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3500000011

第11章

至道元年六月己丑。詔江南兩浙福建等處。諸州僧三百人。歲度一人。尼百人歲度一人 按佛祖統紀。至道元年。中天竺沙門迦羅扇帝來朝。進佛頂舍利。貝葉梵經。詔度僧尼誦經百紙。讀經五百紙為合格。又詔兩街僧錄省才進盂蘭盆儀。

至道二年。詔以御製祕藏詮二十卷。緣識五卷。逍遙詠十卷。命兩街箋注入大藏頒行。勅史館編修贊寧。知西京教門寺。

至道三年九月。西天竺沙門羅護羅來朝。進貝葉梵經。賜紫服 按以上宋史太宗本紀。俱不載 按佛祖統紀云云。

真宗咸平元年。御製聖教序。令置先帝聖教序後。賜天竺沙門紫衣。以贊寧充右街僧錄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咸平元年。御製三藏聖教序。賜明教大師法賢等。令置先帝聖教序後。沙門可升注序進上。詔知制誥朱昂。兼譯經潤文官。中天竺沙門你尾抳等。來朝。進佛舍利梵經菩提樹葉菩提子數珠。賜紫衣。西天竺沙門佛護來朝。進梵經。賜紫衣。勅史館編修贊寧。充右街僧錄。

咸平二年。以聖教序。賜傳法院。陳恕請罷譯經院。不許。勅贊寧遷左街僧錄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二年。七月壬寅。製聖教序。賜傳法院 按佛祖統紀咸平二年。禮部侍郎陳恕言。譯經院久費供億。乞罷之。上以先朝盛典不許。勅史館編修贊寧遷左街僧錄。

咸平三年八月。試光祿卿天息灾亡。諡慧辨法師。勅有司具禮送終。

咸平四年五月。試鴻臚卿法賢亡。諡元覺法師。勅送終如慧辨禮 按以上宋史真宗本紀。俱不載 按佛祖統紀云云。

咸平六年。詔擇僧可者。始令往西天取經。又詔隋僧智者科教類次刊牘。賜名天台總錄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咸平六年。知開封府陳恕言。僧徒往西天取經者。臣甞召問。皆罕習經業。而資狀庸陋。或往諸藩。必招輕慢。自今宜試經業。察人材。擇其可者令往。詔可。二月詔隋智者禪師科教類次刊牘。凡百五十四部。賜名天台總錄。譯館請繫開元東土集傳。制曰可。

景德元年。賜諸國沙門紫服。以旱召西天梵僧作呪法。詔楊億裁定傳燈錄頒行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景德元年。日本國沙門寂照。來進無量壽佛像。金字法華經。水晶數珠。賜紫方袍。西天三藏法護。來進佛舍利。貝葉梵經。賜紫衣束帛。館於譯經院。北天沙門戒賢。來進梵經。賜紫服。七月亢旱。召西天梵僧於金明池。水心立壇呪龍。有雲霧。自池中出。須臾雨至。自後歲旱。必作呪法多驗。東吳沙門道原。進禪宗傳燈錄三十卷。詔翰林學士楊億。裁定頒行。

景德二年。幸傳法院。觀新譯經。召僧見便殿。閱試行業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二年九月庚午。幸興國寺傳法院。觀新譯經 按佛祖統紀。二年三月。迦濕彌羅國沙門日羅失稽來。進梵經菩提樹葉。七月西天沙門達摩波來進梵經。賜紫服。九月上幸譯經院。令三藏諸僧坐賜香茶繒綵有差。上以諸寺住持。先是僧職遷補。或非其才。至是召見便殿。閱試行業。

景德三年。孫[奭-人+大]奏請減損修寺度僧。不許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景德三年。諸王府侍讀孫[奭-人+大]。奏請減損修寺度僧。上曰。釋道二門。有助世教。人或偏見。往往毀訾。縱使僧道。時有不檢。安可即廢。

景德四年。賜交州佛氏書。臣僚請禁教不聽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四年秋七月乙亥。交州來貢。賜佛氏書 按佛祖統紀。四年臣僚言。愚民無知。侫佛過度。謂捨財可以邀福。修供可以滅罪。蠧國害政。宜加禁止。上謂宰臣曰。佛教使人遷善。誠有其益。安可禁之。且佛法所至甚廣。雖荒服諸國。皆知信奉。唯道教中原有之。然不甚盛。王旦對曰。頃歲虜使。登開寶塔。瞻禮甚虔。誓當戒殺。及至上清宮。不復屈膝。是知四夷唯重佛而不敬道也。上曰然。詔遣使送金襴袈裟。往惠州羅浮山中閣寺。奉釋迦瑞像。仍為國建祈福道場。感五色祥禽。集於齋所。

景德囗年。始令宰相率內職。赴佛寺。行香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王文正筆錄。舊制國忌。迭命宰相參知政事一員。率文武常參官。赴佛寺行香。內職不預焉。景德中。同樞密院事王公欽若。陳公堯叟。率內職同赴。乃聽自今大忌。樞密使內職學士。內諸司使。軍職下洎列校。同為一班。先詣西上閤門。進名奉慰。宰相參知政事。文武百官為一班。次詣閤門。進名奉慰訖退。齊赴佛寺行香。小忌則否。

大中祥符二年。禁毀金寶塑浮屠像。敕僧惟淨試光祿卿。同預譯經。賜吳國大長公主。號報慈正覺大師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二年二月癸丑。禁毀金寶塑浮屠像 按佛祖統紀。二年昇州崇勝寺。賜名承天。立甘露戒壇。勅光梵大師惟淨。試光祿卿。同預譯經。九月吳國大長公主出家。法名清裕。賜號報慈正覺大師。即太宗第七女。幼不茹葷血。上幸延聖寺。抱對佛願舍為尼。至是乞落髮。詔建資聖院以居之。勅釋門威儀教坊樂部以為迎導。時密王女。曹王女。及後宮三十人餘。皆隨出家。詔於是日普度天下童子十人。度一人。又詔於洛陽甲馬營。太祖誕聖之地。建應天寺。以奉神御。

大中祥符三年。詔天下諸路。皆立戒壇。禁官民毀辱僧尼。詔出經論題目。考試沙門。館僧雲豁於北御園。西天中天竺沙門來朝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大中祥符三年。詔京師太平興國寺。立奉先甘露戒壇。天下諸路。皆立戒壇。凡七十二所。京師慈孝寺。別立大乘戒壇。勅品官無故毀辱僧尼。口稱禿字者。勒停見任。庶民流千里。詔知制誥李維。出經論題目。考試沙門。以為遷補。左右街之序。左街相國寺。右街開寶寺。又詔吉州西峯雲豁禪師。館於北御園。入定月餘。求歸故山。詔許之。師每入定。或經歲方出。西天沙門眾德來朝。進舍利梵經菩提印。中天竺沙門覺稱法戒來朝。進舍利梵夾金剛座真容菩提樹葉。召見便殿。慰勞甚厚。館於譯經院。稱進讚聖頌。詔惟淨譯之。稱謂學士楊億曰。入此國見屠殺豬羊市肆懸內。痛不忍觀。西竺食肉五辛者。驅出城。故無貨者。心不欲久居此。願至五臺。禮文殊。即還本土。晉公丁謂問之曰。數萬里遠來。更何所為。稱曰。并欲禮宣律師塔耳。及還。詔賜金襴袈裟奉安金剛座及賜裝錢茶果。

大中祥符四年。幸廣化諸寺。瞻無畏塔及摩騰真身。詔修普賢寺。設三萬僧齋。歲度僧四人。又詔守堅道者入見。令宮女皆出焚香。賜般尼國沙門紫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大中祥符四年三月。上幸洛陽龍門山廣化寺。瞻無畏三藏塔。製讚刻石置之塔所。復幸白馬寺。瞻摩騰三藏真身。上謂近臣曰。摩騰至今千年。而全身不壞。良可尊敬。宜嚴諭寺僧。用心守護。因御製以褒之。詔賜黃金三千兩。增修峨嵋山普賢寺。設三萬僧齋。歲度僧四人。又詔漣水軍守堅道者入見。令宮女皆出焚香。每一女至前。上給之曰后也。師皆言非。如是數十人。師忽起曰。陛下好養此人。他日必作家主。即章獻太后也。師乞歸山。詔許之。在山常紙衣。閉戶不見人。有置食庭前者。人退自取之。五月般尼國沙門寂賢。來進梵經菩提印。賜紫服。十一月益州守臣李士衡。進大慈寺沙門仁贊編脩釋氏會要四十卷。

大中祥符五年。詔沙門茂貞入見。又詔日本國建寺。賜額神光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大中祥符五年二月。詔嘉州峨眉山沙門茂貞入見。上賜以詩。館於景德寺。舒王元偁夢青衣童。持書以授中使。足蹈黃雲。隱隱而沒。王以問師。答曰將有儲嗣降孕之慶。未幾。仁宗生。日本國遣使稱貢言。國東有祥光見。舊傳中原天子聖明則應此瑞。上喜。詔日本建寺。賜額神光。勅詞臣為撰寺記。

大中祥符六年。詔試童行經業。方許剃度。賜開寶寺塔號。又賜編修大藏經錄。名大中祥符法寶錄。西天竺沙門來。賜紫服。召僧崇矩。入內殿講經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大中祥符六年二月。詔天下官吏。試童行經業。方許剃度。五月開寶寺福勝塔。有金色光見相輪上。又有聖僧遶塔。翌日得五色舍利。上親幸敬觀。見舍利於塔表。大如月色。同水晶。往來飛動於鈴索之上。士庶同瞻。於地甎上。護舍利五千餘粒。詔賜號靈感之塔。時京師天清寺興慈塔。亦有舍利見相輪上。上曰。像教嘉祥生民之福也。八月兵部侍郎譯經潤文官趙安仁。奉詔編脩大藏經錄成。凡二十一卷。賜名大中祥符法寶錄。仍賜御製序云。自太平興國以來。凡譯成經律論。四百十三卷。祕書監楊億。光梵大師惟淨等編次。又請以兩朝御製佛乘文集。編入大藏。下詔褒許。諡泗州僧伽大士普照明覺大師。公私不得指斥其名。九月西天竺沙門知賢等來進舍利梵經。賜紫服。十一月西天波羅奈沙門滿賢進梵經無憂樹葉。浮石崇矩法師至京師。上聞其名。召入內殿。講四十二章經。盛談名理。上心大悅。賜紫服金幣香藥。

大中祥符八年。詔以太宗御製妙覺集。編入大藏。南海注輦國。遣使進天竺梵經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大中祥符八年。勅汀州南安巖。名均慶院。賜太宗御書百二十軸。詔以太宗御製妙覺五卷。付傳法院。編入大藏。南海注輦國。遣使來貢。進天竺梵經。其使言。四十年以來。海無風濤。意中國有聖人出世。

大中祥符九年。天竺諸國沙門來。進舍利梵經。勅修龍門山石龕佛。詔沙門智悟祈雨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大中祥符九年二月。北天竺優填曩國沙門天覺。南天竺師子國沙門妙德。西天竺迦蹉國沙門等來。各進舍利梵經。各賜紫衣金幣。四月中天竺薩縛羅國沙門童壽來。進梵經。賜紫服。五月東天竺縛鄰捺國沙門普積來。進梵經。賜紫服。西京龍門山石龕佛。歲久廢壞。上命沙門栖演給工修篩。凡一萬七千三百三十九尊。九月不雨。詔泗州龜山沙門智悟入京。止開寶寺。祈雨。悟先在泗州祈雨。有感。曾斷一臂。至是又曰。若七日得雨。更舍一臂。五日大雨。乃截一臂。上遣使賜藥。悟曰無害。人見所截臂無血。甚異之。泗守與郡人皆夢。僧伽謂之曰。悟是五百羅漢中一。來此救世。

天禧元年。詔新譯頻那夜迦經。不許入藏。賜台州東掖山智者教文印本四千餘卷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天禧元年四月。詔曰。金仙垂教。實利含生。貝葉膽文。當資傳譯。苟師承之或異。必邪正以相參。既失精詳。浸成訛謬。而況葷血之祀。甚瀆於真乘。厭詛之辭。尤乖於妙理。其新譯頻那夜迦經四卷。不許入藏。自今以後。似此經文。不得翻譯。七月詔賜台州東掖山智者教文印本四千六百二十卷。住山本如觀郡人。建教藏閣。以奉之。

天禧三年。詔以御注佛經。入藏頒行。又詔賜女真國大藏經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天禧三年譯經三藏法護等請。以御注四十二章經。御注遺教經。入藏頒行。詔可。十一月東女真國入貢。乞賜大藏經。詔給興之。

天禧四年。詔以御製釋典法音集。附大藏。賜西天竺沙門紫服。又特賜僧知禮號法智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天禧四年正月。右街講經祕演等請。以御製釋典法音集。命僧箋注。凡三十卷。乞附大藏。詔可。初是楊億提舉其事。集中有六種震動之語。一僧箋之。將三百字。暗碎不可觀。億削去。自注云地體本靜。動必有變。人服其簡。西天竺沙門普善。來進梵經。賜紫服。附馬都尉李遵最奏四明知禮法師高行遺身。上嘉歎不已。特賜法智之號。仍宣旨住世演教。不許遺身。時譯經院證義簡長等二十三人。各寄聲詩贊美道德。

天禧五年。詔遣內侍。請僧法智領眾。修法華懺。又詔建資聖禪院。為將士戰亡者追福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天禧五年詔遣內侍俞源清。往四明延慶。請法智法師。領眾脩法華懺為國祈福。師為述脩懺要旨上之。詔於并州。建資聖禪院。為將士戰亡者追福。門下侍郎平章事丁謂兼譯經潤文使。翰林學士晁迥李維兼潤文官。是歲天下僧數三十九萬七千六百十五人。尼六萬一千二百四十人。

乾興元年。仁宗即位。章懿太后遣使請僧遵式為國行懺。賜龜茲國僧紫服 按宋史仁宗本紀。乾興元年二月戊午即位 按佛祖統紀。乾興元年。章懿太后遣使。詣錢唐天竺。請遵式法師。為國行懺。師著金光明護國道場儀上之。因奏天台教卷。乞入大藏。龜茲國僧華嚴來進佛骨舍利梵經。賜紫服。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敌仙

    敌仙

    上一个世界的我碌碌无为,这一世我就加倍来过。就算是九天上的仙,敢挡我路,我也要杀给你看。
  • 平行魔方

    平行魔方

    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及其他星球上的生物寿命将有可能,无限延长,掌管这些的是宇宙联邦长老院里的金,木,水,火,土五大长老。长老院下设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行政司,各司其职。永生不是梦想,途径却大相径庭。蜕生法和寄生法。为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宇宙失去了千百年的和平,,,,,,
  • 穿越三万英尺的虐恋

    穿越三万英尺的虐恋

    那一次无意的邂逅,那一眼的回眸,那莫名其妙的失控,那忘乎所以的追逐,却始终无法抵达蓝天里的白鹭。究竟是因为缘分太浅,还是原来自有天定,我不信!但我还是更改不了这样悲剧的人生!……
  • 薄面

    薄面

    曾经,我是一座孤城,心里住着人。如今,我是座空城,死了的城。
  • 修仙领域

    修仙领域

    冥冥之中,万物轮回,劫数已定,唯有逆天。重生逆天,成仙得道,我便“无所畏惧”。修仙领域,讲解宇宙中万阵玄妙,眼见为虚,识见为实。
  • 嚣张坏女生:别惹我,校草们!

    嚣张坏女生:别惹我,校草们!

    MD!某某某,别惹ME,否则,让你死的很有节奏感!!——女主很另类,很拽、很酷、很疯,很狂,也很伤……其实,她也没什么,只是有一点点坏而已!!(*^__^*)...
  • 火影之水遁狂人

    火影之水遁狂人

    一个因情而死的人,成了穿越党,见到了神。更强的水遁,更强的伙伴。更强的心。火影中的他又会有什么作为!
  • 神鬼武帝

    神鬼武帝

    修行之途,乃炼肉,凝气,筑灵,结神丹,修鬼魄,掌控神鬼两道造化之力。神门鬼宗,传承不竭,雄武烈世,如火燎原!一个凶险万分、人迹罕至的边缘地带,一座几乎被遗忘的古城内,少年一家,正遭遇被驱逐的厄运……
  • 予勋回忆,予鹿温情

    予勋回忆,予鹿温情

    勋鹿:我用了整个青春来爱你,说放就放,怎么可能?灿白:上辈子没能好好在一起,没关系,我们还有下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