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蔡国英
宁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史以来,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形成了多种文化形态并存的局面,积淀了独特的地域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璀璨的宁夏历史文化遗存,既蕴含了物换星移、兵戎玉帛的沧桑往事,也呈现出厚重丰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十分重视历史典籍的编纂出版工作。广大史学工作者依托宁夏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辛勤耕耘,忘我奉献,编辑出版了一大批反映宁夏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为宁夏历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展现了新的窗口,对人们了解宁夏、认识宁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继续深入挖掘宁夏历史文化资源,推出大批适合时代要求,人民群众需要的研究成果,不仅是宁夏广大史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历史任务,也是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宁夏地方史话丛书”编纂工作的启动,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要求应运而生的产物。“宁夏地方史话丛书”旨在以宁夏多元文化为主线,分门别类,按照地域和行业来分类,以重大历史题材事件来陈叙,打造一整套宁夏地方历史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不仅可以展现宁夏历史文化的不同侧面,而且系统介绍宁夏历史发展进程,是彰显宁夏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宁夏历史文化品牌,促进宁夏历史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
新中国地方志编纂工作开展三十余年来,各地地方志、年鉴、地情资料丛书的大量出版,积累了丰富鲜活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料,培养了一批文字功底强、业务能力精的史志专家队伍。各级领导对地方史志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打造品质一流、特色浓厚的“宁夏地方史话丛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宁夏地方史话丛书”,人们可以感受宁夏历史文化的苍凉厚重,领略宁夏历史文化的奇特魅力,则宁夏幸甚,人民幸甚!
是为序!
2012年7月
序
中共平罗县委书记 杜迁
平罗县人民政府县长 朱剑
史话是一个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它以故事的形式串联了一个地区的历史脉络,汇集了风俗文化、历史掌故、生命体验、精神面貌的文体史料。在寓教于乐中了解历史、体味人生、增长知识,对一个地区的社会进步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若说良田无限好,风光谁亚小江南”,深得贺兰山之雄浑、黄河水之灵秀的平罗,像明珠般镶嵌在宁夏平原北部,素有“塞上小江南”的美誉。她南距银川57公里,北接惠农区45公里,东至毛乌素沙漠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鄂托克旗为邻,西以贺兰山脊线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为分水岭。面积2086.13平方公里。平罗山川壮丽,水草丰美,巍峨雄壮的贺兰山挺起她年轻而丰满的胸膛,呵护着平罗这块神奇的土地。座座雄峰之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平罗汝箕沟出产的“太西煤”,更是以高碳素、高热量、低含硫、低灰分而闻名于世。九曲十八弯的黄河,一改上游的汹涌,如文静秀美的少女,缓缓流过平罗,滋润着这块沃土。这里枸杞红艳,果香瓜甜;这里湖泊棋布,树木成荫,虾游鱼跃,鹭鸣鹳欢,不是江南胜似江南;这里鸡鸣羊叫,马嘶牛奔,一派生机盎然;这里麦熟稻香,大地铺金,连泥土也透着几分芳香。
平罗是已有2000多年建县历史的古老县域,贺兰山中布满了被称作“刻在石头上的史诗”和“岩石报章”的古老岩画,还有西汉廉县遗址的秦砖汉瓦,都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诉说着平罗历史的沧桑。贺兰山麓,黄河畔上,长城蜿蜒曲折,烽火墩燧众多,更有那充满刀光剑影的兵沟大峡谷,秦汉军事要塞浑怀障和规模宏大的汉墓群,可谓文物古迹众多,处处充满神秘,勾起骚人墨客的无限遐想,令游人看客发出一声声慨叹。
平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老而神秘,这里有湖沙环抱、碧波荡漾、芦苇丛生、百鸟争鸣、美如仙境的5A级全国文明旅游风景区——沙湖;这里有雄浑庄严、盛名远播的宁北古刹——北武当山寿佛寺和宁夏道教名观平罗玉皇阁。回乡的伊斯兰宗教、饮食和服饰文化在这里彰显着它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明代抗逆孤忠萧如薰的事迹、水利专家通智的故事、康熙微服访平罗的传说、田州塔的神话等等,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及传说,需要我们去了解、追溯和探究……
平罗自有县级建制以来,其行政辖区一直处于不断游移和变化之中,所以要话说平罗历史,就必须区分古平罗和今平罗两个历史地理概念,其中古平罗的行政辖区大体上为今银川以北包括今天的贺兰县、平罗县、大武口区、惠农区,北到内蒙古自治区的磴口县境内,然而我们所要探索的历史是以今平罗县行政辖区为主的历史,但也会涉及到古平罗的部分历史遗存。
《平罗史话》作为平罗人民的精神食粮,需要读者细细品味,以期进一步传承历史文化,培养人文精神,凝聚社会力量,为建设产业突出、环境和谐、民生幸福的西部百强县共同奋斗。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