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3100000004

第4章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亲近善知识。何等为五?一、听受亲近,二、承事作用学法亲近,三、修行进向亲近,四、亲近,五、大亲近。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亲近善知识。何等为五,一、听受亲近,二、承事作用学法亲近,三、修行进向亲近,四、亲近,五、大亲近。如是亲近善知识时,菩萨摩诃萨以解脱方便而为摄受,即能生多福,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供养如来。何等为五?一、种种赞叹恭信供养,二、以清净利养恭信供养,三、修行进向供养,四、供养,五、大供养。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供养如来。何等为五?一、种种赞叹恭信供养,二、以清净利养恭信供养,三、修行进向供养,四、供养,五、大供养。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供养如来,如理相应者,即得无边世界诸佛菩萨共所称赞,亦得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利养供给,成熟无量无边众生,严净佛土,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能与布施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施,亦速圆满布施波罗蜜多;若修无相施,亦速圆满布施波罗蜜多。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施或无相施?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布施求解脱时,有所解脱布施可得,有能解脱布施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施。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布施求解脱时,无所解脱布施可得,无能解脱布施可得。何以故?谓色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无相施。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能与布施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施,亦速圆满布施波罗蜜多;若修无相施,亦速圆满布施波罗蜜多。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施或无相施?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布施求解脱时!有所解脱布施可得!有能解脱布施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施。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布施求解脱时,无所解脱布施可得,无能解脱布施可得。何以故?谓识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无相施。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能与持戒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持戒,亦速圆满持戒波罗蜜多;若修无相持戒;亦速圆满持戒波罗蜜多。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持戒或无相持戒?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持戒求解脱时,有所解脱持戒可得,有能解脱持戒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持戒。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持戒求解脱时,无所解脱持戒可得,无能解脱持戒可得。何以故?谓色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无相持戒。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能与持戒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持戒,亦速圆满持戒波罗蜜多;若修无相持戒,亦速圆满持戒波罗蜜多。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持戒或无相持戒?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持戒求解脱时,有所解脱持戒可得,有能解脱持戒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持戒。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持戒求解脱时,无所解脱持戒可得,无能解脱持戒可得。何以故?谓识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无相持戒。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能与忍辱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忍辱,亦速圆满忍辱波罗蜜多;若修无相忍辱,亦速圆满忍辱波罗蜜多。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忍辱或无相忍辱?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忍辱求解脱时,有所解脱忍辱可得,有能解脱忍辱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忍辱。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忍辱求解脱时,无所解脱忍辱可得,无能解脱忍辱可得。何以故?谓色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无相忍辱。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能与忍辱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忍辱,亦速圆满忍辱波罗蜜多;若修无相忍辱,亦速圆满忍辱波罗蜜多。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忍辱或无相忍辱?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忍辱求解脱时,有所解脱忍辱可得,有能解脱忍辱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忍辱。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忍辱求解脱时,无所解脱忍辱可得,无能解脱忍辱可得。何以故?谓识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无相忍辱。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能与精进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精进,亦速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若修无相精进,亦速圆满精进波罗蜜多。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精进或无相精进?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精进求解脱时,有所解脱精进可得,有能解脱精进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精进。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精进求解脱时,无所解脱精进可得,无能解脱精进可得。何以故,谓色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无相精进。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能与精进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精进,亦速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若修无相精进,亦速圆满精进波罗蜜多。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精进或无相精进?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精进求解脱时,有所解脱精进可得,有能解脱精进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精进。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精进求解脱时,无所解脱精进可得,无能解脱精进可得。何以故?谓识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无相精进。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能与禅定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禅定,亦速圆满禅定波罗蜜多;若修无相禅定,亦速圆满禅定波罗蜜多。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禅定或无相禅定?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禅定求解脱时,有所解脱禅定可得,有能解脱禅定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禅定。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禅定求解脱时,无所解脱禅定可得,无能解脱禅定可得。何以故?谓色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无相禅定。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能与禅定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禅定,亦速圆满禅定波罗蜜多;若修无相禅定,亦速圆满禅定波罗蜜多。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禅定或无相禅定?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禅定求解脱时,有所解脱禅定可得,有能解脱禅定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禅定。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禅定求解脱时,无所解脱禅定可得,无能解脱禅定可得。何以故?谓识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无相禅定。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能与般若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般若,亦速圆满般若波罗蜜多;若修无相般若,亦速圆满般若波罗蜜多。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般若或无相般若?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般若求解脱时,有所解脱般若可得,有能解脱般若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般若。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般若求解脱时,无所解脱般若可得,无能解脱般若可得。何以故?谓色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无相般若。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能与般若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般若,亦速圆满般若波罗蜜多;若修无相般若,亦速圆满般若波罗蜜多。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般若或无相般若?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般若求解脱时,有所解脱般若可得,有能解脱般若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般若。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般若求解脱时,无所解脱般若可得,无能解脱般若可得。何以故?谓识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无相般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空三摩地。须菩提!云何是色中空三摩地?菩萨摩诃萨谓于色中观无性空,性空亦然,本性空亦然。诸所缘事,皆当安住心一境性,此即是为色中空三摩地。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于色中,如是如实了知空三摩地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无相三摩地。须菩提!云何是色中无相三摩地?菩萨摩诃萨谓于色中观无性空,性空亦然,本性空亦然。若能如是,诸作意灭,即于色中观无性相,有性相亦然,有性无性相亦然。如是乃得无性相离识随逐,有性相亦然,离识随逐,有性无性相亦然,离识随逐。故能安住心一境性,此即是为色中无相三摩地。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于色中,如是如实了知无相三摩地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无愿三摩地。须菩提!云何是色中无愿三摩地?菩萨摩诃萨谓于色中得空、无相三摩地已,即于色中观无性相,而不随逐所缘行相,有性相亦然,而不随逐所缘行相,有性无性相亦然,而不随逐所缘行相,故能安住心一境性,此即是为色中无愿三摩地。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于色中,如是如实了知无愿三摩地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三种义诸行无常。何等为三?一、不实义,二、破坏义,三、有垢无垢义。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应当了知有三种义诸行无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三种义诸行是苦。何等为三?一、无取著义,二、三种相义,三、相续义。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应当了知有三种义诸行是苦。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三种义诸法无我。何等为三?一、无性无我义,二、有性无性无我义,三、本性清净无我义。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应当了知有三种义诸法无我。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三种义涅槃寂静。何等为三。一、色中无性毕竟寂静义,二、有性无性寂静义,三、本性清净寂静义。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应当了知有三种义涅槃寂静。”

佛说此经已,诸菩萨摩诃萨,尊者须菩提,及诸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逆天妖圣

    逆天妖圣

    神奇穿越到异星——天恒星,竟化身稚子被养在玉女派,被关在神女峰的山顶,银明山之上。在这个满是美女的门派,小混混吴文开始了他的修真之旅……
  • 英雄入彀

    英雄入彀

    “除了战败,没有什么能够抵得上胜仗所带来悲哀的一半……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刻,我遇见了怀特!她将一辈子铭刻在我的心里,是她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我的成就归功于她!可惜的是,最后见她的那一面是永恒的一面……在我之后的日子里我碰见了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他是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他的军事天分十分的惊人,比之汉尼拔·巴卡也不曾多让,然而戏剧性的是他终归败在我的手上……历史有它的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我不知道我来到这个世纪是不是奇迹,但是我会尽我之力——网破六次,成于七次。”——第一代威灵顿公爵日记
  • 公主梦有多美

    公主梦有多美

    『君言卿仙岛』古风文学岛屿出品每个女孩子都是公主,无论她是美的还是丑的,无论她富贵还是贫贱,是青春还是年迈,脾气好的或者脾气暴躁的,她们,都是公主。公主这个词不应该是存在于某个小范围,应该是广泛的,这个称号是每个女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可以担任的起的称号。你,可以不分场地,不分场合的对所有的人自豪的说出:“我是公主,最漂亮的公主。”这句话。樱落还琴不知道何时写下以公主梦为主题的各种小说,带领着大家畅游了一段时间,如今,樱落还琴想重点的说一下‘公主梦’,不知道你们,可否愿意再次的倾听……
  • 火炼霸尊

    火炼霸尊

    暴怒喷烈火!烈火九千丈,天有九重,心中恨怒化烈火,胸中有九彩烈火,九彩烈火焚天烧地,彩火炼人,炼金刚!一炼神人灭,二炼山河碎,三炼九重天!手舞九彩烈火,脚踩各路大能。谁敢不服,烈火焚烧!管他万古大妖,大罗金仙,惹了本尊,照样焚烧!让恨我的人在脚下颤抖!让爱我的人为我疯狂!身世如秘的少年握神秘九火令,炼出一片灿烂星空
  • 阿淼的灾难

    阿淼的灾难

    缘生作品,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是一个轻小说,希望带给大家快乐。
  • 百艺修仙

    百艺修仙

    一个故事就是时间长河里的浪花一朵一介书生,一次意外,在体内孕育了一颗嗜血妖藤,从此,他有了超乎想象的气血感应能力,看他如何在这长河里逆流而上修真境界: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练虚、合体、大乘,渡劫飞升写百艺我会坚持写下去,很感谢支持的道友,不定时会爆发。
  • 极品神脉

    极品神脉

    “气脉,九境也,一境一元脉,一脉凝九寸,是为极!”“当凝聚出第九条九寸气脉,合九化十,开辟出自己的元海,也就预示着你,成功踏入修行第二步——元海境!这一步,才算真正步入修行的世界。”少年秦汉,偶得一盏血色莲花灯,打破常规,凝气脉十寸,百寸归一,他所开创的元海更是异于常人。一步领先别人,方能步步领先,修行之路如同建造房子打造地基一般,地基越牢固,对于日后的成就帮助就会越大,只是,他这般肆无忌惮的将这基础地基打造得也忒结实了!我颠覆了整个天地,逆转了整个苍穹,只为了那天,遮不住你要睁开的双眼。我轰开了无穷虚无,只为了打开一条路……让你找到回家的方向。
  • 器迹之山中伤城

    器迹之山中伤城

    宋代末年,元军大举压境。宋将吕文德浴血奋战,在战争最关键的一瞬间,吕文德像死中了魔,手中长剑伶俐无比,他眼神变得空洞,脚下撒发出凌厉的光芒,以一人之力,独挡元军十万水军。元败退,吕文德不知去向。五年后,宋降将刘整带兵攻宋,此时,经过五年的打探,他知道当年一站吕文德的发狂与一个地方有关,那个地方,被称作”山中伤城”,然而寻找了多年的他,并没有找出十年中沙工程的所在,却在这临危之际得到了来自另一处神秘地点“幽冥鬼域”的帮助,一路金戈铁马,直捣黄龙,大军直压大宋城门。此时的守城将领是当年大将吕文德的弟弟吕文焕,他知道关于哥哥遭到噬魂的始末,大军压境,他打算重复哥哥当年的战斗,投身“山中伤城”。而此时,一个所谓“大限”的日子,出现在了来自小说中的每一个人口中,所谓的“大限”究竟是什么呢,敬请期待。
  • 召唤师峡谷系统

    召唤师峡谷系统

    大二学生陶靖杰带着召唤师峡谷系统穿越,这里,是一个修炼玄气的世界。他发现除了武者,还有召唤师这一职业。但高级召唤师只能召唤五六只召唤兽,而他,却可以将游戏里百多位英雄全都召唤过来。“一百多只召唤兽,我是要发啊!”
  • 三生道尊

    三生道尊

    一念成仙,一念成魔。既然这天容不下我,我便索性崩碎这天,轮回千载,从此天地无念。