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轩拱了拱手,沉声回道“儿臣明白!”
于是,两人又探讨了一些别的事,直到和皇帝一起用了午膳,郑宇轩这才告退离开了皇宫。
事实上,这样的结果,早在他和慕容雪最初的一番谈话后,就成了他意料之中的事!就算今天他们没有用自己的行动让皇帝起疑不杀,他也会给皇帝制造疑点!他的父皇虽然不好糊弄,但只要计划周密,一切都可以按照他所想的进行。放眼整个海郑国,唯一让他琢磨不透,难以应对的人,就只有太子——郑睿轩!
太子故意留在东陵没有赶回来参与这件事,他的心里是既疑惑又窃喜,不过,总算保住了他们的命,以后,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另谋打算了!
太子,性情冷冽胜冰,性格诡异难定,可以说是亦正亦邪,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一位皇子!若说心机城府,智慧谋略,太子比他更甚百倍;若谈狡诈冷血,太子比父皇甚过千倍!没有人能看透他,左右他,这也是皇帝一直不喜欢他,希望他取太子而代之的原因之一。
按说,一国之君的皇帝,有权利废除储君太子,立更加具备帝王才德的其他皇子为太子!可是,海郑国沿袭了明太祖初时的袭封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太子郑睿轩是当今皇后的儿子,且也是众皇子中年龄最大的,遂自从他出生时,便被理所应当地推举为储君太子,享有优先皇位继承权。太子虽然性格冷漠,处事果决,但至今没有犯过治国上的大错误,让皇帝根本找不到借口废储!二来,则是左相一党的全力拥护!
前文说过,海郑国的由来,大半功劳都是郑和贡献的,建文帝感激他,不仅封官加爵,还允诺其一同统治海郑国,甚至还承诺,他的“朱”氏后代得和“郑”氏后人世代联姻交好!
建国初期,大部分都是郑和的部下和亲信,遂满朝文武有大半来自郑门一族,或亲,或嫡,其余少半则是通过科举选拔的旁系有才之士。爵位都是世袭的,所以久而久之,实权则慢慢偏向了庞大的郑氏一族。
总言之,皇上若要废除太子,除了要抓到太子本人的把柄,还得通过左相一党的认同。可一直以来,左相辅佐拥护太子的立场都不曾改变过,就算九五至尊的皇帝,他也是不敢在“储君”这件事上,公然挑起群臣的不满。所以,他想要三子宇轩继承皇位,只能暗自谋划!好在右相和左相一直不和,右相揣摩圣意,知道皇上有心废太子,立贤王,于是开始竭力拥戴贤王。
说他忠心也好,自私也罢,现在看似一腔和气的朝堂,早已是暗潮汹涌,两派争斗激烈!
——
“东陵”,实际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防御隘口,类似八达岭长城,坐落在海郑国的正东方,面朝广阔的大海,后有巍峨群山,地势险要!
开国时,建文帝一直担忧会被朱棣追杀,他未雨绸缪,遂来到海郑国后就开始大兴防御工事,东方,自然就成了最最重要的一处关隘,所以,一系列的防御工程也是做得相当精妙坚固。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真正可谓是“易守难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