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37600000003

第3章 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中(3)

一粒种子是一个自私的、孤独的自己,当这粒种子结满一树的苹果之后,它就把一个孤独的自己,拓展为了无数热闹、欢乐的自己,尤其重要的是,这粒曾经自私自利的种子不仅拥有了很多果实,延续和拓展了自己,而且还无私地给人类提供了美食。

所以,一粒种子从“小我”开始,最后的目标就是成长为“大我”;一粒种子从自私开始,最终的结局就是无私。相反,倘若这粒种子不去实现自我,一会儿怕别人嘲笑它丑陋,一会儿怕别人指责它自私自利,从而迷失了自己,那么,它就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人类也就无法吃上美味的苹果。

每个人都像种子一样渴望成长。种子不会长期埋在泥土里,人也不愿意永远生活在人踩人的层次中,你踩着我,我踩着你。同样,也没有人愿意一直在人比人的层次中煎熬,在攀比和羡慕、嫉妒、恨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人人都想成长,都想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的“大我”,完成自己的使命。

麦家说:“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优秀的人会有两条命,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小我”生活在第一个层次中,所以,只有一条命。这时的人就像居住在一间狭窄的屋子里,关闭了所有的门窗,谢绝一切来往,自私自利地满足着身体对物质的需求。这样的人是可怜的,也是可恨的;这样的人没有生命和使命,只剩下性命;这样的人只是在呼吸,没有向上努力去拓展自己。

不过,当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个狭窄屋子中的“小我”就会走出来,主动去体验更丰富、更精彩的人生。这时的人除了性命之外,还渴望获得生命。但遗憾的是,离家出走的这个“小我”很容易迷失在人群中,再也回不去了。他们恐惧而焦虑,抑郁而痛苦,既迷茫又胆怯地望着这个世界。他们忽略心底的声音,放弃自己的意愿,听命于别人的意愿,自己压抑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阻碍了自己的成长。

但也有不少人,他们没有迷失在人群中,而是勇往直前,历尽艰辛,最终获得了自我实现,找到了一个新的家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家园中的“自我”已经不是那个狭窄屋子中的“小我”了。狭窄屋子中的“小我”是孤独自私的,他没有走进人群,没有跨越人与人的关系,没有满足对尊重的渴求,没有获得太多的生命体验,其心智还不成熟,其心灵还没有经过拓展……而自我实现中的这个“自我”虽然是从“小我”中来的,却经过了拓展和完善。这时的“自我”既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其心智已经趋于成熟。他们不仅拥有了性命和生命,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所以,自我实现中的“自我”是一个“大我”。

深埋在泥土下的种子都有开花结果的意愿,同样,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期盼成为“大我”,这是生命的渴望。实际上,每一个“小我”中都隐藏着一个“大我”,人生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努力奋斗,逐步将“小我”扩展成“大我”。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个“大我”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从“小我”演变拓展而来的。没有性命,何来生命?没有性命和生命,谈何使命?所以,在“小我”迈向“大我”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数典忘祖,对“小我”不管不顾,压抑“小我”,也不能局限在“小我”中。我们必须奋力向前,历经磨难,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你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时候,也就成全了自己的“大我”。

有一句话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那就是“舍小我,成大我”。这句话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必须在“小我”和“大我”之间进行选择一样。言外之意,这二者彼此矛盾,水火不容。

真实的情况是,“小我”与“大我”紧密相连:“大我”是一个完善了的“小我”,“小我”是一个还没完善的“大我”,就如同“佛是一个觉醒的人,人是一个还没觉醒的佛”。他们之间的差距就相当于一粒树种与满树果实之间的差距。

苹果树需要种子,才能成长为大树;人需要“小我”,才能成长为“大我”。

活给别人看的人之所以迷失,是因为他们试图通过抛弃“小我”的方式获得“大我”,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的“大我”是空洞的“大我”,是虚伪的“大我”,是装的“大我”,是压抑自己的“大我”。

裸捐,就是抛弃了“小我”。

抛弃“小我”的人在人群中迷失了自我,他们是迷茫的,也是痛苦的。试想,你把自己的一切都捐了出去,你自己和你的家庭靠什么生活呢?这就相当于苹果树切断了自己的营养来源,它还能长出苹果吗?

一般来说,抛弃“小我”的人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痛苦和迷茫;一是虚伪和装。

一个没勇气承认自己有私心的人,绝对不是诚实的人。一个有私心的人最后能做出无私的事情,一定是在内心获得了一种超越,就像盛稻和夫那样。这样的人不会在乎别人的目光,也不会活给别人看,而是敢于去走自己的路,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从中获得一种深刻的幸福。

舍弃“小我”从来就不可能获得“大我”。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结果,常常是毫不利己,专门害人。

还记得那个舍身为女的父亲吗?他就是一个毫不利己的人。为了让女儿能与刘德华见上一面,他不惜投河自尽,舍弃了“小我”。这种舍弃“小我”的行为能成就他的“大我”吗?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疾病的反应。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根本不可能真正爱别人。

美国杰出的心理医生维吉尼亚·萨提亚在《如果你爱我》中这样写道:

请你爱我之前先爱你自己

爱我的同时也爱着你自己

你若不爱你自己

你便无法来爱我

这是爱的法则

因为

你不可能给出

你没有的东西

……

剥削你并不能让我得到滋养

把你碗里的饭倒进我的碗里

看着你拿着空碗去乞讨

并不能让我受到滋养

牺牲你自己来满足我的需要

那并不能让我幸福快乐

宣称自我牺牲是伟大的

那是一个古老的谎言

……

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诚实最重要的是要承认自己有私心。实际上,爱自己与爱他人,自私与无私并不是矛盾的,如果你能努力把自己的私心放大,就像那粒苹果种子一样,努力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活,那么,你就会自动自发地把自己的私心转变成一种无私的行为。

不承认自己有私心,绝对是虚伪的,是一种彻彻底底的“装”。但在这一切私心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私心,是与别人相连的,需要我们通过无私的行为才能实现。比如,“土豪”为了满足自己被尊重的渴求,就需要有人与他做朋友。其实“土豪”之所以愿意无私地请朋友吃饭,为朋友埋单,就是在花钱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前面我们说过,人有五种需求,但要满足后面的三种需求,我们就必须突破“小我”,变得无私。比如,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接纳,这是一种很自私的心理。但要获得别人的接纳,我们就必须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如果你不这样做,别人就不会接纳你,你希望被别人接纳的私心就无法得到满足。同样,你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就必须去肯定和尊重别人。你怀着自私的心理去寻求别人的肯定,结果却发现只有无私地去肯定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肯定。因为没有人愿意与一个自私自利的家伙做朋友,也没有人愿意尊重一个嘲笑和羞辱自己的人。

“土豪”太自私,一定没有朋友。同样,即使是你崇拜的偶像,只要他嘲笑了你,羞辱了你,你也一定不会再尊重他,再崇拜他。

所以,不管是谁,只要他想满足人生后面的三种需求,让心智达到成熟,让心灵获得超越,并体会到那种深刻而真实的幸福,他都必须采取无私的行为。狄更斯在《圣诞颂歌》里描写了一个“土豪”吝啬鬼,虽然腰缠万贯,却一直无法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能够让别人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美国默克制药的缔造者乔治·默克说:“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记住这一条,我们绝不会没有利润,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

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最自私的需求却需要我们用最无私的行为来满足。正因如此,佛教才会强调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利他主义是一致的。

人需要别人,更渴望被别人需要

郭冬临演过一个小品,叫《有事您说话》。讲的是,一个人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有本事,宁愿半夜裹着军大衣、拿着小马扎,悄悄地帮别人排队买票。实际上,这个小品也反映出了人的一种心理:人需要别人,更渴望被别人需要。

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需要:嗷嗷待哺的婴儿满足了父母的这种渴求;危难时刻的妻子、丈夫、亲戚或朋友等,都可以满足我们对这种感觉的渴望。

为什么人们会渴望被别人需要呢?因为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很是美妙,不仅内心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还能产生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体验。胡雪岩说,他挣钱的目的之一,就是当看到朋友遇到困难、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掏出一张银票说:“拿去花!”那种被需要的感觉真地让他很是满足。

相反,如果别人不需要我们,这就证明自己没有了价值,会因此产生失落而痛苦的感受。我的一位同学最近退休了,深感失落。见面的时候,他说得最多的是自己仍然还有用,还想做点事情。我开玩笑说:“以前你抱怨单位把你当牛马,现在你不当牛马了,怎么反而不习惯了呢?”当然,我很清楚,那是他渴望被需要的本性在起作用。

很多人退休后之所以养猫、养狗,就是因为他们需要满足自己被需要的感觉。退休之后,孩子不再需要他们的帮助了,社会也不需要他们了,但猫和狗还需要他们。他们从猫狗的需要中能获得一种满足。但猫和狗的需要毕竟与人的需要有着本质的不同。

人真的很矛盾,当我们在帮助别人,以及对别人付出爱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和不可忽视,感受到了自己的尊贵。这就是自尊。因为别人需要我们,所以我们很重要,很尊贵。不难看出,帮助别人能给自己带来满足和幸福,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作出积极的评价,还能够让我们获得深刻的自尊。换而言之,通过帮助别人,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是手段和过程,最终目的是满足自己被别人需要的渴望,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帮助别人而迷失了自己,从而忘记了帮助别人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自己。如果我们忘却了这个最终的目的,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抱怨、悔恨和愤怒之中。然而,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一味地爱别人,却忘记了爱自己;一味地帮助别人,却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种行为会让我们误入歧途:要么陷入痛苦之中,要么陷入虚伪之中。正如维吉尼亚·萨提亚所说:

自我牺牲里没有滋养

有的是期待、压力和负担

……

它制造了内疚、怨恨,甚至仇恨

……

爱自己不是自私

牺牲自己并不是爱的表达方式

……

我觉得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些人就很好,他们去帮助别人,却没有忘记帮助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他们清楚哪些人应该得到帮助,哪些人不应该得到帮助,如果帮助他人会让对方变得懒惰和贪婪,那么,即使是自己的亲戚,他们也拒绝伸出援手。

巴菲特说,给孩子们留下钱,是要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无所事事。他号召富人捐出一半的家产,其实很有智慧。捐出一半,是为了满足自己被社会需要的感觉,留下一半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个人只有需要和被需要的感觉都满足了,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这种满足是符合人性的。守财奴不符合人性,因为他们没有满足自己内心被需要的感觉。裸捐也不符合人性,因为他们剥夺了自己的需要。所以,不管裸捐的行为最初多么轰轰烈烈,最终都会以一场闹剧而收场。

佛教中有“自渡”和“渡人”的说法。“自渡”出于自私的心理;“渡人”是一种无私的行为。佛教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将“自渡”与“渡人”、自私与无私统一了起来。

如果我告诉你,佛陀是一个最自私的人,你信不信?

如果我告诉你,他又是一个最无私的人,你信不信?

如果我再告诉你,佛陀是一个最自私又最无私的人,你信不信?

实际上,佛教一直在宣扬,从根本上来讲,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利他主义是一致的。例如,佛陀最初寻求佛法的动力来自于“自渡”。佛陀在皇宫里,虽然享受着荣华富贵,却也感受到了人生的痛苦,于是便想寻求解脱之道。这时,他的动机是“自渡”,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脱离无边的苦海。这一动机与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后来,他却在菩提树下发现:要想“自渡”必须“渡人”;要想“渡人”则必须“自渡”。“自渡”,是一种最自私的行为,“渡人”又是一种最无私的行为。为了自渡而去渡人,所以,他是一个最自私又最无私的人。

在《楞严经》中,佛陀很明确地提出:“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意思是说,自渡之后,自己觉悟了,修行达到圆满的境界,才可以去帮助别人,这就是现在的佛。在《金刚经》中又说,一个人要想自渡,就必须在内心深处许下诺言,这个诺言就是帮助别人、救人于危难,即大慈大悲的菩萨心。意思是,要想“自渡”就必须怀有“渡人”之心。

同类推荐
  • 人生怎样耐得住寂寞

    人生怎样耐得住寂寞

    寂寞其实是对内心的一种砺练,耐得住寂寞才不会被生活所操纵,才会掌握人生的主动权。本书教你直视寂寞、忍受寂寞、搏击寂寞、享受寂寞,让你拥有灿烂的每一天和在人生中取得辉煌的成就。
  • 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举手拱足、一言一行、接人待物、饮食起居……这些看似细小的习惯却影响着我们一生的幸福与成功!据研究发现,人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都出自于习惯。如果我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希望拥有幸福与成功的人生,就应该尝试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改变我们的习惯,让健康、积极的习惯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 让你一生必读的小故事大道理

    让你一生必读的小故事大道理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则小故事,则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大道理。为帮助广大读者朋友拥有智慧,更加美好、开心地生活,我们精心汇编了这本《让你一生必读的小故事大道理》。共分为价值篇、信念篇、学习篇等六大篇。本书中汇集了几百个小故事,以一语道破的“大道理”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得到启发、领悟、受益,一书在手,尽览人生哲理;触类旁通,领悟成功真谛。
  • 左右一生的10堂心态课

    左右一生的10堂心态课

    心态的好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心态不同,左右着不同的人生选择;心态修炼,创造出完美的人生结局。一个人要想幸福,必须首先培养健全的心态。心态是我们唯一能完全掌握的东西,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态,并且利用积极心态是决定命运的真正主人,它能够从里到外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让人能够积极进取,创造成功;消极的心态却让人消极悲观,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 疯狂的用人术

    疯狂的用人术

    本书主要从十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领导用人的疯狂而高明的策略。包括慧眼读心术:识人知人懂人心、礼贤下士术:用感召力让人追随、铁腕立威术:做个有权威的领导、平衡掌控术:综合制衡掌控全局、赏罚分明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等人事管理技术。
热门推荐
  • 易烊千玺之总裁溺宠小娇妻

    易烊千玺之总裁溺宠小娇妻

    几年前,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后,我们真心相爱,不料,爱情却带来了意外,为了你,我曾经拼死拼活的考上北大,为了你我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换回的却是你的冷漠无情。
  • destiny事务所

    destiny事务所

    她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很多,不甘心的信念涌上心头。加入destiny事务所只是想让亲人复活不想却越来越乱!“啊哈哈!夜祈衍我当是肚脐眼呀!”“肚脐眼同学天赋不错呀。”“总比你好吧,电灯泡!”
  • 斗仙机

    斗仙机

    杀生即救生,自私即无私。梦幻世界,游戏人生。妖魔鬼怪演义,斗智斗勇传记。乱力异术纷呈,诸门诸圣演绎。一个偏远乡镇的教师李北辰,梦中奇遇蚩尤门人帝江,以搭救自己为由,强行传授诸类法门,致使其从此踏上了纵横三界之路。尽管修道之路危机四伏,又充满了诸般艰辛,倘若半路而废,不仅是落得灰飞下场,还使得门人亲友落得画饼儿。李北辰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唯有一往无前,后退则害人害己。
  • 逆天凤凰

    逆天凤凰

    青鸾现,风盘旋。她是浴火重生的凤凰,转世到月族神女身上,占用了她的身体,灵术,炼丹,炼器什么的对她来说没什么了不起的,她只想在这浩翰的宇宙中展翅飞翔!
  • 符生若梦

    符生若梦

    天灵灵,地灵灵,玉皇大帝显神灵整日跟着师傅招摇撞骗的赵符,只会画些没用的符重生异世,却发现这一张张符纸成为了制胜法宝用一张张符纸化解危机,又用一张张符纸让仙魔臣服而随着实力不断变强,竟一步步发现这异世之界的惊天机密
  • 腹黑教主,逆袭傲娇天后

    腹黑教主,逆袭傲娇天后

    记者发布会上关于她身边诸多绯闻男友,她信誓旦旦:“有的人或许是朋友,有的人是谈不上的陌生人,有的人是仇人也说不一定。”但是都抵不过她嗜血大笑“呵呵,但有的人是终其一生也无法错过的伴侣也说不定啊”留下一众面面相觑的记者……慕景宸:“我不能见人……!”任安娆:“你可以见我。”慕景宸:“也对,我更喜欢你的坦诚相见!”某人无良的邪笑,直接把她压于身下……任安娆:她真不这个意思……呜呜
  • 大荒:少年游

    大荒:少年游

    天下三的同人文,仅仅是想叙述记录一下自己对游戏的感情,怀念过去的时光,以及自己开的脑洞,哭着也要填完(略乙女向,私心……预警)另外前期会以游戏剧情为主,后期引入所有主角后,会开自己的小剧场(嘤嘤嘤)弈剑小白水无月,懵懂闯大荒,遇上冰心毒医,龙巫傲娇,魍魉腹黑,鬼墨天然呆,太虚儒士,天机军娘,花郎酒豪……奇妙的大荒之内,还有怎样的秘密?
  • 文化融通:中国企业的跨文化战略思维

    文化融通:中国企业的跨文化战略思维

    本书主要立足于中国文化,同时以美国文化作为参照系,力求融通中美文化,为中国企业人的战略思维构建跨文化的框架基础。全书由三篇组成:第一篇全球化飓风中的神州——冷观中国企业的生存现实,由外而内地进行中国企业生存环境的本土分析、文化反思以及未来展望;第二篇“我们自己该琢磨些什么——反观中国企业人的生存状态”,由内而外地对中国企业的人为脉象进行基于文化视角的解读;第三篇‘圆形文化’和‘方形文化’之间的讨价还价——走在中美(欧)管理文化之间的本土解释”,为中国企业人的思维提供了基于跨文化框架的战略基础。
  • 注定皇妃

    注定皇妃

    或许,这一刻只是个悲伤……付出,也是一种悲哀……爱恋,也是一种伤残……默许,也是一种承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