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75200000020

第20章 诸惊论治(1)

第一节·惊风概说

惊风之名,不见于古,迨至近世,其说始盛,后之附会者,益广增名目,巧立治法,于是今日之儿科,惊风一证,遂占重要之位置矣。尝考惊风之立名,其初不过就其病状,信手拈取,既未探其病源,亦未明定范围,故于惊啼作哭,名之曰惊,手足抽掣,亦名之曰惊,谵语闷乱,名之曰惊,角弓反张,亦名之曰惊,痰涌喘急,名之曰惊,目痉斜视,亦名之曰惊,其证既非尽因惊得,亦非悉由风来,以其形之似惊而状之如动风者,则概加以惊风二字,于是世俗之医,遂妄立七十二种之名,以炫世而欺人,狂药乱治,误人不浅。其实即以所谓手足抽掣,角弓反张之惊风而论,亦只有虚实二种,实证即急惊风,虚证即慢惊风是也。其他如惊之状,则凡小儿发热之甚者,或发热过久者,不论何证,皆每每见之,若果悉以为惊风,则百病皆为惊风矣,此惊风二字之所以不可不辨也。本章所述,既以世人对于惊风之证,确认已久,则为便利起见,姑仍沿其名,别为急惊风、慢惊风两证,分论其治法,其后则增入类惊一证,以资与急慢惊风相比量而参看,若繁杂不当之名,概无取焉。

第二节·急惊概要

一、急惊起源小儿脏腑薄弱,气血未充,内因饮食之所伤,外受时邪之所侵,正气偶衰,邪从虚袭,初由口鼻以潜入,继由经络以传布,病势鸱张,热自内生,热甚侵肝,肝升风动,于是发为惊状,此为惊风之起因。惊风之作,既由肝升风动,故其势剽疾,筋受熏灼,则骤见四肢螈 ,抽搐无定;风循脊背,则骤见角弓反张,脊硬项强;风升巅顶,则骤见头痛如劈,目痉神昏;痰随风升,则骤见喘息不匀,喉中鸣响。病势既疾,病状至急,此急惊风之所由名也。顾何以别于慢惊风乎?曰∶急惊风之证状,全由邪实所致,邪势益实,正气益亟,不治其邪,病必不愈;慢惊则得之也渐,元气早亏,动见虚象。无实可攻,无热可清,自与急惊风有天渊地隔之别矣。至近今有所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者,虽成人亦有感染,而患者究以小儿为多,病之急者,不过一二日而亡,此盖急惊风之尤重者,岁时不正,时邪必盛,一经感染,不易施治。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证之所以多死亡累累也。虽然,惊风之起源既明,则触类旁通,活法在人,因势利导,病非必不可痊者,是在司命者之审慎从事耳!二、急惊病理小儿为纯阳之体,诸邪感受,化热至速。小儿又多血气未充,肝虚易为邪乘。准是二因,故急惊之病理,率为肝升太过,肺失清降,昔人所谓木旺无制,金气不伸也。因肝升之太过,故热势上炎,病多面红目赤,下肢反冷;因肺失清降之权,故关窍不通,邪无泄路,郁久化火,上侵脑府,中烁肺胃,当其初起之时,邪循太阳之经,故多恶寒项强,寒热无汗,继则由少阳而转属阳明,或径袭阳明之经,故或由发热恶寒而渐见壮热,或骤见壮热不清之证,此时虽有汗出,邪已内传,故患是症者,恒多有汗而热不解者。邪既内传,肝升风动,轻者痰升呕吐,肺胃受病,重者神志昏 ,心君为蒙,故患是症者,恒见发热而渴,有痰,及神昏不语之状也。至于头痛项强,角弓反张,四肢抽掣,目窜或痉,则以太阳经脉所属,由目内 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络肾,下属膀胱,循髀外,下至踝,终足小指,此诸证状之所以叠现也。剧者太阳之本病未解,邪反愈趋愈深,热势不退,津液告竭,神气不续,终至虚脱。轻者邪从汗解,热从溲泄则霍然以愈。此急惊风病理之大概也。

三、急惊症状小儿初起,有恶寒微热之象,继则骤然四肢抽掣,牙关紧闭,项背强硬,渐至壮热无汗,面红目赤,痰升气促,此急惊风也。甚者头痛如劈,起卧不安,角弓反张,手足厥冷,其间或兼呕吐,或兼泄泻,或大便坚结,或小溲不利,则因人而互异,亦有仅见搐搦之状,而无口噤反张之象者,则感寒、伤风、痧痘将发每多有之,非急惊风也。急惊风最重之证,状见目睛翻转,手足挛急,头反至背,口噤不开者,多属不救。此急惊风症状之一斑也。

四、急惊治法急惊风之原因及病理,既如上述,则急惊风之治法,固可推想而知,要不外解表祛邪,清热平肝而已。昔贤有云∶小儿急惊,属肝木风痰有余之症,宜平肝镇心,驱风消痰,降火势,清内热。寥寥数字,亦足以尽急惊风之治法也。惟病有浅深,治有先后,初起宜发表以祛邪,寒重则辛以兼温,热重则辛以兼凉,继则热势内盛,宜内清外澈,表里并治。重证神昏痉厥,宜平肝镇心;危证邪深津耗,宜解毒生津,此其纲也。至于自始至终,病变繁复,临机应变,则有下列诸法∶(一)初起表邪颇重,形寒,热不壮,手足抽掣,项强或头痛,苔薄白者,宜葛根汤。

(二)初起发热恶寒,惊风烦闷,痰热作搐者,宜参苏饮。

(三)惊风一二日,寒微热甚者,宜葛根汤去麻黄、生姜之辛温,易豆豉、葱白之辛凉。肝胆热甚,心肺受灼者加黄芩;热而作呕者,加竹茹、黄连;湿滞身重者加苍术、茯苓。

(四)惊风形寒壮热,便阻腹胀,抽掣口噤,表里俱实者,宜防风通圣散。寒热如疟者,宜达原饮;疫疠之气,流行颇盛者,酌加玉枢丹。

(五)惊风数日,壮热欲狂,大便秘结者,宜用调胃承气汤。热盛口渴,灼筋成痉,不宜遽下者,宜葛根汤、白虎汤合治之。

(六)惊风发表祛邪无效,其人血虚内寒者,手足冷,脉迟细,宜当归四逆汤。其人体实者,汗出不解,内热仍蒸,宜葛根汤、白虎汤合治之。

(七)惊风角弓反张,神识似明似昧者,宜栀豉汤中加开郁发表之剂,热重者再加清热之剂。

(八)惊风昏厥者,宜辛凉解表,清凉退热,加羚羊角以平肝镇心。痰多者加鲜菖蒲、竹茹;便坚者加天花粉、栝蒌;血热者加鲜生地、犀角;邪重势盛者,犀角宜磨服多用,庶能有效。

其他开泄之剂如至宝丹、紫雪丹之类,解毒之剂如玄参、板蓝、菊花之类,均可量症酌加。

(九)抽掣略减,神识略清者,宜天麻、钩藤以熄风镇痉,生地、丹皮以养血清热,羚羊、白芍以清热舒筋,玄参、麦冬以养阴退火,他如石决明、西洋参、知母、石斛之类,皆可量症酌加。

(十)急惊搐搦之时,不可把持不令动,宜放卧地上,任其动作。

(十一)病后余邪不清,血中有热,朝凉夜热者,宜青蒿鳖甲汤清之。其有急惊重证,侥幸得愈,往往筋络偏废或变成痴呆者,终身不治。至于用药大体,初起不可轻易即用走窜开泄之剂,病之中期,不可过用消导攻下之剂,病后不可过用滋腻之剂,此其大端也。

附方(一)通关散 治小儿惊风搐搦,关窍不通。

天南星(炮) 僵蚕(炮。各一钱) 麝香(少许) 猪牙皂角(一枚) 赤脚蜈蚣(炙,一条)共研细末,以手点姜汁蘸药少许,擦牙。

(二)神效搐鼻散 治番痧臭毒,腹痛如绞,气闭神昏。

灯芯灰(一两) 羊踯躅(三钱) 北细辛 蟾酥 牙皂(各二钱) 牛黄 梅片 麝香(各一钱)共研极细,瓷瓶紧装,毋令泄气,每用少许,吹入鼻中,得嚏则生。

(三)嚏惊散 打嚏,醒睡,急救卒死。

半夏(一钱) 猪牙皂角(五分)研为末,每用如一豆许,以管子吹入鼻,立醒。

(四)葛根汤 治太阳与阳明合病,或利,或呕,或小便少,或发热无汗,或喘满不食,或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

葛根 麻黄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五)参苏饮 治感冒风寒,头痛,发热憎寒,惊风烦闷,脘闷呕恶,痰热作搐,咳嗽气逆,涕唾稠粘,脉弱无汗。

人参 紫苏梗叶 干葛 前胡 半夏 赤苓 枳壳 陈皮 桔梗 甘草 加生姜 大枣(六)防风通圣散 治一切风湿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气血怫郁,表里三焦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运,目赤睛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喉不利,唾涕稠粘,咳嗽上气,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肿毒,折跌损伤,瘀血便血,肠风痔漏,手足螈 ,惊狂谵妄,丹斑瘾疹等证。

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酒炒) 大黄(煨) 苏薄荷叶 麻黄连翘 芒硝 石膏 黄芩 桔梗 滑石 生甘草 荆芥穗 白术 栀子 加葱白 生姜(七)达原饮 治时疫邪气,初犯募原,及疫疟壮热,多汗而渴者。

黄芩(钱半) 甘草 白芍 浓朴 草果(各一钱) 知母 槟榔(各二钱) 加生姜 大枣柴胡、桂枝、葛根、豆豉、菖蒲、葱白等,可量证酌加。

(八)玉枢丹 治一切喉毒,时痧时疫。

山慈菇 五倍子(各二两) 大戟 千金子(去油用净末,各一两) 蚤休 雄黄(各五钱) 麝香(三钱)共为末,每服三五分。

(九)调胃承气汤 治太阳证汗后恶热,谵语心烦,中满脉浮者。

大黄 甘草 芒硝(十)白虎汤 治阳明证汗出,渴欲饮水,脉洪大浮滑,不恶寒,反恶热,及中 烦热而渴。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十一)栀豉汤 开畅胸膈。治虚烦懊 。

栀子 豆豉(十二)至宝丹 见第四章第一节。

(十三)紫雪丹 见第四章第一节。

(十四)青蒿鳖甲汤 治温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

青蒿(二钱) 鳖甲(五钱) 细生地(四钱) 知母(二钱) 丹皮(三钱)(十五)礞石滚痰丸 治实热老痰结核异证。小儿急惊热痰上潮,阻塞欲死。

青礞石( 飞) 沉香 百药煎 川大黄 黄芩共为细末,水泛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钱。

(十六)已风丹 祛诸风,退惊。

天竺黄 防风 钩藤 白僵蚕 干全蝎 白附子(各五钱)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二丸。

第三节·慢惊概要

一、慢惊起源庄在田曰∶慢惊之症,小儿吐泻得之居多,或久疟久痢,痘后疹后,或因寒食积滞,过于攻伐伤脾,或禀赋本虚,误用凉药,或因急惊用药攻降太甚,或失于调理,虚极生风,皆可致此。江笔花曰∶俗所称慢惊风者,脾虚生风也。小儿或吐或泻,久则脾虚,肝木乘之,面色青白,手足微搐,是内风侮土,非外风也;阳衰神怠,气息短促,是中气脱乏,非惊吓也。是可知慢惊起源,由于内虚,与急惊之为实证迥异。

故急惊因关窍不通而噤口切牙,慢惊则因阳衰阴僭而噤口切牙;急惊因邪循脊项而角弓反张,慢惊则因脊脑亏乏而角弓反张;急惊因热侵筋络而四肢抽掣;慢惊则因筋络空虚而四肢抽掣,急惊因肝热生风而两目扇动,慢惊则因肝虚生风而两目扇动;急惊因热痰阻滞而喉中鸣响,慢惊则因津液化涎而喉中鸣响;急惊因热深厥深而四肢作冷,慢惊则因阳气衰微而四肢作冷;急惊因协热下利而大便溏泄,慢惊则因脾损火衰而大便溏泄。虚实之分,至为判然也。又小儿惊风,有一起即为慢惊者,多为吐泻及疟、痢、痧、痘之后,元气不复所致;有一起为急惊而转成慢惊者,多由其人先天不足,邪无所制,渐成内伤所致,而误治所致者,亦不在少数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三国之仁义江山

    三国之仁义江山

    三国之仁义江山是一本在三国演义基础上写的小说,主要写的是三国演义没有写清楚或者写的不完整的部分,经过重新演义而成。不篡改,不穿越,没有情爱,没有宫廷,风格依旧义字当头。以为作者认为小说本身而言,经典的就是最好的。在这本书里将同样以黄巾起义开头,一直讲到三国归晋。作为补充肯定就不会与原著雷同,当然三大战役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些悬疑如:张角的天书,郭嘉之死,孙策之死,庞统之死,关羽,诸葛亮之死将是本书重点部分。第一次写手生,只是心中有一些好玩的想法,写出来给大家分享,还有小说就是小说,历史问题留给历史学家和考古专家去做就行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 玉云缘之

    玉云缘之

    繁华都市,你是否遇到一个人,她有着对你前世的记忆,今生的相遇……要从何说起!
  • 若遇你,才幸运

    若遇你,才幸运

    (其实是现言,但是改不了类型了)其实他也不是不爱雪潇潇,可是是雪潇潇抛弃的他。傲慢如他,怎么可能再去找她?可是她一出现,他还是沉不住气,还是沦陷进去。谁知道这女人总是惹怒他,“说!你身边的男人是谁?”“他?他是我的朋友啊。”“朋友?朋友就可以牵手吗?不行,看来我得惩罚惩罚你。”“不要啊!!!”
  • 我的妖孽老婆

    我的妖孽老婆

    这一年可能是刘子胆走了狗屎运,接踵而来的是那么多美女的追随,而且让他戏剧般的多了个老婆,这让他有如幸运之神降临。当刘子胆沉迷于娇妻如痴如醉之时,孰料这时他已卷入一连串的商战、情战、阴谋战中……
  • 逆圣独尊

    逆圣独尊

    意外陨落的散修,立志寻找前世爱人。执念支撑,尝遍千辛万苦;伊人相伴,凌驾四海八荒。且伴我,傲视寰宇,睥睨琼霄!
  • 天下与世界

    天下与世界

    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少年孤儿,生而知之,路过海角天涯,在五个奇点为轴的新世界,成为逆天强者的故事
  • 暖墨倾心:樱

    暖墨倾心:樱

    喜欢可加阿涵Q.2774994361
  • 极品奴才黄帝

    极品奴才黄帝

    一把打不完子弹的枪一把象征最高权利的刀一把斩遍天下的剑一个公主身边的奴才如何颠覆一个王朝一个天,一个皇帝爱妻······
  • 鬼精妙佳人

    鬼精妙佳人

    事业有成的大龄待嫁女穿越成将军府大小姐,同样有婚约却由交往了五年的未婚夫变成了从未谋面的太子!南阳学院中的生活更是弱肉强食,可那又怎样,南宫冷月的人生字典里就没有“认命”这个词。既然老天给她开了个玩笑,那她就要让这个玩笑变得精彩!
  • 柳下风之情爱

    柳下风之情爱

    结局是渣渣结局是渣渣结局是渣渣练习作品以前发表过爱、何意,相怜、相守、相知、相望,恨,何意,沧桑、悲凉、孤寂、彷徨。为何相怜,为何相守,为何相知、为何相望?爱他为何沧桑、为何悲凉、为何孤寂、为何彷徨?我真的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