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4900000004

第4章

答。经云净居天见其初得道故呼为阿若也。摩诃迦叶者。文殊问经翻为大龟。摩伽陀国之大姓也。从姓立名。别名必钵罗者。在必钵罗树下生故名必钵罗童子。其家父母祈祷天神。有梵天下降托以生之。如余经广说也。十八部论疏云。具足应云迦叶波。迦叶此云光。波此云饮。合而言之故云饮光。饮是其姓。上古仙人名为饮光。以此仙人身有光明能饮诸光令不复现。今此迦叶是饮光仙人种。即以饮光为姓。从姓立名称饮光也。又此罗汉亦自有饮光事。其人身有金色光明。以阎浮檀金在水底而金光彻出水上。转轮圣王出世时夜叉等取此金。将来人间博易。故人间有此金。此金在人间人间诸金不复现。此金犹不及迦叶金色。是故亦名饮光也。优楼频螺迦叶者。此下三人则是兄弟。非大迦叶流。优楼频螺者此云木苽林或云优楼频螺聚落者。林处即有五百家。故翻经者两事互举也。在此林中修道故以为名。前出经云上时迦叶也。伽耶迦叶者伽耶者城名。此云铁杖城也。在城处修道故以为名。前出经云象头迦叶也。彼处有象头山。从山为名也。以彼处有城故两出耳。那提者河名也。前出经云江迦叶。舍利弗者。具足应云舍利弗罗。舍利言身。弗罗言子。略于罗字但言弗也。名舍利弗有二因缘。一从过去誓愿立名。释迦过去作瓦师。值释迦佛发愿。愿未来作佛名释迦。弟子名舍利弗。故从本愿立名也。二者从母立名。以母眼似舍利鸟眼故名母为舍利。其母于众女人中聪明第一。以世人贵重其母故呼为舍利子。此世人为作名也。古经名鹙鹭子。鹙鹭子犹取鸟名也。或言舍利鸟似于鹙鹭也。父名提舍。逐父为名故名优婆提舍。优婆者逐也。提舍者星名也。又经云佛初见二人来。令改提舍之名。可复本字为舍利弗。以过去本愿名舍利弗。故令改今世之名也。目连亦尔。目连者姓大目连也。是其母姓。此云赞诵亦云莱茯根。字俱律陀。父母无儿祷俱律陀树神因生是子。故以树为名也。真谛三藏云。应言勿伽罗。勿伽者此言胡豆。即绿色豆。罗此云受。合而为言应言受胡豆。盖是其姓。上古有仙人名勿伽罗。不食一切物唯食此豆故名受胡豆。其是仙人种故以为名也。迦旃延者旧翻为肩乘。此两字误也应云扇绳。其父早亡。母恋之不嫁。如绳系扇故名扇绳。三藏云。上古有仙人名柯罗。此云思胜。此仙人具足闻思胜于余人故云思胜。其是仙人种故名思胜。注法华经云。姓迦旃延是其门徒中之长故称为大。今谓应如注释。智度论云。有婆罗门道人姓迦旃延。不应亦有扇绳之喻用以为名。但迦旃延既是其姓。扇绳即是其名也。阿菟楼驮者翻为如意亦云无贫。以过去一食施辟支佛。十五劫中天上人中受于福乐。最后得罗汉常得如意无有贫穷。是甘露饭王之子也。劫宾那者此云房宿。在僧房而宿。佛见其道缘将发。化为老比丘与之共宿。因之以得道。故以名焉。又云以祈祷房宿星生此子故以为名。又言劫宾那者国名。以从国受称也。憍梵婆提者此云牛齝。无量寿经云。尊者牛王过去世曾作比丘。于他粟田边摘一茎粟。观其生熟数粒堕地。五百世作牛偿之。今值释迦得道。足甲似牛食后犹齝。因以为名也。佛恐凡夫笑之得罪。徙置忉利天上尸利沙树下。即舍利弗上足弟子。解律并于优婆离。佛灭度后于天上般涅槃也。离婆多者此云假和合。如释论二鬼食人事也。亦云离越也。无量寿经云尊者大号也。毕陵伽波蹉此云余习亦云恶口。佛在世时此人除佛已下一切比丘皆称乡汝。乃至骂恒河水神。佛因诫之。自今已后。勿作乡汝之言。向尊长忆佛语故遂便改之。其五百世作波罗门故有此慢习也。又释姓毕陵伽名婆蹉也。薄拘罗者此云善容。持一不杀戒得五不死报。一釜煮不死。二熬盘不焦。三水不溺。四鱼腹不烂。五刀刃不伤。经云出家以来八十岁。眼不视女人面。不入尼寺。亦不为女人说于一偈。阿育王历诸塔供养多有布施。至薄拘罗塔闻其在世少欲知足不为女人说一偈。乃以一钱施之塔遂不受。阿育王言是真少欲乃至不受一钱也。摩诃俱絺罗者此云大膝。身子舅长爪梵志是也。难陀者此云欢喜或云是牧牛。难陀待阿由村人方乃得道。或言犹是释种。释种有十万人出家。难陀为其一人也。性最轻薄而聪明。音声绝妙也。孙陀罗难陀者此是佛弟难陀。是大爱道所生。身长一丈五尺二寸。佛到迦毗罗城二日即度之。孙陀罗者此云端正亦云柔软。欲异前者故以妇标名焉。富楼那者翻之为满。王舍城婆罗门儿。其祖父母将其所生父母。江边祠天乞子。设华香供养梵天。及诵诸咒。母夜梦见。有人以器盛满杂宝持授与之。其安置腹前而宝器忽然入腹。觉后向夫述之。夫答妇云。必是梵天与汝儿。此儿后当宝器具足一切能知。因此遂生儿。太聪明遍学世伎术。出家后得罗汉。佛说法时能诵持之善解其义伏诸外道。从梦宝器及所知二事作名故称为满也。弥多罗者此云慈行。四韦陀中有此品名。其母诵之。从所诵立名故名慈行。尼者翻为女。天竺名女为尼。名男为那。但名富楼那者多故以母名标之。大意者云。满者盖是慈行女之子也。旧云富楼那不异上。弥多罗此云善知识也。余处或云满愿子也。须菩提者此云空生以是生时诸物皆空相师云。此儿必解空第一。故名空生。亦云善吉。舍卫国有长者名拘留。无儿乞天神得之。后长大请佛出家。因随佛往祇洹精舍作比丘。阿难者此云欢喜。一者形容端正见者欢喜。二者佛得道夜生。谓欢喜日生名欢喜。三者过去发愿愿名欢喜。支道林云博门。又云无染着。其人初果具足烦恼见天龙女不起染心。故云无染也。是斛饭王之子也。罗睺罗者此云覆障。以六年在胎为胎所障故云覆障。三藏云。本是阿修罗名。此阿修罗能以手障月。若具翻之应云障月佛子。所以作此名者是借喻为目。佛自说。我正法如月。此儿障月。欲出家学道有儿则成障也。虽复是障而如来能舍之。佛自说。过去世罗睺罗数数为道作障。我亦数数能舍之。又名宫生。佛出家后而耶输有身。诸释种诘之。耶输云。乞待生子后当证验。生子已后耶输燃大火聚抱子而立誓曰。若非佛子当母子俱烧。遂投火聚便灭而母子无他。诸释种曰。真是宫生。佛到迦毗罗城七日即度之为道。如是众所知识下第六总结。大阿罗汉者。法华论云。到彼岸故名大阿罗汉。杂心称为波罗蜜声闻。犹是一义耳。众所知识者。法华论明二种众。一者人王天王大众所知识。二者声闻菩萨佛圣众所知识。知其内德识其外形。又远众则知。近众则识。有知而不识等四句。复有学无学二千人下。此第二列密行众。六段之中但有位之与数。三果为学。罗汉为无学。并是会理之心。有进求之与满足故云学无学。此既是密行人。多是大权。宜约菩萨明学无学。初地以上七地以还有功用道名之为学。八地以上无功用道称为无学。故大品明菩萨有学无学地。即其事也。又解前是大罗汉。此二千人德业未充非众所仰。故别说也。摩诃婆阇婆提下第二列尼众。对于僧众亦开为二。初列大名闻众二列小名闻众。摩诃婆阇婆提者此云大爱道。耶输多罗者此云名声。别有经云。是揵挞婆女。揵挞婆生男为乐神。生女为玉女诸女中有名声也。此二人有前后者。俗礼姨妻尊卑。内律则婆阇入道为前。耶输在后也

问。未曾有经须太拏经及瑞应经皆云。罗睺罗是瞿夷之子。至如法华所辨。是耶输之儿。经云耶输是第二夫人。瞿夷是第一夫人。故十二游经云。太子有三夫人。第一名瞿夷。第二名耶维。耶维即耶输陀罗也。第三名鹿野。三夫人各领二万采女。故太子有六万采女。何故二说不同

答。罗睺罗实是第二夫人儿。瞿夷是其大母。余经举其大母。今经举所生母故不相违。瞿夷此云明女。大智度论云。瞿毗陀是宝玉女故不孕子。瞿毗陀谓瞿夷。即其证也。又经云佛有三子。一善星。二优婆摩那。三罗睺罗。即三夫人所生。而复瞿夷不生子者。取前大母所养为名也。注经云。诸尼之中举姨妻二人者。岂唯标亲以兼疏。乃因名以托旨。净名经云。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法喜以为妻。欲明虚己修度则从生之义显。灭累体法则伉俪之业成。寻言求意。可不触像而置心哉

菩萨摩诃萨者第二列菩萨众。所以列菩萨众者凡有三义。一者欲证阿难闻经可信。阿难若共小乘人。闻大法未足可信。今共大人而闻大法则可信也。二者佛为小众围绕其德未重。为大人羽翼佛德始尊。三者欲显是大乘经。以声闻经初无菩萨众故也。就文有六。一标通号。二唱数。三明位。四叹德。五列名。六总结。具足应云菩提萨埵。菩提云道。是无上正遍知果道也。萨埵云众生。为求果道故名道众生也。旧名道士。其言最胜。而即世学张李之道本名治头及鬼卒。后盗取佛法道士之名也

问。三乘人皆有菩提。何故初二不名道众生

答。欲显三乘优劣义故。小乘道劣。从声教立名故云声闻。中乘小胜。从义立名故云缘觉。然十二缘是法义也。大乘为胜。从果德立名。又初二非是中道。故不与其道称。后是中道。故与其道名。摩诃萨埵者。摩诃云大。十地论云大有三种。愿大行大度众生大。萨埵云众生则大众生也

问。何故声闻缘觉但有一名。菩萨具于两称

答。二乘但能超凡故但立一名。大士德踰凡圣故有其两称。言菩萨者异彼凡夫。以凡夫不求于道故非道众生。摩诃萨者。简异二乘亦求于小道。今明求于大道故名大众生。摄大乘论疏三义释之。具般若故名菩萨。具大悲故名摩诃萨。具实慧故名菩萨。具方便慧故名摩诃萨。具智慧故名菩萨。具福德故名摩诃萨。此即内得中道正观故。依德立中道名也。八万人下第二唱数。上虽标通号未知凡有几人。故次明数也。皆于菩提不退转者第三明位。上虽明其数但有菩萨略广二位。略说则十四贤圣。广说则五十一位。十四贤圣者。外凡与内凡三贤并十地也。广说五十一位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地也。妙觉地属佛地。非菩萨地摄也。今未知是何位人故。次明是不退转位人也。然经文直言于无上菩提不退转。但旧明有三种不退。一位不退。二行不退。三念不退。释三不退不同凡有四说。一云十住前六心假解未立退菩提心为二乘。七心以上假解已立名为菩萨。独成性地此免位退。二者行退。初地至六地此中诸人习行有时不进名为行退。七地则无此行退也。第七一地或起爱习犹有功用名为念退。八地已上入无功用道永无三退故名不退转也。二云外凡六心名为位退。七心已上称位不退。余二不异前释也。三云习种性名位不退。道种性解行纯熟谓行不退。初地已上得无生忍不复生心动念名念不退也。四有人言有四种不退。十信十住是信不退。十行是位不退。十回向是行不退。十地是念不退。今谓经论不同难可详会。本业璎珞经云。十住第六住犹退作五逆。况复二乘。而十信第六信名为不退心。则知六信以上便是不退。地持论云。种性菩萨或进或退。则与本业大意略同。然多是外凡第六心免位退也。所以知然者。十信中前五则是五根未立。第六称不退心。五根既立故后得不退。则知六心以上无有退也。又经云。十信菩萨十千劫行道。摄大乘论明一阿僧祇劫修行。而舍利弗六十劫行道六心中退中者。此则是仰学六信犹未登六信也。而璎珞经云六住退者。龙树释此语云。欲怖地前菩萨令速入初地故云退耳。其实不退。今经云不退转者。法华论云。盖是八地已上不退位人也

问。析罗汉经云。七地不退。故阿鞞跋致明七地事。般舟三昧明八地事。首楞严三昧明十地事。今云何言八地不退

答。七地得无生忍名不退。八地得无功用故名不退。故第八名不动地也

问。不退与不转何异

答。释弥勒所问经论云。得内分功德为不退。得外分功德为不转。又云得智慧为不退。得功德为不转。又云得般若为不退。得方便为不转也。法华论意云。八地无功用不为功用所动。复不为上地所动。自然而行故名不退也。皆得陀罗尼下第四叹德。所以明叹德者。上明位今辨行。位行双举。依法华论。上总明不退。今别释不退也。依智度论云。上标菩萨摩诃萨名。今明具此德故名菩萨。即以德释名也。又欲简秘密显示两教。显示教谓小乘教。明菩萨犹是凡夫。今叹菩萨得无生忍具六神通烦恼清净。谓秘密大乘教也。又叹菩萨令寻经之人舍小信大也。就叹德文开为四别。一叹现德。二叹往因。三叹实体。四叹美名誉。初谓因果两美。后则体名俱叹。略摄菩萨德也。叹现德中。前叹自行后叹化他

问。何故前叹陀罗尼

答。有二义。一者陀罗尼是能持。下诸德是所持。故前叹其本后是叹其末也。故净名云。总持为园苑。即是其证。二者小乘法中不说陀罗尼。今叹大乘菩萨。故前叹总持

问。小乘法中何故不说总持

答。小乘人畏生死苦速欲证涅槃。不欲广修诸行。是故不说。菩萨既遍度众生备修诸行。欲令终身不失历劫逾明。故佛为说此法也。总持二义。一持善令不失。二持恶使不生

问。以何为持体

答。智度论云。或说念或说定或说慧。今明即一正观随义异名。忆持不失能照法实名为般若。故论云。在声闻心名道品。在菩萨心名陀罗尼

问。此中明何等持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狱神传

    狱神传

    自监狱中走出的少年,踏着炼狱之焰,誓要在这朗朗星宇内,纵横肆掠。“我见证过无数的罪恶,而你的罪恶终将自我手中终结。”起点主站2组签约作品,大家可以放心收藏,养肥再宰。
  • 齐家治国

    齐家治国

    老婆孩在热坑头,我之所欲也百里至尊,我所欲也承天领命,我所欲也当逢末世你有何求?是热血争霸?还是混迹明间?是做当朝救星?还是承袭冯道之髓?欢迎加QQ群讨论:498626993
  • 执手看天涯

    执手看天涯

    与你执手看天涯,笑红尘多妖娆。愿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上位者一场有预谋的赐婚,本以为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却不曾想,阴差阳错之下,促就了一段佳话。“你为何要娶我?”“大概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吧……”从不爱到深爱,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 超级法医

    超级法医

    烧焦的尸体、离奇死亡的少女,法医们对一个个惊悚案件束手无策。秦羽不走寻常路,他用激光扫描仪,3D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破获一桩桩案件,名声大振!渐渐获得美女同事的芳心……
  • 陌上花开,不染秋凉

    陌上花开,不染秋凉

    陌上凄凄,不尽人意陌上花开,不染秋凉她,是众人眼中的雪医,却不知她是如此孤独他,是众人眼中的神谛,却不知他是如此温柔他们两人相见之时便是天地除开之日,众人以为他是高冷无比,却不知他的温柔尽数给了她,众人以为她是无情的人,却不知她爱他的那么深沉。两人爱的火花在异世开始,磨擦出了灿烂的烟火。
  • 人体装甲

    人体装甲

    新的时代新的军备应势而生:机械太阳聚能炉,反磁场引擎,光束散射炮,光能坦克,取代石油的金韧树油等等,一场场先进军备的较量相继上演。具备高度机动性,大规模杀伤力的人体装甲亦同期诞生,似乎掌握人体装甲开发能力的人便能座拥天下,而装载人体装甲的人便能轻易击败各种军备。
  • 笙音

    笙音

    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考验,挫折每次受伤的经历,都会让你不断的成长人生不过一次次的看清而已
  • 陪你一起读高三

    陪你一起读高三

    每一个高三的孩子和家长,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精神上极度的紧张,中国式高考遭遇众多的批评,又必须无奈地全力以赴。这是汗水与泪水交织,信心与身体的拼搏,有失落,也有收获。复习、月考、竞赛、自主招生、面试、高考,希望乐乐的经历,会给后来的高考生带来一些帮助。
  • 生死帝尊

    生死帝尊

    天雷劈歪,钉子户方岳横死街头,天庭敲诈,获得补偿,转世投胎,看方大魔王如何搅动乾坤,掀翻天下。
  • 青春,记住我曾来过

    青春,记住我曾来过

    一次酒吧,一次相遇,人生的悲剧从未让她不敢面对。她一向是大女子主义的人,从来不觉得女子比男子差。你可以骂她不可以骂她身边的人,学校的一次看不惯,铸造了一份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