暂轻。其或日就劳伤,风邪停滞,则为久聋。又有耳触风邪,与气相击,其声嘈嘈,眼或见火为虚鸣。热气乘虚,随脉入耳不散,脓出为脓耳。人耳间有津液,轻则不能为害,若风热搏之,津液结纽,成核塞耳,亦令暴聋,谓之耵耳。前是数者肾脉可推,风则浮而盛,热则洪而实,虚则濇而濡。风为之疏散,热为之清利,虚为之调养。邪气并退,然后以通耳调气安肾之剂主之。
疮疡全书【金 窦汉卿】
耳风毒
耳风毒受在心经,因肾气不流行,壅在心经,致伤于耳。五种耳痔、耳蕈、耳痈、耳湿、耳烂,可用清肝流气饮,后用定痛降气汤治之。如遇耳痔耳蕈,先用针刺破,用红玉膏点之。耳胀痛,用虎耳草汁滴入耳内,痛即止。耳疔以烧酒滴疔根上,方得脱,随用苦茶洗,解酒毒。
耳门痈
耳门痈受在肝经,毒气传注,血不周流,此是恶毒证也,当用煎药治之。
耳根痈
耳根痈受在肾经络,怒气伤心,凝滞肝经,风热壅盛成毒也。当用眉风药治之,或用清肝流气饮活法治之。
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