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37600000003

第3章 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中(3)

一粒种子是一个自私的、孤独的自己,当这粒种子结满一树的苹果之后,它就把一个孤独的自己,拓展为了无数热闹、欢乐的自己,尤其重要的是,这粒曾经自私自利的种子不仅拥有了很多果实,延续和拓展了自己,而且还无私地给人类提供了美食。

所以,一粒种子从“小我”开始,最后的目标就是成长为“大我”;一粒种子从自私开始,最终的结局就是无私。相反,倘若这粒种子不去实现自我,一会儿怕别人嘲笑它丑陋,一会儿怕别人指责它自私自利,从而迷失了自己,那么,它就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人类也就无法吃上美味的苹果。

每个人都像种子一样渴望成长。种子不会长期埋在泥土里,人也不愿意永远生活在人踩人的层次中,你踩着我,我踩着你。同样,也没有人愿意一直在人比人的层次中煎熬,在攀比和羡慕、嫉妒、恨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人人都想成长,都想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的“大我”,完成自己的使命。

麦家说:“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优秀的人会有两条命,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小我”生活在第一个层次中,所以,只有一条命。这时的人就像居住在一间狭窄的屋子里,关闭了所有的门窗,谢绝一切来往,自私自利地满足着身体对物质的需求。这样的人是可怜的,也是可恨的;这样的人没有生命和使命,只剩下性命;这样的人只是在呼吸,没有向上努力去拓展自己。

不过,当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个狭窄屋子中的“小我”就会走出来,主动去体验更丰富、更精彩的人生。这时的人除了性命之外,还渴望获得生命。但遗憾的是,离家出走的这个“小我”很容易迷失在人群中,再也回不去了。他们恐惧而焦虑,抑郁而痛苦,既迷茫又胆怯地望着这个世界。他们忽略心底的声音,放弃自己的意愿,听命于别人的意愿,自己压抑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阻碍了自己的成长。

但也有不少人,他们没有迷失在人群中,而是勇往直前,历尽艰辛,最终获得了自我实现,找到了一个新的家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家园中的“自我”已经不是那个狭窄屋子中的“小我”了。狭窄屋子中的“小我”是孤独自私的,他没有走进人群,没有跨越人与人的关系,没有满足对尊重的渴求,没有获得太多的生命体验,其心智还不成熟,其心灵还没有经过拓展……而自我实现中的这个“自我”虽然是从“小我”中来的,却经过了拓展和完善。这时的“自我”既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其心智已经趋于成熟。他们不仅拥有了性命和生命,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所以,自我实现中的“自我”是一个“大我”。

深埋在泥土下的种子都有开花结果的意愿,同样,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期盼成为“大我”,这是生命的渴望。实际上,每一个“小我”中都隐藏着一个“大我”,人生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努力奋斗,逐步将“小我”扩展成“大我”。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个“大我”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从“小我”演变拓展而来的。没有性命,何来生命?没有性命和生命,谈何使命?所以,在“小我”迈向“大我”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数典忘祖,对“小我”不管不顾,压抑“小我”,也不能局限在“小我”中。我们必须奋力向前,历经磨难,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你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时候,也就成全了自己的“大我”。

有一句话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那就是“舍小我,成大我”。这句话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必须在“小我”和“大我”之间进行选择一样。言外之意,这二者彼此矛盾,水火不容。

真实的情况是,“小我”与“大我”紧密相连:“大我”是一个完善了的“小我”,“小我”是一个还没完善的“大我”,就如同“佛是一个觉醒的人,人是一个还没觉醒的佛”。他们之间的差距就相当于一粒树种与满树果实之间的差距。

苹果树需要种子,才能成长为大树;人需要“小我”,才能成长为“大我”。

活给别人看的人之所以迷失,是因为他们试图通过抛弃“小我”的方式获得“大我”,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的“大我”是空洞的“大我”,是虚伪的“大我”,是装的“大我”,是压抑自己的“大我”。

裸捐,就是抛弃了“小我”。

抛弃“小我”的人在人群中迷失了自我,他们是迷茫的,也是痛苦的。试想,你把自己的一切都捐了出去,你自己和你的家庭靠什么生活呢?这就相当于苹果树切断了自己的营养来源,它还能长出苹果吗?

一般来说,抛弃“小我”的人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痛苦和迷茫;一是虚伪和装。

一个没勇气承认自己有私心的人,绝对不是诚实的人。一个有私心的人最后能做出无私的事情,一定是在内心获得了一种超越,就像盛稻和夫那样。这样的人不会在乎别人的目光,也不会活给别人看,而是敢于去走自己的路,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从中获得一种深刻的幸福。

舍弃“小我”从来就不可能获得“大我”。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结果,常常是毫不利己,专门害人。

还记得那个舍身为女的父亲吗?他就是一个毫不利己的人。为了让女儿能与刘德华见上一面,他不惜投河自尽,舍弃了“小我”。这种舍弃“小我”的行为能成就他的“大我”吗?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疾病的反应。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根本不可能真正爱别人。

美国杰出的心理医生维吉尼亚·萨提亚在《如果你爱我》中这样写道:

请你爱我之前先爱你自己

爱我的同时也爱着你自己

你若不爱你自己

你便无法来爱我

这是爱的法则

因为

你不可能给出

你没有的东西

……

剥削你并不能让我得到滋养

把你碗里的饭倒进我的碗里

看着你拿着空碗去乞讨

并不能让我受到滋养

牺牲你自己来满足我的需要

那并不能让我幸福快乐

宣称自我牺牲是伟大的

那是一个古老的谎言

……

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诚实最重要的是要承认自己有私心。实际上,爱自己与爱他人,自私与无私并不是矛盾的,如果你能努力把自己的私心放大,就像那粒苹果种子一样,努力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活,那么,你就会自动自发地把自己的私心转变成一种无私的行为。

不承认自己有私心,绝对是虚伪的,是一种彻彻底底的“装”。但在这一切私心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私心,是与别人相连的,需要我们通过无私的行为才能实现。比如,“土豪”为了满足自己被尊重的渴求,就需要有人与他做朋友。其实“土豪”之所以愿意无私地请朋友吃饭,为朋友埋单,就是在花钱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前面我们说过,人有五种需求,但要满足后面的三种需求,我们就必须突破“小我”,变得无私。比如,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接纳,这是一种很自私的心理。但要获得别人的接纳,我们就必须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如果你不这样做,别人就不会接纳你,你希望被别人接纳的私心就无法得到满足。同样,你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就必须去肯定和尊重别人。你怀着自私的心理去寻求别人的肯定,结果却发现只有无私地去肯定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肯定。因为没有人愿意与一个自私自利的家伙做朋友,也没有人愿意尊重一个嘲笑和羞辱自己的人。

“土豪”太自私,一定没有朋友。同样,即使是你崇拜的偶像,只要他嘲笑了你,羞辱了你,你也一定不会再尊重他,再崇拜他。

所以,不管是谁,只要他想满足人生后面的三种需求,让心智达到成熟,让心灵获得超越,并体会到那种深刻而真实的幸福,他都必须采取无私的行为。狄更斯在《圣诞颂歌》里描写了一个“土豪”吝啬鬼,虽然腰缠万贯,却一直无法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能够让别人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美国默克制药的缔造者乔治·默克说:“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记住这一条,我们绝不会没有利润,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

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最自私的需求却需要我们用最无私的行为来满足。正因如此,佛教才会强调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利他主义是一致的。

人需要别人,更渴望被别人需要

郭冬临演过一个小品,叫《有事您说话》。讲的是,一个人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有本事,宁愿半夜裹着军大衣、拿着小马扎,悄悄地帮别人排队买票。实际上,这个小品也反映出了人的一种心理:人需要别人,更渴望被别人需要。

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需要:嗷嗷待哺的婴儿满足了父母的这种渴求;危难时刻的妻子、丈夫、亲戚或朋友等,都可以满足我们对这种感觉的渴望。

为什么人们会渴望被别人需要呢?因为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很是美妙,不仅内心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还能产生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体验。胡雪岩说,他挣钱的目的之一,就是当看到朋友遇到困难、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掏出一张银票说:“拿去花!”那种被需要的感觉真地让他很是满足。

相反,如果别人不需要我们,这就证明自己没有了价值,会因此产生失落而痛苦的感受。我的一位同学最近退休了,深感失落。见面的时候,他说得最多的是自己仍然还有用,还想做点事情。我开玩笑说:“以前你抱怨单位把你当牛马,现在你不当牛马了,怎么反而不习惯了呢?”当然,我很清楚,那是他渴望被需要的本性在起作用。

很多人退休后之所以养猫、养狗,就是因为他们需要满足自己被需要的感觉。退休之后,孩子不再需要他们的帮助了,社会也不需要他们了,但猫和狗还需要他们。他们从猫狗的需要中能获得一种满足。但猫和狗的需要毕竟与人的需要有着本质的不同。

人真的很矛盾,当我们在帮助别人,以及对别人付出爱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和不可忽视,感受到了自己的尊贵。这就是自尊。因为别人需要我们,所以我们很重要,很尊贵。不难看出,帮助别人能给自己带来满足和幸福,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作出积极的评价,还能够让我们获得深刻的自尊。换而言之,通过帮助别人,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是手段和过程,最终目的是满足自己被别人需要的渴望,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帮助别人而迷失了自己,从而忘记了帮助别人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自己。如果我们忘却了这个最终的目的,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抱怨、悔恨和愤怒之中。然而,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一味地爱别人,却忘记了爱自己;一味地帮助别人,却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种行为会让我们误入歧途:要么陷入痛苦之中,要么陷入虚伪之中。正如维吉尼亚·萨提亚所说:

自我牺牲里没有滋养

有的是期待、压力和负担

……

它制造了内疚、怨恨,甚至仇恨

……

爱自己不是自私

牺牲自己并不是爱的表达方式

……

我觉得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些人就很好,他们去帮助别人,却没有忘记帮助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他们清楚哪些人应该得到帮助,哪些人不应该得到帮助,如果帮助他人会让对方变得懒惰和贪婪,那么,即使是自己的亲戚,他们也拒绝伸出援手。

巴菲特说,给孩子们留下钱,是要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无所事事。他号召富人捐出一半的家产,其实很有智慧。捐出一半,是为了满足自己被社会需要的感觉,留下一半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个人只有需要和被需要的感觉都满足了,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这种满足是符合人性的。守财奴不符合人性,因为他们没有满足自己内心被需要的感觉。裸捐也不符合人性,因为他们剥夺了自己的需要。所以,不管裸捐的行为最初多么轰轰烈烈,最终都会以一场闹剧而收场。

佛教中有“自渡”和“渡人”的说法。“自渡”出于自私的心理;“渡人”是一种无私的行为。佛教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将“自渡”与“渡人”、自私与无私统一了起来。

如果我告诉你,佛陀是一个最自私的人,你信不信?

如果我告诉你,他又是一个最无私的人,你信不信?

如果我再告诉你,佛陀是一个最自私又最无私的人,你信不信?

实际上,佛教一直在宣扬,从根本上来讲,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利他主义是一致的。例如,佛陀最初寻求佛法的动力来自于“自渡”。佛陀在皇宫里,虽然享受着荣华富贵,却也感受到了人生的痛苦,于是便想寻求解脱之道。这时,他的动机是“自渡”,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脱离无边的苦海。这一动机与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后来,他却在菩提树下发现:要想“自渡”必须“渡人”;要想“渡人”则必须“自渡”。“自渡”,是一种最自私的行为,“渡人”又是一种最无私的行为。为了自渡而去渡人,所以,他是一个最自私又最无私的人。

在《楞严经》中,佛陀很明确地提出:“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意思是说,自渡之后,自己觉悟了,修行达到圆满的境界,才可以去帮助别人,这就是现在的佛。在《金刚经》中又说,一个人要想自渡,就必须在内心深处许下诺言,这个诺言就是帮助别人、救人于危难,即大慈大悲的菩萨心。意思是,要想“自渡”就必须怀有“渡人”之心。

同类推荐
  • 思路决定财富

    思路决定财富

    本书深入透彻的精彩点评,直击“财迷”们的失败软肋;行之有效的致富妙方,破解“财迷”们的思维困惑;因人而异的致富理念,带领“财迷”们走出财富误区……
  • 女人好心态,职场好状态

    女人好心态,职场好状态

    在职场中,你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你总会有遭遇心情低谷或人生瓶颈的时候,你总会面临人、事、物的一些变化……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支撑,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以一个最佳的状态去迎接每一个和职场有关的日子,只有这样,你才会成就平衡、圆满的人生,成为职场中真正的“精品”女人!
  • 失去,其实是另一种拥有

    失去,其实是另一种拥有

    本书共分十二辑,内容包括:当你拥有的时候其实也是失去的开始、幻想拥有别人的生活是人生最大的冒险、浮华虚荣的背后被牺牲掉的往往是灵魂的方向等。
  • 智读三国谋略高手

    智读三国谋略高手

    本书从以上四方面立意、引证的史料简洁而生动,同时辅之以现代社会的事例,力求做到史有所出,论有所证,例析结合。品读三国,借鉴古今。以此你可以获得一个历练人生的机会。历史的追述与人生的体悟在这里可以重合,可以结晶。
  • 中学生最喜欢的99个情商故事

    中学生最喜欢的99个情商故事

    用最美的故事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全书通过丰富多彩的惰商故事,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力量的伟大,品味探索发现的快乐趣味,珍惜朋友时的友谊真情,培养日常生活中的公平正义感,奠定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性格决定命运,也影响未来。
热门推荐
  • 三生梦秦始皇妃

    三生梦秦始皇妃

    一场文物展,一股神秘的力量将凌雪涵卷走吗,醒来发现已身处春秋战国。身不由己被燕王钦定为太子妃,无奈逃婚后流落秦国,结实了年少的君王嬴政,最终成为秦王宠妃,残酷宫斗之下心灰意冷,远走边塞,嬴政王后的位置一直为她保留,匈奴王更为了她倾举国之力而战,意料之外回归现代,却梦魇缠身,最终逃不过宿命......
  • 锦衣卫刺客团

    锦衣卫刺客团

    刘铭出生明末,父亲刘玉钦刺杀魏忠贤未果,被无情的满门抄斩。只有刘铭逃了出来,经过在江湖上的一番历练,最终创立锦衣卫刺客团,(简称锦刺),为父报仇,并帮助崇祯拯救危乱大明,后带领刺客团前往世界的尽头……
  • 随风之行

    随风之行

    家乡遭遇意外,主角背井离乡,一路成长探索、、、、、、
  • 小女子穿越记

    小女子穿越记

    [花雨授权]六个女生来自现代性格迥异的女生,自蓝恩学院的神秘喷水池里穿越之后,落到这个她们完全不熟悉的年代里。不但没有客死异乡,甚至还遇见了各种美男子!那么,就拐个古代男友回现代吧!
  • 也人门

    也人门

    灾难来的那么匆忙,繁华都市、泱泱平民,谁都毫无准备。世界每一个角落,来不及哀鸿遍野,活下来的人还要斗争。海水蔓延了原本不多的陆地,死去人开始腐烂,原本阴暗之处的蛇虫鼠蚁开始肆掠,让为数不多的纷纷逃离。侥幸活下来的常一在经历心灵上、身体上的磨难终于在(也人岛)上生存下来,平静的生活在越来越多的人逃难到也人岛上的那一天,开始变得律动。首富的女儿为了生存选择了常一作为盟友,有神兽傍身的常一没有让她和越来越多的盟友失望,战胜了威胁他们的不利因素,为了摆脱一群强悍匪徒的控制,常一迫不得已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政权。变化莫测的人性使得道上的斗争越来越激烈,热血与传奇精彩上演..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片片都似你

    片片都似你

    倘若不遇见,就没有再见。“下雪了,竟感觉,哪一片都像你。”“每一片都那么美,千万朵美砸在身上。要么拥有,要么粉碎。”“……”“什么是唯一?唯一就是那种不变的感觉在别处如何都寻不到。”“……”
  • 国王来拜访

    国王来拜访

    如果继承一座别墅是天上掉馅饼的幸运,那么无意中翻开一本书却召唤到一位异界国王,被强制要求饲养的遭遇是喜剧还是悲剧?尤其这还是一位即使赤裸裸却依旧高贵冷傲,并且挑剔成性、装腔作势、喜爱奢华的国王!在孤儿院里长大的少女洛诗继承了一座房子,却无意中召唤了来自异界的国王。
  • 封石冢

    封石冢

    买了一辆有问题的车,从此各种诡异玄奇的事出现在我身边;二舅死在车轮底下,女鬼上了我父亲的床,我自己也被盯上。为求解救之法,我不得不拜一个道士为师,背井离乡,却卷入了更大的旋窝,一个叫封石冢的地方,成为我挥之不去的梦魇。
  • 你真的相信吗

    你真的相信吗

    我入了轮回,我前世是谁,我来世是谁,为什么会是我?我不相信,也不愿意去信。明明轮回可以终止,可我为什么停不了我的脚步。你相信吗?这世界有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